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继彬
- 作品数:14 被引量:85H指数:5
- 供职机构: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2006-2007年广州市大学城流感疫情病原体分析
- 2008年
- 目的分析2006-2007/06广州市大学城内不同校区的流感疫情的病原体。方法在疫区采集咽拭子标本,用MDCK细胞培养法分离病毒,用豚鼠红细胞凝集试验进行鉴别,对阳性标本进行病毒传代,然后用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进行分型。提取不同校区病毒株的RNA,通过RT-PCR方法扩增流感病毒血凝素全长基因,测序并采用DNAs-tar软件对其核苷酸序列进行分析。结果2006年,35份咽拭子标本中有20份标本(57.1%)在HA试验中呈阳性反应,HI试验显示均为H1型流感病毒;2007年,48份咽拭子标本中有19份标本(39.6%)在HA试验中呈阳性反应,HI试验显示均为H3型流感病毒。2006年,两所校区的流感病毒株血凝素基因的同源性为96%;2007年,3所校区的流感病毒株血凝素基因的同源性为99%。结论2006年-2007年发生在不同校区的流感疫情都是各由同一病毒株所引起的。
- 陈艺韵何丽娟谢华萍李铁钢吴继彬李向忠伍业键狄飚王玉林吴新伟
- 关键词:流感病毒分离
- 广州市甲型H1N1流感裂解疫苗人群免疫效果观察被引量:4
- 2010年
- 为有效应对甲型H1N1流感疫情,评价疫苗的人群应用效果,本研究选取广州市自愿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健康成年人,分别检测免前和免后第15天、第30天血清抗体滴度水平,对甲型H1N1流感裂解疫苗的人群免疫效果进行了观察。
- 许信红鲁恩洁刘艳慧魏跃红吴继彬黄桂花曹庆全慧许建雄蔡衍珊李铁钢狄飚王鸣
-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疫苗抗体免疫效果
- 2011年广东省一例W135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例的病原学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Nm)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起病急、病情发展快和病死率高的特点。多年以来,广东省流脑发病率均维持在较低水平,但散发病例和局部暴发疫情仍然时有发生。
- 张欣强刘美真崔敏吴继彬李孝权庞杏林
- 关键词:散发病例病原学分析W135群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脑膜炎奈瑟菌病情发展
- 2009—2010年广州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分析甲型H1N1流感在广州的流行特征。方法 2009年5月至2010年4月,每周分别从广州四家监测医院采集流感样症状患者的嗽口液或咽拭子,采用real-time PCR方法鉴定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广州5大城区采集不同年龄的人群血清,通过血凝抑制实验检测血清中甲型H1N1流感抗体;对其时间和年龄的分层进行分析。结果全年共采集嗽口液或咽拭子3580份,甲型H1N1流感核酸检测阳性530份,阳性率为14.8%,阳性率最高的月份出现在10~12月,为36.5%~42.3%,阳性率最高的年龄组为5~岁和15~岁组,为18.5%和24.2%,最低的年龄组为≥60岁组,为4.1%。人群血清标本共采集1527份,甲型H1N1流感抗体阳性439份,阳性率为28.7%,阳性率最高的年龄组为5~岁和15~岁组,为36.1%和39.5%,最低的年龄组为≥60岁组,为8.6%。结论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期发生在10~12月,流行时间短,感染的主要人群是学龄组人群,而老年人群的感染率相对较低。预防流感的工作重点应放在学校内。
- 陈艺韵耿进妹吴继彬鲁恩洁李铁钢狄飚
-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病毒REAL-TIMEPCR血凝抑制试验
- 2012-2014年广州市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微生物污染状况调查被引量:17
- 2016年
- 目的了解广州市公共场所集中空调微生物污染状况,为规范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监管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卫生部《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的要求,在2012-2014年期间,对147家公共场所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进行采样及检验。检测项目包括了集中空调送风中细菌总数和真菌总数、风管内表面的细菌总数和真菌总数、β-溶血性链球菌,冷却水和冷凝水中的嗜肺军团菌共6个项目。结果 147家被检单位的合格率为55.8%(82/147)。2012-2014年广州市公共场所集中空调检测的各年的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从检测的6类场所来看,不同场所的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6,P<0.05),商场的合格率最高为75.0%,而交通站台最低为38.7%。按检测项目来分析,采集2 827份检测样品中,483份送风中和风管内表面的检测样品均未检出β-溶血性链球菌。风管内表面的细菌总数和真菌总数合格率比较高,分别为98.6%和99.7%;而空调送风中细菌总数的检测合格率偏低,为69.5%。嗜肺军团菌的合格率在各场所的呈现不均匀,商场和办公楼的合格率均>90%,而交通站台和娱乐场所却≤50%。结论广州市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存在微生物污染,必须加强经营单位对集中空调的清洗消毒意识,建立健全的卫生管理责任制。
- 张健刘俊华邓志爱吴继彬陈惠玲吴新伟
- 关键词: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微生物污染嗜肺军团菌
- 广州市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点与监测人群病毒抗体检测
- 2011年
- 目的通过分析广州市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点与监测人群病毒的抗体水平,了解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趋势,为预防甲型H1N1流感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红细胞血凝抑制(HI)方法检测流感甲型H1N1抗体,对比分析1570名疫区学生与1326名监测人群血清标本H1N1流感病毒的抗体水平。结果疫区学生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率、流感罹患率分别为32.17%、22.23%,明显高于市区监测人群的22.62%、15.38%(P=0.000,P=0.000)。疫点学生与市区监测人群甲型H1N1流感隐性感染率分别为9.94%、7.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在已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疫点学生和市区监测人群中,甲型H1N1流感隐性感染率(30.89%、3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4)。疫点人群显性感染者的抗体滴度明显高于隐性感染者(t=4.701,P=0.000),监测人群中显性感染与隐性感染者的抗体滴度无显著差异(t=0.248,P=0.804)。结论疫点学生甲型H1N1流感隐性感染率明显高于监测人群。提示隐性感染人群具有潜在的传染力,应加强隐性感染者的监测。
- 鲁恩洁周颖陈艺韵吴继彬李铁钢许杨耿进妹谢华萍蒋力云吴新伟伍业健李魁彪狄飚王鸣
-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抗体滴度血凝抑制
- 2021—2022年广州地区鼠形动物中汉坦病毒携带情况及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 2024年
- 目的了解近年广州市鼠形动物中汉坦病毒(Hantavirus,HV)的携带情况。方法对广州市2021—2022年捕获的鼠形动物进行HV携带监测,取肺部组织进行HV核酸检测,对阳性标本进行部分序列测定分析。结果共捕获409只鼠形动物,汉城病毒(Seoul virus,SEOV)阳性检出率为32.27%,未检出汉滩病毒(hantaan virus,HTNV)。SEOV阳性率:褐家鼠36.39%,黄胸鼠30.43%,小家鼠12.50%,臭鼩鼱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82,P<0.05)。全市11个行政区均有SEOV阳性检出,阳性率8.57%~51.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11,P<0.05)。对SEOV阳性标本的部分序列测定和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广州地区的SEOV在进化树中位于同一分支,且与其他研究者在2017年、2019年测得的本地SEOV序列高度同源,均属于S3亚型。结论广州地区鼠形动物中较高的SEOV携带率可能与本地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流行高度相关,应对本地鼠形动物进行持续深入的病原携带情况调查和病毒基因组研究。
- 曹毅敏陆维智江毅民梁雪莹陶霞伍浩颖吴继彬苏文哲狄飚
- 关键词:鼠形动物汉坦病毒媒介生物
- 广州市城区人群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状况分析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分析广州市城区人群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状况,了解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广州市5大城区采集不同年龄的、没有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人群血清样本。采用血凝抑制试验检测血清中甲型H1N1流感病毒抗体。结果本次共调查1 326人,检出甲型H1N1流感病毒抗体阳性300例,阳性率为22.6%。不同年龄组人群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血清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5~14和15~24岁年龄组的阳性率最高,分别为32.9%(138/420)和31.6%(81/256)。300例甲型H1N1流感病毒血清抗体阳性者中,有96例(占32.0%)没有出现过流感样症状。结论学龄人群和年轻人群是广州市甲型H1N1流感病毒最大的感染群体。在感染人群里,有一定比例的人是没有出现流感样症状的。
- 陈艺韵鲁恩洁吴继彬耿进妹李铁钢狄飚
-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抗体流行病学
- 广州市2011年柯萨奇病毒A组6型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被引量:15
- 2014年
- 手足口病主要由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VA16)与人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引起,也有少量由CVA6感染引起。本研究对2011年广州市手足口病标本检出的CVA6病毒开展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 张颖和鹏陈纯狄飚谢华萍吴继彬耿进妹肖新才蒋力云王鸣
- 关键词:柯萨奇病毒基因序列分析
- 2007年广州市流行性感冒病原学及血清学监测分析被引量:7
- 2009年
- 目的分析2007年广州市流行性感冒的流行特征。方法监测来自广州市3家监测医院的流感样病例的漱口液或咽拭子标本,采用MDCK细胞进行病毒分离,通过红细胞凝集实验和红细胞凝集抑制实验进行鉴定;按0~、5~、15~、25~、60~以上5个年龄组分层随机抽取健康人群的血清标本,采用红细胞凝集抑制实验检测血清中的各型流感抗体。结果全年共对1068份流感样病例标本进行了病毒分离,共分离出46株流感病毒,分离率为4.3%,其中H3N2型15株(32.6%),B(Yamagata)型27株(58.7%),B(Victoria)型4株(8.7%),未分离出H1N1型流感病毒株。60~组人群的病毒分离率最高,为7.7%;健康人群血清中流感抗体的阳性率不高,最高为10月份H3N2的抗体阳性率,为44%,最低为3月份B(Yamagata)的抗体阳性率,仅为6.7%。结论2007年广州市流感病毒的流行时间有明显的季节性,流感病毒的活动相对平缓,B(Yamagata)型流感病毒是2007年的优势株,主要是在夏季和25~岁组的人群中流行。流感对老年人的威胁最大,有必要针对老年人加强流感的预防工作。
- 陈艺韵吴新伟鲁恩洁何丽娟谢华萍吴继彬狄飚
- 关键词:流行性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