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夏伟雄

作品数:8 被引量:35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贵州省科技厅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鼻咽
  • 5篇鼻咽癌
  • 4篇肿瘤
  • 3篇咽肿瘤
  • 3篇顺铂
  • 3篇晚期
  • 3篇晚期鼻咽癌
  • 3篇疗法
  • 3篇化疗
  • 3篇复发
  • 3篇鼻咽肿瘤
  • 2篇顺铂联合
  • 2篇尿嘧啶
  • 2篇中晚期
  • 2篇中晚期鼻咽癌
  • 2篇嘧啶
  • 2篇洛铂
  • 2篇奈达铂
  • 2篇化疗治疗
  • 2篇放疗

机构

  • 6篇中山大学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医学部

作者

  • 8篇夏伟雄
  • 4篇曹卡加
  • 4篇马文娟
  • 3篇罗东华
  • 3篇向燕群
  • 2篇张爱兰
  • 2篇黄培钰
  • 1篇张金山
  • 1篇叶艳芳
  • 1篇许森奎
  • 1篇孙旭
  • 1篇吕星
  • 1篇吕星
  • 1篇张海波
  • 1篇王琳
  • 1篇郭翔
  • 1篇郭翔
  • 1篇隋东虎
  • 1篇姚文燕

传媒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国肿瘤
  • 1篇中国医学物理...
  • 1篇中华放射肿瘤...
  • 1篇国际肿瘤学杂...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第六届全国鼻...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1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鼻咽癌奈达铂或顺铂联合5-氟尿嘧啶诱导化疗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奈达铂联合5-氟尿嘧啶与顺铂联合5-氟尿嘧啶诱导化疗局部中晚期鼻咽癌的疗效和耐受性。方法:100例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Ⅲ、Ⅳa期鼻咽癌患者被随机分为奈达铂联合5-氟尿嘧啶组(NF组)和顺铂联合5-氟尿嘧啶组(PF...
曹卡加张爱兰马文娟黄培钰罗东华夏伟雄
关键词:鼻咽肿瘤奈达铂化学疗法顺铂
文献传递
局部复发鼻咽癌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的疗效比较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比较调强放疗(IMRT)与二维常规放疗(2DCRT)治疗局部复发鼻咽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292例局部复发鼻咽癌患者中,81例2DCRT,211例IMRT。采用UICC2009年分期标准进行复发再分期。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法检验,Cox法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随访率为91.8%,随访时间满3年者2DCR、IMRT者分别为38、106例。2DCRT、IMRT者3年总生存率不同(36.9%、51.3%,x^2=8.44,P=0.004),无局部进展生存率也不同(63.3%、86.0%,x^2=13.83,P=0.000),无远处转移生存率相似(79.0%、83.5%,x^2=0.25,P=0.618)。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分期、IMRT是影响总生存和无局部进展生存的因素(x^2=9.51、5.20,P=0.002、0.023和x^2=4.84、9.24,P=0.027、0.002)。2DCRT组3+4级张口困难和放射性脑病发生率高于IMRT组的(43.2%和24.7%:19.9%和8.1%,x^2=16.37,P=0.000和x^2=14.64,P=0.000),而IMRT鼻咽黏膜坏死和(或)鼻咽大出血的发生率高于2DCRT的(33.2%:7.4%,x^2=20.19,P=0.000)。结论IMRT可提高局部复发鼻咽癌患者的无局部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IMRT还可降低局部复发鼻咽癌患者再程放疗严重张口困难和放射性脑病发生率,但增加鼻咽黏膜溃疡和(或)鼻咽大出血发生率。
马文娟张金山曹卡加夏伟雄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与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诱导化疗治疗局部中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比较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比较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顺铂(AC)与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DC)诱导化疗方案在局部中晚期鼻咽癌中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2016年1月—2019年12月接受AC或DC诱导化疗的Ⅲ~Ⅳa期初治的170例鼻咽癌患者(115例接受AC治疗,55例接受DC治疗)的临床资料,经倾向评分匹配后,每组54例。比较两组诱导化疗后及放化疗结束后3个月的近期疗效,观察两组疾病进展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诱导化疗后及放化疗结束后,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疾病进展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等毒副作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在中晚期鼻咽癌中具有良好的耐受及疗效,与DC的疗效比较仍需更长时间随访进一步明确。
刘国英夏伟雄张广顺吕星李望忠梁虎郭翔向燕群
关键词: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多西紫杉醇鼻咽癌
洛铂放化疗治疗局部区域中晚期鼻咽癌剂量的初步探讨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初步探讨洛铂联合5-氟尿嘧啶(5-Fu)诱导化疗加洛铂同期放化疗治疗局部区域中晚期鼻咽癌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同期洛铂放化疗的适宜剂量。方法未行抗肿瘤治疗的初治局部区域中晚期鼻咽癌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诱导化疗方案为洛铂30mg/m2+5一Fu4g/m2持续静脉滴注120h,每21d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同期化疗起始剂量为洛铂50mg/m2,每21d重复。每剂量组至少入组患者3例。3例患者中出现2例剂量限制性毒性(DLT)则化疗剂量降5mg/m2,直至达到最大耐受剂量(MTD)。2个疗程诱导化疗后、放疗结束、放疗后3个月及放疗后6个月评价疗效。结果2011年12月至2012年4月,共11例患者入组。2个疗程诱导化疗后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8例,稳定2例。放化疗结束及放疗后3个月评价疗效显示完全缓解10例,部分缓解1例。放疗结束6个月,所有患者均显示为完全缓解。洛铂50mg/m2同期化放疗组的3例患者中2例出现DLT;45mg/m2组的3例患者出现2例DLT;40mg/m2组5例均未出现DLT,因此推荐洛铂联合5一Fu诱导化疗后的洛铂同期放化疗MTD为40mg/m2。主要DLT为血小板抑制。结论洛铂联合5=Fu诱导化疗加洛铂同期放化疗治疗局部区域中晚期鼻咽癌安全性好,可以取得较满意的疗效,诱导化疗后洛铂同期放化疗MTD为40mg/m2,进一步扩大样本量的临床研究值得期待。
向燕群夏伟雄吕星王琳叶艳芳张海波郭翔
关键词:鼻咽肿瘤洛铂最大耐受剂量
原发灶复发鼻咽癌再分期与预后的关系
2010年
[目的]探讨原发灶复发鼻咽癌的再分期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对336例原发灶复发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UICC(2009)分期标准进行临床分期,应用Kaplan-Meier和Log-rank法计算和比较各期患者生存率。用Cox逐步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全组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5.0%、48.0%、32.0%,其中Ⅰ期、Ⅱ期、Ⅲ期和Ⅳ期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67.7%,35.0%,30.3%和19.9%,4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26.381,P=0.000)。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是影响预后的因素。[结论]UICC(2009)分期可较好预测原发灶复发鼻咽癌的预后。
马文娟曹卡加夏伟雄罗东华
关键词:鼻咽癌化学治疗复发预后
局部晚期鼻咽癌自适应放疗中靶区体积变化的影响因素
2024年
目的:探究放疗前患者的体质量、性别、年龄、肿瘤分期、EBVDNA、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诱导化疗方案与自适应放疗中患者靶区及淋巴结体积变化的关系,为自适应放疗的时机和人群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2年11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首程放疗的34名鼻咽癌患者资料,均在放疗20次后重新行CT扫描,制定二次放疗计划,收集患者体质量、性别、年龄、肿瘤分期、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诱导化疗方案、EBVDNA等资料。结果:治疗前血浆白蛋白≥40 g/L的患者较血浆白蛋白<40 g/L的患者原发灶肿瘤体积缩小更加明显(t=3.971,P=0.001)。治疗前EBVDNA≤4000 copies/mL的患者较EBVDNA>4000copies/mL的患者原发灶肿瘤体积缩小更加明显(t=4.080,P=0.001)。Pearson分析显示,GTVnx体积差与GTVnx放疗前体积(r=0.444,P=0.009)、放疗前后左、右腮腺体积差(左腮腺r=0.435,P=0.010;右腮腺r=0.737,P<0.001)、血红蛋白(r=0.722,P<0.001)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血浆白蛋白在正常范围内的鼻咽癌患者,放疗期间肿瘤体积缩小更加明显。治疗前EBVDNA≤4000copies/mL的患者放疗期间肿瘤体积缩小更加明显。放疗前原发灶的治疗体积、放疗前后腮腺体积变化、放疗前EBVDNA水平、血红蛋白水平及血浆白蛋白水平可以帮助预测放疗期间肿瘤体积缩小程度,为鼻咽癌自适应放疗时机的选择提供参考。
董书慧姚文燕何梦雪钟梓悦周宇鹏许森奎夏伟雄
关键词:局部晚期鼻咽癌自适应放疗靶区体积影响因素
奈达铂或顺铂联合5-氟尿嘧啶治疗鼻咽癌的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20
2011年
目的 比较奈达铂联合5-氟尿嘧啶(5-Fu)与顺铂联合5-Fu诱导化疗治疗局部中晚期鼻咽癌的疗效和耐受性.方法 100例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Ⅲ、Ⅳa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奈达铂联合5-Fu组(NF组)和顺铂联合5-Fu组(PF组),每组50例.NF组:奈达铂30 mg/m2,静脉滴注,第1~3天 5-Fu 500 mg/m2,静脉滴注,第1~5天,每3周重复,连续应用2个疗程.PF组:顺铂30 mg/m2,静脉滴注,第1~3天 5-Fu 500 mg/m2,静脉滴注,第1~5天,每3周重复,连续应用2个疗程.采用x2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急性不良反应.结果 50例患者均可进行疗效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别.NF组和PF组患者肿瘤全消各3例.NF组的有效率为86.0%,PF组为84.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78,P=0.779).PF组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88.0%)明显高于NF组(56.0%,x2=23.268,P=0.000) 两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数、血小板数、谷丙转氨酶、尿素氮和肌酐异常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奈达铂联合5-Fu是治疗局部中晚期鼻咽癌的有效方案,有效率与PF方案相似.在减少恶心、呕吐方面,奈达铂联合5-Fu有明显的优势.
曹卡加张爱兰马文娟黄培钰罗东华夏伟雄
关键词:鼻咽肿瘤奈达铂顺铂
洛铂对头颈鳞状细胞癌细胞株增殖抑制作用的体外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化疗是复发转移性头颈鳞状细胞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含顺铂(DDP)的化疗方案是目前一线标准方案。洛铂(LBP)是最新的第3代铂类抗肿瘤药物,研究发现LBP对口腔鳞状细胞癌、喉癌和鼻咽癌有明显抗肿瘤活性,其中LBP单药或联合吉西他滨治疗复发转移性鼻咽癌的疗效与DDP相近,但不良反应更加轻微,患者耐受性更好,提示LBP在头颈鳞状细胞癌治疗中可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研究通过体外实验,观察洛铂对头颈鳞状细胞癌细胞株增殖的抑制作用,以期初步探索LBP治疗头颈鳞状细胞癌的理论依据。
向燕群夏伟雄孙旭隋东虎
关键词:头颈鳞状细胞癌体外研究洛铂铂类抗肿瘤药物复发转移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