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俊
- 作品数:16 被引量:31H指数:3
-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白细胞介素-9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易感性的关系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9(IL-9)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食管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易感性的关联。方法采用SNPscan TM高通量基因分型技术,分析355例食管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组(85例)和无淋巴结转移组(例)IL-9 rs31563 C〉T和IL-9 rs31564 G〉T这两个多态性位点各基因型分布频率,并计算各基因型的食管癌淋巴结转移风险及其95%可信区间。结果 IL-9 rs31563 C〉T基因型分布频率在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17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较CC野生纯合型相比,IL-9 rs31563 CT基因型(调整OR=0.58,95%CI=0.30~1.11,P=0.10)和TT基因型(OR及95%CI无数值显示,P=0.99)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易感性没有统计学相关性。隐性模型分析结果提示,以CC+CT联合型作为参照,IL-9 rs31563 TT突变纯合型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易感性没有统计学关联(OR及95%CI无数值显示,P=0.99)。对IL-9 rs31564 G〉T做同样的单基因位点和Logistic回归分析,也未发现其基因型分布频率在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之间存在差异,结果也未显示其突变基因型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易感性存在统计学意义的关联。结论 IL-9 rs31563 C〉T和IL-9 rs31564 G〉T基因多态性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易感性之间无相关性,还需要进一步的功能学研究及多中心大样本研究对本次实验结果加以验证。
- Dipak Kumar Singh顾海勇尹俊唐巍峰陈锁成蒋鹏程
- 关键词: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白细胞介素-9单核苷酸多态性
- 心肺联合移植一例报道被引量:1
- 2004年
- 陈锁成刘建王康荣孙斌丁国文任正兵戎国祥董长青唐巍峰尹俊
- 关键词:艾森曼格综合征房间隔缺损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
- 表皮生长因子基因多态性与食管癌易感性的关系
- 2014年
- 目的研究中国汉族人群表皮生长因子(EGF)基因多态性与食管癌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SNPscanTM高通量基因分型技术分析380例食管癌(食管癌组)和380例非肿瘤患者(对照组)EGF rs3756261T>C和EGF rs11568835G>A基因多态性,计算各种基因型的食管癌发病风险及其95%可信区间(CI)。结果两组EGF rs3756261T>C和EGF rs11568835G>A多态性位点基因频率无明显差异。Logistic回归显示,相对于EGF rs3756261TT基因型,CC等位基因型与食管癌的发病风险无明显相关(调整OR=0.89,95%CI=0.45-1.76);在隐性模型中,相对于TT+TC基因型,CC基因型与食管癌的发病风险无统计学意义的相关性(OR=0.90,95%CI=0.46-1.75)。对EGF rs11568835G>A位点进行相同的Logistic回归分析,也没有发现其与食管癌的发病风险存在统计学关联性。结论 EGF rs3756261T>C和EGF rs11568835G>A基因多态性可能与食管癌易感性无关。
- 王旭尹俊顾海勇陈锁成
- 关键词:表皮生长因子单核苷酸多态性食管癌
- 心脏不停跳瓣膜置换术161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总结浅低温心肺转流(CPB)心脏不停跳瓣膜置换术161例治疗经验。方法手术种类:二尖瓣置换81例,主动脉瓣置换34例,主动脉瓣及二尖瓣置换40例,三尖瓣置换6例。换瓣同时行三尖瓣成形50例,心房纤颤消融35例,左房血栓清除9例,房间隔缺损或室间隔缺损修补8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4例,巨大左心房折叠19例,保留二尖瓣后瓣及瓣下结构95例,二尖瓣全瓣保留6例,主动脉根部加宽换瓣3例。结果术后早期死亡5例(3.10%)。156例痊愈出院,无一例气栓发生。结论浅低温CPB下心脏不停跳行瓣膜置换技术对多数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是适用的。
- 尹俊陈锁成丁国文施益军王康荣戎国祥
- 关键词:心肺转流
- 心肺联合移植的临床应用研究
- 陈锁成丁国文尹俊
- 心肺联合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心肺疾病惟一有效的方法,但手术操作复杂,术后并发症多,远期疗效不甚理想,国内心肺移植开展较迟,例数不多,自1992年刘晓程报道中国首例心肺联合移植至2003年7 月该院开展心肺移植以前国内一共实施...
- 关键词:
- 关键词:心肺联合移植
- 心肺移植3例
- 2013年
- 目的总结3例心肺移植的经验。方法2003年7月至2012年8月,3例终末期心肺疾病患者施行心肺移植手术。1例先天性房间隔缺损伴艾森曼格综合征,心功能Ⅳ级;1例扩张性心肌病伴中重度肺动脉高压,心功能Ⅲ~Ⅳ级;1例左心室双出口合并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主干及左、右分支狭窄,心功能Ⅲ~Ⅳ级。心肌保护液均为UW液;肺保护液均加入前列腺素E1,Euro—Collin液1例,低钾右旋糖酐液2例。术前给予赛尼派或巴利昔单抗、术中甲基泼尼松龙、术后环孢素/他克莫司+泼尼松+骁悉抗排斥治疗。术中严密止血。移植术后严格消毒、隔离,加强呼吸道护理。例2患者术毕至术后31天胸液量14640ml,术后40天内应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13次,同时使用广谱抗生素及抗真菌药物控制感染。结果3例患者全部痊愈出院。1例术后4年10个月因慢性排异反应引起的阻塞性支气管炎、肺功能衰竭死亡;1例术后68天因突发脑血管意外死亡;1例目前健在,已生存1年余。结论妥善保护心肺功能,术中认真止血,手术操作精细,术后加强防治感染,重视应用纤维支气管镜和合理的抗排斥治疗是心肺移植成功的重要因素。
- 陈锁成丁国文尹俊施益军王康荣任正兵戎国祥
- 关键词:心肺移植移植物排斥器官保存
- CASP8基因多态性与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易感性的关系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8(cAsP8) rs1035142G〉T基因多态性与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应用sNPscan“高通量基因分型技术检测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组85例和无淋巴结转移组270例患者cAsP8 rs1035142 G〉T基因多态性,并计算各种基因型的淋巴结转移风险(以D兄表示)及其95%可信区间(c,)。结果cAsP8 rs1035142G〉T三种基因型GG、CT、TT在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的频率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12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发现,在调整了年龄、性别、吸烟及饮酒状况后,携带GT基因型的个体淋巴结转移风险比携带GG基因型的个体显著增加(调整OR=1.77,95%CI=1.02~3.09,P=0.04)。结论cAsP8 rs1035142GT基因型可能是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的易感因素。
- 王旭顾海勇尹俊朱静峰唐巍峰陈锁成
- 关键词:食管肿瘤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单核苷酸淋巴结转移
- 心肺联合移植术一例及围术期处理被引量:6
- 2004年
- 目的 探讨心肺联合移植术的手术方法及术后处理。方法 对 1例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艾森曼格综合征患者施行心肺联合移植术。受体采用Reitz心脏及两肺分别切除法。供肺由膈神经后置入受体两侧胸腔 ,依次吻合主气管、下腔静脉、上腔静脉与主动脉。结果 术后 2h患者神志清楚 ,36h后拔除气管插管 ,术后第 4d两肺感染 ,痰培养提示表皮样葡萄球菌生长 ,术后 15d提示肺炎克雷伯氏菌生长 ,2 5d后治愈。术后未发生急性排斥反应 ,至今生存 12 0d ,生活基本自理。结论 心肺联合移植术只要重视术中止血、术后呼吸道感染的防治及急性排斥的监测 ,能够取得较满意的近期效果。
- 陈锁成刘建王康荣孙斌丁国文任正兵戎国祥董长青唐伟峰尹俊
- 关键词:心肺联合移植术呼吸道感染急性排斥反应房间隔缺损艾森曼格综合征
- 缝隙连接蛋白40增加急性肺损伤小鼠肺血管通透性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究缝隙连接蛋白40(connexin40,CX40)在小鼠急性肺损伤模型中与肺血管通透性的相关性。方法:将C57BL/6小鼠分为两组。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脂多糖组腹腔注射脂多糖建立肺水肿模型,两组小鼠注射后均饲养24 h,断颈处死取肺组织,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蛋白质印迹法以及免疫荧光法检测肺组织中CX40基因和蛋白的表达(以上每种检测方法每组各3只小鼠)。另将15只小鼠均分为3组,采用离体肺灌注系统,对照组在心肺离体后只给予普通灌流液灌注,血小板激活因子(platelet-activating factor,PAF)组在灌流液中加入PAF建立急性肺水肿模型,CX40抑制组则先在灌流液中加入CX40特异抑制性模拟肽gap2740进行灌注,15 min后再加入PAF继续灌注。通过离体肺灌注系统检测各组肺重量。结果:脂多糖组CX40的mRNA表达和蛋白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免疫荧光染色亦显示脂多糖组CX40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离体肺灌注实验中,使用PAF后小鼠肺重量急剧上升,出现剧烈肺水肿,但运用gap2740后,肺重量上升趋势明显缓解。结论:急性肺损伤时,虽然CX40表达降低,但其在功能上促进肺血管通透性的增高。
- 翟鹏尹俊
- 关键词:缝隙连接蛋白40肺血管通透性肺水肿
- 风湿性心脏病与非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三尖瓣置换的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分析三尖瓣置换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治疗及随访情况,探讨提高三尖瓣置换疗效的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6年10月20例在我院行三尖瓣置换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例、女16例,年龄31~73(54.4±2.2)岁。根据病因学分为风湿性心脏病组(14例)及非风湿性心脏病组(6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情况、治疗方法、治疗结果及随访情况的差异。结果本组围手术期死亡3例,住院病死率15.0%。死亡原因均为多器官功能衰竭。术后对17例出院患者进行了随访,随访率100.0%,随访时间1~84个月,随访期间共有2例死亡。风湿性疾病组与非风湿性疾病组术前存在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心律(P=0.001)、术前有心脏手术史(P=0.017)、手术中是否进行主动脉阻断(P=0.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尽管风险较大,三尖瓣置换仍是针对器质性三尖瓣病变的有效手段,但需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及手术时机。风湿性三尖瓣疾病具有更多的危险因素,尤其是既往有左心瓣膜手术史继发三尖瓣关闭不全的患者。
- 尹俊陈锁成丁国文董长青孙扬永施益军朱静峰邵爱中刘超龙涛
- 关键词:心脏瓣膜病三尖瓣置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