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玉

作品数:47 被引量:203H指数:8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0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4篇胰腺
  • 12篇成像
  • 9篇体层摄影
  • 9篇磁共振
  • 8篇胰腺癌
  • 8篇腺癌
  • 6篇肿瘤
  • 6篇磁共振成像
  • 5篇医学影像
  • 5篇体层摄影术
  • 5篇颌面
  • 5篇X线
  • 4篇血管
  • 4篇医学影像学
  • 4篇造影
  • 4篇灌注
  • 4篇X线计算
  • 4篇X线计算机
  • 3篇断层扫描
  • 3篇医师

机构

  • 26篇上海交通大学...
  • 23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滨州医学院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上海理工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 1篇杭州师范大学...
  • 1篇江苏大学附属...

作者

  • 44篇刘玉
  • 20篇陈克敏
  • 9篇宋琦
  • 9篇陶晓峰
  • 7篇李开成
  • 6篇艾松涛
  • 6篇林晓珠
  • 5篇王忠敏
  • 5篇黄蔚
  • 4篇高维青
  • 4篇徐学勤
  • 3篇李卫侠
  • 3篇杜联军
  • 3篇丁蓓
  • 3篇胡曙东
  • 2篇谢青
  • 2篇吴青霞
  • 2篇董海鹏
  • 2篇陆健
  • 2篇余强

传媒

  • 5篇放射学实践
  • 4篇介入放射学杂...
  • 2篇中国医学计算...
  • 2篇中国医学物理...
  • 2篇医学影像学杂...
  • 2篇诊断学理论与...
  • 1篇康复
  • 1篇上海医药
  • 1篇医用生物力学
  • 1篇中华放射医学...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波谱学杂志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体育科研
  • 1篇中国高等医学...
  • 1篇中国医疗设备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分子影像学杂...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5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5篇2012
  • 2篇2011
  • 5篇2010
  • 7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6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胃肠不适查不出原因?做一下CT小肠造影
2024年
最近,64岁的王阿姨有些烦:反复腹痛,吃饭不香,睡不好觉。起初,这些不适轻微,她没有当回事,去药店买了点治疗消化不良的药就吃了起来;但是吃了一段时间后发现,不适非但没有好转反而还有些加重了。她怕生什么怪病,赶忙去医院消化科就诊。消化科医生给王阿姨安排了胃镜、结肠镜检查,结果发现没有什么大事。
刘玉
关键词:结肠镜检查反复腹痛消化科怪病
宝石能谱CT与常规CT在颌面部检查中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的对比研究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宝石能谱CT扫描在颌面部检查中对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颌面部CT平扫患者40名,分成两组(A组+B组),每组20名。A组采用单源瞬时kVp切换能谱CT扫描模式,管电压140、80 kVp瞬时(0.5 ms)切换,重建出单能量70 keV水平图像。B组行常规扫描,管电压120 kVp。两组其他扫描参数相同。对两组图像的信噪比、图像显示质量及辐射剂量进行对比。结果A组和B组间脂肪、气体、腮腺和髁突间的信噪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02±5.130和-15.22±6.105,P=0.867>0.05;-151.71±41.103和-169.77±73.295,P=0.179>0.05;0.39±2.821和1.22±3.694,P=0.263>0.05;11.07±5.652和11.56±5.873,P=0.701>0.05),而咬肌、颌下腺和玻璃体的信噪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58±2.637和12.31±3.763,P<0.001;7.17±2.407和10.24±5.147,P=0.001;0.97±0.511和2.91±0.867,P<0.001)。主观评价两组图像质量无统计学差异。A组和B组有效剂量分别为:2.80±0.432 mSv,3.54±0.737 mSv(P=0.001)。结论宝石能谱CT扫描在不影响图像质量和影像诊断的前提下,与常规扫描相比,能有效降低辐射剂量。
高维青龚海燕沈阳刘玉
关键词:体层摄影颌面部图像质量
能谱CT早期评价^125Ⅰ粒子植入治疗胰腺癌效果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能谱CT成像早期评价^(125)Ⅰ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胰腺癌效果的应用价值。方法人原位胰腺癌Bx PC-3细胞株接种于16只BABL/c裸鼠四肢偏背侧皮下,成瘤1~1.5 cm;分别植入^(125)Ⅰ粒子(实验组,n=8)和空载粒子(对照组,n=8),2周后行能谱CT平扫及多期相(10 s、25 s、60 s)增强扫描,获取多期相系列图像。测量瘤体对比噪声比(CNR)和碘浓度(IC),得出瘤体标准化碘浓度(n IC)。瘤体免疫组化染色后,分析瘤体组织内微血管密度(MVD),n IC与MVD相关性。结果实验组各期相(10 s、25 s、60 s)瘤体n IC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MVD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57,P<0.01);各期相n IC与MVD均存在正线性相关(分别为r=0.63,P<0.0001;r=0.51,P=0.002;r=0.48,P=0.0017)。结论能谱CT是监测^(125)Ⅰ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胰腺癌效果的有效方法 。
胡曙东谌业荣刘玉宋琦林晓珠王忠敏陈克敏
关键词:计算机体层摄影能谱成像胰腺癌微血管密度
对比剂浓度对CT小肠成像图像质量影响的应用研究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对比剂在CT小肠成像中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2019年1月至8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60例临床需要行CT小肠成像的患者。将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A组采用400 mg/ml浓度对比剂90 ml,B组采用350 mg/ml浓度对比剂90 ml,C组采用400 mg/ml浓度对比剂79 ml。所有患者均行CT小肠成像检查。观察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指标包括主要腹部血管(腹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空肠动脉、回肠动脉、肠系膜上静脉及肠系膜下静脉)、正常空肠、回肠及炎症性肠病(IBD)病灶处肠壁的CT值,计算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主观评价指标包括整体图像质量和空回肠直动脉评分。3组患者间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结果3组间各部位平扫的CT值、SNR及CNR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后动脉期A组、C组腹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空肠动脉、回肠动脉的CT值、SNR及CNR高于B组(P<0.05),A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后静脉期A组肠系膜上静脉及肠系膜下静脉、空肠、回肠及IBD肠壁的CT值、SNR及CNR高于B组、C组(P<0.05),B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患者的整体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3.8±0.7)、(3.4±0.6)、(3.4±0.6)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075,P=0.054)。3组患者的空回肠直动脉评分分别为(3.5±0.5)、(3.1±0.5)、(3.4±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84,P=0.031)。结论在相同注射流率和扫描参数下,400 mg/ml浓度的对比剂具有更好的血管及空腔脏器增强效果。
刘玉郭久红戴晓庆高维青丁伟龙陈娅闫莹洁陶晓峰
关键词:造影剂小肠造影图像质量
高分辨率CT、常规及功能MRI对颅底低级别软骨肉瘤的诊断价值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HRCT)、常规及功能MRI对颅底软骨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病理证实的颅底低级别(I~II级)软骨肉瘤患者的HRCT及MRI图像。MRI扫描序列包括常规T1WI、T2WI、弥散加权成像、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及磁共振波谱成像(MRS)。HRCT主要观察病灶骨质破坏及钙化。常规MRI上主要观察病灶形状、大小、位置、累及范围及信号特点。功能MRI上测量病灶的表观弥散系数及DCE-MRI参数:时间信号曲线(TIC)类型、最高强化率及达峰时间,MRS上主要观察胆碱峰(Cho)/肌酸峰(Cr)比值以及有无N-乙酰天门冬氨酸峰(NAA)。结果HRCT上10例均出现虫蚀样骨质破坏,6例出现钙化,钙化表现为点状、不规则斑片状。MRI上所有肿瘤(10/10)形态不规则,平均大小为3.5 cm×3.0 cm×4.2 cm。10例中,8例肿瘤主体位于颈静脉孔区,2例病灶主体位于颞骨乳突部。肿瘤累及周围结构主要包括颈静脉孔(n=8)、面神经管鼓室段及乳突段(n=8)、颞骨乳突部(n=7)、中耳(n=5)、舌下神经管(n=4)、咽旁间隙及腮腺深叶(n=4)、颈动脉间隙(n=3)、桥小脑角区(n=1)。10例病灶T1WI上呈均匀等信号,T2WI上呈明显不均匀高信号,增强后呈不均匀轻中度强化。10例病灶平均表观弥散系数值为(1.96±0.10)×10^(-3)mm^(2)/s。10例病灶DCE-MRI的TIC均呈持续上升型(I型曲线),最高强化率1.20±0.44,达峰时间均≥210 s。10例病灶MRS上Cho峰/Cr峰比值均小于1,未见明显NAA峰。结论颅底发生虫蚀样骨质破坏伴不规则形软组织肿块,HRCT内部见钙化,T2WI信号呈明显不均匀高信号,增强后不均匀轻中度强化,功能成像弥散加权成像显示弥散不受限,TIC呈I型,MRS上Cho峰/Cr峰比值小于1,无明显NAA峰则提示软骨肉瘤诊断的可能性。
姜梦达刘玉陶晓峰李开成
关键词:软骨肉瘤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磁共振波谱成像
微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CT扫描对荷人胰腺癌裸鼠组织间近距离放射治疗的早期疗效评估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氟-1 8标记脱氧葡萄糖(^(18)F-FDG)微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CT扫描(Micro-PET/CT)对^(125)Ⅰ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人胰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的评估价值。方法将人胰腺癌SW1990细胞株接种于18只BALB/C裸鼠.并将荷瘤裸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空载粒子组和^(125)Ⅰ粒子植入组,每组6只。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行^(18)F-FDG Micro-PET/CT检查,计算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平均标准摄取值(SUVmean)。瘤体标本进行胸苷激酶1(TK1)检测细胞增殖及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生物素dUTP切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结果治疗前三组间SUVmax和SUVmean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125)Ⅰ粒子植入组SUVmax和SUVmean分别为0.28±0.20和0.02±0.01,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分别为(3.54±1.49和0.59±0.18)和空载粒子组(分别为3.78±1.67和0.57±0.21).三组间SUVmax和SUVmean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5)Ⅰ粒子植入组TK1阳性染色指数为37.86±1.71,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64.01±1.48)和空载粒子组(62.88±2.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125)Ⅰ粒子植入组的凋亡指数为23.78±2.53,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7.99±1.32)和空载粒子组(8.36±1.60),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SUVmax与TK1阳性染色指数呈正相关,而与凋亡指数呈负相关。结论 ^(18)F-FDG Micro-PET/CT能有效监测胰腺癌近距离放射治疗的疗效,是一个有效的评估手段。
陆健王忠敏陈克敏刘玉郑云峰
关键词:胰腺癌近距离放射治疗
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胰腺癌早期疗效的动物实验研究
2011年
目的探讨18F-FDGMicro—PET/CT对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胰腺癌裸鼠移植瘤疗效进行早期评价的应用价值。方法人胰腺癌SW1990细胞株接种于BABL/c裸鼠右后肢,2周后成瘤大小8~10mm。12只荷瘤裸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空载粒子组和125I粒子植入组,每组4只。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行”F-FDGMicro—PET/CT检查,计算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平均标准摄取值(SUVmax)、肿瘤体积及坏死率。瘤体标本行HE染色和细胞质胸腺嘧啶核苷激酶(TK1)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3组治疗前SUVmax和SUVmax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周3组SUVmax和SUVmean。分别为3.53±1.20和0.57±0.26、3.83±2.13和0.59±0.24、0.29±0.23和0.02±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62、10.34,P〈0.01)。125I粒子植入组SUVmax和SUVmean。明显低于空载粒子植入组及空白对照组,且明显低于治疗前。3组治疗前肿瘤坏死率无明显差异,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3组TK1阳性染色指数分别为(64.25±1.71)%、(62.25±2.22)%和(38.25±1.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3.67,P〈0.01),125I粒子植入组明显低于空载粒子植入组及空白对照组。SUVmax与TK1阳性染色指数有一定的正相关性(r=0.85,P〈0.01)。结论18F-FDGMicro.PET/CT是监测125I粒子治疗胰腺癌早期疗效的有效方法。
王忠敏刘玉陈克敏陆健贡桔郑云峰张丽云刘芬菊
关键词:近距离放疗胰腺癌
节细胞神经瘤的CT和MRI诊断
目的:分析节细胞神经瘤的影像表现特点,提高对节细胞神经瘤的影像诊断的准确性。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1例节细胞神经瘤的CT、MRI资料,回顾性分析病灶的影像特点并与组织病理学特征相对照。结果:所有病例均为单发病灶。4...
吴青霞刘玉丁蓓凌华威陈克敏
关键词:节细胞神经瘤CT磁共振成像
文献传递
肾嗜酸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被引量:24
2008年
目的:探讨肾嗜酸细胞瘤(R0)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其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2例RO患者的影像资料。12例均行MSCT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包括肾皮质期、髓质期和排泄期(5例)增强扫描;有3例同时行MRI检查。结果:CT平扫示12例病灶均为单发,7例位于左肾,5例位于右肾,最大径2.0~11.6cm,平均5.8cm,〈3.0cm者3例。增强扫描:肾皮质期示10例病灶明显强化,其中8例强化低于肾皮质,2例强化接近于肾皮质;肾髓质期示7例病灶强化程度下降并低于肾脏髓质的密度,3例病灶持续强化、于排泄期见密度开始下降,2例病灶在皮质期~排泄期表现为持续强化;6例病灶内可见星芒样瘢痕,8例有完整包膜,3例可见钙化。3例病灶于MRI T1WI上呈等、低信号,T2WI呈相对均匀的高信号,3例均见完整包膜。结论:RO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多表现为增强后均匀强化,无囊变或坏死,T2WI上可见完整的低信号包膜,有助于同各类型肾癌鉴别。
毕文杰Manavendra Upadhyaya刘玉邵丹丹李卫侠谢洁林陈克敏
关键词:肾肿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
眼眶孤立性纤维瘤的影像学表现
:分析眼眶孤立性纤维瘤的CT , MR表现、临床及病理特征和预后。 方法:我们回顾性分析了9例经病理证实的眼眶孤立性纤维瘤的临床、CT,MR和病理学特征。其中男性5例,女性4例,年龄22至59岁。6例患者进行了CT...
刘玉
关键词:影像学表现临床病理预后因素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