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令荣
- 作品数:17 被引量:92H指数:5
- 供职机构:云南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云南省科技厅科研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 云南普通野生稻和疣粒野生稻组织培养的研究被引量:5
- 2001年
- 利用普通野生稻和疣粒野生稻去壳种子 ,诱导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用N6+ 1mg/L 2 ,4-D液体培养基进行悬浮培养继代。疣粒野生稻愈伤组织生长很快 ,每周至少继代培养 1次 ,有时甚至要继代 2次。疣粒野生稻愈伤组织继代培养 1年后分化能力仍然很强 ;普通野生稻愈伤组织继代 8个月后分化能力开始下降 ,至 10个月后分化能力完全丧失。在所用的 11种培养基中 ,N6+ 1mg/L 6 -BA + 0 5mg/LNAA诱导疣粒野生稻愈伤组织再生绿苗效果最好 ,诱导率为70 %。 1994年采集到的普通野生稻的种子 ,在本实验中 (1997年 )被用来诱导愈伤组织 ,其再生绿苗率平均仅为 4 %,比 1995年用该种子进行原生质体培养的再生率 (平均 2 3%)低 ,这可能与所用的诱导愈伤组织的种子保存时间 (3年 )太长有直接关系。
- 张尧忠宋令荣赵永昌戴陆园鄢波黄兴奇
- 关键词:野生稻普通野生稻疣粒野生稻
- 提高小麦体细胞诱导出胚性愈伤组织的方法研究被引量:20
- 1999年
- 在从小麦种子体细胞诱导产生愈伤组织的组培试验中,以 M S培养基配方为基础,适当减少 N 素含量和氨基酸含量成为 M S P培养基,小麦种子经1 个月的低温(4℃) 处理, 接种时种子的腹沟朝上, 在有光照条件下 (12h 光照/d), 多数小麦材料产生的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可显著提高,最高达866% 。具有 A A B B D D染色体组型的小麦愈伤组织诱导率比具有 A A B B染色体组型的小麦高。
- 程在全王芳宋令荣普双有黄兴奇
- 关键词:小麦愈伤组织培养基光照染色体组型
- 云南高原高产籼稻光合作用特性被引量:4
- 1995年
- 云南海拔1200~1450m部分地区单季籼稻产量在12~15吨/hm2的高产和超高产范围,光合作用及温光条件分析表明,太阳光照强度高达1850μmolpho-tonsm-2s-1,生长季节前期温度、太阳辐射值较高,而中后期偏低。无明显光饱和点,但光补偿点较高(30~60μmolphotonsm-2s-1,每日最大光合速率高且光合高值特续_时间长,这与每电光照强度、相对湿度等因素较长时间的充足有关.阴雨天光合的光量于效率比晴天高1倍,补偿了中后期日照时数不足。因光照强度大、整个群体叶片光合能力提高,倒2、3叶对籽粒灌浆的贡献比例增大,而旗叶的变小。温度日较差大.呼吸速率仅1~2μmolCo2m-2s-1,降低了维持生长的消耗。这些光合特点是云南高原籼稻高产的生理基础。
- 程在全宋令荣周能杨学芬郑学玉解明洲
- 关键词:籼稻光合作用光照强度水稻
- 外源DNA导入水稻西南175引起的性状变异被引量:6
- 1993年
- 将勐旺谷、云南药用野生稻和燕麦等外源供体材料的DNA,通过花粉管通道法和孕穗期茎注射法导入水稻栽培品种西南175,获得了一批性状变异并稳定遗传的材料。变异类型包括:生育期、株型、穗型、稻瘟病抗性、谷粒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酯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等。这些变异,有的为供体特有性状,有的则是新性状。从482份导入后代中,获得各类变异材料17份,变异率3.5%;其中稻瘟病抗性增强的材料7份,抗性变异率1.45%。实验表明:通过花粉管通道法或者孕穗期茎注射法将外源DNA导入水稻,均可以引起受体后代的变异,转移供体性状,培育单性状转移和优良性状集中的新品种。
- 宋令荣黄兴奇陈利杜彬蒋志农王芳
- 关键词:水稻育种DNA
- 滇中高原高产玉米的产量形成被引量:3
- 1995年
- 分析了滇中高产玉米的产量形成特点及其与高原气候生态环境的关系。滇中高产田块(13.5~16.6t/hm2)的产量结构为:每公顷株数67500~105000,每穗粒数550~670,千粒重250~320g,穗粒重0.18~0.2kg。滇中低纬度、高海拔的地理条件和受季风影响,形成了高原独特的气候生态环境,玉米生长期降水集中,气候温和平稳,夏无酷暑,太阳辐射强,日较差大。玉米的生育期特别是生殖生长期显著延长,有利于小花分化和大穗形成。株型紧凑,整齐度高,有利于增加种植密度。籽粒灌浆期处于高原雨季,日照时数偏少,气温偏低,光合速率和灌浆速度处于中等水平,但滇中玉米的灌浆期长,叶面积稳定期长,干物质总的积累水平较高,其千粒重偏低与籽粒总库容大有关。
- 路季梅李坤阳俞炳杲宋令荣程在全
- 关键词:滇中高原玉米
- 水稻增粒施肥技术的研究
- 1997年
- 普双有范光华汪增祥宋令荣程再全
- 关键词:水稻施肥成穗率
- 滇中高原光温对小麦光合作用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被引量:3
- 1995年
- 滇中小麦生长期间,冬温不低,夏温不高,日照时间长,光照强度大.春性和弱冬性小麦一直以较高达率进行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的形成,加之昼夜温差大(14℃~15℃),对干物质的积累十分有利.小麦生长季节,日光合时间长达10小时以上,光能利用率达1.7%~2.3%,干物质积累高于内地乃至青藏高原,即使在冬季(12月~2月)干物质日增长量最高也有148.7kg/hm^2(内地最高仅为15~75kg/hm^2),开花一灌浆初期平均可达378.0kg/hm^2.
- 程在全宋令荣陈利田玉仙路季梅俞炳杲
- 关键词:小麦光合作用干物质积累光照
- 滇中高原高产小麦的产量形成特点被引量:1
- 1998年
- 滇中小麦高产田块的单产达10~12t/hm2,其产量结构为:公顷穗数525~690万,每穗粒数40~52粒,千粒重40~50g。滇中小麦生长季处于高原干季,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昼温适中,夜温低,日较差大,有利于小麦的光合生产和物质积累,促进产量器官的形成和群体的协调发展。秋冬晴暖,麦苗无越冬过程,苗期的光温有效性高,分蘖早生快发,叶蘖生长出现n-2的超同伸现象。分蘖高峰持续期长,分蘖成穗率高。拔节孕穗期长,幼穗分化充分,有利于壮秆大穗的形成。抽穗灌浆期长,不出现30℃以上的逼熟高温,叶片功能期长,叶面积指数大,灌浆速率高,籽粒饱满。干旱是制约小麦生产的主要环境因素,有效的灌溉是实现高产的基础。
- 路季梅李亚俞炳杲俞炳杲程在全
- 关键词:滇中高原高产品种小麦
- 滇中盆地和金沙江谷地高产水稻的产量形成特点被引量:1
- 2001年
- 研究表明 ,滇中盆地和金沙江谷地高产水稻 (10 5~ 15t·hm-2 )的产量形成特点为 :(1)产量结构上具有单位面积穗数多和每穗粒数多的优势 ,在大群体条件下仍保持高的结实率和大穗优势 ;(2 )水稻的生育期长和高原独特的光温条件有利于植株的稳健生长和产量器官的协调发展 ;(3)光合速率高 ,干物质积累量大 ,库源关系协调。
- 路季梅杨家庆宋令荣程在全普双有
- 关键词:水稻生育进程
- 长茄种子萌芽各期酯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变化
- 1990年
- 近年来在探讨栽培植物的起源、进化及其亲缘关系问题时,主要应用同工酶电泳分析方法,最常用的是酯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研究者在选材时常因植物种类不同而选种子、芽、根、植株叶片及其它器官的不同部位进行分析。对一些植物的分析发现。
- 程在全宋令荣汪庆平
- 关键词:萌芽酯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