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玉玲
- 作品数:15 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河西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甘肃省高等学校研究生导师科研项目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从小说《白虎关》和《凿空》看西部农民的荒原体验
- 2012年
- 西部小说《白虎关》和《凿空》描写了在中国社会全面转型之际,在以工业化、城市化和商业化为表征的现代化的进逼之下,西部农民现实利益遭受到的损害:他们在乡村世界中的主体性日渐弱化,由此滋生了生存焦虑,并逐渐流露出失去现实家园和精神家园的荒原体验。
- 孙玉玲
- 关键词:《白虎关》西部农民
- 回归与抗争——论当代西北乡土作家的乡村诗意构建
- 2013年
- 1990年代以来,随着以城市化和商业化为表征的现代文明对西部乡村生态的整体性冲击,西北乡村及农民原有的生活和生存状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代西北乡土作家们对其自在自足生活状态进行了诗意的想象与构建,这既是他们用"精神返乡"的方式缓解与释放对西部现实和现代化的焦虑,也是为西北异域想象"去蔽"的一种带有抗争性的叙事策略。
- 孙玉玲
- 关键词:抗争
- 从《平凡的世界》中乡村青年新变看中国社会文化心理的多重变迁
- 2023年
- 路遥《平凡的世界》中以孙少平、孙少安为代表的乡村青年在变革时代的命运起伏,蕴含着乡村社会文化心理诸多新变。他们的土地情结被劳动情怀替代,既是对大地的依恋,也是乡村劳动者在离土状态中保持尊严、重获主体地位的内在欲求。乡村知识青年从农村“脱域”之后向城求生,是个体在“现代”中确立自己主体地位的努力,但城乡文化交叉使他们身心都处于悬浮状态,他们的内在困惑与现实追求,暗含着乡土中国向现代过渡的艰巨和复杂。现代社会来临、集体主义淡化,乡村青年家国情怀中“国”的因素逐渐置换为自我价值提升、亲情与乡情守护、现代公民人格构建等,这是他们努力确证自己历史主体性的不懈努力,也在改革时代散发出理想主义的耀眼光芒。
- 孙玉玲
- 关键词:《平凡的世界》家国情怀
- 90年代以来西北乡土小说中的农民书写——以陇、新、宁作家作品为例
- 199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社会全面转型,不仅经济结构转变,而且非经济结构也随之发生很大的变化。随着市场经济地位的确立和城镇化建设的大力启动,意味着将中国从农业国彻底变成现代工业国家的构建工程已全面和深入展开。在这样的情形...
- 孙玉玲
- 关键词:文化内涵审美意蕴
- 文献传递
- 从意象和语言看古马诗歌中的民间情怀被引量:1
- 2011年
- 古马的诗在90年代诗坛因其独特而引人注目,其诗歌意象偏重于西部生活,审美建构上统摄历史文化与现实人生;在语言上集古代诗词、民谣和现代口语于一体,延续着古典诗歌含蓄、凝练的神韵,同时又融入了现代诗歌的明快与爽利的实验精神。古马的诗融合了西部人对生命的思考价值选择,以民间生活与凡俗人生为外相,审思了诗歌对人类精神的慰藉与诗歌对生命本体的回应。
- 孙玉玲王惠英
- 关键词:古马诗歌意象语言民间情怀
- 当代西部乡土小说中的农民形象与自然书写
- 2017年
- "自然"在当代西部乡土小说中是一个重要的话题,也是西部作家借以表达人的主体存在、思考人类生存处境的重要载体。西部乡土作家将这种自然意识镶嵌在对西部农民形象的塑造中,展现了自然与西部农民的同生同构关系,也体现了西部作家试图从自然命理中对日渐委顿的生命状态进行疗救的姿态,阐发了向自然、自由回归的渴望和对精神家园的追寻,促使人们对自然、社会、人生重新审视,让"自然"成为生存伦理的重要参照和文学观念革新的重要催化剂。
- 孙玉玲乔志
- 关键词:农民形象自然书写
- 灵魂警醒与文化思索——贾植芳战争小说探析
- 2017年
- 贾植芳上世纪30-40年代的战争小说,继承了鲁迅等"五四"作家强烈的批判意识,通过对苦难中个体生命日渐虚弱、堕落的鞭挞,表达了对灵魂向暗陬处坠落的反抗和对灵魂堕落的警醒。同时,这些小说创作在特定历史情境中又异于鲁迅等人,通过对潜藏在人民中间,特别是广大乡村里不可磨灭的民族力量的描写,表达了对民族力量和民族文化根性的思考。
- 孙玉玲
- 关键词:战争小说
- 自然与宗教双重启悟下的生命书写——论西北新生代乡土作家的农民形象塑造
- 2013年
- 西北新生代乡土作家在塑造诸多的农民形象之时,将其放在自然和宗教的双重启悟下进行。酷烈的自然作为生命的异己存在,在与它的对抗中显示着顽强的生命意志和人的主体性存在的尊严,从而触动着民族的灵魂精髓。同时,泛神化的自然观和宗教体验也使得西北农民在原始思维的统摄与宗教的引领之下,超越生命历程中的疼痛与忧伤,求得心灵安抚,使人性中的真善美得以复归。
- 孙玉玲
- 关键词:宗教生命体验
- 论小说《末代紧皮手》的物性、人性和神性——甘肃“小说八骏”李学辉作品解读
- 2016年
- 小说《末代紧皮手》描述了解放前后的河西乡村和农民生活,通过对土地的物性、人物的人性、人和土地的神性,以及三者对立统一的描绘,表达了西部农民对土地的崇拜与敬畏,以及土地风俗远去时他们命运的喜悲起伏,展现了农民和他们的乡土世界被改造的过程。
- 孙玉玲吕海勇
- 关键词:物性人性神性
- 盲目与理性——当代西北乡土小说中叛逆型农民形象分析
- 2013年
- 当代西北乡土作家笔下塑造了一批不安于现状、试图打破乡村常态来改变自己命运的年轻一代叛逆农民形象。由于现代生活的城市化、商业化主潮以及东西部差距、城乡发展不平衡等,减弱了他们在当代社会中的主体认同感,又因为没有可供借鉴的范本和经验,他们体验着更多的焦虑与困惑,加上青春的骚动,许多的叛逆都是盲目的。另外,作家们也塑造了许多理性的年轻农民,他们在现代化进军西北乡村之时,进行着西北农民的现代性转化和自我人格的建构。这些富有理性的叛逆者形象不仅对"中国农民的出路在哪里,中国农村将如何发展"这样的社会实际问题有所帮助,也对当下乡土作品中新型农民的塑造富有启示意义。
- 孙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