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司景新

作品数:11 被引量:45H指数:4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新闻
  • 2篇传媒
  • 1篇大众
  • 1篇大众传媒
  • 1篇新闻传媒
  • 1篇新闻职业
  • 1篇新闻职业道德
  • 1篇叙事
  • 1篇叙事研究
  • 1篇义务论
  • 1篇饮食
  • 1篇舆论
  • 1篇舆论监督
  • 1篇舆论监督环境
  • 1篇造纸
  • 1篇造纸厂
  • 1篇职业道德
  • 1篇纸厂
  • 1篇中国传媒
  • 1篇社会文化分析

机构

  • 8篇武汉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湖北日报

作者

  • 8篇司景新
  • 3篇罗以澄
  • 1篇黄宣传

传媒

  • 3篇新闻与传播评...
  • 2篇新闻前哨
  • 2篇新闻与传播评...
  • 1篇新闻大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05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9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略论武汉新闻传媒的精品打造之路被引量:1
2002年
罗以澄司景新
关键词:新闻传媒
现代新闻职业道德的转型、架构与实现被引量:4
2003年
本论文试从现代性、伦理、新闻职业道德三者的关系入手,分析现代新闻职业道德的定位、转型、结构及实现。现代新闻职业道德应该摆脱传统伦理道德的目的论色彩,用契约意识实施道德规范,建立新闻职业的底线伦理与规范共识;不应只限于"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操守德行和规范,而应成为德、智、技统一的职业发展精神支柱和自律系统;应理顺新闻职业道德的知行关系,提升新闻职业道德执行者的主观意愿和规则意识。新闻职业道德体系只有始终作为一个开放的体系,才能实现与社会伦理的共融和互动。
罗以澄司景新黄宣传
关键词:新闻职业道德伦理义务论
中国传媒对于国族身份的阐释焦虑——以中国传媒对中美民间冲突的再现为例
2005年
身份认同在他国再现中为传媒设定了一种先在视域,书写于对他国的报道中。本文以"收养权官司"和"赵燕事件"这两则涉及中美民间冲突的传媒再现为例,探讨当今中国传媒对国族身份的言说和显现。本文认为,处在现代性转型期的当代中国,其国族身份不仅沿袭近代以来的悲情性和民族主义的话语形式,以排他性和情感凝聚为特征;又包含了积极的公民意识和宪法爱国主义的认同诉求。这种身份认同既蕴涵着内在的矛盾和张力,又要与国际社会中西方霸权对中国的他者化力量相抗衡,因而使传媒呈现出阐释的焦虑。中国传媒的国族身份认同只有建立在更为深厚、广泛的国民意识和政治参与的基础上,具有更丰富的经济社会、文化资源,在内部更为坚实柔韧,在外部较多开放性和包容性、较少排他的文化或种族中心主义,才能在全球性竞争中和国际互动中占据道义、理论、意识形态和舆论方面的优势和主动。
司景新罗以澄
关键词:身份认同民族认同公民认同大众传媒
传播学中社会文化分析的方法论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为了探索传播与社会的关系,传播学研究总是关注社会文化因素。基于社会文化分析理论与方法,勾勒出一条“宏观文化整体—实践情景—微观认知”的研究聚焦方向,展示了理论与解释方式在长时段内的流变,指出了社会文化分析的文化整体论、实践理论与认识方法三种取向,并讨论了它们各自的核心理论、方法论预设、三种取向之间的竞争关系。研究发现,三种取向至今仍然相互缠绕,它们分别基于不同的认识论视角,有各自的资料收集手段与资料形式,并在不同层面进行解释。新功能主义与框架分析等在传播学中应用存在一定局限。明晰三种取向,有助于理清传播学对社会文化分析的借用。
司景新药琦
关键词:社会文化分析
构建诗意栖居的饮食公共空间:《食帖》研究
2020年
作为能指和符号系统的饮食在每个时代被不断赋予文化意义,内化成为社会礼仪规范及认同体系的一部分.在美食被前所未有地发现的今天,饮食类媒体逐渐走向细分,对当代人的欲望和自我或刺激放纵,或疗愈解放.对系列杂志书《食帖》进行内容分析,探讨饮食类媒体如何为日常生活的结构和图式注入主体性和创造性,而实现诗意的栖居,以对抗消费主义对生活的欲望化塑造.《食帖》旨在揭示当代人如何通过饮食寻找心灵归属、实现社交凝聚,创造审美价值;引导读者在饮食日常中关注和推动社会公共议题,在美食全球化背后寻找自身文化更新的创造力.其启示是,即便在日常饮食中,人们也不应只是被动的被异化的客体.让日常生活成为为人存在、实现人的自由自觉的主体性再生产活动,有赖于包括饮食类媒体在内的公共平台共同的发现、建构与塑造.
司景新
关键词:主体性
批评性报道的选题及运作策略被引量:1
1999年
刚刚过去的1998年被许多媒体称为舆论监督年。从年初媒体关注山西假酒案的曝光,到新闻界热忱参与舆论监督权利与义务的研讨,直至朱镕基总理视察《焦点访谈》以示支持。一年来,随着新闻实践和理论探讨的并进,舆论监督获得政府支持、赢得百姓信任已是不争的事实。舆论监督力度的加大,也伴随着反弹和阻力的增强。在一些批评报道产生良好社会效益的同时,也有一些失之偏颇、引发矛盾,削弱了报道的锋芒。营造良好的舆论监督环境尚待加以时日,对舆论监督如何认识、怎样规范,更有待进一步探讨。选题和运作,是批评报道的两个主要环节,它们为本文探讨批评性报道的策略提供了切入点。
司景新
关键词:批评性报道舆论监督环境受众《焦点访谈》小造纸厂
文化旅行类纪实片的跨域旅行叙事研究——以《锵锵行天下》和《是面包、是空气、是奇迹啊》为例被引量:1
2022年
旅行对人类认知世界,认知他者,形成自我认同,获取超越日常经验的认知有着积极作用,表征着现代与后现代社会的消费文化。如何突破当代各种旅行资讯与符号所建构的旅行经验的虚拟性和封闭性,让旅行叙事成为再现风景镜像,遇见他者,进行主体建构的复调文本?结合对跨域旅行书写的讨论,对两档文化旅行类纪实片《锵锵行天下》和《是面包、是空气、是奇迹啊》进行内容分析,探讨跨域旅行媒体叙事的空间建构、跨文化交往原则、主体意识及其相应的叙事策略和结构模式。两档节目就想象地理与具身体验进行协商,书写旅行景观;跨越地理和心理的边界,在异质空间中与他者相遇和对话,从而展开深思和内省;让旅行刺激文化感受力的复苏,激发旅行主体的移情能力,在探索异域的同时探索自我,从而在从熟悉的世界到陌生的世界,从自我的世界到他者的世界的转换中推动自我的塑造和超越。
司景新
关键词:纪实片
对西方新闻价值理论的考察与思索被引量:12
2001年
西方新闻价值理论是在长期的新闻实践中逐步形成和确立的.一方面,它是西方新闻实践发展的结果,另一方面,它也是西方对价值认识的反映.纵观一个半世纪以来新闻价值观念在西方的确立,新闻价值标准经过了长时期的孕育,代表了某种智慧的历史积淀,并且取得了大体一致的看法.影响力、接近性、异常性、及时性、冲突性和趣味性等价值标准及要素,并非只是肤浅的表述,而是社会价值观念的反映.正是社会的观念影响了新闻价值的判断标准.虽然至今为止,人们认为西方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系统的价值理论,而是依靠感觉、注重运用,但其价值观念与价值标准的形成毕竟有其社会与历史的必然性.
司景新
关键词:片面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