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鸿涛
- 作品数:17 被引量:44H指数:5
-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更多>>
- 成人型睾丸颗粒细胞瘤1例被引量:2
- 2014年
- 患者,21岁,1年前发现左侧睾丸肿大,无疼痛、瘙痒等.外院行穿刺活组织检查,结果倾向支持细胞瘤,无睾丸外伤、隐睾等病史.体检:外生殖器发育正常.左侧睾丸可触及一实性肿物,大小2 cm×2 cm× 1.5 cm,质硬,无压痛、粘连、周围淋巴结肿大、男性乳腺发育等其他异常体征.彩超示:左侧睾丸大小4.23 cm×2.01 cm,中上部见实性低回声团块,大小1.94×1.6 mm,内部回声不均匀,边界尚清,形态不规则,其内及周边可见较丰富的血流信号.性激素六项、肿瘤标志物等其他临床检查均未见异常.临床诊断:左侧睾丸肿物.行左侧睾丸高位切除术,术中未见其与周围组织粘连.术后患者平稳,未给予其他辅助治疗,现随访中.
- 邱慧磊耿敬姝宋鸿涛
- 关键词:睾丸肿瘤颗粒细胞瘤成人病例报道
- AEG -1、MMP -9在结直肠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相关性的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星形细胞上调基因1(AEG-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结直肠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AEG-1和MMP-9在结直肠正常黏膜(45例)、低级别腺瘤(31例)、高级别腺瘤(15例)和结直肠癌(146例)中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的意义。结果 AEG-1在结直肠正常黏膜、低级别腺瘤、高级别腺瘤和结直肠癌中有逐步升高的趋势。 MMP-9表达与AEG-1有类似的趋势。 AEG-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与临床分期、T分期、N分期、M分期及组织分化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与年龄、性别、肿瘤位置和肿瘤大小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结直肠癌中,AEG-1和MMP-9表达呈显著正相关,AEG-1、MMP-9高表达的患者具有较短的生存期(P<0.05)。结论 AEG-1参与结直肠癌的发生,与结直肠癌的演进相关,并可能作为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一种新的生物标志物。
- 宋鸿涛秦誉李聪姚国栋王恕怀耿敬姝
- 关键词:基质金属蛋白酶9结直肠癌结直肠腺瘤
- KDR、CD105对胃癌血管新生及预后影响的研究
- 本文研究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KDR)及CD105在胃癌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在胃癌血管新生中的作用。
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60例胃癌组织KDR及CD105的表达情况。利用SPSS13...
- 宋鸿涛
- 关键词:胃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微血管密度血管新生CD105
- 文献传递
- 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模型中p38MAPK表达与细胞凋亡被引量:7
- 2008年
- 目的:探讨p38MAPK在大鼠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模型肾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肾小管间质细胞凋亡和纤维化过程中可能发挥的作用。方法:将25只Wistar大鼠中的18只行左侧输尿管结扎术,另外7只行假手术。分别于术后第3、7和14d处死各组大鼠,行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肾脏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与DNA电泳观察肾小管间质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肾组织半胱氨酸天门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和p38丝裂素激活蛋白激酶(p38MAPK)及其磷酸化产物(p-p38MAPK)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UUO模型组肾脏病理改变加重,TUNEL染色及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可见大量的肾小管间质细胞凋亡,肾间质细胞PCNA表达明显增加,肾组织caspase-3的表达也显著增加(P<0.05)。p38MAPK蛋白水平在各组之间比较没有明显差别(P>0.05)。p-p38MAPK蛋白在正常肾脏有低水平表达,UUO模型组随着梗阻时间延长表达逐渐增多;第7d达高峰,第14d开始下降(P<0.05)。结论:p38MAPK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UUO致肾小管间质细胞凋亡和肾间质纤维化过程。
- 阮颖新林珊宋鸿涛李春媚郭艳刘素雁
- 关键词:细胞凋亡肾纤维化输尿管梗阻
- AKR1C2与Twist在胃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相关性的研究
- 2012年
- 目的探讨醛酮还原酶1C2(AKR1C2)和转录因子Twist在不同胃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AKR1C2和Twist在156例胃癌组织、31例胃不典型增生组织以及20例正常胃组织中的表达,比较两者的相关性。结果AKR1C2在20例正常胃组织中均低表达;在31例不典型增生胃组织中有25例低表达,6例高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156例恶性胃癌组织中有70例低表达,86例高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wist在20例正常胃组织中19例低表达,1例高表达;在31例不典型增生胃组织中有28例低表达,3例高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156例恶性胃癌组织中有49例低表达,107例高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KR1C2与Twist的表达在胃癌组织中具有正相关性(P〈0.01)。AKR1C2在不同胃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KR1C2和Twist的表达特点可作为胃癌诊断、治疗及预后的参考指标。而且AKR1C2很可能参与到上皮间质转化过程中。
- 吕威冯美燕宋鸿涛姜影佟丹丹李玉莲石清涛耿敬姝
- 关键词:胃癌TWIST免疫组化
- 黑龙江省单中心2093例淋巴瘤临床病理学分析被引量:1
- 2018年
- 淋巴瘤是一组高度异质性疾病,其临床特征及病理学亚型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我们对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8年间诊治的2093例淋巴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旨在了解本地区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类型及分布特点。
- 盂宏学李卉宁宋鸿涛李惠颖杜春石清涛耿敬姝
- 关键词:病理学分析淋巴瘤临床病理类型异质性疾病
- 黏蛋白在宫颈腺体病变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研究不同级别宫颈腺体病变组织中黏蛋白MUC2、MUC5AC、MUC6、CD10的表达情况,进而分析其与宫颈腺体病变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将2005年2月至2012年2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手术切除及活检的宫颈病变患者病理组织183例,根据国际妇产科学联盟(FIGO)标准分为宫颈微腺体增生(MGH)60例;宫颈腺体不典型增生(EGD)57例;宫颈腺癌(ECA)56例,以免疫组化法检测MUC2、MUC5AC、MUC6、CD10的表达情况。结果:MUC2和CD10的阳性细胞比例随着宫颈腺体病变程度级别的增高呈上升趋势(P=0.046),而MUC5AC的表达则随着宫颈腺体病变程度级别的增高呈下降趋势(P<0.001);MUC6在三种宫颈病变组织中均呈低表达,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黏蛋白表型可以作为评估宫颈腺体病变恶性潜能的有用的标记物。
- 秦玲宋鸿涛耿敬姝邱慧磊秦誉
- 关键词:宫颈肿瘤黏蛋白肠化生
- VEGF及其受体KDR在胃癌组织新生血管中的作用被引量:7
- 2006年
-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KDR在胃癌新生血管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60例胃癌组织VEGF及KDR蛋白表达和以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分析VEGF、KDR和MVD及其与肿瘤大小、肿瘤分化、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和预后关系。结果VEGF及KDR阳性者MVD值显著高于阴性者(t=3.85,t=3.76,P<0.01)。VEGF、KDR表达和MVD与胃癌浸润深度(χ2=8.31,P<0.01;χ2=5.05,P<0.05;t=2.24,P<0.05)、淋巴结转移(χ2=10.62,P<0.01;χ2=5.66,P<0.05;t=5.19,P<0.05)、组织学分级(χ2=11.05,P<0.01;χ2=8.21,P<0.01;t=2.11,P<0.05)密切相关。VEGF及KDR表达阳性或高MVD的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较低(χ2=5.18,P<0.05;χ2=8.94,P<0.01;t=3.51,P<0.01)。结论VEGF及KDR与胃癌新生血管生成密切相关,对胃癌的生长和浸润转移有促进作用,VEGF及KDR和以CD105标记的MVD可作为反映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客观指标。
- 宋鸿涛耿敬姝程慧
- 关键词:胃肿瘤内皮生长因子新生血管
- 膀胱浆细胞样变异型尿路上皮癌临床病理观察和不同分子质量角蛋白的表达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探讨膀胱浆细胞样变异型尿路上皮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不同分子质量细胞角蛋白的表达模式。方法运用光镜、特殊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对1例罕见的浆细胞样变异型尿路上皮癌进行观察并复习文献。结果瘤细胞弥漫分布呈浆细胞样特征,细胞胞质透亮或嗜酸性,核增大、偏位、深染。瘤细胞弥漫浸润黏膜固有层及浅肌层,可见伴随的低级别非浸润性尿路上皮癌成分。特殊染色:瘤细胞AB/PAS(+)。免疫组化:CK20和CK7(++),CK5/6(-/+),CK8/18、CK18、CEA、CD138、EMA和AE1/AF3(+),E-cadherin、p63、CD38、LCA和vimentin(-)。结论浆细胞样变异型尿路上皮癌罕见,其不同分子质量角蛋白的表达存在差异,因其具有浆细胞样特征需与其他肿瘤相鉴别。
- 耿敬姝石清涛宋鸿涛
- 关键词:膀胱临床病理
- 胰腺浆液性微囊性腺癌临床病理观察被引量:7
- 2006年
- 目的报道1例罕见的胰腺浆液性微囊性腺癌,并结合WHO(2000)胰腺肿瘤病理学和遗传学分类对浆液性微囊性肿瘤进行介绍。方法对1例胰腺浆液性微囊性肿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及免疫组化观察。结果肿瘤位于胰尾,与脾分界不清,侵及胃壁、脾并与脾动、静脉粘连。肿瘤由大量微小的囊组成,呈海绵状,囊腔内充满蛋白性质的液体,囊内壁衬以单层排列的扁平-立方上皮细胞,胞质透明,核小、圆形,无异型,脾内、脉管周围及胃壁平滑肌间均可见肿瘤浸润。结论浆液性囊腺癌组织学特征与浆液性微囊性腺瘤极其相似,侵袭和转移等恶性生物学行为是其诊断恶性的要点,但其生长缓慢,切除肿瘤治疗效果好。
- 耿敬姝宋鸿涛王艳颖
- 关键词:胰腺临床病理生物学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