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珍

作品数:13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邯郸市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食管
  • 9篇甲基化
  • 7篇蛋白
  • 7篇基因
  • 5篇细胞
  • 4篇食管鳞癌
  • 4篇腺癌
  • 4篇鳞癌
  • 4篇甲基化状态
  • 3篇抑制基因
  • 3篇食管鳞状
  • 3篇食管鳞状细胞...
  • 3篇贲门腺癌
  • 3篇细胞癌
  • 3篇鳞状
  • 3篇鳞状细胞
  • 3篇鳞状细胞癌
  • 3篇Β-环连蛋白
  • 2篇遗传学
  • 2篇生物学

机构

  • 7篇河北医科大学...
  • 5篇邯郸市第一医...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沧州市中心医...

作者

  • 13篇周珍
  • 8篇郭炜
  • 8篇郭艳丽
  • 8篇董稚明
  • 6篇邝钢
  • 4篇魏娉
  • 4篇沈素朋
  • 4篇姜琳娜
  • 4篇安欣
  • 4篇杨植彬
  • 3篇尹峰
  • 3篇梁佳
  • 2篇郭鑫
  • 1篇邝刚
  • 1篇韩立杰
  • 1篇刘磊
  • 1篇李书梅

传媒

  • 2篇中国肿瘤生物...
  • 2篇临床与实验病...
  • 2篇中国肿瘤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生物技术
  • 1篇肿瘤
  • 1篇解剖科学进展
  • 1篇现代消化及介...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年份

  • 1篇2025
  • 3篇2024
  • 3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miR-4645-5p通过靶向MUC16调控食管癌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2024年
目的 探讨微小RNA(miR)-4645-5p靶向黏蛋白16(MUC16)对食管癌细胞增殖、侵袭、上皮间充质转化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通过TCGA数据库在线分析miR-4645-5p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分析食管癌细胞系中miR-4645-5p的表达水平。通过脂质体转染技术将miR-4645-5p模拟物和阴性对照模拟物转染KYSE-30细胞,作为miR-4645-5p组和对照模拟物组。分别采用CCK-8法、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分析转染KYSE-30细胞的增殖能力、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通过生物信息学网站预测miR-4645-5p的靶基因,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miR-4645-5p对靶基因的结合。采用qPCR检测MUC16 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MUC16、转录因子-1(ZEB-1)、闭锁小带蛋白-1(ZO-1)、紧密连接蛋白-1(Claudin-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食管癌组织中miR-4645-5p表达水平低于癌旁组织(P<0.01)。与HET-1A比较,食管癌细胞系中miR-4645-5p呈低表达(P<0.05)。miR-4645-5p过表达后,KYSE-30细胞增殖能力降低(P<0.05),迁移能力降低(P<0.01),侵袭能力明显降低(P<0.01)。miR-4645-5p靶向负调控MUC16 mRNA的表达(P<0.01)。miR-4645-5p过表达后,MUC16、ZEB-1、α-SMA蛋白表达均下调,ZO-1、Claudin-1蛋白表达均上调。结论 miR-4645-5p通过靶向MUC16调控食管癌KYSE-30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周珍姜琳娜何鹏尹峰魏娉安欣李香红
关键词:食管癌上皮间充质转化
β-环连蛋白抑制基因2甲基化状态对贲门腺癌发生发展的影响及机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检测贲门腺癌(gastric cardia adenocarcinoma,GCA)及相应癌旁组织中β-环连蛋白抑制基因2(dishevelled-binding antagonist of beta-catenin 2,DACT2)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探讨引起基因表达异常的可能机制及对Wnt通路活化的影响。[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 specific PCR,MSP)、RT-PCR分别检测河北省上消化道肿瘤高发区104例贲门腺癌及相应癌旁非肿瘤组织中DACT2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及m RNA的表达情况。应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检测β-catenin蛋白的表达。[结果]在104例贲门腺癌组织标本中,DACT2基因的甲基化发生率为60.6%(63/104),明显高于癌旁非肿瘤组织(P<0.01);且在发生该基因的甲基化的贲门腺癌标本中其m RNA表达及Wnt通路中心因子β-catenin的异常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未发生该基因甲基化的贲门癌组织(P<0.01);且该基因的甲基化状态与肿瘤患者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和上消化道肿瘤家族史相关(P<0.05),而与肿瘤患者的年龄、性别无关(P>0.05)。[结论]基因启动子区的高甲基化状态是DACT2基因表达下调的机制之一,其低表达可引起Wnt/β-catenin信号传导通路的异常活化并在贲门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郭艳丽周珍郭炜董稚明邝钢杨植彬
关键词:甲基化贲门腺癌
食管鳞癌中CAV-1基因的表达及甲基化状态被引量:2
2014年
背景与目的:作为重要的表观遗传学现象之一,DNA甲基化对基因表达发挥着重要的调控功能。研究表明肿瘤细胞基因组正常DNA甲基化模式异常改变所导致的肿瘤相关基因功能异常可能参与肿瘤发生与发展。本研究通过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ESCC)组织中质膜微囊蛋白-1(caveolin-1,CAV-1)基因的表达及甲基化状态,探讨CAV-1基因在食管鳞癌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分别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RT-PCR法、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食管癌及相应癌旁正常黏膜组织标本中CAV-1基因甲基化状态、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CAV-1 mRNA在食管癌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量分别为0.86±0.56和0.40±0.36,食管癌组织中CAV-1 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2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V-1 mRNA表达与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及肿瘤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食管鳞癌组织中,CAV-1蛋白表达阳性率为66.7%(34/51);显著高于正常食管黏膜组织(15.7%,8/51)(P<0.01)。CAV-1蛋白表达与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肿瘤的临床分期和分化程度无关(P>0.05)。51例食管癌组织中1例发生了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甲基化率为2.0%(1/51);而相应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未发现有该基因的甲基化现象。食管癌组织中该基因的甲基化率与相应癌旁正常组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V-1基因在食管鳞癌组织中m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黏膜组织,该基因的高表达对于肿瘤的发生及淋巴结的转移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癌及癌旁组织中该基因的表达异常均与该基因的甲基化状态无关。
周珍郭艳丽韩立杰郭炜李书梅沈素朋董稚明
关键词:甲基化
贲门腺癌中DACT-1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及其临床意义
2016年
目的:检测贲门腺癌(gastric cardia adenocarcinoma,GCA)及相应癌旁非肿瘤组织中β-环连蛋白抑制基因1(dishevelled-binding antagonist of beta-catenin 1,DACT-1)的甲基化状态,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 specific PCR,MSP)、定量RT-PCR的方法分别检测112例贲门腺癌(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外科和磁县肿瘤医院胸外科于2006-2014年收治)及相应癌旁非肿瘤组织中DACT-1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及其mRNA表达情况。结果:在贲门腺癌组织中,DACT-1基因的甲基化率为51.8%(58/112),癌旁非肿瘤组织中该基因的甲基化率为17.6%(20/112),癌组织中DACT-1基因发生甲基化的频率明显高于癌旁非肿瘤组织(P<0.01);癌组织中DACT-1基因mRNA的表达量为0.580±0.143,明显低于癌旁非肿瘤组织(0.654±0.110,P<0.01);在DACT-1基因甲基化的贲门癌组织中该基因mRNA的表达量为0.488±0.097,明显低于该基因未甲基化的贲门癌组织(0.675±0.120),且该基因甲基化状态与其mRNA表达量相关(P<0.01)。癌组织中DACT-1基因的高甲基化状态与肿瘤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情况及上消化道肿瘤家族史有关(P<0.05),而与肿瘤患者的年龄、性别及肿瘤组织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均无关(P>0.05)。结论:贲门腺癌中基因Cp G岛的高甲基化可能是DACT-1基因表达下调的机制之一;DACT-1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有望为贲门腺癌临床辅助诊断和预后评估提供新的指标。
郭艳丽周珍郭炜邝钢杨植彬董稚明
关键词:甲基化贲门腺癌
食管鳞状细胞癌中DACT1、2、3基因的表达及表观遗传学失活机制的研究
目的:食管癌是常见且致死性较高的癌症之一。食管鳞状细胞癌是食管癌的主要类型。吸烟、多红肉饮食、较低社会经济状态等都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高发有关。近年来尽管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治疗方面有了一些进步,但食管鳞状细胞癌病人的整体生...
周珍
关键词:食管鳞状细胞癌聚合酶链式反应基因甲基化表观遗传学
DACT1基因不同区域异常甲基化对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2017年
目的: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ncer,ESCC)组织标本及细胞株中β-环连蛋白抑制基因1(dishevelled-binding antagonist of beta-catenin 1,DACT1)Cp G岛旁区域及转录起始点(transcription start site,TSS)区域的甲基化状态,并进一步探讨DACT1基因两个不同区域甲基化状态对基因转录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 specific PCR,MSP)及RT-PCR的方法检测ESCC细胞株(TE1、TE13、T.Tn和Eca109)及河北省上消化道肿瘤高发区159例ESCC患者癌及相应癌旁组织中DACT1基因两个不同区域的甲基化状态及m RNA的表达情况。结果:DACT1基因在4株ESCC细胞系中均呈弱表达或阴性表达。应用甲基化抑制剂5-Aza-Dc处理该细胞株后,DACT1 m RNA表达明显增强;同时,MSP检测结果显示,此两区域的甲基化条带均明显减弱或消失;而应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TSA处理细胞株后,该基因在各细胞株中的表达无明显改变。DACT1 m RNA在ESCC组织中的表达较癌旁组织明显下调(P<0.01),且与该基因TSS区域异常甲基化状态有关(P<0.01);DACT1基因Cp G岛旁区域的甲基化频率在癌及相应癌旁组织中均较高(P>0.05),不具有肿瘤组织特异性,且对DACT1基因的转录抑制无明显影响(P>0.05);生存分析显示,DACT1基因TSS区域的甲基化状态与ESCC癌患者的生存期相关(P<0.01)。结论:ESCC中DACT1基因TSS区域的异常高甲基化状态是引起其表达下调的机制之一,并有望作为ESCC患者预后的甲基化标志物。
郭艳丽周珍邝钢郭炜董稚明沈素朋梁佳郭鑫
关键词:食管鳞状细胞癌甲基化
KMT2D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食管鳞状细胞癌发展
2025年
目的 研究KMT2D与PI3K/AKT信号通路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展中的相互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免疫组化实验分析癌组织和癌旁组织KMT2D的表达水平;将KYSE-410细胞分为pcDNA NC组、pcDNA KMT2D和LY294002组。细胞集落形成实验检测KYSE-410细胞生长能力;Transwell实验分析KYSE-410细胞侵袭能力;流式细胞术分析KYSE-410细胞凋亡率;蛋白免疫印迹实验分析KMT2D对PI3K/AKT通路的调控作用。结果 癌组织中KMT2D表达水平降低。与pcDNA NC组相比,pcDNA KMT2D组和LY294002组的KYSE-410细胞的集落形成数量和侵袭能力降低、凋亡率增加、PI3K和AKT蛋白磷酸化水平下降。结论 KMT2D能够抑制食管鳞状细胞癌KYSE-410细胞的生长和侵袭,促进KYSE-410细胞的凋亡,并且KMT2D这一作用与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周珍魏娉姜琳娜何鹏尹峰安欣
关键词:食管鳞状细胞癌PI3KAKT凋亡
E-cadherin、WISP2和Slug蛋白与在胃食管交界腺癌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
2024年
目的探究E-钙黏蛋白(E-cadherin)、wnt-1诱导分泌蛋白2(wnt-1 inducible secreted protein-2,WISP2)和Slug蛋白与食管胃交界腺癌(adenocarcinoma of the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AEG)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在本院胃肠外科行手术治疗的114例AEG确诊患者,术中留取其癌灶组织与癌旁组织,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组织中E-cadherin、WISP2、Slug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上述指标表达与AEG病理因素的关系,绘制KM曲线探究不同E-cadherin、WISP2、Slug蛋白表达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癌灶组织E-cadherin、WISP2蛋白表达阳性率均低于癌旁组织(P<0.05),但其Slug蛋白表达阳性率高于癌旁组织(P<0.05)。在E-cadherin表达阳性率上,年龄≥50岁患者低于<50岁患者(P<0.05);TNM分期Ⅲ期患者低于Ⅰ~Ⅱ期患者(P<0.05);浸润深度>1/2患者低于≤1/2患者(P<0.05)。在WISP2表达阳性率上,高分化患者低于低、中分化患者(P<0.05);浸润深度>1/2患者低于≤1/2患者(P<0.05)。在Slug蛋白表达阳性率上,高分化高于低、中分化患者(P<0.05);浸润深度>1/2患者高于≤1/2患者(P<0.05);淋巴结转移患者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Slug蛋白均分别与E-cadherin、WISP2呈负相关(r=-0.301、-0.289,P<0.05)。E-cadherin表达阳性组、阴性组生存时间分别为为(19.71±0.84)个月、(15.85±1.02)个月,阳性组生存时间长于阴性组(P<0.05)。WISP2表达阳性组、阴性组生存时间分别为(19.84±0.83)个月、(18.52±1.82)个月,阳性组生存时间长于阴性组(P<0.05)。Slug表达阳性组、阴性组生存时间分别为为(16.06±0.93)个月、(19.66±0.92)个月,阳性组生存时间短于阴性组(P<0.05)。结论E-cadherin、WISP2、Slug蛋白在AEG患者中异常表达,其表达与AEG的发生、转移以及侵袭等病理因素相关,可作为临床预测AEG患者预后的潜在指标。
姜琳娜魏娉何鵬燕静安欣周珍江现丽
关键词:食管胃交界腺癌钙黏蛋白
胃癌中Cav-1的异常表达及其调控机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检测胃癌(gastric cancer,GC)细胞系及其组织标本中小凹蛋白-1(Cav-1)的表达,并探讨基因甲基化对Cav-1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 specific PCR,MSP)技术检测胃癌细胞株(AGS、MKN45、BGC-823)及104例胃癌及相应癌旁组织中Cav-1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应用RT-PCR技术检测胃癌细胞株中Cav-1 mRNA的表达,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癌组织中Cav-1的表达。结果甲基化抑制剂5-aza-2’-deoxycytidine(5-Aza-Dc)处理细胞株后,AGS中Cav-1mRNA由阴性表达恢复为阳性表达,MKN45及BGC-823中Cav-1 mRNA在处理前后均呈阳性;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曲古抑菌素A(trichostatin A,TSA)分别处理3株细胞,处理前后Cav-1 mRNA表达均无明显变化。MSP检测结果显示,AGS细胞株可扩增出甲基化条带,5-Aza-Dc处理后,甲基化条带消失,MKKN45及BGC-823处理前后均无甲基化条带扩出。胃癌组织中Cav-1基因甲基化率为29.8%(31/104),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00);癌组织中Cav-1基因高甲基化与患者淋巴结转移及上消化道肿瘤家族史(upper gastrointestinal cancers,UGIC)相关(P<0.05),与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无关(P>0.05);胃癌组织中Cav-1的阳性率为51.9%(54/104),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且癌组织中Cav-1表达与其基因高甲基化状态明显相关(P=0.000)。结论 Cav-1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下调,并且基因启动子区Cp G岛的高甲基化状态可能是引起其表达下调的机制之一。
郭艳丽周珍郭炜邝钢杨植彬董稚明
关键词:胃肿瘤小凹蛋白-1基因甲基化
DAPPER1对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表观遗传学调节机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检测DAPPER1蛋白对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ncer,ESCC)细胞株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ESCC组织中DAPPER1蛋白表达及引起其表达异常的可能机制。方法应用MTT、克隆形成、划痕修复实验检测DAPPER1对ESCC细胞株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应用RT-PCR及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 specific PCR,MSP)技术检测细胞株(TE13、T.Tn、Eca109)中DAPPER1 mRNA的表达及其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应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法检测ESCC组织中DAPPER1蛋白的表达。结果 DAPPER1在3株细胞中呈弱表达或阴性,应用甲基化抑制剂5-氮杂-2'-脱氧胞苷(5-aza-2'-deoxycytidine,5-Aza-Dc)处理细胞后,其表达强度在各细胞株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同时,DAPPER1过表达及5-Aza-Dc处理可明显抑制TE13细胞的增殖及迁移能力;而应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trichostatin A(TSA)处理细胞株后,DAPPER1在各细胞株中的表达无明显改变;DAPPER1蛋白在ESCC组织中的表达较癌旁组织明显下调(P<0.01),且其表达与该基因启动子区域异常甲基化状态有关(P<0.01)。结论 ESCC中DAPPER1主要起抑癌基因作用,并且该基因启动子区域的异常高甲基化可能是引起其表达下调的主要机制之一。
郭艳丽邝钢周珍董稚明郭炜沈素朋梁佳郭鑫
关键词:食管肿瘤甲基化增殖迁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