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铁儿
- 作品数:61 被引量:312H指数:10
- 供职机构: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公益性技术应用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建筑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医务人员针刺伤现况调查分析被引量:35
- 2015年
- 目的分析目前掌握的针刺伤发生特点,寻找医护人员发生针刺伤的根本原因并制定整改措施,以减少针刺伤的发生,保护医护人员的职业安全。方法收集某医院2011-2012年发生针刺伤医务人员及相应患者的资料,分析针刺伤发生特点,采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寻找针刺伤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结果 2011-2012年共发生针刺伤58人,其中护理人员39人占67.2%,实习生22人占37.9%;针刺伤发生频率为2.4人/月,每年的8月份发生频率最高,为16人占27.6%,81.0%的锐器暴露过患者的体液;发生针刺伤的根本原因是静脉输液多、工作量大、人员配备不齐;缺乏预防针刺伤的标准操作流程,职业防护教育宣传不到位。结论针刺伤的危害不容忽视,依据针刺伤的根本原因,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以减少类似不良事件发生。
- 江丽萍干铁儿朱越献朱倪琴吴建浓
- 关键词:针刺伤
- 医院环境清洁措施的多中心干预效果研究被引量:13
- 2015年
- 目的评价医院环境清洁综合干预措施效果,为医院环境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2013年7月-2014年12月对4个ICU医护人员、环境清洁人员实施教育培训,采用更换ICU的清洁用品、引入消毒湿巾、改变清洁用品复用方式和结果反馈的综合干预措施,干预前、后共分别采集120份环境样本,分别进行三磷酸腺苷(ATP)相对光单位值及细菌菌落总数的中位数(Md)与四分位数(IQR)及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阳性率监测。结果 4所医院ICU内环境表面采集120份标本,ATP监测的Md和IQR干预前为320.5RLU/100cm2和565RLU/100cm2,干预后分别为33.5RLU/100cm2和70RLU/100cm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前、后细菌菌落总数的Md、IQR分别为50、215CFU/cm2和19、84CFU/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实施综合环境感染控制措施,可以有效提高环境清洁程度,降低环境表面耐药菌的检出率。
- 徐虹任淑华陆群干铁儿赵岚金慧沈林海韦凌娅陈冰冰孔庆鑫倪晓平
- 关键词:干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 血液病患者产毒素艰难梭菌定植与感染的危险因素研究
- 目的:了解血液病患者产毒素艰难梭菌定植(tCDC)与艰难梭菌感染(CDI)的危险因素.
方法:通过两次横断面调查采集血液病患者粪便标本进行艰难梭菌培养与A/B毒素检测,结合临床症状及病历资料,分析tCDC和CD...
- 干铁儿金慧吴建浓韦凌娅徐虹倪晓平曹俊敏
- 关键词:血液病防控策略
- 计算机视觉提醒对提高发热门诊医务人员脱卸个人防护用品正确率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研究计算机视觉提醒对提高发热门诊医务人员脱卸个人防护用品(PPE)正确率的影响。方法2022年1—9月间,将某医院发热门诊医务人员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只有视频监控无智能提醒,干预组采用计算机视觉提醒医务人员正确脱卸PPE关键步骤,比较2组脱卸PPE正确率的差异。结果跟对照组相比,干预组在一脱区和二脱区的手卫生正确率明显提升,脱卸PPE整个流程顺序的正确率从干预前的74.66%上升到干预后的91.70%(P<0.001),所有关键步骤的正确率从干预前的89.85%提高到干预后的94.10%(P<0.001)。结论采用计算机视觉智能提醒PPE脱卸流程的关键步骤可以明显提高发热门诊医务人员脱卸PPE的正确率。
- 王灯缪红英葛琴灵朱越献余旭霞干铁儿
- 关键词:发热门诊计算机视觉个人防护用品医务人员
- 感染预防控制员能力建设实践探索被引量:6
- 2022年
- 感染预防控制(以下简称感控)员是科室感控小组的中坚力量,加强其能力建设对提高院科两级的管理效能,有效保障医疗安全至关重要。2017年开始,某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基于对医院感控员能力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分析,通过健全并规范对感控员的组织管理、建立感控员岗位培训体系、制定年度《科室感控小组管理手册》、执行感控员交叉检查制度与疫情期间的巡查制度、建立感控员队伍考核评估体系及激励机制、组建感控菁英团队以及构建感控医生主导模式,逐步提升感控员的专业能力和管理能力,取得良好成效,可为优化感控员能力建设提供借鉴。
- 干铁儿张丽杰蒋旭宏孙华琴叶富英张烁
- 关键词:卫生人力医院感染管理
- 医院获得性流感监测及其飞沫预防实践进展
- 2023年
- 医院获得性流感易引起医院感染流行和暴发,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发病率和病死率过高,感染的医院工作人员缺勤或继续工作增加传播风险.本文经文献复习,就医院获得性流感的监测方式和诊断技术,呼吸防护装备的选择和使用,病房的呼吸隔离设施和环境消毒,医护人员对呼吸防护指南的认知和培训等,对医院内有效地实践飞沫预防措施,减少流感病毒在医院内传播有效性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医院应建立呼吸防护体系,提高医院流感监测能力和诊断技术水平,医护人员在流感活动期间科学佩戴外科口罩,使用有效的隔离单元,提高医护人员遵守呼吸防护措施的依从性和正确性,教育和鼓励患者及家属参与呼吸防护,可以降低医院流感的感染率和病死率.
- 赵岚干铁儿陈爱凤潘懿旻
- 关键词:医院感染流行性感冒流感病毒
-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血液透析操作感染防控行为监测系统设计被引量:2
- 2023年
-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的有效治疗手段,但是血液透析相关感染不容忽视[1]。研究表明,我国血液透析相关感染发生率高达14.2%~49.2%,其中20%的感染可致死亡[2]。因血液透析的长期性、有创性、患者免疫力低下等特点决定了血液透析患者是发生医院感染暴发的高风险人群。不规范的医疗行为是导致病原体在透析患者间传播的重要原因[3-4],通过严格落实患者隔离,减少物品共用,强化无菌操作,加强环境、手卫生、安全注射管理,杜绝药物共用等感染防控基本操作规程可以明显减少血液透析相关感染发生率[5-8]。
- 傅恩琴干铁儿胡守慈朱越献郑月周凤花
- 关键词:计算机视觉
- 医院感染监控员岗位能力提升培训实践与效果评价
- 2024年
- 目的评估参加第四期“浙江省中医/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监控员岗位能力提升培训班”的医院感染(以下简称院感)监控员院感防控知识掌握水平,并分析参加培训对提升其工作能力和专业素质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试验方法。采用集中讲授、浙江省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感染防控学习平台视频自学、实践技能操作工作坊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方式,对166名院感监控员进行院感防控知识培训。通过问卷调查结果和理论知识考核成绩,评估参训学员培训前后院感防控知识掌握率,并对培训效果和满意度进行评价分析。结果培训前,院感监控员在手卫生依从性方面掌握率最高(88.0%,146/166),在科研设计和论文撰写方面掌握率最低(38.0%,63/166);培训后,院感监控员在院感防控管理能力、院感防控专业知识和常用院感防控实践技能方面的掌握人数及其占比均高于培训前,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97.0%(161/166)的院感监控员对培训课程设置表示满意。94.0%(156/166)、88.6%(147/166)、87.3%(145/166)、91.0%(151/166)、88.0%(146/166)的院感监控员认为培训分别对其院感防控管理思维能力、院感防控资料和文档整理能力、院感防控工作总结反馈和汇报展示能力、医院感染质量持续改进能力、院感防控核心技能和沟通协调能力的提升帮助很大。培训后,88.6%(147/166)的院感监控员理论知识考核成绩在91~100分之间,9.6%(16/166)的院感监控员理论知识考核成绩在81~90分之间,1.8%(3/166)的院感监控员理论知识考核成绩在70~80分之间。结论开展院感监控员岗位能力提升培训能够很好地提升不同岗位、不同科室院感监控员的工作能力和专业素质,对于提高院感监控员的综合能力具有积极的影响。
- 朱丽娜干铁儿朱越献王敏芳金惠明
- 关键词:岗位能力课程体系培训班
- 基于机器学习的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医院感染预测模型的构建与评价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构建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预测模型,用于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医院感染的预测.方法选择浙江省杭州市某三甲医院2017年1月-2022年11月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的1800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数据集以3:1的比例随机分成训练集(1350例)和测试集(450例).在训练集中应用递归特征消除方法进行自变量筛选,通过网格搜索方法确定逻辑回归、支持向量机(SVM)、决策树(DT)、极端梯度提升(XGBoost)和随机森林(RF)等五类模型的最佳参数.使用敏感度(TPR)、阳性预测值(PPV)、特异度(TNR)、阴性预测值(NPV)、F1分数、准确度和曲线下面积(AUC)等指标来评估模型性能,确定较优机器学习模型,并采用沙普利加性解释(SHAP)方法对较优模型中的变量重要性进行解释.结果1800例参与者中102例发生感染,发生率为5.67%;逻辑回归、DT、RF、SVM和XGBoost等五个模型在训练集中的AUC值达0.92、0.89、0.98、0.70、0.98;测试集中AUC值则分别为0.85、0.78、0.86、0.63、0.88;XGBoost、RF模型为较优的机器学习模型.SHAP结果显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天数、手术时间、年龄、国家医院感染监控系统(NNIS)评分、失血量是较为重要的预测因子.结论本研究建立了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医院感染风险预测模型,并比较了多种预测模型的效能,其中XGBoost、RF模型的总体性能较优,有利于及时准确地识别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医院感染高危患者并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
- 甘文思干铁儿杨西帆余旭霞杨璐李文渊
- 关键词: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医院感染
- 人工关节置换术术后医院感染经济损失的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医院感染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使医务人员对人工关节置换术术后医院感染的危害有更直观的认识,提高其感染预防控制意识。方法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两所医院2013年4月-2015年6月人工关节置换术术后发生医院感染患者34例作为病例组,同期未发生感染的3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费用等差异。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平均总费用(中位数)分别为81 844、67 574元(P<0.01),平均每例患者由医院感染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为14 270元,直接经济损失11 662元,间接经济损失2 115元,延长住院日8d;在直接分类费用中,病例组与对照组的西药费、治疗费、床位费、化验费、护理费、诊查费、其他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间接分类费用中,病例组与对照组的伙食费、误工费、陪护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术后发生医院感染明显增加患者的直接费用、间接费用和住院时间,给患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应采取有效管理方法,控制医院感染。
- 甘文思干铁儿夏优秀王笑青郑微微
- 关键词:人工关节置换术术后医院感染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