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刚
- 作品数:40 被引量:1,326H指数:21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 兰考泡桐生物量积累规律的定量研究被引量:17
- 1999年
- 对农桐复合经营兰考泡桐的干物质生产、积累和归还规律的系统研究表明,兰考泡桐生物量随树龄增大而增加,生物量在各器官的分配比例依次为:树干>树枝>树根>树叶>花;兰考泡桐年干物质生产主要集中在5~7月,占全年干物质生产总量的77.3%;兰考泡桐凋落物绝大部分为落叶,占凋落物总量的87.1%,凋落伴随年生长季节的全过程,且每年出现两次高峰;兰考泡桐干物质积累主要发生在5~7月,占全年干物质积累总量的72.7%;兰考泡桐全生育期的干物质归还率为33.73%.
- 杨修吴刚黄冬梅杨长群
- 关键词:兰考泡桐生物量
- 长白山红松阔叶林林隙动态变化对早春草本植物的影响被引量:39
- 1999年
- 采用生态学的方法,系统分析了长白山红松阔叶林林冠空隙的动态变化对早春草本层植物的分布密度和生物量的影响以及早春草本层植物对林冠空隙的反应,进而探讨了早春草本层植物在红松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中所起的生态作用。
- 吴刚尹若波周永斌郝占庆梁秀英
- 关键词:早春林冠空隙红松阔叶林
- 黄淮海平原豫北地区农林业系统结构功能特征研究被引量:1
- 1992年
- 本文通过对以桐粮间作为代表的农林业系统的结构、生物量、生产力、能量流、物质流和价值流的动态分析,並与当地的农田系统和以泡桐林地为代表的林地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比较,认为农林业系统是一种投入相对较少,而产出较多,综合效益较大的复合系统。
- 王效科冯宗炜吴刚刘国华
- 关键词:农林业系统农田系统黄淮海平原
- 果粮间作生态系统功能特征研究被引量:31
- 1994年
- 黄淮海平原豫北地区果粮间作生态系统功能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果粮间作系统(苹果、小麦、花生)是一个多植物种群,多层次结构,多功能、多效益的人工生态系统;(2)果粮间作系统对灾害性干热风、高温、低温等气象条件起到抗逆作用,能提高土壤肥力,改变系统生物种群结构,增加系统的稳定性;(3)系统的年经济产量为5218.6kg·ha ̄(-1)·yr ̄(-1),年生产力为17645.6kg·ha ̄(-1)·yr ̄(-1),年凋落量为206.9kg·ha ̄(-1)·yr ̄(-1),1988—1991年4年中,净经济效益为每公顷50781.2元,能量现存量为78.4699×10 ̄(10)J·ha ̄(-1),年固定能量为49.6×10 ̄(10)J·ha ̄(-1)·yr ̄(-1),光能转化率为1.138%,营养元素N、P、K在系统的累积量分别为640.8、130.8、128.4kg·ha ̄(-1),年吸收量分别为554.5、96.7、253.9kg·ha ̄(-1)·yr ̄(-1),年归还量分别为16.4、3.4、10.4kg·ha ̄(-1)·yr ̄(-1),年归还率分别为:2.9%、3.5%、4.1%。
- 吴刚冯宗炜秦宜哲
- 关键词:农业生态系作物间作养分
- 农林生态系统界面生态学初探被引量:28
- 2000年
- 对界面生态学的概念、界面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界面生态学在农林复合生态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系统的论述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中树木与农作物的作用机制主要体现在以空气为介质的光、热、水分竞争的地上界面和以土壤为介质的养分、水分竞争的地下界面上 .界面上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和传递反映了农林复合生态系统中树木和农作物的作用机理 .
- 吴刚李静邓红兵
- 关键词:农林复合生态系统
- 长白山红松阔叶林林冠空隙特征的研究被引量:67
- 1997年
- 将林冠空隙干扰作为红松阔叶林动态维持的重要因素,对长白山红松阔叶林林 冠空隙的形成方式、出现频度、分布格局、结构及林冠空隙内形成本的数量、年龄分布、种 群特征等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多数林冠空隙由双形成本形成, 每个林冠空隙拥有的形成木为2.44株;林冠空隙形成的速率为0.92个hm2·a-1,林冠空 隙干扰的间隔期(周转期)为751a;扩展林冠空隙面积大多在100~600 m2之间,其中以 400~500 m2所占比例最大.冠空隙在50~350 m2之间,其中以200~250 m2所占比例最 大;每个形成本所形成的扩展林冠空隙平均面积为 141 82 m2,形成的冠空隙面积平均为 67.63 m2.
- 吴刚
- 关键词:红松阔叶林林冠空隙
- 长江中下游滩地植被与钉螺孳生关系的研究被引量:55
- 1999年
- 对由莎草、苔草、狗牙根为优势种组成的杂草群落植被类型、由多种苔草、荻、为优势种组成的苔草、荻群落植被类型和由芦苇、菱笋、蒌蒿及蓼类为优势种组成的芦苇群落植被类型3种长江中下游滩地主要群落植被类型进行了钉螺密度与植被高度、钉螺密度与植被盖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杂草群落植被类型,钉螺生存最适宜的植被高度为22.05cm、范围为15~47cm,钉螺生存最适宜的植被盖度为65.28%、范围为35%~90%;苔草、荻群落植被类型,钉螺生存最适宜的植被高度为22.69cm、范围为20~33cm,钉螺生存最适宜的植被盖度为67.80%、范围为35%~95%;芦苇群落植被类型,钉螺生存最适宜的植被高度为64.82cm、范围为72~78cm,钉螺生存最适宜植被盖度为63.95%、范围为1%~100%。这一研究结果对通过生态工程措施控制植被因子。
- 吴刚苏瑞平张旭东
- 关键词:植被类型植被盖度钉螺
- 农林业系统结构特征和功能特征的研究被引量:1
- 1993年
- 本文对黄淮海平原豫北地区分布最广的两种类型农林业系统(泡桐-小麦、玉米(PATZ),沙兰杨-小麦、玉米(POTZ)的结构特征和功能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农林业系统是一个多组分、多层次、多功能、多效益的人工生态系统;(2)农林业系统PATZ类型和POTZ类型的现存生物量分别为34985.1和34253.4kg·hm^(-2);年生产力分别为29560.1和30457.4kg·hm^(-2)·a^(-1);(3)POTZ类型和POTZ类型的能量现存量分别为55.0095和52.5880×10^(10)J·hm^(-2),年固定能量分别为45.6426和45.8319×10^(10)J.hm^(-2),光能转化率分别为1.835%和1.7405%;(4)PATZ类型和POTZ类型营养元素(N,P,K)的现存量分别为612.005和624.111kg·hm^(-2),年吸收量分别为589242和633.524kg.hm^2,年归还量分别为29.407和29.1kg·hm^(-2),N,P,K的循环率PATZ类型分别为4.1%,4.8%,6.2%;POTZ类型分别为3.25%,5.27%,6.14%。
- 吴刚冯宗炜孔红梅
- 关键词:农林业系统结构特征人工生态群落
- 长江干流季节性水淹滩地杨树生长规律研究被引量:8
- 1999年
- 研究了长江中下游干流滩地抑螺防病林的主要树种杨树的生长规律,建立了杨树的生 长动态数学模型.经过进一步的生长动态模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滩地高程是影响杨树胸径、 树高和材积生长量的关键因子.滩地淹水时间超过60天的地方,杨树生长受到明显的影响.
- 张旭东吴刚蔡庆华彭镇华
- 关键词:杨树水淹滩地
- 泡桐人工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研究被引量:11
- 1993年
- 桐粮间作生态系统在黄淮海平原地区具有广泛的代表性。研究比较泡桐的养分循环律,对挖掘其生产潜力,保证高产高效益,维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具有重要意义。一、试验地概况试验地位于河南省扶沟县江村乡泡桐试验场,东经114°32′,北纬32°0′,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年均日照2361h,年均太阳辐射59.48kcal/cm^2,年均温度14.4℃,年均降水量678.5mm。≥0℃积温5272.8℃,≥10℃积温4692.6℃,年无霜期215d。该区属黄河冲积平原,土壤为沙壤土,pH为7.5,土层深厚,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距地面1m左右有一粘土间层,厚30cm,保肥保水,对深根性的泡桐生长十分有利。
- 杨修吴刚
- 关键词:泡桐人工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