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姚树然

作品数:21 被引量:197H指数:9
供职机构:河北省气象与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气象局科研开发项目“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农村领域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9篇农业科学
  • 2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9篇小麦
  • 8篇气象
  • 7篇气候
  • 6篇冬小麦
  • 4篇环渤海
  • 4篇飞蝗
  • 3篇冻害
  • 3篇日光温室
  • 3篇气象条件
  • 3篇温室
  • 3篇光温
  • 2篇低温寡照
  • 2篇灾害
  • 2篇蔬菜
  • 2篇气候变化
  • 2篇气候适宜度
  • 2篇气象因子
  • 2篇温室蔬菜
  • 2篇小麦白粉
  • 2篇小麦白粉病

机构

  • 13篇河北省气象科...
  • 10篇河北省气象与...
  • 4篇中国气象科学...
  • 4篇河北省生态环...
  • 2篇河北省农林科...
  • 2篇河北省气候中...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气象局
  • 1篇邯郸市气象局
  • 1篇保定市气象局
  • 1篇唐山市气象局

作者

  • 21篇姚树然
  • 8篇李春强
  • 6篇康西言
  • 6篇代立芹
  • 4篇魏瑞江
  • 3篇张文宗
  • 3篇霍治国
  • 2篇关福来
  • 2篇于长文
  • 1篇李二杰
  • 1篇李志宏
  • 1篇王鑫
  • 1篇白月明
  • 1篇司丽丽
  • 1篇刘玲
  • 1篇马存
  • 1篇董灵迪
  • 1篇李红梅
  • 1篇李红梅
  • 1篇董占强

传媒

  • 4篇生态学杂志
  • 3篇中国农业气象
  • 2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棉花学报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气象科技
  • 1篇应用气象学报
  • 1篇第26届中国...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6篇2009
  • 2篇2007
  • 1篇2005
  • 1篇1998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河北省冬季光温因子分析及温室蔬菜安全生产技术
韩建会石琳琪董灵迪魏瑞江焦永刚姚树然安其东
该项目通过对河北省不同地区的冬季光照、温度等因子日光温室冬季生产的安全性影响的评价,提出了相对应的种植模式和技术对策,不仅在生产应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对指导今后河北省日光温室的合理布局以及不断改进温室生产技术具有重要...
关键词:
关键词:日光温室温室技术
河北冬小麦冬季不同类型冻害气候指标及风险分析被引量:9
2014年
利用河北省1981—2010年冬季逐日气象资料、冬小麦冻害灾情资料及品种资料,采用秩和检验法,依据Bayes判别准则,建立了初冬剧烈降温型、冬季长寒型和融冻型3大主要类型冬季冻害气候指标;依据风险分析原理,结合概率密度函数,建立了各类型冻害的气候风险概率指数模型,进行风险分析。结果表明:冬小麦初冬剧烈降温型冻害主要受越冬前后降温过程的降温幅度和过程最低气温影响;长寒型冻害主要受越冬期寒冷程度影响,包括越冬天数及越冬期平均气温、最低气温低于临界温度的天数及其累积负积温两个方面;融冻型冻害主要受平均气温回升到0℃以上后出现的低温过程的极端最低气温影响。北部麦区以长寒型冻害风险为主,高风险和较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唐山、秦皇岛两市中北部和保定西北部;中南部麦区以融冻型和初冬剧烈降温型冻害风险为主,高风险和较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邢台和邯郸两市东部、保定西北部。
代立芹康西言姚树然李春强于长文王猛
关键词:冬小麦冬季冻害气候指标风险分析
金丝小枣生长期主要气象灾害变化特征及影响权重检验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基于沧州市1961—2018年58 a逐日降水量、气温、空气相对湿度、日照气象资料和1998—2017年19 a沧州金丝小枣产量及枣园灾害调查资料,采用金丝小枣生长期气象灾害判别指标分析得出:金丝小枣不同生长期的主要气象灾害是萌芽展叶期高温、开花坐果期高温低湿、果实膨大期高温日灼、果实白熟期和成熟收获期连阴雨天气。通过概率统计和层次分析法(AHP)对这种灾害变化特征及权重进行统计计算和检验分析。结果表明:(1)金丝小枣萌芽展叶期高温、开花坐果期高温低湿、果实膨大期高温日灼年发生频率100%,果实白熟期、成熟收获期连阴雨年平均发生频率为37.9%和25.9%。(2)各灾害发生频率高峰期各年代际不同,萌芽展叶期高温和开花坐果期高温低湿发生频率偏高,果实膨大期高温日灼最高,果实白熟期和成熟收获期连阴雨偏高。(3)每年至少3种灾害发生,4种灾害同年均发生频率达到41.4%,5种灾害同年均发生频率为10.3%。(4)各气象灾害影响权重不同,成熟收获期连阴雨影响最大,权重系数达到0.5848,其次是开花坐果期高温低湿,权重系数为0.1920,果期膨大期高温日灼和果实白熟期连阴雨位居第三和第四,分别为0.1081和0.0850,萌芽展叶期高温影响最小,权重系数仅为0.0301。对产量下降的5年进行气象灾害权重影响检验分析,结果与各灾害的权重特点基本一致。
王琼王琼朱锐姚树然熊险平刘玲
关键词:金丝小枣气象灾害
冀中南棉区棉花黄萎病发生与气象因子关系分析被引量:10
1998年
1986~1996年在石家庄河北棉花所黄、枯萎病混生病圃,对中棉所12每年8月20~25日进行黄萎病调查,并与当地6~8月每旬的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和空气相对湿度等与发生黄萎病关系进行单项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7月份气温27℃是发病轻重的转折点,7月中下旬的气温是影响黄萎病发病强度的主要因素,可分为高温、低湿、少雨轻病年和低温、高湿、多雨重病年,两者出现频率接近50%。经过对黄萎病指(Y)与所有因子逐步回归分析,入选因子为7月中旬湿度(X5)、6月下旬降水量(X12)、7月中旬降水量(X14)、7月下旬日照时数(X24)和6月下旬平均气温(X30),得出回归方程可试用于黄萎病发病的预测预报。
齐俊生马存李红梅李红梅
关键词:棉花黄萎病气象因子
环渤海夏蝗发生程度气象集成预报方法被引量:2
2010年
东亚飞蝗发生程度与气象条件关系密切,该文使用1980-2008年的飞蝗资料和气象资料,选择了环渤海4种典型(沿海、水库、洼淀、内涝)蝗区,利用秩相关系数法筛选影响飞蝗发生程度的气象因子,确定了影响不同蝗区夏蝗发生程度的气象因子指标集。利用权重修正气象距离法,建立了气象距离指标预报模型;依据飞蝗自身生物学特性,建立了生物学预报模型。在此基础上,基于蝗虫生物学和气象条件影响的共同作用,建立了夏蝗发生程度的生物一气象集成长期预报模型。结果表明:在环渤海飞蝗区域,不同类型蝗区影响气象因子有一定差别,集成预报模型趋势预报准确率高于其他模型。
姚树然关福来李春强
关键词:气象条件
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及太阳活动对河北省夏蝗大发生的影响分析被引量:2
2007年
利用灾变规律的关键时方法分析了厄尔尼诺(El Nino)、拉尼娜(La Nina)事件和太阳活动与河北省沿海型蝗区和淀洼型蝗区夏蝗大发生的关系。结果发现,El Nino、La Nina灾异事件不会促使河北省两类生态类型区夏蝗大发生,El Nino和La Nina事件对飞蝗大发生的影响主要是导致蝗区的天气气候产生异常。太阳活动对河北省两种生态类型区夏蝗大发生的影响也不明显,但在太阳黑子数峰值年时两种生态类型区夏蝗发生的情况存在差异。
姚树然张文宗
关键词:夏蝗厄尔尼诺拉尼娜太阳黑子
基于指标模型的河北省小麦蚜虫气象预警预测系统研究
2022年
为系统、科学、精准地防控小麦蚜虫,将农业气象、植物保护等知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基于河北省小麦蚜虫发生气象条件预警技术指标体系研究课题组自行研发的3套预警预测指标模型,应用C/S模式,采用GIS、VS2008、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8、C#等相关技术,设计并组建了河北省小麦蚜虫预警预测气象服务系统。该系统将气象、虫害等数据集成统一,实现了数据分析挖掘、监测预警、预测预报、诊断与知识、产品制作与发布等功能的有机结合,能够将预警区域数据转化为清晰简明的地图,可使达到防治指标的小麦蚜虫分布情况直观明了。
司丽丽郭丽丽姚树然解文娟赵亮
关键词:小麦蚜虫气象服务
气候及其变化对飞蝗发生期的影响被引量:3
2009年
利用环渤海2类典型蝗区飞蝗发生期资料和同期气候资料,对不同蝗区气候变化和飞蝗发生期的关系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沿海蝗区和洼淀蝗区气候的差异是导致飞蝗发生期差异的重要因素,影响飞蝗发生期的主要气候因子为气温;沿海蝗区3、4月气温偏低0.2℃~0.4℃,导致夏蝗三龄期以前飞蝗发生期比洼淀蝗区偏晚2~3d,沿海蝗区其他月份气温偏高,气温的累积效应导致夏蝗三龄期以后发生期偏早;秋蝗发生期变化幅度小于夏蝗,与入夏后气温变异系数小相对应;20世纪90年代以来2类蝗区气温变化幅度不同是导致飞蝗发生期变化幅度不同的主要原因,且夏蝗发生期早晚与3、4月气温高低密切相关。
姚树然霍治国关福来李春强
关键词:东亚飞蝗发生期气候变化温度
河北省冬小麦生长和产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被引量:18
2011年
利用河北省1981-2007年冬小麦产量资料和冬麦区23个农业气象站点冬小麦全生育期观测资料、逐日气象资料,采用最小二乘法、相关分析、通径分析等方法,分析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冬小麦冬前各生育期、北部麦区起身期、中南部抽穗-开花期平均气温下降,其他发育期平均气温升高;各发育期平均日照时数减少;降水总量冬前增加,冬后减少。冬小麦冬前生育期延后,冬后生育期提前;播种-分蘖期和抽穗-成熟期延长,其他发育期缩短,实际生长天数变化不大。不同生育期内气象要素对冬小麦发育进程和产量影响不同:气温是影响发育进程的主要气象因子,各发育期内均有较大影响;降水对返青后发育进程影响较大;日照主要影响灌浆成熟期。北部麦区气象产量主要受冬前分蘖期、越冬期、起身-拔节期的气温,开花-成熟期的气温和日照,拔节-抽穗期的降水量影响;中南部麦区气象产量主要受全生育期降水量(以返青-抽穗期最为突出)、开花-成熟期的气温和日照影响。
代立芹李春强魏瑞江姚树然郭淑静
关键词:气候变化冬小麦生育期日照时数降水量
基于气象因子的冬小麦发育期预报模型被引量:14
2015年
冬小麦发育期预报是农业气象服务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文以光、温、水气象因子为基础,以位于河北省中南部冬麦区的南宫站为例,选取1991-2010年冬小麦全生育期农业气象观测数据和冬小麦生育期资料,分析光、温、水气象因子累积速率与冬小麦发育速率的相关性,建立各生育阶段冬小麦发育速率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在研究区,光照和水分因子不是冬小麦发育速率的限制条件,不作为发育期预测模型的因子;温度因子是影响冬小麦发育速率的主导因子,返青至各阶段的有效积温累积速率与对应的发育速率的相关系数,较单一生育阶段的相关系数显著提高(P<0.05),冬前有效积温与返青-拔节、返青-抽穗阶段的发育速率显著相关(P<0.05);以相关显著的温度因子为自变量建立的4个阶段发育速率预测模型,模拟最大绝对误差为7d,返青-拔节平均绝对误差为3d,返青-抽穗为2.8d,返青-乳熟3.3d,返青-成熟2.2d,模型模拟精度较高,可以满足农业气象业务服务的需求。
康西言董航宇姚树然
关键词:冬小麦有效积温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