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志品
- 作品数:15 被引量:58H指数:4
-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严重皮肤黏膜损害患者184例的药物不良反应分析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探讨致严重皮肤黏膜损害的常见致敏药物及临床特点,为合理防治药源性严重皮肤黏膜损害提供参考。方法从药物品种、临床表现等方面对医院上报的严重皮肤黏膜损害病例18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4例严重皮肤黏膜损害患者用药涉及101种药物,其中抗菌药物所致最多,其次为非甾体抗炎药。患者住院或住院时间延长78例,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31例,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29例,剥脱性皮炎型药疹22例,其他型重症药疹24例,平均潜伏期(7.67±8.71)d。结论为减少严重的药源性皮肤黏膜损害,医务人员应了解常见致病药物品种及其临床表现,患者在用药过程中也应进行自我监测。
- 卢志品曹伟
- 关键词:非甾体抗炎药抗菌药物
- 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干预效果分析
- 2013年
- 针对我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自2011年8月开始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干预,并于干预前后各阶段随机抽取Ⅰ类切口手术病历150份,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以评价干预效果。实施干预措施后,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在选药、使用时机、使用疗程等方面的合理性显著提高。
- 卢志品曹伟
- 关键词: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干预
- 抗菌药物致170例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分析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所致严重不良反应(SADR)的发生规律及临床特点,为降低药源性损害提供依据。方法从药物品种、临床表现、转归等方面对某院上报的170例抗菌药物所致的SADR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70例SADR涉及48个品种,其中β-内酰胺类所致例数最多,其次为抗结核病药、喹诺酮类,其损伤以皮肤及附件受损为主,其次分别为消化系统、全身性损伤。结论应用抗菌药物时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药物、剂量、给药途径、给药速度,并根据药物特性监测患者的临床体征、肝肾功能及电解质水平,必要时行血药浓度监测。
- 卢志品
- 关键词:抗菌药物严重药品不良反应过敏反应肝损伤
- 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对规范髋关节置换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的回顾性调查
- 目的:评价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对我院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规范化使用的促进作用。方法:从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品种选择、剂量、使用时机、疗程等方面对2010年8月-2014年7月于我院行髋关节...
- 曹伟卢志品
- 关键词:抗菌药物髋关节置换术专项整治
- 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人全血中羟氯喹的浓度
- 2024年
-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人全血中羟氯喹浓度的方法。方法全血样品经乙腈蛋白沉淀后,上清液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测定。色谱柱为ACQUITY UPLCHSS T3色谱柱(2.1×50 mm,1.8μm),流动相A为含0.3%甲酸、3 mmol·L^(-1)甲酸铵的水溶液,流动相B为含0.3%甲酸、3 mmol·L^(-1)甲酸铵的乙腈∶甲醇∶水(V∶V∶V,95∶95∶10)混合溶液,进行梯度洗脱,总流速为0.30 mL·min^(-1),使用电喷雾正离子模式,多反应离子监测。结果在1~500 ng·mL^(-1)范围内,羟氯喹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批内、批间RSD均小于10%。结论本试验所建立的分析方法准确、灵敏、方便,可用于羟氯喹的人体药动学研究。
- 卢志品伊金玲曹伟
- 关键词:人全血羟氯喹
- 奥曲肽临床应用分析与评价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调查奥曲肽临床应用情况,评价其合理性,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医院使用奥曲肽的住院患者289例,对奥曲肽的用药指征、用法用量、疗程、停药指征等情况进行统计及分析。结果289份病例涉及12种用药指征,但均与消化系统疾病有关,用药剂量平均为(0.80±0.40)mg/d,疗程平均为(5.60±4.89)d,多以临床症状缓解、可进食流质为停药指征。结论临床应用奥曲肽过程中,其适应证、用量、疗程不适宜的现象普遍,需要采取相关措施进行规范,以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有效、经济。
- 曹伟卢志品
- 关键词:奥曲肽合理用药用药分析
- 利奈唑胺是否需要血药浓度监测?被引量:20
- 2016年
- 利奈唑胺非肝药酶代谢,约35%以原型经肾排泄,说明书提示其浓度受其他药物影响轻微,肾功能不全患者无需调整剂量,但临床研究表明肾功能不全患者利奈唑胺所致血小板减少症或贫血发生率增高与利奈唑胺高暴露相关,且利奈唑胺与某些药物存在的相互作用可显著影响其血药浓度、利奈唑胺的血药浓度在危重症患者中个体差异大,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 曹伟卢志品余剑华
- 关键词:利奈唑胺肾功能不全血小板减少药物相互作用药物监测
- 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致严重过敏反应引发的思考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阐述增强患者及医务人员防范药品不良反应意识以及建立药品不良反应救济制度的必要性。方法分析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致3例严重过敏反应案例及其所暴露的问题,并探讨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案。结果与结论:增强患者及医务人员对药品不良反应的认识与防范意识、促进合理用药有利于减轻药品不良反应对人体的危害,建立药品不良反应救济制度有利于保障患者、医院、药品生产者的相应权益。
- 卢志品
- 关键词:双氯芬酸钠药品不良反应过敏反应救济制度
- 抗结核药物致严重肝功能损伤的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分析抗结核药物致严重肝功能损伤的临床特点,为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预防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结合28例抗结核药物引起的严重肝损伤的临床用药情况及临床表现、转归以及相关文献报道,制定预防、管理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计划。结果抗结核药引起的严重肝损伤多出现在用药后2~4周,主要表现为ALT明显升高,伴纳差、厌油、乏力,停药并给予保肝治疗后肝功能恢复正常。结论计划性监测肝功能、出现肝损伤后及时停药并给予保肝治疗,可有效控制抗结核药物性严重肝损伤。
- 卢志品
- 关键词:抗结核药物
- 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对规范髋关节置换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的回顾性调查
- 2018年
- 目的评价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对我院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规范化使用的促进作用。方法从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品种选择、剂量、使用时机、疗程等方面对2010年8月~2014年7月于我院行髋关节置换的373份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我院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没有变化,但品种选择、给药时机、疗程日趋合理,术后住院时间及抗菌药费也明显下降。结论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对规范我院髋关节置换术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具有明显促进作用。
- 卢志品曹伟
- 关键词:抗菌药物髋关节置换术专项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