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刚

作品数:2 被引量:44H指数:2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新生儿
  • 2篇婴儿
  • 2篇胎膜
  • 2篇胎膜早破
  • 2篇细菌
  • 2篇细菌感染
  • 1篇新生儿感染
  • 1篇真菌病
  • 1篇细菌感染和真...
  • 1篇菌病
  • 1篇肺炎
  • 1篇病原学
  • 1篇病原学分析

机构

  • 2篇北京军区总医...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2篇刘敬
  • 2篇吴刚
  • 1篇封志纯
  • 1篇黄俊谨
  • 1篇杨娜
  • 1篇吴静
  • 1篇黄俊锦

传媒

  • 1篇中华儿科杂志
  • 1篇中华全科医师...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09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胎膜早破对新生儿健康危害的研究被引量:27
2009年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PROM)对新生儿健康的影响。方法对我院3320例住院新生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PROM患儿711例。用系统抽样法随机选取各100例足月PROM及未足月PROM患儿,与正常新生儿进行对照分析。结果25%(178/711)PROM患儿发生各种感染性疾病,其中肺炎与败血症占87.1%(155/178),主要为感染性肺炎(92/711,12。9%)和败血症(63/711,8.9%)。血培养阳性率38.7%(63/163),主要致病菌为G’球菌(45.9%)和G~杆菌(54.1%);检出呼吸窘迫综合征69例,占9.7%(69/711);PROM的新生儿血小板计数减少,宽度变窄,血小板平均容积增加,P〈0.01;多项红细胞参数值高于正常组(P〈0.05);心肌酶谱明显异于正常组(P〈0.05);PROM对新生儿的电解质水平无明显影响;PROM的足月儿及早产儿平均住院时间分别延长20.O%、25.1%(P〈0.05);平均住院费用足月儿增加30.5%,早产儿则增加60.0%,P〈0.05。结论PROM可对新生儿健康造成多方面危害,应加强对PROM的研究,及时采取合理措施,减少对新生儿健康的危害。
吴静刘敬封志纯黄俊锦吴刚
关键词:胎膜早破婴儿肺炎细菌细菌感染
胎膜早破致新生儿感染的病原学分析被引量:18
2012年
目的了解胎膜早破导致新生儿感染的常见菌种,以期更好地指导治疗。方法对2007年5月至2010年11月期间住院的16356例住院新生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相关资料,包括有无胎膜早破及时间、感染性疾病的发生情况及血培养等检查结果。结果16356例新生儿中有胎膜早破史者3432例(21.0%),其中足月儿1060例(30.9%),早产儿2372例(69.1%)。胎膜早破患儿中感染性疾病的患病率为35.8%(1227/3432);血培养阳性率为7.6%(260/3432),其中早产儿为6.3%(149/2372),足月儿为10.5%(111/1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370,P=0.000)。在培养出的菌种中,G’球菌占58.5%(152/260),G杆菌占33.8%(88/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1.695,P=0.000);常见病原菌依次为表皮葡萄球菌、人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杆菌和溶血性葡萄球菌,共占血培养阳性菌的75.8%。真菌占7.7%(20/260),真菌感染均见于早产儿。胎膜早破时间≤24h者血培养阳性率为7.7%(119/1544),24h〈胎膜早破时间≤72h者为7.2%(99/1382),胎膜早破时间〉72h者为9.6%(42/4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701,P:0.259)。结论G球菌是胎膜早破后新生儿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其次是G^+杆菌;真菌是胎膜早破后致早产儿感染的常见致病菌之一,在临床工作中应予以重视。随胎膜早破时间的延长,患儿血培养阳性率并未增加。
杨娜刘敬黄俊谨吴刚
关键词:胎膜早破婴儿细菌感染和真菌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