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方正

作品数:15 被引量:39H指数:4
供职机构:衢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衢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玻璃体
  • 5篇手术
  • 5篇切割术
  • 5篇玻璃体切割
  • 5篇玻璃体切割术
  • 4篇外伤性
  • 4篇疗效
  • 4篇内镜
  • 3篇眼内
  • 3篇眼内炎
  • 3篇治疗儿童
  • 3篇外伤性眼内炎
  • 3篇儿童
  • 2篇药物
  • 2篇致病
  • 2篇致病菌
  • 2篇致病菌谱
  • 2篇神经管
  • 2篇视神经
  • 2篇视神经管

机构

  • 15篇衢州市人民医...
  • 5篇温州医学院附...
  • 1篇上海市第一人...
  • 1篇厦门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常山县人民医...
  • 1篇郑州市第二人...

作者

  • 15篇姜方正
  • 5篇吴文灿
  • 5篇陈国海
  • 4篇童毓华
  • 4篇陈雪飞
  • 3篇刘凌
  • 3篇石霞
  • 2篇李爱莲
  • 2篇余波
  • 2篇张雁冰
  • 1篇唐孟苏
  • 1篇邓文香
  • 1篇邱庆华
  • 1篇张劲松
  • 1篇蓝淑琴
  • 1篇陈若芙
  • 1篇施节亮
  • 1篇陆明
  • 1篇毛思红
  • 1篇陈犇

传媒

  • 3篇浙江创伤外科
  • 3篇中华眼视光学...
  • 1篇眼科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中华眼科杂志
  • 1篇中华眼底病杂...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实用眼科...
  • 1篇中华眼外伤职...
  • 1篇2008年浙...
  • 1篇2006年浙...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6
  • 2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结膜新月形切除联合巩膜固定术治疗40例重度结膜松弛症的疗效观察
2021年
目的探寻重度结膜松弛症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8年该院收治的重度结膜松弛症患者40例(80眼),采用结膜新月形切除联合巩膜固定术治疗方法,对比分析患者术前、术后半年自觉症状和泪液动力学检查情况(包括泪膜破裂时间、泪河高度及完整性、荧光素活体染色等)。结果40例(80眼)患者术后知觉症状消失或缓解72眼(90.0%);与术前比较,术后泪液动力学检查结果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重度结膜松弛症而言,结膜新月形切除联合巩膜固定术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突出,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陈雪飞刘凌姜方正胡艳珺阮芳
四切口双手操作复杂性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评估四切口双手操作进行复杂性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严重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39例(39眼)复杂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患者。方法对以上患者行助手照明、四切口双手操作法玻璃体切割手术,切除机化玻璃体和积血、剥除增生膜或取出异物、复位视网膜。术后随访6~18个月,观察视力,视网膜复位情况等。主要指标手术时间,手术前后患眼视力,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 39眼术中顺利切除机化玻璃体,剥离视网膜增生膜,剥膜时间4~50min(平均16.2min),取出异物,复位视网膜,手术时间32~65min(平均48min)。术后1个月随访时,视力明显提高者35眼(视力表提高2行或者光感到指数),随访中4眼再次发生视网膜脱离,2眼视网膜出血。39例术中及术后随访期内均未发生明显并发症。结论四切口双手操作玻璃体切割手术容易进行剥膜、取异物等操作,对复杂性玻璃体手术有较大的临床应用前景。
姜方正邱庆华
关键词:玻璃体切割术
延迟行经鼻内镜视神经管减压术治疗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疗效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延误最佳手术治疗时机后才行经鼻内镜视神经管减压术治疗外伤性视神经病变(TON)的临床结局。方法回顾分析8例平均外伤43天(12~128天)后才行经鼻内镜视神经管减压术的TON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结果随访1~12个月,总体手术疗效87.5%(7/8),其中具有实用价值视力(≥0.02)的比例62.5%(5/8)。3例伤后无光感的患者,2例有效,但均未获得实用价值视力。经手术治疗后,视力从术前(2.5±2.1)提高到(3.4±1.9),平均提高(0.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0,P<0.05)。结论经鼻内镜视神经管减压术治疗TON安全、有效。对于残存部分视力的TON患者,即使伤后数周,仍建议行视神经管减压术,可望恢复部分视力或扩大视野;对于无光感的TON患者,可能难以获得实用价值视力,应视患者需求谨慎施行视神经管减压术。
陆明姜方正
关键词:外伤性视神经病变鼻内镜视神经管减压术
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儿童外伤性眼内炎
目的:分析儿童外伤性眼内炎进行玻璃体切割术的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住院儿童感染性眼内炎患者玻璃体切割术的临床资料。结果:外伤性眼内炎占31/39。致病菌以杆菌为主。入院时患儿视力:无光感者10例,≥4.0者8例...
姜方正
文献传递
泪道塞在不同干眼症治疗中的初步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泪小管塞在不同类型干眼症治疗中的初步效果。方法选择来我院眼科门诊就诊主诉有眼干涩不适、异物感、烧灼感、痒感、眼红、视疲劳、畏光、视力有波动的眼疾患者,进行干眼症自我测试表问卷调查,综合评分。测试总分超过30分者预...
姜方正邓文香吕洞府刘凌石霞
文献传递
内镜下经鼻泪囊鼻腔造瘘联合泪囊造瘘口扩张支架植入治疗鼻泪管支架嵌顿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内镜下经鼻径路泪囊鼻腔造瘘术(EE—DCR)联合新型泪囊造瘘口扩张支架(LOES)植入术治疗鼻泪管支架(NDS)嵌顿的慢性泪囊炎患者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2009年10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对并发NDS嵌顿的慢性泪囊炎患者65例施行EE—DCR取出支架,同时植入自主研发的新型LOES以扩张泪囊造瘘口。LOES留置3~6个月后取出,继续随访观察6个月后评价泪液引流重建成功率。结果祛除随访资料不完整者10例,LOES过早脱落者4例,最终51例(51眼)纳入研究。术后LOES平均留置(4.1±0.5)个月,拔管后平均随访(9.7±3.2)个月。按照NDS头端形状分类,术中共取出菱形(21例)、倒钩形(12例)、倒三角形伞形(10例)、喇叭151状(4例)、梭形(2例)与球囊状(2例)等6种形状的NDS。术中发现所有患者在植入的NDS头端与泪囊内壁之间、以及NDS管腔内均存大量瘢痕增生及肉芽组织形成,泪囊容积显著缩小。所有患者LOES拔除后泪囊造瘘口均开放,拔除后6个月复查.泪囊造瘘1:3开放率达94%(48/51),3例瘢痕闭锁。未见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EE—DCR联合新型LOES植人为一种重建NDS嵌顿的慢性泪囊炎患者泪液引流的有效方法,具有NDS取出便利、一期泪液引流重建成功率高、微创、无颜面部皮肤瘢痕、并发症少、安全可靠等优点。
姜方正陈若芙蓝淑琴荆文涛董建刚余波吴文灿
关键词:泪囊炎
CT三维重建和导航下内镜视神经管减压的解剖学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为CT三维重建和导航下内镜视神经管减压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实验研究。对8例(16侧)成人湿性尸头视神经管及其重要毗邻结构进行解剖和测量,比较分析内镜下CT三维重建和导航定位的视神经管结构与实体解剖下视神经管结构的差异。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内镜下视神经管隆起、颈内动脉隆起和视神经一颈内动脉隐窝出现率分别为62.5%、75%和75%,与实体解剖结果完全吻合。内镜下视神经管眶口内壁中点到鼻小柱基底前缘的距离为(71.19±4.00)mm、视神经管颅口内壁中点到鼻小柱基底前缘的距离为(79.69±3.65)mm、视神经管内侧壁长度为(10.00±1.71)mm、视神经管眶口直径为(4.46±0.56)mm、视神经管颅口直径为(4.71±0.42)mm,与实体解剖测量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T三维重建和导航技术可以准确定位视神经管,为安全有效的内镜视神经管减压手术提供保障。
童毓华吴文灿姜方正陈国海
关键词:内镜视神经管视神经管减压术解剖学
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儿童外伤性眼内炎被引量:1
2010年
眼内炎,由于致病菌谱复杂及眼球的屏障影响,抗菌药物常难奏效.眼内组织损害严重,手术效果亦差,不少病人以失明或眼球丧失告终。在儿童眼外伤中.以外伤性眼内炎最为严重。因病原菌随致伤物直接进入眼内.对眼内组织结构造成严重破坏.如不及时治疗往往因炎症难以控制,儿童因眼球结构、组织发育、生理、心理及社会特点有别于成人,
姜方正李爱莲张雁冰石霞
关键词:外伤性眼内炎玻璃体切割术儿童致病菌谱抗菌药物
白内障手术后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治疗的meta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比较玻璃体切割手术(PPV)与巩膜扣带手术(SB)治疗白内障手术后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循证医学图书馆、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医学在线数据库、荷兰医学文摘、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以及通过手工检索相关文献,收集比较PPV与SB治疗白内障手术后单纯性RRD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比较PPV与SB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初次手术及最终视网膜复位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共有4篇RCT纳人研究,共有690例690只眼。其中,PPV组331只眼,SB组359只眼。2组间初次视网膜复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优势比(OR)=1.68,95%可信区间(CI)0.81~3.49,P=0.16];2组间最终视网膜复位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PV组存在明显优势(OR=1.97,95%CI1.04~3.73,P=0.04);手术后6个月,2组间B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加权均数差=0.06,95%CI=0.01~0.14,P=0.11)。并发症方面,2组间仅复视和(或)眼外肌运动功能障碍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6.59,95%CI1.16~37.27,P=0.03);2组间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黄斑前膜、黄斑囊样水肿、脉络膜脱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白内障手术后单纯性RRD患者,PPV治疗最终能够获得较SB治疗更高的视网膜复位率,且具有较低的复视和(或)眼外肌运动功能障碍发生率。
陈国海李文生姜方正毛思红童毓华陈雪飞
关键词:视网膜脱离外科学玻璃体切除术白内障摘除术META分析
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儿童外伤性眼内炎
2009年
眼内炎.由于致病菌谱复杂及眼球的屏障影响,抗菌药物常难奏效,眼内组织损害严重,手术效果亦差,不少病人以失明或眼球丧失告终。在儿童眼外伤中,以外伤性眼内炎最为严重。因病原菌随致伤物直接进入眼内,对眼内组织结构造成严重破坏.如不及时治疗往往闪炎症难以控制.儿童因眼球结构、组织发育、生理、心理及社会特点有别于成人,
姜方正李爱莲张雁冰石霞
关键词:外伤性眼内炎玻璃体切割术儿童致病菌谱抗菌药物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