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义
- 作品数:225 被引量:585H指数:11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南京市卫生局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中脑背外侧区病变手术入路的显微解剖研究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通过显微解剖研究比较远后颞下和极外侧小脑上幕下两种手术入路,为外科治疗中脑背外侧区病变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神经导航辅助下对10例尸头模拟远后颞下入路和极外侧小脑上幕下入路,测量比较两者的暴露范嗣。结果Labbe静脉位于远后颞下入路视野中,使颞叶牵拉受限,离断后可较好暴露中脑背外侧区;极外侧小脑上幕下入路可充分暴露中脑、脑桥上段背外侧及对应的小脑幕切迹区域结构,轮廓化乙状窦和横窦扩大了对此区的显露。结论远后颞下入路可暴露中腩背外侧区,Labbe静脉损伤是此入路的主要缺陷。极外侧小脑上幕下入路适合于中脑背外侧及对应的小脑幕切迹区病变手术;轮廓化横窦乙状窦,有利于术野的显露。
- 罗正祥张岩松刘宏毅许云常义苗伟
- 关键词:颞下中脑显微解剖
- 脊髓空洞症外科治疗新方法──脊神经后根分流术被引量:3
- 1996年
- 脊髓空洞症外科治疗新方法──脊神经后根分流术常义,陈国志,肖安平,杨纶先,马俊我院采用脊神经后根囊腔内引流的新方法治疗脊髓空洞症9例。其手术目的不仅在于消除或减轻空洞内囊液对脊髓的持续性压迫,而且防止了术后囊腔闭合所致的囊液重新积聚。经1~6年随访,...
- 常义陈国志肖安平杨纶先马俊
- 关键词:脊髓空洞症外科手术脊神经后根分流术
- 替莫唑胺治疗恶性脑胶质瘤97例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评价国产替莫唑胺(TMZ)胶囊治疗恶性脑胶质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阳性药平行对照研究,将恶性脑胶质瘤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TMZ组)和环己亚硝脲对照组(CCNU)组。试验组于第1~5天给予TMZ胶囊150mg/m。口服,第1天需同时口服CCNU安慰剂130mg/m^2;对照组于第1天口服CCNU胶囊130mg/m^2,第1~5天口服TMZ安慰剂150mg/m^2。两组均每28天为1个周期,连续治疗3个周期。结果共人组97例,可评价疗效者86例:TMZ组42例,CCNU组44例。治疗12周后,TMZ组: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14例,稳定(SD)23例,进展(PD)4例;CCNU组:CR3例,PR1例,SD29例,PD11例。TMZ组和CCNU组的有效率(CR+PR)分别为35.71%和9.09%(P〈0.01),临床受益率(CR+PR+SD)分别为90.48%和75.00%(P〈0.05)。TMZ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多为轻、中度。结论国产TMZ胶囊治疗恶性脑胶质瘤的疗效优于CCNU,耐受性良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恶性脑胶质瘤的化疗药。
- 钱正子王华庆刘贤明杨树源傅震常义刘秀英于浩
- 关键词:脑肿瘤神经胶质瘤替莫唑胺
- 脊神经根切断术治疗脑瘫的麻醉处理
- 1998年
- 近年来,我院采用选择性脊神经切断术治疗脑性瘫痪33例,现将手术的麻醉处理及有关问题报道如下。
- 孔浩常义杨晓亿
- 关键词:脊神经根切断术手术治疗脑瘫麻醉
- 功能影像构筑的研究在涉及运动区胶质瘤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9
- 2010年
- 目的通过研究脑磁图、功能磁共振皮层运动区、神经传导束影像构筑特点,探讨涉及大脑半球运动区胶质瘤病人的微创手术,最大程度的保护运动功能。方法采用脑磁图、功能磁共振完成14例涉及运动区胶质瘤术前评估,评价运动区及锥体束的完整性及与肿瘤的位置关系;在磁源影像(MSI)神经导航指导下,采用穿硬脑膜栅栏定位法分离瘤-运动区的界面后实施肿瘤手术。结果 6例患侧脑功能区移位,8例锥体束走行移位,10例神经纤维束形态完好、4例纤维束弥散。肿瘤全切11例、部分切除3例。术后肌力恢复正常4例、减弱2例,其余病例术前后肌力均正常。结论运动区胶质瘤的手术应综合评价运动区分布和锥体束的影像构筑特点,这对设计和指导手术具有重要意义;功能性神经导航指导下的经硬膜栅栏法肿瘤切除有助于运动功能的保护。
- 刘宏毅吴婷邹元杰肖朝勇章文斌马骏张岩松陈永严常义
- 关键词:胶质瘤脑功能脑磁图功能磁共振手术
- 50例脑囊虫病伴发癫痫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02年
- 目的 探讨脑囊虫病伴发癫痫的临床特征及发生机制。方法 对 70例脑囊虫病患者中 50例并发癫痫者的发作形式、影像学表现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 71 .4% (50 /70 )的脑囊虫病患者并发癫痫。发作形式分别为 :全身强直 阵挛性发作 2 5例 (50 .0 % ) ,单纯部分性发作 1 0例 (2 0 .0 % ) ,复杂部分性发作7例 (1 4 .0 % ) ,失神发作 2例 (4.0 % ) ,癫痫持续状态 1例 (2 .0 % ) ,两种或两种以上形式发作 5例 (1 0 .0 % ) ;影像学主要表现为脑实质内单个或多个散在低密度或高密度以及钙化等圆形或卵圆形病灶或异常信号。结论 癫痫发作是脑囊虫病患者最主要的临床表现 ,发作形式的多样性及易转换性可能是本病的特征之一。
- 杨纶先常义马骏赵鹏来
- 关键词:脑囊虫病癫痫
- Dextroscope虚拟现实手术规划系统在神经外科的应用被引量:7
- 2008年
- 目的应用手术规划系统,探索虚拟现实技术在神经外科的应用价值和方法。方法术前采集10例颅内深部病变患者的CT、MRI、CTA、MRA、DSA影像资料输入Dextroscope工作站进行图像融合处理和三维重建,在虚拟影像上观察病变与周围组织的空间关系,设计手术入路、模拟手术过程进行骨窗开颅、颅骨磨除及肿瘤切除,并与实际术中所见进行比较。结果术中所见病变与周边重要神经血管结构的空间关系和病变解剖细节与术前模拟完全吻合,减少了手术时间。通过手术模拟,术者得以提前预演手术经过,为优化治疗方案创造了条件。结论虚拟现实手术规划系统有助于术前诊断、制定详细的手术计划、预先评价手术难度,提高手术安全性。是医疗教学和训练的得力工具。
- 陈永严刘宏毅邹元杰常义
- 关键词:颅底外科虚拟现实神经外科手术计划
- 松果体区肿瘤的γ-刀治疗被引量:2
- 2004年
- 陈永严吕涛常义胡波
- 关键词:松果体区肿瘤Γ-刀旋转式伽玛刀安全性
- 88例顽固性癫痫的外科治疗被引量:4
- 2000年
- 目的 探讨顽固性癫痫外科治疗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 88例顽固性癫痫患者行外科治疗 ,其中 71例行立体定向手术 ,8例行胼胝体前部切开术 ,4例行前颞叶切除术 ,4例行致痫灶切除术 ,1例行致痫灶切除 +前颞叶切除 +多处软脑膜下横切术 (MST)。术后随访 1年以上。结果 2 0例(2 2 .8% )癫痫发作完全消失 ;36例 (4 0 .9% )癫痫发作显著减少 ;15例 (17.1% )效果良好 ;疗效差 9例(10 .2 % ) ;无明显改善 7例 (7.9% ) ;死亡 1例 (1.1% )。手术总有效率为 80 .8% ,显效率为 6 3.7%。通过分析不同术式 ,发现以前颞叶切除术疗效最好 ,胼胝体切开术效果最差。结论 外科手术是治疗顽固性癫痫的一种有效方法 ,但手术前应准确定位致痫灶 ,并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 。
- 王焕明常义肖安平杨纶先陈国志马骏
- 关键词:顽固性癫痫外科手术
- 马尾圆锥部肿瘤16例误诊误治分析
- 2002年
- 目的 为提高马尾圆锥部肿瘤诊治的准确率。方法 对曾被误诊的 16例马尾圆锥部肿瘤患者的临床特征、辅助检查、误诊误治经过等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马尾圆锥部肿瘤易被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及前列腺增生症 ,其腰腿痛特点与腰椎间盘突出症不同 ,X线平片和CT检查易造成漏诊。结论 详细询问病史及全面体格检查 ,正确选用腰穿、脊髓造影及MRI检查 ,可对马尾圆锥部肿瘤做出早期正确诊断。
- 沈茂群常义杨纶先
- 关键词:误诊误治误诊原因脊髓造影腰椎穿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