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红燕

作品数:7 被引量:60H指数:4
供职机构:重庆市中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症状
  • 2篇中医
  • 2篇活血
  • 1篇蛋白
  • 1篇心力衰竭
  • 1篇心力衰竭患者
  • 1篇心衰
  • 1篇心衰合剂
  • 1篇性疾病
  • 1篇血性
  • 1篇血瘀
  • 1篇症状改善
  • 1篇证候
  • 1篇证候积分
  • 1篇证论治
  • 1篇治法
  • 1篇治疗偏头痛
  • 1篇中风
  • 1篇中风急性期
  • 1篇衰竭

机构

  • 7篇重庆市中医院

作者

  • 7篇刘红燕
  • 3篇向阳红
  • 1篇彭文宏
  • 1篇周晓平
  • 1篇高尚梅
  • 1篇刘凡
  • 1篇何德英
  • 1篇冯霞
  • 1篇彭杰
  • 1篇王思月

传媒

  • 3篇中国中医急症
  • 2篇实用中医药杂...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新中医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6
  • 1篇2010
  • 3篇2006
  • 1篇199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试论活血化瘀法的合理应用被引量:6
2006年
针对临床上活血化瘀法使用不当的问题,阐述如何正确使用活血化瘀法,认为有必要对血瘀证诊断标准进行具体细化,临床应用以辨证论治为纲要,并从审证求因、审因论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辨瘀证的轻重缓重、证候主次,辨瘀证的新瘀、久瘀,辨血瘀之部位等方面进行阐述,强调重视活血化瘀中成药的辨证应用。
刘红燕刘春艳向阳红
关键词:活血化瘀中医治法血瘀辨证论治
心衰合剂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症状改善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影响被引量:22
2016年
目的观察心衰合剂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症状改善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影响。方法筛选慢性心力衰竭C阶段射血分数保留性心衰(HFpEF)和射血分数降低性心衰(HFrEF)同时符合中医气阴两虚血瘀证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西药常规规范化治疗。中药组给予心衰合剂12周,疗程结束后统计并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和NT-proBNP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和NT-proBNP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心衰合剂对于慢性心力衰竭C阶段HFpEF和HFrEF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证候,显著降低血浆NT-proBNP水平,改善其预后,提高生活质量,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较单纯西医治疗效果更加,临床应用安全。
高尚梅何德英刘红燕刘凡彭杰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候积分NT-PROBNP
吴茱萸汤治疗偏头痛32例临床观察被引量:22
2006年
目的观察吴茱萸汤治疗偏头痛中医证属厥阴肝寒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口服吴茱萸汤,对照组口服养血清脑颗粒;均以4周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且头痛发作次数、平均持续时间等指标的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吴茱萸汤对偏头痛中医证属厥阴肝寒者疗效显著。
刘红燕刘春艳
关键词:偏头痛吴茱萸汤
乌芪颗粒对IGT大血管疾病危险因子的影响
2010年
目的观察乌芪颗粒对糖耐量降低(IGT)患者大血管疾病危险因子的影响。方法将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均采取生活方式干预治疗,治疗组加服乌芪颗粒,对照组加服二甲双胍;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血糖、血脂、C反应蛋白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两组临床疗效相近;治疗组降低C反应蛋白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乌芪颗粒能显著改善IGT患者大血管疾病危险因子的相关指标;在降低C反应蛋白方面优于二甲双胍。
周晓平刘红燕向阳红
关键词:糖耐量降低
试论出血性中风急性期运用活血化淤法的可行性被引量:1
1993年
脑出血是老年人的多发病,它致死率高且导致诸多后遗症、并发症,是治疗上的一大难题。近年来中西医结合运用活血化淤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取得了可喜进展,但对脑出血急性期均感棘手,有效方剂不多。有人把活血化淤药物用在出血性中风急性期,取得了一些疗效。但是否具有科学依据及治疗上的普遍性,活血化淤药物是否会加重出血或引起再出血一直是争论的焦点。本文对此问题试述如下。1 活血化淤法用于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可行性离经之血为血淤。
刘红燕
关键词:中风出血性活血祛瘀
经方治疗功能性便秘临床体会被引量:4
2006年
刘红燕刘春艳向阳红
关键词:功能性便秘经方治疗器质性疾病常见症状发生率老年人
通腑泻肺颗粒调控MLCK-pMLC通路影响急性肺损伤小鼠肺屏障功能的研究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通腑泻肺颗粒对急性肺损伤小鼠肺屏障功能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SPF级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和激动组,每组25只。模型组、治疗组和激动组采用脂多糖(LPS)诱导小鼠急性肺损伤模型;治疗组于注射LPS 30 min后灌胃通腑泻肺颗粒;激动组注射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LCK)激动剂P物质(SP)15 min后注射LPS,30 min后灌胃通腑泻肺颗粒。造模16 h后,颈动脉放血处死小鼠,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小鼠肺组织病理切片;测定小鼠肺组织湿/干重比;Evans Blue法检测肺血管通透性;BCA法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总蛋白浓度,并计数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总数;qRT-PCR法检测肺组织中带状闭合蛋白-1(ZO-1)、血管内皮细胞钙依赖性黏附素(VE-cadherin)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中ZO-1、VE-cadherin、MLCK、磷酸化肌球蛋白轻链(pMLC)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治疗组小鼠肺部炎症反应减轻,且肺血管通透性、肺组织湿/干重比、肺泡灌洗液中总蛋白水平及白细胞数量均显著低于模型组及激动组(P均<0.05);治疗组小鼠肺组织中ZO-1、VE-cadherin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模型组和激动组(P均<0.05),MLCK、pMLC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和激动组(P均<0.05)。结论通腑泻肺颗粒可以显著改善LPS诱导的小鼠急性肺损伤的肺部屏障功能,机制可能为其可抑制MLCK-pMLC通路活性,维持肺血管内皮通透性,从而减轻肺部炎性渗出及肺水肿。
钟曦彭文宏刘红燕王思月王刚丁燕冯霞
关键词:急性肺损伤肌球蛋白轻链激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