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南普恒

作品数:22 被引量:100H指数:6
供职机构: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理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历史地理
  • 3篇理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文化科学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3篇铜器
  • 13篇青铜
  • 12篇青铜器
  • 10篇出土
  • 7篇墓地
  • 5篇西周
  • 5篇出土青铜
  • 5篇出土青铜器
  • 3篇遗址
  • 3篇同位素
  • 3篇周墓
  • 3篇西周墓地
  • 3篇纺织
  • 3篇春秋
  • 2篇学成
  • 2篇商代
  • 2篇陶器
  • 2篇泥芯
  • 2篇铅同位素
  • 2篇文物

机构

  • 17篇山西省考古研...
  • 6篇中国科学技术...
  • 4篇陕西师范大学
  • 4篇湖北省文物考...
  • 3篇北京科技大学
  • 3篇山西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西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山西省文物技...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22篇南普恒
  • 5篇金普军
  • 4篇秦颍
  • 4篇王晓毅
  • 3篇罗武干
  • 3篇韩楚文
  • 1篇赵丛苍
  • 1篇金爽
  • 1篇胡耀武
  • 1篇凌雪
  • 1篇李延祥
  • 1篇魏东
  • 1篇潜伟
  • 1篇王昌燧
  • 1篇李志敏
  • 1篇谢尧亭
  • 1篇王京燕
  • 1篇王小娟
  • 1篇宋建忠
  • 1篇王洋

传媒

  • 4篇文物保护与考...
  • 3篇中原文物
  • 2篇文物世界
  • 2篇文物
  • 1篇文博
  • 1篇岩矿测试
  • 1篇人类学学报
  • 1篇考古与文物
  • 1篇分析测试学报
  • 1篇铸造
  • 1篇电子显微学报
  • 1篇中国文物科学...

年份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5篇2008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襄樊陈坡楚墓出土青铜器残留泥芯的X荧光光谱和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分析被引量:6
2008年
利用X荧光光谱(XRF)、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ICP-AES)对湖北省襄樊市陈坡战国楚墓出土的部分青铜器残留泥芯进行了主量元素、稀土元素测试分析,并与当地原生土、附近出土时代相近的陶片、黄河中游地区的山西侯马东周陶范及长江流域的典型红土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残留泥芯在主量元素和稀土元素方面与当地土壤、附近出土陶片具有很高的相似性,而与侯马陶范及典型红土有显著差别,说明这批青铜器应为本地铸造而成;研究结果进一步说明,残留泥芯的地球化学示踪可能是利用自然科学手段判断古代青铜器铸造地最有效的方法。
南普恒秦颍罗武干韩楚文
关键词:泥芯青铜器
重庆地区出土青铜器铅同位素比值研究
2013年
青铜器矿料来源和产地研究,是青铜时代至关重要的考古问题,也是考古的重点和难点之一。通过比较青铜器样品和矿床的Pb同位素分析数据,可以进行青铜金属原料来源的产地研究。为此,本工作利用MAT262固态离子源型质谱仪对重庆地区云阳李家坝遗址,涪陵小田溪墓群,万州大坪墓群,开县余家坝遗址东周时期巴地青铜器的铅同位素进行了测定和比值研究。结果显示其中合金中铅都为普通铅,而非放射性成因铅。实验数据反映出206Pb/204Pb比值分布在17.4630~18.6960,207Pb/204Pb比值分布在15.5573~15.8490,208Pb/204Pb比值分布在36.7828~39.3869,除了两个数据外,大部分器物铅同位素比值分布范围几乎重叠,显示了稳定铅源的存在。此外,这批数据与滇川黔铅锌多金属成矿区的底苏和大梁子矿床数据分布范围相近,局部重合,表明其铅料来源与这一地区有着一定的关系。实验结果反映了重庆地区东周青铜器群在铅料来源上具有同一性和连续性,说明了巴人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建立了独立的青铜冶铸业,一直延续到战国时期。
杨小刚邹后曦金普军赵丛苍凌雪南普恒
关键词:青铜器铅同位素巴文化科技考古
相近社会等级先民的食物结构差异——以山西聂店遗址为例被引量:14
2014年
一般认为,先民食物结构的差异是人类不同社会等级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然而,对于考古学资料中未见明显等级差异的先民来说,其是否存在食物结构上的差别,仍需认真加以探讨。为此,本文对山西聂店遗址墓葬(基本无随葬品或随葬品较少)中出土的人骨进行了C、N稳定同位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先民的食物结构,体现了典型中国北方农业经济的特点,即以粟作农业和家畜饲养为生。此外,尽管在考古学意义上聂店先民的等级相近,但其在食物资源的获取上却显示出明显差异,且这种差异与先民的性别、年龄和随葬品的种类和多寡无关。因此,在社会等级较为模糊的人类社会,先民对食物资源的获取,很可能更多地受到人群组成、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而与社会等级的相对高低无关。
王洋南普恒王晓毅魏东胡耀武王昌燧
山西隰县瓦窑坡墓地M23出土铜器的技术特征及相关问题被引量:4
2019年
为了解侯马铸铜作坊兴起前后晋国铜器的技术变化,本文对瓦窑坡墓地M23部分铜器进行了科学分析和铸造工艺考察,并结合侯马陶范和部分春秋中晚期晋国铜器的科学分析结果对此时期晋国铜器的技术特征、纹饰模印法及技术变化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侯马铸铜作坊兴起前后,晋国铜器铸造技术的简化趋向极为显著,为晋系风格铜器的形成和侯马铸铜作坊中批量化、规模化及规范化的铜器生产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障;模印法也具有较为明确的技术演进过程,其降低了难度,提高了效率,为铜器表面纹饰的规范化和铜器的规模化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南普恒王晓毅潜伟
关键词:春秋晚期青铜器
羊舌晋侯墓地铜器矿料来源的微量元素分析被引量:7
2017年
为了解羊舌晋侯墓地铜器的矿料来源,本文采用ICP-AES对部分铜器进行了微量元素分析,并与晋国东周铜器、长江中下游春秋楚墓铜器及古铜矿采冶遗址的铜锭、铜颗粒等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羊舌墓地铜器的微量元素差异较大,铜料来源多样,锡料来源单一,且以富Bi为显著特征;其微量元素特征与晋国东周铜器差异显著,表明晋国铜器生产所用铜料在春秋时期发生了较大转变;其部分铜料当来源于长江中下游铜矿带,应与春秋初年晋楚之间的盐铜贸易有关。
南普恒潜伟李延祥吉琨璋
关键词:铜器矿料来源微量元素
湖北盘龙城出土部分商代青铜器铸造地的分析被引量:14
2008年
盘龙城遗址位于湖北省武汉市北约5公里的黄陂区滠口镇叶店村,是长江流域一处十分重要的商代遗址,其时代早于殷墟,与郑州商城大体一致。整个遗址由夯土城址及其周围的若干一般遗址组成,总面积逾1平方公里。自1963年发掘以来,盘龙城遗址出土了大量精美青铜器。经研究,容器中鼎、鬲、觑、簋、盘、晷、卣、爵、觚、聋等器物形制和工艺特点都与郑州商城同时期同类型器物近似。对于这些青铜器的来源,迄今尚无定论。
南普恒秦颍李桃元董亚巍
关键词:盘龙城遗址商代青铜器出土郑州商城商代遗址
绛县横水西周墓地青铜器的铅同位素比值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一、前言 自然界中任何形式的铅都是由非放射性成因的204Pb和放射性成因的206Pb、207Pb及208Pb混合组成。受冶炼技术所限,古代青铜器所使用的铜、锡、铅金属原料中均含有一定量的铅。
南普恒马江波
关键词:铅同位素青铜器墓地西周冶炼技术
西周倗国墓地出土纺织品的科学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西周倗国墓地位于山西省运城市绛县横水镇横北村北部,北距绛山5公里,在这里出土了铜器、漆木器、玉器、陶器等大量的珍贵文物[1]。在出土青铜器的表面,发现了4件纺织品残片,编号为样品1至样品4。
宋建忠南普恒
关键词:出土青铜器纺织品墓地西周学分珍贵文物
湖北柳树沟墓群M24出土汉代薄胎铜镜的保护修复被引量:3
2016年
借助超景深视频显微镜、扫描电镜、拉曼光谱仪等现代检测分析仪器对湖北柳树沟墓群出土的一件汉代薄胎残损铜镜进行了检测分析。分析包括基体的微观腐蚀形貌、合金成分、金相组织及表面锈蚀物的物相和元素组成,从而确定了此面铜镜的腐蚀程度、材质、组织结构及表面锈蚀物类型。在此基础上,采用表面清洁、点焊粘接、补全、随色及缓蚀封护等保护修复措施恢复了铜镜的器型,展现了文物原貌。
南普恒田进明王晓毅李志敏
关键词:汉代铜镜
襄樊陈坡楚墓出土青铜器的相关问题研究
陈坡楚墓M10位于湖北省襄樊市襄阳区东津镇陈坡村,是一处典型的战国时期楚国高级贵族墓葬。该墓出土青铜器物多达百余件,器物种类齐全,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及科学价值,为了解战国中晚期襄樊地区的青铜工艺水平、社会经济文化等提供...
南普恒
关键词:青铜器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