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学光
- 作品数:117 被引量:956H指数:15
- 供职机构:天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 浅谈教室内部的物质环境设计被引量:4
- 2001年
- 庞学光张波
- 关键词:教室物质环境教育功能空间环境
- 论儿童哲学课程在中国的普及被引量:14
- 2009年
- 儿童哲学课程在中国的普及面临着:西方的儿童哲学主要表现为学科课程,缺乏相关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研究;我国缺乏追求理性和培养未成年人理性思维的传统;各级教育机构在校本课程开发上缺少合作等问题。而康德对"知性"能力的阐述,当代心理学对"灵商"的挖掘,则为儿童哲学在中国的普及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为树立相应的学校教育观念指明了方向。
- 张建鲲庞学光
- 关键词:儿童哲学知性灵商校本课程教育哲学
-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评估:现状、问题及改进策略被引量:17
- 2014年
- 自2003年教育部启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至今已有十余年时间。分析评估实践发现,当前的评估存在如下问题:"行政化"倾向、评估价值取向的偏差和异化、评估模式单一和固化、高职院校"内生评估动力"缺失。需进行如下改进:由"主导者"变为"引导者"和"宏观调控者";调整评估价值取向;构建多元化、动态生成的高等职业教育评估体系框架;培育积极健康的高等职业教育评估文化。
- 孙翠香庞学光
-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教育评估
- 创造教育的培养目标与学科课程的改革方向被引量:16
- 2001年
- 创造教育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形成主体的创造性人格 ,而不是构成创造性人格的个别或部分因素的发展 ;实现创造教育培养目标的学科课程的“课”应该包括哲学、科学和艺术三种实体性精神文化 ,学科课程的“程”应该呈现为螺旋式上升的轨迹 ,即形成一套螺旋式的每一教育阶段都包括哲学。
- 庞学光
- 关键词:创造教育学科课程课程系统课程改革
- 教育的职业服务功能与教育公平被引量:1
- 2011年
- 教育的育人功能和筛选功能确定了个人职业能力的适应方向、限定了个人职业选择的空间,其所体现的是教育的职业服务功能,被认为可能直接导致教育结果的不公平。鉴于社会专业化人才需要和职业竞争的现实,职业导向下的教育结果不公平是不可避免的。对此,应通过制度设计优化来实现教育的过程公平,包括教育竞争标准公平、教育资源分配公平和教育的职业选择过程公平。
- 王博庞学光
- 关键词:教育公平
- 人文精神:教育活动的活的灵魂——对“古淑红现象”的理性思考被引量:1
- 1999年
- 一个中师毕业六年来一直被公认为“能力不强”的“补考级”教师,却能获得公认的优异的教育教学成绩。这一发生在天津市红桥区邵公庄小学青年女教师古淑红同志身上的教育教学能力与教育教学效果之间的反差现象,就是目前在天津市教育界几乎无人不晓、为新闻媒介和教育行政部门广泛关注的“古淑红现象”。这一现象颇耐人寻味,而越是耐人寻味的现象。
- 庞学光
- 关键词:教育活动人文精神实证科学学生主体性卡尔·罗杰斯
- 近三十年来杜威职业教育思想研究述评被引量:2
- 2014年
- 近三十年来,我国学者对杜威职业教育思想的研究成果日益丰富。这些成果主要关注杜威职业教育思想的形成基础、基本内容、主要特征、历史影响、当代启示以及比较研究等方面。尽管相关研究取得了不少成绩,然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研究资料偏狭、研究视角单一、现实关照偏弱等问题。未来研究应在研究资料的扩充、研究视角的拓展、现实关照的增强三方面做出努力。
- 康红芹庞学光
- 关键词:职业教育思想
- 我们需要怎样的职业教育——精神科学教育学视野下的反思被引量:1
- 2014年
- 科技与人文之间的矛盾一直没有停息并有愈演愈烈之势。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广泛又深刻的课题,反映到职业教育领域表现为:重视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传授和专业技能的训练,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人文素质的养成。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精神科学教育学派倡导的"教育即文化"的命题给出了很好的启示:唤醒、陶冶、理解、体验、表达、反省等是职业教育领域应着力加强的方面。
- 王浪庞学光
- 关键词:人文职业教育
- 唯理性教育的局限与完整性教育的构想被引量:11
- 2001年
- 目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我国从教育决策者到教育实际工作者齐心协力的一致行动.素质教育就其实质而言,乃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深化和具体化.
- 庞学光
- 关键词:艺术手段显性课程理性思维能力隐性课程学堂
- 《活动道德教育论》评介被引量:1
- 1995年
- 戚万学博士所著《活动道德教育论》是一部令人耳目一新的道德教育哲学著作。全书分四大部分,前后环环相扣,极富逻辑力量。作者首先对传统道德教育进行了历史的、现实的反省和批评(第一部分),继而提出“建立一种新的道德哲学”——主体性道德哲学(第二部分),接着又对“活动道德教育”的理论合理性进行了充分的论证(第三部分)。在此基础上,作者系统地阐述了“活动道德教育的基本原理”(第四部分)。通观全书作者不仅在整体上有一个合乎逻辑的严密的思路,而且观点明确而新颖,语言流畅而优美。
- 庞学光
- 关键词:道德教育理论道德教育模式教育论传统道德教育道德生活个体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