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文芳

作品数:34 被引量:115H指数:6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等效性
  • 6篇生物等效
  • 6篇生物等效性
  • 4篇药动学
  • 4篇液相色谱
  • 4篇人血浆
  • 4篇色谱
  • 4篇相色谱
  • 4篇安全性
  • 3篇药浓度
  • 3篇药物
  • 3篇药效学
  • 3篇液相
  • 3篇质谱
  • 3篇人体药动学
  • 3篇生物等效性研...
  • 3篇高效液相
  • 3篇高效液相色谱
  • 3篇高脂
  • 2篇代谢产物

机构

  • 21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北京医院
  • 2篇山东大学
  • 2篇军事科学院
  • 2篇信息技术有限...
  • 1篇沈阳药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莫纳什大学
  • 1篇仲景宛西制药...

作者

  • 23篇刘文芳
  • 20篇林阳
  • 13篇所伟
  • 13篇杨克旭
  • 10篇杜海燕
  • 10篇李静
  • 9篇谭莉
  • 8篇赵桂平
  • 6篇吴伟
  • 6篇荆珊
  • 5篇周子杰
  • 5篇仇琪
  • 5篇鲁春艳
  • 3篇魏永祥
  • 2篇贾小欣
  • 2篇闫秀娟
  • 2篇胡欣
  • 2篇张颖超
  • 1篇方珊娟
  • 1篇吴学思

传媒

  • 6篇中国医药
  • 4篇中国药学杂志
  • 3篇药物不良反应...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中国药理学与...
  • 1篇中国新药杂志
  • 1篇临床药物治疗...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基础医学教育
  • 1篇第八届北京五...

年份

  • 3篇2024
  • 3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脂饮食对阿雷地平及其活性代谢产物的人体药动学、药效学特征及安全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评价高脂饮食对口服阿雷地平肠溶胶囊后健康中国人体内阿雷地平(AR)及其活性代谢产物羟基阿雷地平(AR-M1)的药动学(PK)、药效学(PD)的影响,并评价高脂饮食对该制剂的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开放、自身交叉试验设计,12名健康受试者(男女各半)分两个阶段分别进行空腹和高脂餐后单次口服AR肠溶胶囊10 mg的PK试验,两次给药间隔7 d。每次给药前及给药后36 h内采集PK血样,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法(LC-MS/MS)测定健康受试者给药后血浆中AR及AR-M1的浓度。采用DAS2.1.1软件计算AR和AR-M1的主要PK参数(AUC0-t、AUC0-∞、mρax、tm ax、t1/2、Ke、CL/F、Vd/F等)。给药前及给药后36 h内分别测量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作为药效学指标。整个试验过程中进行全面安全性评估。结果空腹和高脂餐后单次口服AR肠溶胶囊10 mg后,AR的AUC0-t、AUC0-∞、和tm ax有显著性差异(P<0.05)。AR-M1的tm ax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其他参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空腹和高脂餐后单次口服AR,受试者DBP、SBP发生不同程度降低,其中在给药后8 h两组受试者DBP均显著低于基线值(P<0.05),部分受试者心率加快,但无统计学差异;空腹及高脂餐后两组比较,受试者DBP、SBP及心率均无显著性差异。在空腹和高脂餐后给药,男女受试者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及各药效学指标均无显著性别差异(P>0.05)。结论高脂饮食导致AR的吸收出现延迟现象,吸收程度显著增加;AR-M1的体内生成延迟;血压、心率无显著变化;本研究制剂安全性较好,试验过程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综合考虑,临床应用不需调整用法用量,但应充分考虑病人的饮食习惯,建议空腹给药及清淡饮食。
杜海燕刘文芳杨跃汉李静杨克旭林阳吴学思揭秉章方珊娟闫秀娟贾小欣周子杰吴伟所伟赵桂平
关键词:高脂饮食药动学药效学安全性
高效液相色谱法-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同时分析测定11种糖皮质激素被引量:17
2008年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分析测定11种糖皮质激素,为进行中药制剂及保健品中非法添加糖皮质激素的检测提供一种检测手段。方法:采用Alltima C18(250mm×4.6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醋酸铵溶液(5mmol·L^-1,pH3.5)-乙腈三元梯度洗脱,流速0.8mL·min^-1,柱温30℃,检测器为DAD检测器,检测波长240nm。进行样品与11种糖皮质激素的色谱图以及其相对应的提取光谱图的比较分析。结果:11种糖皮质激素得到良好分离,在测定范围内表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11种糖皮质激素检出限范围为0.2~1ng。平均加样回收率为75.1%-90.0%。结论:本法简便、快速、可用于含有糖皮质激素的复方制剂中激素的质量控制及一些中药及保健品制剂中非法添加的糖皮质激素的鉴别检测。
何笑荣邹定刘文芳马捷胡欣孙春华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糖皮质激素
华法林个体化给药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5年
随着华法林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个体间剂量差异问题日益突出,制订个体化给药方案已成为国际上研究的热点。不少研究显示基因多态性影响华法林的给药剂量,剂量预测模型有利于实现个体化治疗。本文就近年来华法林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总结影响华法林剂量的相关基因多态性,指出了华法林剂量预测模型研究的主要进展,在此基础上,对剂量预测模型的研究前景进行展望。
赵颖杜海燕仇琪谭莉刘文芳淳泽利董然林阳
关键词:华法林个体化治疗基因多态性
胺碘酮和去乙基胺碘酮健康人体复合生理药动学模型建立及组织分布特征预测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建立并验证胺碘酮及其活性代谢产物去乙基胺碘酮(DEA)的复合生理药动学(PBPK)模型,进而预测胺碘酮和DEA在健康人体各组织器官中的分布特征。方法检索中国知网、ScienceDirect和PubMed等数据库中关于胺碘酮和DEA的理化常数和药动学性质的相关文献,运用GastroPlus;Version 9.8软件建立、优化并验证胺碘酮静脉滴注或口服给药的健康人体PBPK模型,通过药动学参数预测值和实测值倍数误差评价模型有效性。采用PBPK模型结合药物特异性参数,应用血流灌注限速模式预测胺碘酮及DEA在各组织器官中的分布特征。结果利用已发表的日本人群静脉滴注给药5 mg/kg剂量组数据进行PBPK建模,然后利用2.5 mg/kg剂量组的实测数据进行模型验证。模型预测的药动学参数值与实测值的比值基本均在0.5~2.0,说明模型可靠。用中国人群单次口服实测数据进行模型验证,模型预测的药动学参数值与实测值的比值均在0.5~2.0,验证模型适合于中国人群。胺碘酮、DEA在肝、肺、心、肾、脂肪等组织中浓度均远高于血浆浓度,其中在脂肪中浓度升高具有明显的滞后效应,消除半衰期很长。结论通过建立并验证胺碘酮及DEA复合PBPK模型预测发现,胺碘酮、DEA在肝、肺、心、肾、脂肪中的浓度均远高于血浆浓度,且在脂肪组织中浓度升高滞后于其他组织,为进一步评估胺碘酮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提供了药动学依据。
杜海燕刘文芳谭莉仇琪周子杰王钰玺林阳
关键词:胺碘酮
HPLC-MS/MS测定人血浆中丁螺环酮浓度及人体药动学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浆中丁螺环酮的LC-MS/MS方法,并用于缓释盐酸丁螺环酮胶囊的临床药动学试验。方法血浆样品经固相萃取后,以10mmol·L-1的甲酸铵溶液-含0.5‰甲酸的乙腈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经SymmetryC18色谱柱(2.1mm×150mm,5μm)分离。通过电喷雾离子源,以多反应离子监测(MRM)方式进行检测。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反应分别为m/z386→121.7(丁螺环酮)和409→237.7(内标,氨氯地平)。结果LC-MS/MS测定人血浆中丁螺环酮的线性范围为0.025~12.8μg·L-1,r=0.9993。该方法的绝对回收率为74.97%~77.83%,相对回收率为93.67%~102.0%,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分别为0.9%~5.1%和1.9%~6.7%。在临床药动学研究中,应用此法测试了10名受试者口服盐酸丁螺环酮缓释胶囊后血浆中丁螺环酮的浓度。结论本法快速、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以满足本试验低浓度药物测定及药动学研究要求。
刘文芳刘蕾陈頔李扬胡欣
关键词:丁螺环酮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药动学
地诺孕素片在中国健康成年女性受试者空腹状态下的生物等效性研究
2024年
目的评价地诺孕素片在中国健康成年女性受试者空腹状态下的生物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单中心、随机、开放、两周期、双交叉给药试验设计,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22年2月21日至3月3日入选24例中国健康成年女性受试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参比制剂-受试制剂组和受试制剂-参比制剂组),每组12人。2组服药顺序不同,分别在第1天和第8天,先后空腹状态下服用1次参比制剂和受试制剂,或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地诺孕素片2 mg)。通过采集生物样本并进行血药浓度分析,对比两药品药代动力学参数,并进行生物等效性评价,同时观察受试者的临床安全性。结果空腹口服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血药峰浓度分别为(52±13)、(54±11)μg/L,达到峰浓度的时间分别为1.75(0.50,5.50)、1.00(0.50,5.50)h,从0时至t时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分别为(620±87)、(604±99)h·μg/L,从0时至无穷大时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分别为(644±97)、(628±111)h·μg/L,血浆消除半衰期分别为(9.7±1.5)、(9.8±1.8)h。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几何均数比值均落在生物等效的80%~125%范围内。所有受试者在研究期间均未发生可能导致退出研究的不良事件和严重不良事件。结论地诺孕素片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在中国健康成年女性受试者空腹状态下具有生物等效性,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所伟荆珊刘文芳鲁春艳杨克旭刘敬怡谭莉林阳
关键词:地诺孕素生物等效性空腹
HP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吡西卡尼浓度的不确定度评定
刘文芳李静林阳魏永祥杨克旭赵桂平张颖超所伟
关键词:药物分析生物样本血药浓度不确定度
国产与原研吡嗪酰胺片空腹状态下服用的生物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评价国产与原研吡嗪酰胺片空腹状态下服用的生物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单中心、随机、开放、2周期、自身交叉试验设计,受试制剂为太仓制药厂生产的吡嗪酰胺片,参比制剂为美国安士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吡嗪酰胺片(Pyrazinamide©)。将健康受试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均服药2个周期,但服用受试制剂(T)和参比制剂(R)的顺序不同,分别为R⁃T和T⁃R组。受试者分别在试验第1、8天空腹服用1片(500 mg)受试或参比制剂。生物等效性评价以药代动力学参数为终点评价指标。每次服药前1 h内以及服药后15、30、45、60、75、90、105、120、150、180、210 min和4、5、6、8、12、24、36、48 h采集受试者外周静脉血3 ml,离心后取血浆冻存。应用串联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血浆样品中吡嗪酰胺的浓度,计算血药峰浓度(C_(max))、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包括从0时至最后一个浓度可准确测定的样品采集时间t的AUC(AUC_(0⁃t))和从0时至无限时间的AUC(AUC_(0⁃∞))]等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C_(max)、AUC_(0⁃t)和AUC_(0⁃∞)几何均值比值的90%置信区间(CI)介于0.80~1.25为等效。观察并记录受试者试验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纳入试验的健康受试者共24例,男性16例,女性8例;年龄18~50岁。R⁃T组和T⁃R组各12例,所有受试者均完成试验。空腹口服后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C_(max)、AUC_(0⁃t)和AUC_(0⁃∞)几何均值比值的90%CI分别为0.93~1.09、0.98~1.03和0.98~1.03。试验期间受试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5.0%(6/24),发生在服用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后者各3例,严重程度均为1级。结论国产与原研吡嗪酰胺片空腹状态下服用具有生物等效性和良好的安全性。
所伟荆珊刘文芳鲁春艳杨克旭刘敬怡谭莉李静赵桂平林阳
关键词:吡嗪酰胺等效性试验
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的餐后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评价国产与原研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的餐后人体生物等效性。方法试验设计为单中心、随机、开放、单剂量、两制剂、三序列、三周期部分重复的交叉设计,试验药物为国产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伊索佳(受试制剂)和原研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维固力(参比制剂)。将健康受试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均服药3个周期,但服用受试制剂(T)和参比制剂(R)的顺序不同,分别为TRR、RTR、RRT组。受试者分别在试验第1、4、7天进餐后30 min时口服试验药物。每次服药前1天晚餐后1~2 h(基线1)、服药前60 min内(基线2)、服药后15、30、45、60、90、120、150 min和3、4、5、6、8、10、14、16 h采集受试者外周静脉血各4 ml,离心后取血浆冻存。应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血浆样品中氨基葡萄糖浓度,计算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包括从0时至最后一个浓度可准确测定的样品采集时间t的AUC(AUC_(0-t))和从0时至无限时间(∞)的AUC(AUC_(0-∞))]和药峰浓度(Cmax)等主要药动学参数。由于氨基葡萄糖为人体内源性物质,采用减去服药前基线值(基线1和基线2的平均值)的方法对测得的氨基葡萄糖血药浓度进行校正。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AUC_(0-t)、AUC_(0-∞)和Cmax的几何均数比值(GMR)及其90%置信区间(CI)落在0.800~1.250范围内为等效。结果纳入试验的健康受试者共30例,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31±7)岁,范围18~45岁。TRR、RTR、RRT组各10例。TRR组1例于第1周期服药后脱落,余29例完成试验。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未经基线校正的AUC_(0-t)、AUC_(0-∞)、Cmax的GMR(90%CI)分别为0.985(0.941~1.031)、1.014(0.961~1.070)和0.937(0.827~1.062),经基线校正的AUC_(0-t)、AUC_(0-∞)、Cmax的GMR(90%CI)分别为0.977(0.923~1.035)、0.976(0.922~1.032)和0.932(0.817~1.063),均落在等效范围内(0.800~1.250)。试验期间3组受试者均未发生与试验药物相关的不良事件。结论国产与原研硫酸
荆珊王欣杨克旭刘文芳李静谭莉所伟鲁春艳林阳
关键词:骨关节炎硫酸氨基葡萄糖
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临床研究协调员管理及运行的经验被引量:6
2014年
临床研究协调员(CRC)又称研究护士、临床试验协调员,是指在研究者的指导下,为确保临床试验顺利开展而从事非医学性、判断性工作的临床试验参与者,在欧美及日本等发达国家已有30多年的历史[1-2].随着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十一五”“十二五”重大新药创制专项的实施,越来越多的新药被研发和验证,准备或正在进行临床试验[3].同时市场需求和政府监管部门对临床试验的数量和质量要求也逐年提高.由于工作强度十分繁重、压力极大,临床试验研究者对临床试验投入的精力有限;临床试验机构由于编制等问题无法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来满足临床专业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需要一支能够提供专业化、精细化服务的CRC团队[4-5].
林阳所伟刘文芳杨克旭魏永祥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