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其勤

作品数:10 被引量:28H指数:2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2篇机械工程

主题

  • 3篇血管
  • 3篇16层螺旋
  • 3篇16层螺旋C...
  • 2篇动脉
  • 2篇心率
  • 2篇血管造影
  • 2篇腰椎
  • 2篇造影
  • 2篇图像
  • 2篇图像质量
  • 2篇椎间盘
  • 2篇冠状
  • 2篇冠状动脉
  • 2篇X线
  • 2篇16层CT
  • 1篇垫板
  • 1篇调节旋钮
  • 1篇调整装置
  • 1篇定向手术
  • 1篇动脉成像

机构

  • 6篇青岛市市立医...
  • 3篇青岛市人民医...
  • 2篇青岛大学

作者

  • 10篇孙其勤
  • 4篇陈祥民
  • 4篇张雪辉
  • 4篇胡斌
  • 2篇乔炳龙
  • 2篇刘增胜
  • 1篇刘民安
  • 1篇姜振宇
  • 1篇张明堂
  • 1篇张瞳光
  • 1篇王青华
  • 1篇梅林
  • 1篇刘玉广
  • 1篇王钦习
  • 1篇唐学东
  • 1篇张平
  • 1篇徐文坚
  • 1篇韩春蕾
  • 1篇宋建军
  • 1篇郁万江

传媒

  • 1篇医疗装备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北京生物医学...
  • 1篇功能性和立体...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青岛医药卫生
  • 1篇中国医疗设备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1999
  • 2篇1997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动态增强CT预测原发性肝癌微血管的侵犯被引量:20
2014年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cT观察原发性肝癌的微血管侵犯价值。方法选取行根治性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19例。术前行动态增强CT扫描,观察动态增强cT图像上病灶大小、数目、包膜,病理上记录肿瘤有无微血管侵犯及肿瘤分化程度。结果cT上共检出病灶129个,病理上70个病灶显示具有微血管侵犯,59个病灶为阴性。微血管侵犯组,肿瘤直径(4.8±2.7)cm,而非微血管侵犯组,肿瘤直径为(3.3±2.0)cm,P=0.039(F=6.47)。随着肿瘤分化程度降低,微血管侵犯发生率明显升高。肿瘤分化程度与微血管侵犯密切相关,P=0.045(X^2=12.21)。包膜完整性分级≥3的病灶56个,20个病灶显示微血管侵犯,73个病灶包膜完整性分级为1~2级的病灶,50个病灶显示微血管栓子,随着包膜完整性分级降低,微血管发生率明显升高,P=0.003(X^2=15.34),二者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肿瘤大小、数目、分化程度及有无包膜与肿瘤微血管侵犯密切相关,通过动态增强CT,可以预测肿瘤微血管侵犯情况。
张雪辉孙其勤王钦习
关键词:肝细胞癌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影响因素探讨
2009年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影响因素。方法88例患者行16层螺旋CT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以10%间隔回顾性重建30%~70%时相的图像,根据患者心率分三组(组Ⅰ:﹤60次/分、组Ⅱ:60~70次/分、组Ⅲ:﹥70次/分),由两名医师评价不同心率、不同时相的图像质量。结果左侧冠状动脉组Ⅰ、组Ⅱ、组Ⅲ最佳重建时相多位于60%~70%R-R间期;右侧冠状动脉最佳重建时相组Ⅰ多位于心率60%~70%R-R时相,组Ⅲ则多位于40%~50%R-R间期。LM、LAD近段在三组间可评价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AD中远段、LCX各段、RCA近段、远段在组Ⅰ与组Ⅱ间的可评价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与组Ⅲ的可评价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CA中段在各组间的可评价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率和相位影响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对于心率高于70次/分的患者,左右冠脉分支需分别进行重建。
胡斌徐文坚陈祥民刘增胜孙其勤
关键词:16层CT冠状血管造影术心率
不典型神经鞘瘤的影像学诊断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不典型神经鞘瘤的临床影像学表现特点。方法回顾分析44例经病理学诊断的不典型神经鞘瘤的CT和MRI表现。结果 CT表现为类圆形或分叶状低密度或等低混杂密度灶,绝大多数(38/40)边界清楚,其中实性肿瘤17例,囊实性病灶19例,单纯囊性病灶4例。CT增强扫描肿瘤实质呈渐进性不均匀强化。囊性病灶内存在强化程度不一的结节灶可能是囊实性神经鞘瘤较为特征性的表现。实性病灶呈"同心圆样"强化可能是实性神经鞘瘤比较有价值的征象。MRI上肿瘤实质部分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囊性部分呈长T1长T2信号,病灶周围可见水肿信号;"靶征"是特征性的MRI表现。结论不典型神经鞘瘤可发生在身体任何部位,熟悉其影像学特点对诊断很有帮助。
郁万江孙其勤徐海滨刘剑周炜
关键词:神经鞘瘤磁共振成像
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评估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量化评估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各分支图像质量,探讨冠状动脉CT成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16层螺旋CT对102例患者行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男60例,女42例,平均年龄(57.8±9.4)岁,平均心率(62.8±10.2)次/min。心率〈60次/min(n=40)为I组,60~70次/min(n=35)为Ⅱ组,〉70次/min(n=27)为Ⅲ组。4条冠状动脉分支(左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右冠状动脉)分别用于图像质量分析。扫描原始数据以间隔10%在20%~80%时相分别回顾性重建冠状动脉图像,用横断面、曲面重建、容积再现等方法对冠状动脉显示率评估。用曲面重建方法测量冠状动脉各分支长度及近段和远段对比噪声比。结果①冠状动脉各分支平均显示长度:左主干(10.9±3.0)mm,左前降支(130.3±29.7)mm,左回旋支(82.8±19.8)mm,右冠状动脉(150.5±27.5)mm;②Ⅰ组60%和70%为最佳时相图像质量优,Ⅱ组60%时相为最佳时相图像质量优,Ⅲ组RCA较优的时相为40%,LM、LAD、LCX较优时相为60%。③所有冠状动脉分支平均对比噪声比10.9±3.2。结论16层螺旋CT有较好质量的冠状动脉图像,心率和时相影响冠状动脉的成像质量。
胡斌陈祥民张雪辉乔炳龙孙其勤
关键词:16层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心率
16层螺旋CT中腰椎间盘轴位扫描与容积扫描的对比研究
2011年
目的:对比分析16层螺旋CT中腰椎间盘轴位扫描与容积扫描后通过工作站多平面重组(MPR)的优劣。方法:随机抽取16层螺旋CT中的腰椎间盘轴位扫描与容积扫描后经MPR完成的受检者各50例,将其分为A、B两组。分别从图像的质量、辐射剂量、扫描时间三方面,对两种扫描方法做出对比分析。结果:除外脊柱侧弯、腰骶角大于机架最大倾角等因素,两种方法所获腰椎间盘图像,均完全满足腰椎间盘病变的诊断要求,图像质量无明显差异;辐射剂量就同样个数的腰椎间盘来讲,轴位扫描法明显少于容积扫描法,其剂量不到容积扫描法的1/2;完成整个扫描过程所用时间,两种扫描方法无明显差异。结论:对椎间盘的CT检查,最好采用轴位扫描法,以减少病人所受的辐射剂量。
唐学东刘增胜方明孙其勤韩春蕾陈祥民
关键词:椎间盘容积扫描多平面重组
国产X线机摄影用束光器的技术改造被引量:2
1997年
国产X线机摄影用束光器的技术改造孙其勤李军堂安刚汉俊微一、目的通过对现有X线管摄影用束光器的技术改造,探索更便于临床应用的新型束光器的可行性。改造后的束光器能够以X线中心线为轴在X线管窗口平面自由转动,摄影时可根据肢体或胶片暗盒的长轴转动束光器,以便...
孙其勤李军堂安刚汉俊微
关键词:X线机
255例帕金森综合征立体定向手术治疗的探讨被引量:2
1997年
255例帕金森综合征立体定向手术治疗的探讨刘玉广张平张瞳光张明堂刘显明宋建军梅林姜振宇于海涛孙其勤我院自1986年6月至1996年6月共为225例病人进行246次手术,其中丘脑腹外侧核毁损术226次,苍白球腹后外侧部毁损术18次,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
刘玉广张平张瞳光张明堂刘显明宋建军梅林姜振宇于海涛孙其勤
关键词:帕金森综合征立体定向术
一种急诊患者CT扫描辅助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合理,使用方便,造价低的急诊患者CT扫描辅助装置。该装置可与现有的CT扫描机配合,从而提供优质的CT图像。一种急诊患者CT扫描辅助装置,包括垫体和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垫体由两块弹性材料组成,调整装...
胡斌陈祥民张雪辉孙其勤刘鸿雁
文献传递
51例踝关节损伤并下胫腓韧带联合分离的X线投影位分析被引量:1
1999年
踝关节损伤治疗的结果取决于下胫腓韧带联合与踝关节的解剖复位及踝穴结构的维持,而这些指征的依据取决于踝关节X线摄片位置的选择。
孙其勤王青华王建
关键词:踝关节损伤下胫腓X线斜位片摄影方法
一种腰椎CT扫描稳定支架
一种腰椎CT扫描稳定支架,包括垫板和支撑板,垫板和支撑板的材质可选胶木板,垫板和支撑板一侧接合端设置旋转合页,垫板和支撑板之间,在距离旋转合页的垫板长度的三分之一处对称设置收缩支架,收缩支架设置的位置可选;在收缩支架上设...
胡斌张雪辉乔炳龙孙其勤刘民安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