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刚
- 作品数:13 被引量:32H指数:2
- 供职机构: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泸州市科技局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持续性低血压(附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01年
-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并发持续性低血压的病因及预后。方法 分析 6例SAH并发持续性低血压的有关临床资料。结果 在 2 74例SAH中有 6例出现持续性低血压 ,占 2 .18% ,其中持续时间 7~ 14天 4例 ,15~ 2 5天 2例 ,6例中有 2例病情加重 ,并有 1例死亡 ,其余 4例预后较好。结论 SAH并发持续性低血压少见 ,其主要原因可能与下丘脑直接或间接损害及低血容量有关。临床上应重视低血压的处理 ,避免继发性脑缺血的发生。
- 李小刚谭华张志刘永刚陈秀
-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持续性低血压并发症
- 丙戊酸钠对癫痫患儿体重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 2014年
- 目的研究丙戊酸钠(VPA)对癫痫患儿体重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按照纳入标准收集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门诊2011年5月—2013年5月首次诊断癫痫后VPA单药治疗的患儿48例作为实验组,于治疗前、治疗后1、3、6个月检测患儿体质量指数(BMI)及血清瘦素水平。另选择健康儿童24例作为对照组。结果实验组治疗后1、3、6个月BMI及血清瘦素均呈现出上升趋势,且两者在各时间点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PA可增加癫痫患儿体重,其机制可能与显著上调血清瘦素水平有关。
- 何晓英付华刘永刚李小刚
- 关键词:丙戊酸钠癫痫瘦素
- G-CSF对脑出血大鼠血肿周围血管新生的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观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脑出血(ICH)大鼠血肿周围血管新生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63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ICH组、治疗组,每组21只。利用立体定位仪,向SD大鼠右侧苍白球注入断尾获取的自体动脉血制备ICH模型,治疗组于造模1 h后腹腔注射重组G-CSF60μg/kg,假手术组、ICH组经腹腔注射等量等渗盐水。3组大鼠于术后6 h、24 h、48 h、72 h、7 d、14 d、21 d进行神经功能障碍评分,后处死大鼠,免疫组化检测血肿周围CD34+血管数、VEGF的表达。结果治疗组大鼠从24 h开始各时间点神经功能障碍评分较ICH组明显增加(P<0.05)。假手术组见少许CD34+血管表达;ICH组6 h开始CD34+血管表达增多,14 d达高峰;治疗组各时间点CD34+血管表达较ICH组明显增多(P<0.05),高峰提前至7 d。假手术组见少量VEGF表达;ICH组6 h即出现VEGF表达增多,7~14 d达高峰;治疗组各时间点VEGF表达较ICH组明显增多(P<0.05),高峰提前至72 h^7 d。结论 G-CSF可上调ICH后VEGF表达,增加血肿周围新生血管生成,改善神经功能。
- 何晓英付华刘永刚李小刚
- 关键词: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脑出血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血管新生
-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脑出血大鼠血管新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脑出血(ICH)大鼠血管新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健康SD大鼠63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ICH组、治疗组,每组21只。制备ICH模型,治疗组大鼠造模1 h后腹腔注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60μg/kg,假手术组、ICH组大鼠经腹腔注射等体积的0.9%氯化钠溶液。比较3组大鼠于造模后6 h、24 h、48 h、72 h、7 d、14 d、21 d神经功能障碍评分、CD34阳性细胞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阳性细胞数。结果 ICH组大鼠造模后6 h、24 h、48 h、72 h、7 d、14 d、21 d神经功能障碍评分均低于假手术组,治疗组大鼠造模后24 h、48 h、72 h、7 d、14 d、21 d神经功能障碍评分均高于ICH组(P<0.05)。ICH组大鼠造模后6 h、24 h、48 h、72 h、7 d、14 d、21 d CD34阳性细胞数均多于假手术组,治疗组大鼠造模后6 h、24 h、48 h、72 h、7 d、14 d、21 d CD34阳性细胞数均多于ICH组(P<0.05)。ICH组大鼠造模后6 h、24 h、48 h、72h、7 d、14 d、21 d VEGF阳性细胞数均多于假手术组,治疗组大鼠造模后6 h、24 h、48 h、72 h、7 d、14 d、21 d VEGF阳性细胞数均多于ICH组(P<0.05)。结论 G-CSF可促进ICH大鼠损伤区域血管新生及神经功能恢复,其作用机制可能为上调CD34及VEGF的表达。
- 何晓英付华刘永刚李小刚
- 关键词: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脑出血血管新生
- Percheron动脉梗死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被引量:9
- 2015年
- 目的探讨Percheron动脉梗死的影像学和临床特征。方法对10例Percheron动脉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治疗和预后进行分析。结果10例患者均急性起病且存在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其中垂直注视麻痹3例,语言障碍3例,肢体无力6例,记忆缺损4例。IVIRI均显示双侧丘脑梗死,1例可见“中脑V字征”,1例脑血管造影发现Percheron动脉闭塞。10例均病情好转出院,但存在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结论Percheron动脉梗死极为少见,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脑血管造影可确诊本病。
- 付洁刘永刚李经伦何晓英李小刚
- 关键词:丘脑中脑
- 动眼神经麻痹23例病因分析被引量:13
- 2016年
- 目的分析动眼神经麻痹的病因,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动眼神经麻痹的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23例动眼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3例动眼神经麻痹患者的病因分别为动脉瘤7例(30.43%)、脑干梗死4例(17.39%)、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3例(13.04%)、痛性眼肌麻痹、鞍区占位病变各2例、结核性脑膜炎、梅毒、外伤性各1例、原因不明者2例。结论动眼神经麻痹的病因复杂多样,临床医师应充分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合适的检查,尽快明确病因,以便及时准确的处理。
- 付洁彭里磊刘永刚李经伦何晓英李小刚
- 关键词:动眼神经麻痹动脉瘤糖尿病脑梗死病因
- 线粒体肌病和脑肌病现状
- 1996年
- 线粒体肌病和脑肌病现状刘永刚(综述)熊先骥(校)线粒体是存在于每个细胞内的除了细胞核以外唯一含有独立的DNA复制系统的细胞器,其主要功能是合成三磷酸腺苷,为细胞代谢提供充足的能量。线粒体肌病是一组由于线粒体结构和功能异常所致的疾病,病变以侵犯骨骼肌为...
- 刘永刚熊先骥
- 关键词:线粒体肌病脑肌病
- 蛛网膜下腔出血及并发血管痉挛的血液流变学研究被引量:1
- 1999年
-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及其并发血管痉挛(CVS)的血液流交学变化。方法:对单纯S/\H及并发CVS者作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单纯SAH的血液流变学无明显异常;CVS者在发生前有s项指标异常增高(P<0.05或P<0.01);CVS发生后9项指标均明显增高(P<0.05或P<0.01)。结论;单纯SAH发生后血液流变学无明显异常,仅继发局部脑血管痉挛者出现明显血液流变学异常·并且这种变化可能与局部脑缺血症状的出现有关。
- 谭琦刘永刚熊先骥
-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血液流变学
- 原发性癫痫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的观察被引量:2
- 1997年
-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43例原发性癫痫患者和56例正常对照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显示癫痫组血清sIL-2R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清sIL-2R水平变化与癫痫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无关,抗癫痫药物对癫痫患者血清sLL-2R水平无明显影响。结果提示癫痫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异常,T淋巴细胞处于活化状态。
- 李作孝熊先骥张泽兰刘永刚彭建一陈枫王明勇
-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2受体癫痫
- 丙戊酸钠对癫痫患儿体重及神经肽Y的影响
- 2014年
-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VPA)对癫痫患儿体重及神经肽Y(NPY)的影响。方法:按照纳入标准收集我院神经内科门诊2011年5月-2013年5月首次诊断癫痫后VPA单药治疗的患儿48例作为实验组,于治疗前、治疗后1、3、6个月检测患儿体质量指数(BMI)及血清NPY水平,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另选择健康儿童24例作为对照组。结果:实验组治疗后1、3、6个月BMI及血清NPY均呈现出上升趋势,且两者在各时间点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PA能够使癫痫患儿血清NPY水平升高,导致患儿体重增加。
- 何晓英付华刘永刚李小刚
- 关键词:丙戊酸钠癫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