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9日
星期五
|
欢迎来到营口市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孟祥翔
作品数:
2
被引量:3
H指数:1
供职机构:
贵州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电子电信
理学
机械工程
更多>>
合作作者
王晓允
贵州大学
黄伟其
贵州大学
吕泉
贵州大学
刘家兴
贵州大学
秦朝建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作品列表
供职机构
相关作者
所获基金
研究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2篇
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1篇
机械工程
1篇
电子电信
1篇
理学
主题
1篇
氮原子
1篇
第一性原理
1篇
第一性原理计...
1篇
电子态
1篇
电子态密度
1篇
多孔硅
1篇
原子
1篇
态密度
1篇
纳秒
1篇
激光
1篇
激光加工
1篇
光致
1篇
光致荧光
1篇
发光
1篇
SI(111...
1篇
硅
机构
2篇
贵州大学
1篇
中国科学院
作者
2篇
黄伟其
2篇
孟祥翔
2篇
王晓允
1篇
张荣涛
1篇
蔡成兰
1篇
吕泉
1篇
于示强
1篇
秦朝建
1篇
刘家兴
传媒
1篇
物理学报
1篇
贵州科学
年份
2篇
2010
共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Si(111)面上氮原子薄膜的电子态密度第一性原理计算及分析
被引量:3
2010年
由于氮原子在Si(111)表面成键的失配度最小,因此考虑Si(111)取向上用不同百分比的氮原子钝化硅表面悬挂键.由第一性原理计算结果显示,当Si(111)表面层中的氮原子含量为75%—100%时,带隙展宽并且有局域陷阱态产生.我们提出相应的局域电子态模型,从而解释了Si基氮膜光致荧光(PL)发光增强实验的物理机理.
吕泉
黄伟其
王晓允
孟祥翔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计算
纳秒激光加工生成网孔硅的发光
2010年
我们分别在氧气、氮气或空气等不同氛围中用纳秒脉冲激光在硅基上加工生成网孔结构,发现这些样品有增强的PL发光,且各样品的PL峰很相似。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发现各种网孔结构表面的成键类型与密度是形成PL发光增强的关键,并由此提出相应的物理模型。
黄伟其
蔡成兰
孟祥翔
刘家兴
秦朝建
王晓允
张荣涛
于示强
关键词:
光致荧光
多孔硅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