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伟赫

作品数:40 被引量:108H指数:6
供职机构:中日友好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日友好医院院级科研课题中日友好医院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视神经
  • 12篇脊髓炎
  • 11篇视神经脊髓炎
  • 9篇谱系
  • 7篇血管
  • 7篇疾病
  • 6篇注射
  • 5篇缺血
  • 5篇脑缺血
  • 5篇共济失调
  • 4篇多发
  • 4篇多发性
  • 4篇血管生长
  • 4篇血管生长素
  • 4篇影像
  • 4篇神经病
  • 4篇小脑
  • 3篇蛋白
  • 3篇多发性硬化
  • 3篇影像学

机构

  • 34篇中日友好医院
  • 7篇北京大学
  • 3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北京大学第一...
  • 2篇北京医院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吉林大学中日...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吉林大学第一...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山东省立医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作者

  • 40篇张伟赫
  • 26篇焦劲松
  • 21篇矫毓娟
  • 11篇刘尊敬
  • 10篇崔蕾
  • 7篇汪伟
  • 6篇汪仁斌
  • 6篇郭淮莲
  • 5篇唐文雄
  • 5篇唐春花
  • 5篇李小璇
  • 5篇彭丹涛
  • 3篇贾树红
  • 3篇段晓慧
  • 3篇任连坤
  • 3篇张麟伟
  • 3篇张志勇
  • 2篇严莉
  • 2篇荣培
  • 2篇高旭光

传媒

  • 7篇中日友好医院...
  • 6篇中华神经科杂...
  • 6篇中华医学杂志
  • 5篇中国神经免疫...
  • 3篇中风与神经疾...
  • 2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北京医学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中国中医眼科...
  • 1篇中国医刊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神经损伤与功...
  • 1篇第十二届全国...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20
  • 5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6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OEMS综合征三例临床特征、神经电生理及病理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POEMS综合征又称Takatsuki综合征、Crow-Fukase综合征和骨硬化性骨髓瘤,是一种以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polyneuropathy)、脏器肿大(organomegaly)、内分泌病变(endocrinopathy)、
孙青盛望汪仁斌董明睿段晓慧严莉罗杰张麟伟张伟赫李珺焦劲松刘尊敬
关键词:POEMS综合征神经电生理CROW-FUKASE综合征病理分析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
抗Hu抗体相关副肿瘤周围神经病三例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分析3例抗 Hu抗体相关副肿瘤周围神经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于中日医院神经科诊治的3例抗 Hu抗体相关副肿瘤周围神经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及神经电生理特点。结果 3例患者中男1例,女2例,年龄分别为66、58、59岁。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肢体疼痛(3例)、体位性低血压(2例)与麻痹性肠梗阻(1例)、步态不稳和共济失调(1例),1例脊髓 MRI检查可见脊髓后索病变,2例胸部CT检查发现占位性病变;3例腰穿脑脊液常规、生化检查结果正常范围,血清及脑脊液抗 Hu抗体均为阳性;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显示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波幅下降为著伴运动纤维受累,皮肤交感反应测定2例未引出波形,另1例潜伏期延长。病程早期,针对肿瘤治疗或未发现肿瘤患者行免疫调节治疗可部分缓解周围神经症状。结论抗 Hu抗体相关副肿瘤周围神经病以感觉纤维受累及自主神经病变为著,伴有运动纤维受累,血清及脑脊液 Hu抗体检测有助于诊断,肺部肿瘤筛查及早期治疗可部分改善患者周围神经症状。
汪伟汪仁斌张伟赫佟杰孙少杰段晓慧刘尊敬焦劲松彭丹涛
关键词:痛性周围神经病自主神经病共济失调
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发性硬化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发性硬化的疗效。方法将23例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患者分为两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12例和西医对照组11例,比较两组患者年复发率和添加免疫治疗时间。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年复发(0.775±0.924)次和(2.181±2.400)次,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患者较对照组年复发率下降63%;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添加免疫治疗时间分别为(16.750±8.677)个月和(6.818±3.430)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有效降低多发性硬化患者的复发率,延长缓解期,推迟应用免疫治疗时间。
张伟赫郭改会焦劲松矫毓娟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多发性硬化
腹腔注射血管生长素对脑缺血大鼠脑内凋亡细胞的影响
2011年
目的:观察腹腔注射重组人血管生长素(ANG)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半暗带区凋亡细胞的影响。方法:16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MCAO组、ANG组和牛血清白蛋白(BSA)组,每组4只。假手术组仅作颈部切口,其余3组予线栓法制备MCAO模型,缺血2h再灌注,ANG组、BSA组分别腹腔注射ANG和BSA7d。观察大鼠体重的变化,并于连续注射7d后脑组织切片进行HE染色及凋亡细胞检测。结果:7d后,ANG组大鼠的体重明显低于BSA组、MCAO组及假手术组(P<0.05);与BSA组及MCAO组相比,ANG组缺血脑区神经元损伤以及胶质细胞增生程度有所减轻,但缺血半暗带区凋亡细胞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NG组、BSA组及MCAO组大鼠脑内缺血侧凋亡细胞数目明显多于非缺血侧(P<0.05)。结论:腹腔注射ANG可降低大鼠体重,对缺血半暗带区凋亡细胞数目无影响。
唐春花郭淮莲唐文雄张伟赫赵亚峰
关键词:血管生长素脑缺血再灌注腹腔注射
1例抗CV2/CRMP5抗体阳性的副肿瘤小脑变性
2024年
患者男,65岁,主因“四肢麻木伴力弱1月,行走不稳2周”于2022年4月19日于中日友好医院住院。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麻木,以肢体远端为主,双下肢乏力,活动耐量稍下降,上下楼梯需扶行,近2周双下肢无力加重,伴行走不稳,平地行走需搀扶,无摔倒。无头晕、视物成双、言语不利、饮水呛咳,无肌肉萎缩,无二便障碍。
崔维棋杨潇漪张伟赫彭丹涛贾树红
关键词:视物成双二便障碍肢体远端活动耐量
桥本脑病临床、影像学、病理学特点及诊治分析(附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桥本脑病(Hashimoto’s encephalopathy,HE)的发病机制、临床、影像学和病理学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HE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和预后情况。结果该患者表现为卒中样发作,伴快速进展的认知功能障碍和癫痫;血清抗甲状腺抗体显著增高,头颅MRI可见双颞叶内侧、海马及左基底节区、放射冠多发斑片状长T1、长T2以及FLAIR高信号,白质为主,增强扫描无强化效应。MRS提示病灶区Cho峰略升高,NAA峰稍降低,Lac峰和Lip峰升高。脑组织病理结果示反应性胶质细胞增生,小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存在类空泡样及髓鞘崩解改变。经糖皮质激素冲击及口服维持治疗,症状及影像学明显好转。结论 HE是一种伴有抗甲状腺抗体水平增高、临床表现多样、激素治疗有效的脑病综合征,影像学可见皮质或皮质下异常病灶,病理学无特异性改变。
段晓慧张伟赫洪闻刘尊敬焦劲松
关键词:桥本脑病抗甲状腺抗体影像学病理学糖皮质激素
颈内动脉内注射丙泊酚定侧语言区和评价半球记忆功能
目的:在目前阿米妥普遍缺乏的背景下,探讨应用丙泊酚替代阿米妥进行颈内动脉注射进行Wada试验,定侧语言区和评价半球记忆功能的价值。方法:14例拟接受外科治疗的药物难治性部分性癫痫患者纳入本研究。在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条件
任连坤田朝晖张志勇陈佳吴冬燕李晓璇张伟赫荣培薛爽焦劲松
关键词:颈内动脉丙泊酚内注射
文献传递
不典型垂体危象6例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不典型垂体危象病例的临床特征、诊治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本院6例不典型垂体危象患者的病史及临床资料。结果:6例患者均无垂体瘤手术史或希恩综合征病史,2例患者以颅内感染为诱因、3例患者以消化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1例患者低钠血症治疗过程中出现了脑桥中央髓鞘溶解,表现为意识障碍的加重,1例产妇于产后4d出现了顽固低钠并意识障碍,经静脉补充激素后好转。以上患者临床表现、对于治疗的反应及预后等方面均各有特点,入院后垂体前叶功能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均明确提示垂体前叶机能减退。结论:垂体危象临床特点复杂多样,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对于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张雪莲张伟赫王丽乔亚楠朱海清邢小燕
关键词:颅内感染消化系统症状低钠血症垂体危象
合并非典型Takotsubo心肌病的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一例
2020年
近年来,研究证据表明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倾向于是多系统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但表现为心肌损伤的病例罕有报道。文中报道1例青年女性患者,临床表现为双侧视神经炎、延髓极后区综合征、脑干综合征和横贯性脊髓炎的经典核心症状,在病程中还出现了心率增快、心电图异常、心肌酶谱轻中度改变和B型钠尿肽明显升高以及左室基底段运动幅度减低等心肌损伤改变,符合NMOSD合并Takotsubo心肌病的诊断。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后,心肌损伤表现随着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的改善而快速恢复。这一罕见病例值得临床医生关注,其不仅拓宽了NMOSD的症状谱,还为NMOSD器官损害机制的进一步探索提供了新的思路。
张伟赫崔蕾张晔琼焦劲松矫毓娟
关键词:心肌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在长期免疫抑制治疗前的病程特点及预后分析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了解中国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患者有效免疫抑制治疗前的病程特点和预后。方法对122例中国NMOSD患者的首次发病症状、复发情况和神经功能障碍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KaplanMeier方法分析预后。结果 122例NMOSD患者(女性占86%)的首次发病症状,41例有视神经炎表现,43例累及脊髓,41例累及延髓最后区,累及脑部其他位置的15例,视神经和脊髓同时受累的仅2例。122例中116例(95%)病程中有复发,78例(67%)在发病1年内、94例(77%)在发病2年内复发,年复发率中位数(最小值~最大值)1.30(0.05~10.00)次/年。首次发作后,3个月后恢复期扩展残疾状态量表(EDSS)评分中位数(最小值~最大值)为0(0~7),仅6例(5%)不能独立行走(EDSS评分≥6);第2次临床发作后恢复期,99例(81%)无或仅有很轻微神经功能障碍(EDSS评分≤3),8例(7%)EDSS评分≥6。预后分析结果显示发病10年后约20%患者不能独立行走,25%至少单眼盲。结论此组中国NMOSD绝大多数呈复发性病程,虽有较明显的致残性,但前两次发作后仅有小部分患者遗留神经功能障碍。
矫毓娟崔蕾张伟赫张春瑜张晔琼张欣焦劲松
关键词:视神经脊髓炎临床病程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