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凡

作品数:17 被引量:315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标准

领域

  • 10篇天文地球
  • 4篇水利工程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 1篇理学

主题

  • 5篇青藏
  • 5篇青藏高原
  • 2篇水化学
  • 2篇水化学特征
  • 2篇水沙
  • 2篇土壤
  • 2篇重金
  • 2篇重金属
  • 2篇主控因素
  • 2篇离子
  • 2篇湖泊
  • 2篇化学特征
  • 2篇冰川
  • 2篇沉积物
  • 1篇导水率
  • 1篇典型小流域
  • 1篇东南
  • 1篇信息安全
  • 1篇信息安全技术
  • 1篇悬浮泥沙

机构

  • 17篇中国科学院
  • 6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河海大学
  • 1篇东北大学
  • 1篇北京交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17篇张凡
  • 10篇曾辰
  • 5篇史晓楠
  • 4篇王冠星
  • 3篇马耀明
  • 2篇阳坤
  • 2篇田立德
  • 2篇张镱锂
  • 2篇段安民
  • 2篇杨永平
  • 2篇胡泽勇
  • 1篇侯居峙
  • 1篇冯登国
  • 1篇徐柏青
  • 1篇刘勇勤
  • 1篇崔鹏
  • 1篇李明慧
  • 1篇杨晓新
  • 1篇张立武
  • 1篇荆继武

传媒

  • 2篇地球科学进展
  • 2篇干旱区地理
  • 2篇中国科学院院...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环境科学
  • 1篇矿物岩石地球...
  • 1篇上海公路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第12届全国...
  • 1篇第三届区域气...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08
  • 1篇2006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藏高原河流输沙量变化与影响被引量:15
2019年
青藏高原是亚洲多条大江大河的发源地,为下游20多亿人民提供宝贵的水资源。河流输沙量与径流量相比被认为是对气候及地表过程变化反应更敏感的河流变量,是量化区域土地退化及土壤资源变化的重要指标。研究选取发源于青藏高原的8条主要河流,包括叶尔羌河、疏勒河、黑河、雅鲁藏布江、怒江、黄河、长江、澜沧江,开展其河源区或上游输沙量变化研究。首先探明了青藏高原主要河流径流量和输沙量的总体水平及空间差异;进而分析了近几十年来(1960—2017年)河流输沙量的变化特征,结合气候(气温、降水)和地表过程(冰川、冻土、植被覆盖)要素解析了影响输沙量时空变化的主要因素,探讨了影响青藏高原河流输沙量变化不确定性的多因素作用机制;最后通过典型案例阐明了河流输沙量变化对高原生态环境及水利工程安全的重大影响,从而为进一步开展青藏高原河流输沙量变化机理研究提供了基础。目前,水文气象资料稀缺是认识青藏高原河流输沙过程的重大挑战,亟待开展、加强观测与模拟研究,为青藏高原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以及下游的水安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服务于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
张凡史晓楠曾辰曾辰王冠星王莉张宏波余钟波
关键词:青藏高原环境影响
西藏山南地区沉错湖泊与径流水化学特征及主控因素初探被引量:9
2017年
选取枪勇冰川径流-卡鲁雄曲(河)-沉错(湖)为研究区域,开展高原湖泊及其补给河流与冰川径流的水化学特征研究,并探讨影响主离子组成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夏季湖水主要离子呈均匀混合状态,pH值、电导率、TDS及优势阴阳离子在整个湖泊空间上变化不显著;总体上,从上游冰川融水径流、河水至下游湖泊,离子浓度呈现上升趋势;融水径流及河水的水化学类型主要受岩石风化作用控制,表现为SO_4^(2-)-Ca^(2+)-Mg^(2+)类型;沉错湖水的水化学类型主要受蒸发结晶作用控制,表现为SO_4^(2-)-Na^+-Ca^(2+)类型,在蒸发作用下Ca^(2+)逐渐沉淀析出,Na^+浓度不断升高而成为绝对优势阳离子。
王利杰曾辰王冠星史晓楠张凡
关键词:高原湖泊水化学特征主控因素
青藏高原气候系统变化及其对东亚区域的影响与制研进展
青藏高原地区特殊的大气圈、水圈、冰冻圈、生物圈等气候系统的多圈层相互作用过程及其变化,不仅对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气候格局和变化有重要影响,而且对东亚、北半球乃至全球的环流形势和异常产生深远影响。为此,全球变化研究重大科...
马耀明胡泽勇田立德张凡段安民阳坤张镱锂杨永平
关键词: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气候系统变化及其对东亚区域的影响与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84
2014年
青藏高原地区特殊的大气圈、水圈、冰冻圈、生物圈等多圈层相互作用过程及其变化,不仅对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气候格局和变化有重要影响,而且对东亚、北半球乃至全球的环流形势和异常产生深远影响。为此,全球变化研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于2010年9月启动了"青藏高原气候系统变化及其对东亚区域的影响与机制研究"项目,旨在开展青藏高原环境、地表过程、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及其对周边地区人类生存环境影响的综合交叉研究,以揭示青藏高原气候系统变化及其对东亚区域的影响机制,提出前瞻性的应对气候变化与异常的策略,减少其导致的区域自然灾害的损失。项目实施近3年来,开展了青藏高原首次"星—机—地"综合立体协同观测试验和大规模地气相互作用综合观测试验。在遥感结合地面观测估算青藏高原地表特征参数和能量通量方法,高原地区上对流层和下平流层结构,高原季风与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之间的内在联系,中国及青藏高原地区太阳辐射和风速的年代际变化趋势,青藏高原春季感热源减弱及其对亚洲夏季风和中国东部降水的影响,以及极高海拔地区土地覆被格局等方面取得了一些突出进展。
马耀明胡泽勇田立德张凡段安民阳坤张镱锂杨永平
关键词:青藏高原
离子色谱柱后衍生-UV/VIS法检测分析皮革玩具中Cr(VI)
采用离子色谱柱后衍生-UV/VIS检测法测定皮革制品中Cr(VI),选用Metrohm861型离子色谱仪,MetrosepASupp5-150阴离子分析柱,12.8mmol/LNa2CO3+4.0mmnol/LNaHCO...
林瑛张凡
关键词:离子色谱
文献传递
西藏湖泊沉积物重金属元素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估被引量:29
2016年
为了探究青藏高原湖泊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来源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危害,本文分析了青藏高原共18个湖泊的表层沉积物样品.微量元素Cu、Zn、Cd、Pb、Cr、Co、Ni、As含量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MS,X-7series)测定,全氮全碳分析仪(Vario Max CN,Elementar,Germany)测定了湖泊沉积物中的总碳氮含量.18个湖泊沉积物中Cu、Zn、Cd、Pb、Cr、Co、Ni、As这8种重金属平均含量分别为24.61、70.14、0.26、25.43、74.12、7.93、33.85、77.69 mg·kg-1.西藏湖泊沉积物中元素含量都要高于南极,但与人类活动频繁地区的湖泊沉积物重金属含量相比却较低,并且除了Cd、Ni和As之外都要低于西藏土壤背景值.运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湖泊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的来源,结果表明Cu、Zn、Cd、Pb、Co、Ni、As受流域内土壤及大气沉降影响较大,而Cr主要受人类活动的影响.用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进行生态风险评估并聚类分析的结果显示只有普莫雍错、龙木错和班公错的综合生态污染程度低,其他湖泊生态系统均有不同程度的潜在生态风险,别若则错具有最强的生态风险.
郭泌汐刘勇勤张凡侯居峙张宏波
关键词:青藏高原湖泊沉积物重金属生态风险
雅鲁藏布江中游输沙过程与预测
气候条件和下垫面的变化对土壤侵蚀的影响是青藏高原河流治理和生态保护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泥沙观测数据的缺乏大大限制了高原地区土壤侵蚀和泥沙运移的调查评估。
张凡曾辰史晓楠
寒区侵蚀产沙过程及模型算法研究进展
2024年
寒区侵蚀产沙过程受到冰川消融、融雪及土壤冻融的影响。气候变化下该过程存在极大不确定性。完善现有分布式水沙模型以量化冰冻圈要素的影响是解析该过程的重要方向。基于广泛的文献调研,总结这3类要素如何影响侵蚀产沙过程及相关模型算法,并比较多个模型在寒区的适用性。发现:1)冰川主要通过冰川径流(其计算包括冰川动态算法、冰川融水量的计算及不同分配方式)和基岩侵蚀(其计算可采用经验方法得到冰川区总输沙量后与水沙模型耦合)2方面影响侵蚀产沙过程;2)融雪过程增加地表产流,因此融雪量常被视为动能为0的降雨参与侵蚀计算;3)土壤冻融作用包括冻融深度影响产流量、冻融循环增加土壤可蚀性以及冻融深度对土壤可侵蚀范围的限制;4)现有模型对冰冻圈径流过程的考虑较完善,但对冰川消融和土壤冻融影响下的侵蚀产沙考虑不足。为此,建议在现有模型基础上补充相关算法完善模型结构,从而提高模型在寒区的适用性,以期采用改进后的模型量化冰冻圈要素对侵蚀产沙过程的影响,帮助明确寒区侵蚀产沙过程机制及未来变化规律。
许杏张凡曾辰曾辰向宇轩刘超
关键词:水沙模型冰川融雪
喜马拉雅山中段柯西河跨境流域河流沉积物的矿物和元素特征被引量:1
2019年
本文测定了柯西河流域中尼跨境河段23个河床表层沉积物样品的矿物组分及微量元素含量。结果表明,上、下游沉积物中长石/石英比分别为0.55和0.37,碳酸盐矿物分别以方解石(12%)和白云石(3%)为主,反映上游化学风化强度小于下游;上下游微量元素Zr、Hf、Cs、Li的分布差异与源岩及河流分选作用有关;与其他发源于青藏高原的河流相比,科西河沉积物中∑REE含量总体较高,主要受源区重矿物影响,其中上游∑REE低于下游,与河流分选造成的重矿物分布有关;LREE明显富集及δEu负异常(0.3~0.59)指示沉积物为长英质物源,结合微量元素图解和富集因子分析表明沉积物主要来源于花岗片麻岩,受人为影响较小。
李明月孙学军Kabita Karki曾辰曾辰张永利张凡李明慧
关键词:沉积物矿物风化作用
交通活动对道路两侧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影响被引量:4
2012年
道路上的车辆是导致道路两侧土壤污染的主要因素。在这些污染物中,以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受到人们最为广泛的关注。车辆的排放物是导致道路两侧土壤重金属污染与积累的重要原因,这些排放物包括:汽油中铅的化合物、润滑油的燃烧、汽车轮胎与道路的磨擦产生的微尘、刹车里衬的机械磨损等。同时,道路所处的自然环境,如地形地貌、降水量、日照量、季风等也决定了这些重金属在道路两侧的累积程度和分布格局。此外,道路上车辆的主要类型、车流量的大小也对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有较大的影响。总的来说,道路两侧土壤中的重金属呈带状分布于道路两侧,且含量随距离的增加呈指数形式下降。
张满闫学东张凡
关键词:车辆重金属含量土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