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令敏
- 作品数:23 被引量:41H指数:4
-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河北省卫生厅指令性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乌斯他丁对高压电烧伤病人肾功能影响及疗效观察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探讨乌斯他丁(UTI)改善高压电烧伤病人肾脏功能的疗效。方法明确诊断的高压电烧伤病人40例,其中男20例,女20例,平均年龄(34.32±11.62)岁,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UTI药物治疗组(治疗组),每组20例。对照组按国内常规液体复苏方案进行,治疗组除常规补液外,给予UTI(120万U,静点,每日2次)治疗。对两组病人入院时治疗前及治疗后48h行尿素氮(BUN)、肌酐(Scr)监测,同时监测尿量。对两组治疗前后的观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判断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入院即刻和48h后的BUN和Scr分别是(6.12±1.30)mmol/L,(94.35±13.20) μ mol/L,(7.74±2.34)mmol/L、(102.53±12.23) μ mol L,而治疗组人院即刻和48h后的BUN和Ser分别是(5.93±1.43)mmol/L,(100.33±15.51) μ mol/L,(5.04±2.74)mmol/L、(90.33±14.32)斗mol/L,治疗组48h后,肌酐检测值下降。对照组48h平均尿量为(56.45±14.77)mL,治疗组平均尿量为(70.66±16.79)mL。结论UTI对高压电烧伤病人肾功能有改善作用。
- 王车江张庆富白永强冯建科邵洪波吴宏志杨蒙魏伟孟令敏马万军李欣
- 关键词:烧伤微循环乌司他丁
- 乌斯他丁对高压电烧伤病人创面微循环的影响及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 探讨乌斯他丁(UTI)改善高压电烧伤病人皮瓣微循环的疗效.方法 明确诊断的高压电烧伤病人4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UTI治疗组(治疗组),每组20例.对照组按国内烧伤常规补液复苏方法治疗.治疗组按国内烧伤常规补液复苏方法结合UTI(每次120万U,静点,每日2次)治疗.用激光多普勒微循环图像仪检测2组病人入院时治疗前及治疗后48h创面微循环灌流量(MPF),观察上述时相创面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对2组治疗前后的观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判断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48h后创面MPF分别是(2.04±0.56)V、(2.56±0.73)V,均大于治疗前的(1.62±0.70)V、(1.54±0.48)V;2组临床表现为创面血运好转.治疗组治疗48h创面血运优于对照组,创面愈合较对照组缩短.结论 UTI对高压电烧伤病人创面微循环障碍有改善作用,缩短电烧伤创面愈合时间.
- 王车江张庆富冯建科白永强邵洪波吴宏志杨蒙魏伟孟令敏马万军李欣
- 关键词:烧伤微循环创面乌司他丁
- 电烧伤微循环障碍及机制的系列研究(之四十)——高压电烧伤大鼠心肌微血管PECAM-1表达及己酮可可碱干预作用
- 张庆富孟令敏周慧敏邵洪波
- 特重度烧伤合并Coombs阳性一例
- 患者男,45岁,因铁水溅出引燃衣物烧伤全身多处4h入院。查体:神志清楚,体温37.4°C,脉搏120次/min,呼吸25次/min,血压134//91mmHg,双肺听诊呼吸音粗糙,未闻及干湿性啰音,腹部软,无压痛,巴氏征...
- 王车江张庆富刘洪霞冯建科白永强邵洪波吴宏志杨蒙魏伟孟令敏马万军李欣
- 烧伤复合爆炸伤合并胸壁金属异物治愈1例
- 2010年
- 患者,男性,20岁,主因化学物质爆炸致全身多处烧伤伴躯干皮肤破损、呼吸困难1h来院.入院查体,神志清楚,痛苦面容.T 36.2℃,P 120次/min,R 23次/min,Bp 20/12kPa,左肺呼吸音不清,右肺呼吸音尚可,心音有力,未闻及杂音,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未触及.双侧巴氏征阴性.专科情况,烧伤创面主要位于头面颈、躯干及双上肢,共计约 25%体表面积(total body surface area,TBSA),大部分表皮剥脱,基底红白相间,末梢循环差.
- 孟令敏王车江张庆富
- 关键词:爆炸伤金属异物治愈胸壁肺呼吸音皮肤破损
- 鼠神经生长因子对电烧伤患者神经修复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对电烧伤患者神经修复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11月期间我院确诊治疗的四肢电烧伤患者128例,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和神经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皮瓣修复术治疗,神经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且依据给药方式分为全身亚组和局部亚组。统计分析所有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感染和出血发生情况,采用BMRC感觉、运动功能评级法评估患者感觉、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应用Spearman分析法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神经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感染和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亚组患者感觉功能优良率为90.63%,全身亚组为84.38%,对照组为71.88%,局部亚组>全身亚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亚组患者运动功能优良率为93.75%,全身亚组为84.38%,对照组为76.56%,局部亚组>全身亚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分析法结果显示,感觉功能与运动功能呈正相关(r=0.812,P<0.05)。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可有效提高电烧伤患者神经修复的作用,有利于改善患者术后创面愈合、感染、出血情况,促进患者感觉、运动功能恢复,且通过局部给药方式具有更为良好的神经修复作用,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 杨蒙吴宏志邵洪波冯建科魏伟孟令敏张庆富
- 关键词:鼠神经生长因子电烧伤神经修复
- 2011-2013年河北地区医院烧伤患者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株oprD基因突变分析被引量:11
- 2015年
- 目的分析铜绿假单胞菌oprD基因突变情况及其与耐药性的关系,以指导烧伤患者感染的临床治疗。方法采用体外药敏试验分析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情况,然后进行oprD基因的PCR扩增,采用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对其进行测序分析。结果药敏试验中头孢噻肟、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圈直径均为6mm,即该菌对上述抗生素均具有耐药性。头孢哌酮、哌拉西林、头孢吡肟、美罗培南、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环直径范围分别为6~22mm、6~20mm、6~20mm,6~28mm,6~22mm和6~32mm,即该菌对这6种抗生素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美罗培南最大抑菌直径为28mm,环丙沙星为32mm,可优先用于治疗烧伤患者铜绿假单胞菌感染。通过PCR扩增oprD基因,其大小为1 340bp;采用双脱氧链终止法对铜绿假单胞菌菌株oprD基因测序,在279位发生C→G的碱基替换,302位发生T→C的碱基替换,334位发生A→G的碱基替换,350位发生T→C的碱基替换,380位发生A→G的突变。结论 oprD基因缺失或其基因片段上的碱基替换引起的基因突变与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密切相关,可供烧伤患者感染的临床治疗及抗生素使用提供指导。
- 白永强韩博邢亮孟令敏魏伟
- 关键词:烧伤患者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基因
- 对肠梗阻患者进行急诊手术与择期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对比
- 2022年
- 观察急诊手术、择期手术不同方案治疗肠梗阻患者的临床价值与安全性。方法 自2021年8月-2022年8月入组104例肠梗阻患者统计,组别:抽取对照组与实验组,前者急诊手术,后者经择期手术,统计指标为临床疗效与住院用时、VAS与并发症情况、治疗满意度等。结果 排气术后时间、手术周期、住院指标、术中出血情况、VAS水平、并发症情况、治疗满意度、临床疗效指标比对对照组差于实验组,P<0.05。结论 对入院治疗的肠梗阻患者实施择期手术治疗可保证治疗安全性,提升患者治疗满意度,减少手术期间并发症情况,缩短患者的手术周期、住院周期等,推动患者生存质量上升。
- 翟磊孟令敏
- 关键词:急诊手术择期手术肠梗阻临床疗效
- 不同途径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促进电烧伤患者神经修复作用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不同途径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对电烧伤患者神经损伤后修复的促进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4年8月该院收治的电烧伤致周围神经损伤患者52例,分为鞘膜内注射组(n=28)、肌内注射组(n=24),鞘膜内注射组患者给予神经鞘膜内一次性注射mNGF 7.5μg,肌内注射组患者给予臀部肌内注射mNGF 20μg,1次/天,疗程为4周。于治疗后6个月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6个月,鞘膜内注射组总有效率为92.86%,肌内注射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7.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鞘膜内注射组患者感觉电位和运动电位恢复率均明显高于肌内注射组患者(P<0.05);鞘膜内注射组患者SCV和MCV均明显高于肌内注射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鞘膜内一次性注射mNGF可有效促进电烧伤患者神经损伤后修复,其疗效优于肌内注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好。
- 杨蒙吴宏志邵洪波冯建科魏伟孟令敏张庆富
- 关键词:神经生长因子电烧伤神经功能修复
- 实验高压电烧伤大鼠心肌组织粘附分子动态变化及己酮可可碱的干预作用
- 目的:以前的实验研究工作观察到实验高压电烧伤后动物的大体标本如肠系膜、肠黏膜、软脑膜、深筋膜、肾皮质、胃黏膜、肝脏等的微循环变化,发现高压电不仅引起外周组织的微循环紊乱,而且引起远隔器官的微循环紊乱,从而导致全身出现微循...
- 孟令敏
- 关键词:高压电烧伤VCAM-1PECAM-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