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燕梅

作品数:11 被引量:56H指数:3
供职机构:贵港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护理
  • 3篇血液
  • 3篇血液透析
  • 2篇肾功能
  • 2篇肾功能衰竭
  • 2篇衰竭
  • 2篇通气
  • 2篇呼吸机
  • 2篇呼吸衰竭
  • 2篇功能衰竭
  • 1篇导管
  • 1篇动脉
  • 1篇新护士
  • 1篇血管通路
  • 1篇血透
  • 1篇血液透析导管
  • 1篇压迫止血
  • 1篇压迫止血法
  • 1篇延续护理
  • 1篇延续性

机构

  • 11篇贵港市人民医...

作者

  • 11篇吴燕梅
  • 3篇李月娥
  • 1篇梁仕兰
  • 1篇黎小红
  • 1篇杨柳芬
  • 1篇陈万莉
  • 1篇肖洁
  • 1篇徐素娟
  • 1篇谭素琴

传媒

  • 3篇蛇志
  • 2篇护理实践与研...
  • 1篇内蒙古中医药
  • 1篇广西医学
  • 1篇医学文选
  • 1篇解放军护理杂...
  • 1篇护理研究(上...
  • 1篇内科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机械通气患者的营养支持护理被引量:1
2008年
吴燕梅
关键词:机械通气营养支持护理
针后探测气泡进行动脉穿刺法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5年
李月娥吴燕梅杨柳芬
关键词:血液透析肾功能衰竭
建立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类型及其护理被引量:17
2006年
介绍了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类型及其护理现状,提出目前最常用的血管通路是直接动、静脉穿刺法,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法,动、静脉内瘘,每种方法各有优缺点;使用时可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
李月娥吴燕梅
关键词: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护理
介入术后压迫止血法的应用及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07年
随着介入技术的普及,经皮动脉介入检查和治疗技术已成为诊治许多疾病的重要手段。由于股动脉具有粗直、固定、搏动明显及便于穿刺等特点,是介入治疗医务人员首选的入路,大多数介入治疗的设备和器械也都是为股动脉入路而设计的。而穿刺部位恰当的止血不仅能减少外周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长时间卧床的痛苦,而且有利于减轻医务人员的负担,提高工作效率。本文对目前临床常用的几种止血方法和相关进展作一综述。
梁仕兰肖洁李月娥徐素娟吴燕梅陈万莉
关键词:股动脉压迫止血
经鼻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呼吸衰竭的护理
2005年
吴燕梅姜振英
关键词:重症呼吸衰竭呼吸机辅助通气辅助通气治疗经鼻气管插管二氧化碳潴留
健康教育对尿毒症肺的影响
2006年
吴燕梅
关键词: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肺健康教育
以新护士为主体的护理查房在培养专科护士中的应用
2011年
目的探讨培养专科护士的教学方法。方法将45名新入科护士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25人,以新毕业或工作3年内的轮科护士为查房的主体,高年资护士和护士长指导,以讨论的形式进行;对照组20人,以高年资护士为查房的主体,新护士可以提问、讨论,高年资护士或护士长解答。比较两组护士半年后的专科综合能力。结果实验组的专科理论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护患沟通能力、检索和查阅资料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以新护士为主体的护理查房形式可以成为培养专科护士的主要教学方法之一。
吴燕梅黎小红
关键词:专科护士查房
无创呼吸机在肺栓塞导致呼吸衰竭病人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0年
肺栓塞是指来自全身静脉系统或右心的栓子游离后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的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胸闷、呼吸困难、咳嗽、胸痛、咯血等,尤以呼吸困难突然发生或加重最常见,一般氧疗很难纠正缺氧症状。元创呼吸机是通过面罩(或鼻面罩)将呼吸机与病人连接,由呼吸机提供正压支持通气,而完成的辅助人工通气方式,可迅速纠正低氧血症改善呼吸机疲劳,避免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并且具有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痛苦小,易操作等优点,已成为呼吸衰竭第一线的治疗手段。我科从2008年5月至2009年5月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用双水平无创正压呼吸机治疗10例肺栓塞导致呼吸衰竭患者,取得明显疗效,现总结如下。
吴燕梅
关键词:无创呼吸机肺栓塞呼吸衰竭
血液透析导管血透后并发穿刺口渗血的预防及护理被引量:1
2007年
吴燕梅
关键词:血液透析中心静脉置管渗血
院外延续性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27
2013年
目的:探讨院外延续性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观察组出院前对患者进行康复运动指导、用药指导、饮食指导、家庭氧疗指导、急性发作的识别和自救方法指导,同时结合院外延续性护理;对照组出院时进行康复运动指导、用药指导、饮食指导、家庭氧疗指导、急性发作的识别和自救方法指导,不进行电话回访。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6 min步行距离和急性发作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及急性发作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6 min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院外延续护理,能有效延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减少急性发作次数,减少住院周期,减缓肺功能的进行性恶化。
吴燕梅谭素琴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