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贤哲
- 作品数:23 被引量:52H指数:4
- 供职机构:西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 治人之道 莫重于祭——论儒学的祭礼及其对传统文化的影响被引量:4
- 1997年
- 儒学“五礼”,祭礼居首,最为重要。讲祭礼在整个儒学中占了很大的比重,这体现了儒学所具有的宗教色彩。但儒学不是宗教,它讲祭祀是要通过祭礼的形式推行教化,以达到“治人”的目的。儒学的祭礼也因此而被历代统治者所首肯,成为正统的宗教礼仪制度。
- 吴贤哲
- 关键词:儒学宗教祭礼教化
- 儒学与中国古代文学思想
- 1998年
- 儒学与文学有着长久而密切的关系,中国古代的文学创作及其文学思想,无不深受儒学的制约和控驭。中国古代的文学思想是多元的,但儒家的文学思想在古代文坛始终居于主导地位。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关于文学的功能目的、文学的内容与形式、文学创作的继承与创新等理论问题的探讨,无不与儒学有关,并由此形成了不同的文学思潮和文学流派。离开儒学谈中国文学思想的发展变化。
- 吴贤哲
- 关键词:儒学载道文质通变
- 关于司马相如生年的再思考
- 2008年
- 《史记》、《汉书》中没有关于司马相如生卒年的明确记载,但可据《史记》相如本传推定司马相如卒于武帝元狩五年(前118年),这一点学界已基本达成共识。对于司马相如生年的推定,主要有生于公元前179年、公元前172年、公元前169年等说法。通过考察邹阳、枚乘、庄忌等随梁孝王入朝的时间,大致可以推定出司马相如"以赀为郎"的年代并进而上推出司马相如的生年。由此,我们认为,司马相如约生于文帝十年(公元前170年)比较合乎情理。
- 吴贤哲
- 关键词:司马相如生年
- 《诗经·七月》思想主题新说被引量:3
- 2011年
- 《诗经·豳风·七月》有着重要的历史、文化和文学价值,但学界对《七月》思想主题的看法,迄今仍莫衷一是,问题的焦点是关于对《七月》所展示的阶级矛盾程度的评价。笔者围绕诗中有关农奴衣食住三个方面的叙述描写,通过对周初的历史、文化、社会生活的分析,以及对诗中制度、名物等的考辨,认为《七月》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周初农奴被剥削压迫的事实,但并未反映出十分尖锐的阶级矛盾和强烈的阶级仇恨。
- 吴贤哲
- 关键词:《诗经》《七月》主题阶级矛盾中国古代文学
- 《诗经》四言体诗歌创作在汉代的赓续和转化被引量:6
- 2004年
- 汉代经学的昌盛使四言诗有着很高的地位,并成为汉代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也产生了一些典范作品, 成为四言诗的尾声余响。由于汉代四言诗在思想内容上的缺陷和四言本身的局限,因此四言诗发展到汉代便衰微 了。但是,四言句式却被转化到汉代其他文体中继续存在。汉代其他一些韵文体如赞颂、碑铭以及辞赋等,在文体 上往往采用四言体或利用四言句式与其他句式搭配而成。四言诗在汉代的转化或流变,是促进这些文体发展的重 要因素。
- 吴贤哲
- 关键词:汉代四言诗赓续
- 《诗经》词义新说(五则)
- <正>《周南·关雎》:“寤寐思服”。毛苌《传》:“服,思之也。”郑玄《笺》:“服,事也。”陈奂《诗毛氏传疏》谓“思”为助词,“服”为实词。胡承珙《毛诗后笺》以为“思”、“服”皆实词,犹《康诰》以“服”、“念”连文之比,曰...
- 吴贤哲
- 文献传递
- 礼乐教化与《诗经》
- 2003年
- 礼乐教化的实质是伦理道德教化,它与《诗》、《书》并称为'四书'或'四教'。礼乐教化具有使社会成员既安于等级之分而又不离心离德、上下相和而又不流于无差别的'分'、'和'功能。礼乐教化与刑政相通为用,在实施教化的过程中德主刑辅,宽猛相济,从不同方面维护贵族阶级的统治秩序。《诗》、礼、乐三者,礼处于核心地位,《诗》、乐为礼教的载体,以乐辅礼,乃万教于乐;以诗辅礼,乃诗的内容具有礼教功能,《诗》兴礼,乐成礼,不能以《诗》辅礼,是礼教的一大缺憾;不能以乐辅礼,礼教便显得质朴无文,在推行教化过程中,《诗》、乐、刑政与礼教互为表里,不可或缺。
- 吴贤哲
- 关键词:礼乐教化诗经
- 从美刺言诗到废序言诗——《诗经》宋学的进步意义和局限
- 1999年
- 汉儒以美刺说《诗》,将《诗经》当作政治历史教科书的情况一直延续到宋初,其说教不仅背离了诗歌研究的方向,也很不适应宋代的社会政治需要。为了维护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恢复儒学的活力,一些宋儒掀起了一股疑古惑经的文化思潮,废《序》言《诗》,自由讨论,给《诗经》研究带来了积极影响,并取得了不少新成果。宋学在批判精神、创造精神、求真务实等方面有着历史的进步意义。
- 吴贤哲
- 关键词:诗经诗序
- 从礼经看礼的起源、功用及其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被引量:8
- 1996年
- 中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而著称于世。在人类精神文明的创造发展上,我们的祖先曾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中国古代的礼,即以礼经(《周礼》、《仪礼》、《礼记》)为主的礼,是指以宗法制度为核心的各种社会政治制度、社会道德行为的规范和各种礼节仪式,它几乎囊括了所有社会领域,凡有关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文化教育等一切成文的或不成文的规章制度,个人的伦理道德修养,人们在生活中一切行为所应遵守的礼节仪式,都属于礼的范畴。因此,中国古代的礼,在中国社会政治、民族精神和伦理道德中,有着极为重大而独特的文化意义。
- 吴贤哲
- 关键词:中国古代社会中国文化史宗法制度礼记伦理道德政治制度
- 礼乐教化与《诗经》
- 礼乐教化的实质是伦理道德教化,它与《诗》、《书》并称为"四书"或"四教"。礼乐教化具有使社会成员既安于等级之分而又不离心离德、上下相和而又不流于无差别的"分"、"和"功能。礼乐教化与刑政相通为用,在实施教化的过程中德主刑...
- 吴贤哲
- 关键词:礼乐教化诗经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