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祖芳 作品数:39 被引量:149 H指数:6 供职机构: 潍坊市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潍坊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 潍坊市卫生局科研项目 潍坊市科技局资助课题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头痛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 2022年 目的探讨头痛患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以头痛为主诉住院的151例患儿,入院后均行血常规、血生化指标检测及脑电图、颅脑磁共振、经颅多普勒检查,部分患儿行脑脊液化验。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液MP抗体,并根据MP抗体IgM实验室检查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头痛患儿MP(MP感染组)、MP非感染55例(MP非感染组)。与MP非感染组比较,MP感染组患儿年龄大、女性占比较高,且呕吐及呼吸系统症状明显(P均<0.05)。MP感染组患儿APTT缩短、PLT计数减少、脑电图异常发生率高,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PLT计数减少、APTT缩短、脑电图异常为头痛患儿MP PLT、APTT、EEG出现异常变化时,宜考虑MP感染可能。 王利莹 吕祖芳 胡淑莹 潘雨雨 李明磊 曹红梅关键词:头痛 肺炎支原体 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 脑电图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清CK-BB与脑CT值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段全纪 张爱梅 张立明 吕祖芳 曹秋惠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新生儿的常见疾病,临床发病率高,病情重且可能遗留中枢神经系统的后遗症,本课题有助于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本研究测定了49例窒息及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及32例生后无窒息的健康对照组足月新生儿血清脑型肌酸...关键词:关键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血清CK-BB 脑CT 53例EB病毒性脑膜炎临床分析 被引量:8 1998年 1995年7~9月潍坊地区儿童中曾发生一起病毒性脑膜炎流行,经脑脊液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证实由EB病毒引起。本组53例,临床症状较轻,预后佳,平均病程16.7天,经6~10个月随访未发现有神经系统后遗症。本文分析了流行病学、临床特点及脑脊液、血清学和PCR检查结果,并对其发病机理和顶后进行了探讨。 刘晓东 管立学 魏根福 吕祖芳 赵媛菊 刘克花关键词:病毒性脑膜炎 EB病毒 聚合酶联反应 胱蛋白酶抑制剂C对评价新生儿窒息后肾损害的意义 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 探讨新生儿窒息时血清胱蛋白酶抑制剂c(cys c)对早期诊断新生儿窒息后肾损害的意义.方法 窒息新生儿60例,按出生时apgar评分分为轻度窒息组(39例)、重度窒息组(21例),选择同期40例健康足月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所有患儿入院后抽取外周静脉血3 ml,检测血清cys c水平,并与其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水平进行对比.结果 重度窒息组、轻度窒息组和对照组血清cys c水平分别为(2.54±0.49)mg/l,(1.72±0.27)mg/l和(0.85±0.31)mg/l,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轻度窒息组bun和cr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他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轻度窒息组血清cys c、bun和cr异常增高的检出比例分别为82.1%(32/39)、23.1%(9/39)、33.3%(13/39),重度窒息组为95.2%(20/21)、61.9%(13/21)、71.4%(15/21),两组异常增高检出比例cys c高于bun和c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ys c是评价新生儿窒息后肾小球滤过功能损害的敏感指标. 张立明 张爱梅 董春晓 吕祖芳 尹训波 王娜关键词:胱蛋白酶抑制剂C 新生儿 窒息 肾功能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的严重并发症 1997年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Immunoglobulin,IVIG)自八十年代早期问世,开始用于治疗原发性或继发性免疫缺陷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川崎病及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疗效显著。近几年来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毒感染性疾病与新生儿脓毒病,其临床适应症有日趋扩大之势。 岳圣增 吕祖芳 王风涛关键词:免疫球蛋白 静脉注射 并发症 溶血性贫血 小儿病毒性脑炎异常MRI与EEG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脑炎(VE)异常磁共振成像(MRI)与脑电图(EEG)动态变化特点,研究其临床意义。方法:对72例MRI异常VE患儿的MRI、EEG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对其中46例进行动态观察。结果:VE颅脑MRI异常主要表现为多发或单发,弥漫或局限点状或斑点状、片状的长T1、长T2信号。多部位损伤52例,主要累及大脑半球各叶、基底节、脑干、脑血管等,恢复期表现为脑软化、脑萎缩、脑室扩大等。EEG异常68例,主要表现为弥漫或局限性高幅慢波θ波、δ波活动,部分表现波幅降低、棘波、尖波、背景节律异常,随着病情好转,慢波消失,背景节律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恢复快,EEG早于影像学恢复。MRI异常显示脑损伤重,恢复时间长,易致后遗症。结论:颅脑MRI、EEG是VE重要的辅助检查方法,对早期诊断、判断病情及治疗效果、评价预后等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吕祖芳 张立明 韩春芳 周清霞 于海英关键词:病毒性脑炎 脑电图 血清特异性烯醇化酶和脑电图及颅脑磁共振成像对病毒性脑炎合并惊厥患儿预后评估价值研究 被引量:27 2014年 目的探讨血清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脑电图(EEG)、颅脑磁共振成像(MRI)对病毒性脑炎合并惊厥患儿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2年12月潍坊市人民医院住院确诊为病毒性脑炎合并惊厥的患儿65例,于病程3d内同期进行血清NSE、EEG、颅脑MRI检查,详细记录临床资料,对检查异常患儿分组为NSE异常组、EEG异常组、MRI异常组,伴有昏迷、局灶体征为重症,记录3组患儿重症发生率;治疗后2周~3个月进行1~3次复查,3个月时记录3组患儿恢复正常率;临床随访半年,对患儿神经功能进行评估,记录3组患儿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影响患儿预后的因素。结果65例患儿NSE异常43例(66.2%),EEG异常58例(89.2%),MRI异常36例(55.4%)。NSE、EEG、MRI异常患儿重症发生率、恢复正常率、后遗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MRI异常组重症发生率高于EEG异常组(P〈0.01);EEG、NSE异常组恢复正常率均高于MRI异常组(P〈0.01);MRI异常组后遗症发生率高于EEG异常组(P〈0.0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SE异常、EEG异常、MRI异常及合并多脏器损伤对病毒性脑炎合并惊厥患儿的预后有影响(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SE异常、MRI异常及合并多脏器损伤为病毒性脑炎合并惊厥患儿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NSE、EEG、MRI是病毒性脑炎合并惊厥患儿重要辅助检查方法,NSE、MRI异常者预后不良,MRl对预后判断价值最大。三若从不同角度反映脑损伤情况,结合分析、动态观察对正确诊断、判断病情、治疗效果及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为患儿恢复期进行早期康复治疗以改善预后提供了有价值的临床依据。 吕祖芳 李明磊 张立明 赵华锋 张爱梅关键词:脑炎 病毒性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脑电图 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10基因突变致儿童脑海绵状血管瘤1例报告 2025年 回顾性分析1例7岁女性脑海绵状血管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基因检测结果。患儿因头痛1个月入院,头颅磁共振提示脑海绵状血管瘤,基因检测示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10(programmed cell death 10,PDCD10)基因存在致病性杂合突变c.456T>G(p.Tyr152Ter,61),父母该位点为野生型。患儿无癫痫发作、脑出血及神经功能障碍等表现,给予保守治疗,门诊定期复查头颅磁共振。 刘福惠 韩总明 李明磊 吕祖芳关键词:脑海绵状血管瘤 头痛 儿童 新生儿Peutz—Jeghers综合征 1997年 吕祖芳关键词:P-J综合征 新生儿 全文增补中 小儿化脓性脑膜炎63例头颅CT特征分析 被引量:4 2006年 吕祖芳 张立明 张爱梅 段全纪 岳圣增关键词:化脓性脑膜炎 头颅CT检查 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