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检测贲门腺癌(gastric cardia adenocarcinoma,GCA)及相应癌旁非肿瘤组织中β-环连蛋白抑制基因1(dishevelled-binding antagonist of beta-catenin 1,DACT-1)的甲基化状态,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 specific PCR,MSP)、定量RT-PCR的方法分别检测112例贲门腺癌(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外科和磁县肿瘤医院胸外科于2006-2014年收治)及相应癌旁非肿瘤组织中DACT-1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及其mRNA表达情况。结果:在贲门腺癌组织中,DACT-1基因的甲基化率为51.8%(58/112),癌旁非肿瘤组织中该基因的甲基化率为17.6%(20/112),癌组织中DACT-1基因发生甲基化的频率明显高于癌旁非肿瘤组织(P<0.01);癌组织中DACT-1基因mRNA的表达量为0.580±0.143,明显低于癌旁非肿瘤组织(0.654±0.110,P<0.01);在DACT-1基因甲基化的贲门癌组织中该基因mRNA的表达量为0.488±0.097,明显低于该基因未甲基化的贲门癌组织(0.675±0.120),且该基因甲基化状态与其mRNA表达量相关(P<0.01)。癌组织中DACT-1基因的高甲基化状态与肿瘤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情况及上消化道肿瘤家族史有关(P<0.05),而与肿瘤患者的年龄、性别及肿瘤组织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均无关(P>0.05)。结论:贲门腺癌中基因Cp G岛的高甲基化可能是DACT-1基因表达下调的机制之一;DACT-1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有望为贲门腺癌临床辅助诊断和预后评估提供新的指标。
目的: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ncer,ESCC)组织标本及细胞株中β-环连蛋白抑制基因1(dishevelled-binding antagonist of beta-catenin 1,DACT1)Cp G岛旁区域及转录起始点(transcription start site,TSS)区域的甲基化状态,并进一步探讨DACT1基因两个不同区域甲基化状态对基因转录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 specific PCR,MSP)及RT-PCR的方法检测ESCC细胞株(TE1、TE13、T.Tn和Eca109)及河北省上消化道肿瘤高发区159例ESCC患者癌及相应癌旁组织中DACT1基因两个不同区域的甲基化状态及m RNA的表达情况。结果:DACT1基因在4株ESCC细胞系中均呈弱表达或阴性表达。应用甲基化抑制剂5-Aza-Dc处理该细胞株后,DACT1 m RNA表达明显增强;同时,MSP检测结果显示,此两区域的甲基化条带均明显减弱或消失;而应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TSA处理细胞株后,该基因在各细胞株中的表达无明显改变。DACT1 m RNA在ESCC组织中的表达较癌旁组织明显下调(P<0.01),且与该基因TSS区域异常甲基化状态有关(P<0.01);DACT1基因Cp G岛旁区域的甲基化频率在癌及相应癌旁组织中均较高(P>0.05),不具有肿瘤组织特异性,且对DACT1基因的转录抑制无明显影响(P>0.05);生存分析显示,DACT1基因TSS区域的甲基化状态与ESCC癌患者的生存期相关(P<0.01)。结论:ESCC中DACT1基因TSS区域的异常高甲基化状态是引起其表达下调的机制之一,并有望作为ESCC患者预后的甲基化标志物。
目的探究E-钙黏蛋白(E-cadherin)、wnt-1诱导分泌蛋白2(wnt-1 inducible secreted protein-2,WISP2)和Slug蛋白与食管胃交界腺癌(adenocarcinoma of the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AEG)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在本院胃肠外科行手术治疗的114例AEG确诊患者,术中留取其癌灶组织与癌旁组织,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组织中E-cadherin、WISP2、Slug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上述指标表达与AEG病理因素的关系,绘制KM曲线探究不同E-cadherin、WISP2、Slug蛋白表达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癌灶组织E-cadherin、WISP2蛋白表达阳性率均低于癌旁组织(P<0.05),但其Slug蛋白表达阳性率高于癌旁组织(P<0.05)。在E-cadherin表达阳性率上,年龄≥50岁患者低于<50岁患者(P<0.05);TNM分期Ⅲ期患者低于Ⅰ~Ⅱ期患者(P<0.05);浸润深度>1/2患者低于≤1/2患者(P<0.05)。在WISP2表达阳性率上,高分化患者低于低、中分化患者(P<0.05);浸润深度>1/2患者低于≤1/2患者(P<0.05)。在Slug蛋白表达阳性率上,高分化高于低、中分化患者(P<0.05);浸润深度>1/2患者高于≤1/2患者(P<0.05);淋巴结转移患者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Slug蛋白均分别与E-cadherin、WISP2呈负相关(r=-0.301、-0.289,P<0.05)。E-cadherin表达阳性组、阴性组生存时间分别为为(19.71±0.84)个月、(15.85±1.02)个月,阳性组生存时间长于阴性组(P<0.05)。WISP2表达阳性组、阴性组生存时间分别为(19.84±0.83)个月、(18.52±1.82)个月,阳性组生存时间长于阴性组(P<0.05)。Slug表达阳性组、阴性组生存时间分别为为(16.06±0.93)个月、(19.66±0.92)个月,阳性组生存时间短于阴性组(P<0.05)。结论E-cadherin、WISP2、Slug蛋白在AEG患者中异常表达,其表达与AEG的发生、转移以及侵袭等病理因素相关,可作为临床预测AEG患者预后的潜在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