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玉

作品数:25 被引量:258H指数:9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西南师范大学校科研和教改项目国家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4篇学位论文
  • 4篇专利

领域

  • 10篇天文地球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农业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水利工程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4篇岩溶
  • 3篇石笋
  • 3篇土壤
  • 3篇重庆金佛山
  • 3篇温度
  • 3篇CO
  • 2篇地球化
  • 2篇地球化学
  • 2篇岩溶泉
  • 2篇叶面
  • 2篇叶面吸收
  • 2篇叶色
  • 2篇叶色变化
  • 2篇植物
  • 2篇生理机制
  • 2篇花岗岩
  • 2篇花岗岩地区
  • 2篇化学特征
  • 2篇果糖
  • 2篇红枫

机构

  • 11篇西南大学
  • 10篇西南师范大学
  • 5篇中国地质科学...
  • 3篇桂林工学院
  • 3篇国土资源部
  • 2篇涪陵师范学院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明尼苏达大学
  • 1篇宜昌地质矿产...

作者

  • 25篇刘玉
  • 6篇李林立
  • 5篇蒋勇军
  • 5篇况明生
  • 4篇刘玉民
  • 4篇刘亚敏
  • 4篇张远瞩
  • 3篇杨琰
  • 3篇沈立成
  • 3篇刘德深
  • 3篇张美良
  • 3篇林玉石
  • 3篇谢世友
  • 2篇余龙江
  • 2篇饶懿
  • 2篇邓艳
  • 2篇覃嘉铭
  • 2篇高波
  • 2篇姜光辉
  • 2篇王丽丽

传媒

  • 3篇西北地质
  • 2篇地球化学
  • 1篇地球学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地质灾害与环...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水科学进展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广西植物
  • 1篇热带地理
  • 1篇地下水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生态环境
  • 1篇地球与环境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3
  • 1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5篇2006
  • 2篇2005
  • 5篇2004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滇东主要断裂带温泉CO_2成因浅析被引量:10
2005年
通过对滇东主要断裂带上典型温泉的地质背景、环境条件、水化学及碳、氦稳定同位素分析,探讨这些温泉CO2释放的一般规律。分析表明滇东主要断裂带温泉具有特殊的碳来源,其CO2释放与沿小江断裂混杂第三纪煤层(褐煤)有关。
赵珂姜光辉杨琰刘德深刘玉王丽丽
关键词:断裂带温泉碳循环
一种控制北美红枫叶色变化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园林绿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控制北美红枫叶色变化的方法,所述方法是在北美红枫树杆最低分支的下部进行束带处理,并于两年后解除束带,所述束带处理是先将涂药缓释布条有药物的一面贴向树干,再用绑带进行固定,所述涂药缓...
刘玉民闫洋洋刘亚敏刘玉周文颖郭妮
文献传递
木本植物外植体茎段消毒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木本植物外植体茎段消毒器,包括瓶体,所述瓶体内设有用于盛装外植体的过滤网架,所述过滤网架的底面与所述瓶体底面之间留有间隙,所述瓶体的侧壁上设有排水孔;所述瓶体的上方设有连接器,所述连接器的上端设有用于套装...
刘玉民闫洋洋刘亚敏刘玉
文献传递
岩溶山地石漠化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物理性状分析被引量:76
2004年
分析研究了重庆市北暗区岩溶槽谷鸡公山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主要物理性质,认为随着岩溶地区土地由自然林地向草坡地、人工林地、菜地、耕地转换,土壤砂化严重,土壤容重增加,总孔隙度,尤其是非毛管孔隙度明显降低,用干筛测得的各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团聚体结构相差不大,而用湿筛测得的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相差较大,团聚体结构破坏率较大。随着岩溶地区土地由菜地、耕地向撂荒地转换,土壤各项物理指标都有改善。在此基础上认为,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坏与石漠化形成过程有相互促进的正反馈关系,在退化方向和阶段上具有一致性和同步性,但土地撂荒后可以较大程度的减少水土流失。
刘玉李林立赵柯王丽丽饶懿
关键词:岩溶山地土地利用土壤物理性状
花岗岩风化碳汇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
花岗岩约占全国基岩面积15%,其风化过程是一个净碳汇过程。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新生代气候变冷和现代全球CO2,未知汇问题的提出,含花岗岩在内的硅酸盐岩风化在全球碳循环中的作用得到学术界重视。Velbel(1993)...
刘玉
文献传递
典型表层岩溶泉水短时间尺度动态变化规律被引量:18
2006年
通过多功能自动化监测记录仪CTDP300,对金佛山表层岩溶泉碧潭泉物理化学性质的昼夜变化过程进行了研究。短时间尺度监测表明,岩溶动力系统对环境变化比较敏感,响应及时,水的物理化学性质昼夜动态变化在不同气候条件下有不同表现。在无雨条件下,水温的变化与气温基本一致,电导率峰值区滞后温度数小时,这可能与植被从光合作用向呼吸作用转变导致大气CO2浓度产生较大的梯度变化有关,而这种梯度十分有利于岩溶作用的进行,但由于植被覆盖和地质构造等因素的差异,滞后时间有较大不同;在暴雨期间,虽有植被和土壤的阻挡和调蓄作用,降雨对碧潭泉岩溶水还是有较强的稀释作用,但开始降雨后数小时左右,表层岩溶带高裂隙率和渗透性开始发挥作用,水动力作用和CO2效应逐渐占主导地位。
李林立况明生张远瞩王建力谢世友蒋勇军刘玉
关键词:表层岩溶带岩溶泉
西南地区生态脆弱性评价研究——以云南、贵州为例被引量:58
2004年
 中国西南地区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非常突出,贫困与生态恶化的双重压力使该地区的生态环境脆弱程度进一步恶化。对西南地区做出客观公正的生态脆弱性评价,可对该地区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科学依据。本文以云南、贵州为例,根据云贵两省的生态环境特点,对导致两省生态环境脆弱程度恶化的主要因素——地质、气候、经济等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并做出综合评价,最后再根据综合评价指数进行结果分析与讨论,为缓解云贵两省生态环境脆弱程度的进一步恶化提出合理化建议。
赵珂饶懿王丽丽刘玉
关键词:人口生态脆弱性生态评价主成分分析
重庆金佛山岩溶区表层岩溶生态系统CO_2浓度分析被引量:8
2004年
以重庆金佛山林地、裸地表层岩溶生态系统CO2浓度的实际观测资料为基础,探索表层岩溶系统CO2浓度变化规律。结果显示,这种变化与土壤温度有密切关系,林地与裸地各个层次土壤的CO2浓度与土温呈一致性变化,这构成了表层岩溶生态系统对外界条件的灵敏响应。研究进一步揭示了林地植被平抑这种动态效应,而裸地则响应于温度变化。
李林立高波蒋勇军况明生谢世友刘玉张远瞩
关键词:温度
我国耕地可持续利用的障碍因素和对策被引量:11
2004年
耕地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自然资源,实现耕地可持续利用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从2个方面分析了实现我国耕地可持续利用的障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将我国耕地划分为四大类,同时,探讨了各种耕地实现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刘玉杨庆媛
关键词:耕地可持续利用
金银花叶细胞中元素含量与其生境的生物地球化学研究被引量:6
2006年
利用电子探针技术定量分析了同一生境中2种不同种质金银花叶细胞中元素的质量百分比(wt%)和原子数百分比(At%),进而探讨土壤元素背景特征与植物细胞水平上元素含量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在石灰土壤的不同层次,土壤元素有效态和有效率顺序基本为Ca>Mg>Cu>Mn>K>Na>P>B>SiO2>Zn>Fe;受生境生物地球化学特征的影响,生长在该区的2种金银花叶细胞中的元素含量均表现出Ca多Mg少,并且P在叶细胞内的含量仅次于Ca的现象。石灰土壤中的Ca主要在蒸腾拉力作用下进入金银花体内,通过积累效应造成Ca在叶细胞中含量较高,从而使其与土壤中该元素的含量呈显出正相关性。而金银花在吸收利用Ca元素时,还通过元素间的拮抗作用或协同作用影响其他元素在植物叶细胞内的含量,进而影响金银花的质量及有效成分的积累。
李强余龙江邓艳刘玉
关键词:金银花生物地球化学电子探针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