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钟解

作品数:14 被引量:161H指数:9
供职机构:海南省海洋开发规划设计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6篇珊瑚
  • 5篇珊瑚礁
  • 4篇生态
  • 3篇造礁石珊瑚
  • 3篇石珊瑚
  • 3篇海草
  • 2篇群落
  • 1篇植物
  • 1篇生态监控
  • 1篇生态危机
  • 1篇生态系统
  • 1篇生态系统服务
  • 1篇生态现状
  • 1篇生态种组
  • 1篇生态状况
  • 1篇群落结构
  • 1篇种间
  • 1篇种间关系
  • 1篇自然保护
  • 1篇自然保护区

机构

  • 14篇海南省海洋开...
  • 5篇海南大学
  • 1篇国家海洋环境...

作者

  • 14篇吴钟解
  • 9篇王道儒
  • 9篇李元超
  • 6篇张光星
  • 6篇陈春华
  • 4篇陈敏
  • 3篇吴瑞
  • 2篇兰建新
  • 2篇陈石泉
  • 1篇邵魁双
  • 1篇张振冬
  • 1篇杨正先
  • 1篇王权明
  • 1篇丁翔宇
  • 1篇涂志刚
  • 1篇王茜
  • 1篇陈晓慧
  • 1篇蔡泽富

传媒

  • 3篇海洋开发与管...
  • 3篇海洋环境科学
  • 2篇热带作物学报
  • 1篇海洋湖沼通报...
  • 1篇海洋学报
  • 1篇海洋通报
  • 1篇热带海洋学报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3
  • 3篇2012
  • 7篇2011
  • 1篇2010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海南岛东海岸长圮海域珊瑚分布与波能的关系被引量:4
2011年
造礁石珊瑚群落结构和空间分布规律的研究是珊瑚礁生态系统研究中的重要方面。研究珊瑚物种空间分布规律与波能的关系,对于研究珊瑚礁生态系统演替规律,保护和恢复珊瑚礁生态系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文章以长圮海域波浪和造礁石珊瑚群落结构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海域的水流和波能特征以及造礁石珊瑚的空间分布规律,探讨波浪对造礁石珊瑚空间分布规律的影响。结果显示,珊瑚随水深分布经历一个递增和递减的过程,只是不同珊瑚峰值的出现因不同水深的波浪特征而异。枝状珊瑚峰值出现在波浪作用相对较弱而光照充足的区域,而块状珊瑚由于生长速度较慢,所以在生态位上避开了生长快速的枝状珊瑚而选择了波浪作用较弱而光照不是非常充足的区域。5m水深区域鹿角珊瑚Acropora sp.和蔷薇珊瑚Montipora sp.占据优势,而8m水深区域丛生盔形珊瑚Galaxea fascicularis占据优势。
王道儒李元超兰建新吴钟解
关键词:造礁石珊瑚波浪
海南岛造礁石珊瑚资源初步调查与分析被引量:28
2013年
采用断面法调查于2007年4月至10月对海南岛周边区域的造礁石珊瑚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海南岛周边调查区域造礁石珊瑚有13科95种,优势种为丛生盔形珊瑚、多孔鹿角珊瑚、标准蜂巢珊瑚、五边角蜂巢珊瑚、秘密角蜂巢珊瑚、精巧扁脑珊瑚、梳状菊花珊瑚、澄黄滨珊瑚、二异角孔珊瑚、十字牡丹珊瑚等。海南岛周边活造礁石珊瑚覆盖率为32.74%,其中东部29.84%、南部44.43%、西部17.38%;死造礁石珊瑚覆盖率为3%,其中东部2.29%、南部4.81%、西部1.06%。海南岛造礁石珊瑚补充量为0.44ind/m2,其中东部为0.56ind/m2、南部为0.52ind/m2、西部为0.24ind/m2,总体上,海南岛周边近岸造礁石珊瑚分布状况为南部种类及覆盖度最多,东部次之,西部较少。从地理位置及造礁石珊瑚的空间分布情况来看,海南岛造礁石珊瑚分布呈现由南往北随纬度增高而递减的趋势,分析认为,这主要与珊瑚浮浪幼虫占领新的生境有关。随着近几年过度捕捞、海水养殖、旅游观光等持续进行,海南岛近岸部分区域的造礁石珊瑚呈退化趋势。
吴钟解陈石泉陈敏李元超王茜王道儒
关键词:造礁石珊瑚
三亚蜈支洲珊瑚礁观光旅游活动对珊瑚及其生态的影响探讨被引量:12
2011年
2004—2008年采用Line Intercept Transect断面法对蜈支洲珊瑚礁观光旅游区的珊瑚礁进行监测。文章对珊瑚覆盖率和珊瑚补充量进行了调查,分析了珊瑚礁的变化趋势,总结珊瑚礁观光旅游活动对珊瑚的影响。结果表明:企业的可持续开发,取代了不合理开发所带来的对珊瑚礁及其生态的极大破坏,对旅游活动局部区域附近的珊瑚生态起到促进保护作用;珊瑚礁旅游活动对局部区域的珊瑚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依托珊瑚生态景观旅游活动区蜈支洲的调查,发现科学合理的规划和适度的旅游开发,在一定程度上不仅有效地保护珊瑚,而且能够促进受影响和破坏的珊瑚礁得到修复和稳定,使珊瑚礁旅游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吴钟解陈春华丁翔宇
关键词:珊瑚礁观光旅游
海南岛东、南部珊瑚礁生态健康状况初步分析被引量:21
2011年
为评价海南岛东、南部珊瑚礁生态健康状况,2004年8月对陵水的分界洲岛,三亚的鹿回头湾、榆林湾、蜈支洲岛,琼海的潭门港、龙湾港,文昌的铜鼓岭和长圮港等区域沿岸珊瑚礁进行监测,采用LineIntercept Transect断面法进行调查。通过对造礁石珊瑚种类、覆盖度、死亡率、补充量和发病率等指标分析海南岛东、南部近岸造礁石珊瑚的生态特点。结果表明:海南岛东、南部近岸珊瑚礁发育良好,种类丰富,生物多样性较高。共发现造礁石珊瑚13科32属77种。由于海洋捕捞和海水养殖等人类开发强度加大,该地区近岸部分区域的珊瑚礁生态环境呈退化趋势,珊瑚健康状况受到严重影响。长圮港、潭门港及铜鼓岭珊瑚健康状况较差;三亚鹿回头等区域局部珊瑚生态健康状况良好,生长呈恢复趋势;远离海岸的岛屿区域,如蜈支洲岛和分界洲岛,由于来自陆地的污染和影响小,珊瑚健康状况呈现良好。
吴钟解吴瑞王道儒李元超
关键词:珊瑚礁
三亚珊瑚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
2006至2009年采用断面监测法对三亚蜈支洲、亚龙湾、大东海、鹿回头和西岛这5个区域的珊瑚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大东海、西岛、亚龙湾活珊瑚覆盖率呈现逐渐下降趋势,死珊瑚覆盖率则逐渐升高。鹿回头活珊瑚覆盖率处于较低水平,...
吴钟解王道儒叶翠信李元超陈敏陈春华
关键词:珊瑚礁群落结构生态危机环境保护
西沙监控区浮游植物生态现状被引量:5
2010年
2007年4月对中国西沙群岛的5个生态监控区,即永兴岛、石岛、西沙洲、赵述岛和北岛的浮游生物和水质进行采样调查。结果表明:5个生态监控区浮游植物的种类为50属117种,第1优势种为红海束毛藻(Trichodesmium erythraeum);浮游植物的平均密度为2.08×104ind/m3,范围为4.42×104~0.85×104ind/m3。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一般,均匀度指数低。目前西沙生态监控区浮游植物没有受到人为输送含N、P和Si的化合物影响,P是浮游植物的主要限制因子。
吴钟解王道儒李元超吴瑞张光星
关键词:浮游植物
西沙生态监控区造礁石珊瑚退化原因分析被引量:50
2011年
2005—2009年对西沙生态监控区5个站位(永兴岛、石岛、西沙洲、赵述岛和北岛)造礁石珊瑚种类、覆盖度、补充量及其主要环境因子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西沙生态监控区造礁石珊瑚呈现逐年退化趋势,活造礁石珊瑚覆盖率从2005年的65%下降到2009年的7.93%,而死珊瑚覆盖率变化则相反,从2005年的4.70%增加到2009年的72.90%。新生珊瑚的补充量也越来越小,2005年为1.21个/m3,而2009年仅为0.07个/m3。进一步分析表明,引起西沙生态监控区造礁石珊瑚退化的原因很多,如生物侵蚀、水温升高、海水酸化和过度捕捞等,而长棘海星大面积暴发是导致西沙生态监控区造礁石珊瑚退化的主要原因。
吴钟解王道儒涂志刚李元超陈家日张光星
关键词:造礁石珊瑚
西沙珊瑚礁生态承载状况评价研究被引量:14
2018年
珊瑚礁生态系统是地球上生物资源丰富、生态功能强大的生态系统之一,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本文在我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构建了珊瑚礁生态承载状况监测预警评价指标体系,划定了珊瑚礁生态承载状况评价等级和评价标准,并以西沙珊瑚礁生态监控区为研究案例,对我国西沙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生态承载状况和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评估,进一步探讨了西沙珊瑚礁生态系统退化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扭转西沙珊瑚礁生态系统退化趋势、提高其生态承载能力的对策建议。
张振冬邵魁双杨正先吴钟解王权明
关键词:珊瑚礁生态系统服务
海南岛海草资源分布现状及存在威胁被引量:39
2012年
2004~2009年对海南岛周遍海域的海草资源进行综合调查,结果表明:海南岛海草资源丰富,共有6属10种,面积约55 km2,优势种为泰莱藻;海南岛海草分布于近岸海域的珊瑚坪内侧或泻湖沿岸,主要位于潮间带低潮区和潮下带上部4m水深范围;海草生物量范围为71.24~727.24 g/m2,平均为410.26 g/m2;海草密度范围为4 131.20~550.40株/m2,平均为1 753.39株/m2。海南岛海草主要受陆源污染、海洋工程、渔业活动、非法渔业等活动影响。
王道儒吴钟解陈春华兰建新吴瑞陈晓慧张光星李元超
关键词:海草
海南岛海草床群落种间关系研究被引量:11
2013年
根据2009年对海南岛13个区域野外192个样方的调查数据,本文主要采用X2检验、Ochiai(1957)指数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并结合分析样地综合环境研究了10种海草种间关联和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在海草群落种间关系的研究过程中,种对间呈负相关联结的数量明显大于正相关数量,总体上呈现负联结趋势,海南岛海草群落尚未达到稳定状态,物种的组成还会发生变化,仍处于发展演替之中,较容易受外界因素干扰而发生波动。根据分析结果将10个海草种划分成2个生态种组,分为喜生淤泥种组的羽叶二药和贝克喜盐以及以海神草、泰莱藻为主相互联结的非喜生淤泥种种组。生态种组内的物种利用资源方式和生态位很相似,而组间具有明显的差异。生态种组的划分能为海草的保护与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陈石泉吴钟解王道儒张光星蔡泽富
关键词:海草种间关系生态种组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