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展

作品数:99 被引量:226H指数:8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6篇期刊文章
  • 24篇会议论文
  • 15篇专利
  • 4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5篇医药卫生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机械工程
  • 2篇生物学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文化科学
  • 2篇理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电气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35篇下颌
  • 32篇有限元
  • 25篇应力
  • 24篇颞下
  • 24篇颞下颌
  • 22篇颌关节
  • 22篇颞下颌关节
  • 22篇下颌关节
  • 17篇应力分布
  • 17篇生物力学
  • 16篇三维有限元
  • 16篇关节
  • 15篇有限元分析
  • 12篇关节盘
  • 9篇应力分析
  • 8篇正畸
  • 8篇生物力学研究
  • 8篇颌骨
  • 8篇矫治
  • 7篇托槽

机构

  • 98篇四川大学
  • 34篇北京航空航天...
  • 9篇成都理工大学
  • 8篇四川省人民医...
  • 6篇香港理工大学
  • 6篇成都飞机设计...
  • 2篇四川大学华西...
  • 2篇北京时代天使...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西南科技大学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四川省医学科...
  • 1篇宜宾四川大学...

作者

  • 99篇刘展
  • 42篇樊瑜波
  • 19篇邵冰莓
  • 15篇钱英莉
  • 14篇张远理
  • 10篇蒋文涛
  • 8篇牟雁东
  • 6篇张明
  • 5篇赵志河
  • 5篇蒲放
  • 4篇彭立国
  • 3篇但建波
  • 3篇张飞
  • 2篇刘丹
  • 2篇郑庭辉
  • 2篇黄润秋
  • 2篇陈杰
  • 2篇易丽清
  • 2篇张代全
  • 2篇杨锦波

传媒

  • 26篇医用生物力学
  • 7篇四川大学学报...
  • 6篇生物医学工程...
  • 4篇2014年全...
  • 3篇应用数学和力...
  • 2篇华西口腔医学...
  • 2篇中国生物医学...
  • 2篇四川大学学报...
  • 2篇第十届全国生...
  • 1篇口腔医学
  • 1篇临床口腔医学...
  • 1篇四川电力技术
  • 1篇实验技术与管...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华老年口腔...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实用口腔...
  • 1篇全国生物流变...
  • 1篇中国力学大会...
  • 1篇第二届全国生...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18篇2021
  • 11篇2020
  • 3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5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3
  • 7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5篇2009
  • 4篇2008
  • 9篇2007
  • 1篇2006
  • 9篇2005
  • 4篇2004
9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颞下颌关节生物力学建模及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的生物力学研究
下颌骨与容貌、咀嚼、语言等密切相关,直接影响生活质量、职业、性格、婚姻等,通过颞下颌关节与上颌骨连接在一起。颞下颌关节(TMJ)具有精细的结构和复杂的功能,是人体内唯一的双侧联动关节,共同参与完成咀嚼、吞咽、言语、表情等...
刘展
关键词:颞下颌关节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坚固内固定生物力学
组配式人工半骨盆假体置换术后骨盆静态生物力学三维有限元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研究分析正常骨盆及术后重建骨盆健侧与组配式人工半骨盆假体在不同体位下应力分布情况,从静态生物力学角度为组配式人工半骨盆假体置换术的合理性及安全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CT薄层扫描采集原始数据,分别建立正常骨盆和组配式人工半骨盆假体置换术后骨盆及假体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分别在双脚站立、患侧单脚站立及坐位3种静力状态下进行生物力学加载,分析正常骨盆及术后骨盆和假体在不同体位下应力分布情况。结果在正常骨盆和重建后骨盆两种模型中,不同体位相同载荷下健侧骨盆应力值相差不大,在骶骨正中面上部、骶髂关节、坐骨大切迹上缘骨皮质及坐骨结节处达到最大值,其应力最大值远小于健侧骨盆的疲劳强度;患侧组配式半骨盆假体不同体位时应力最大值均出现在髋臼杯上方CS内固定器与髋臼杯连接部内侧,所受最大应力均远低于其疲劳强度;组配式半骨盆假体重建后骨盆不同体位时应力的分布规律与正常骨盆基本一致。结论组配式人工半骨盆假体置换术对健侧骨盆影响较小;静态不同体位下健侧半骨盆及组配式人工半骨盆假体的最大应力值均明显小于各自的的疲劳强度,健侧骨盆和组配式人工半骨盆假体安全性好;采用组配式人工半骨盆假体重建后的骨盆符合人体正常生物力学规律。
冯品廉士海段宏闵理周勇刘展屠重棋
关键词:骨盆生物力学骨肿瘤
内抱式组立杆塔方法研究被引量:5
2005年
概述了输电线路铁塔起立与安装工作中使用比较成熟的几种施工方法,分析了西南地区特定的施工条件,提出了内抱式(悬浮式)组立铁塔的方法,该方法能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工作的安全性较高,可以明显减少用工时间和高空作业时间。
李杰刘展
下颌运动轨迹和形态学参数的动态分析在颞下颌关节紊乱诊治中的作用
目的颞下颌关节紊乱(TMD)是最常见的颞下颌关节(TMJ)疾病,诊断指标的不统一使得结果差别很大。三维模型形态学测量的准确性高于二维图像,且TMD会导致下颌运动范围的下降。探讨口腔功能中下颌运动轨迹和动态形态学参数的变化...
刘展舒敬恒马赫迪邓绪钊
文献传递
BSSRO术导致的髁突旋转对下颌前突患者TMJ生物力学的影响
2024年
目的研究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BSSRO)导致的髁突旋转对颞下颌关节(TMJ)区域生物力学环境的影响。方法招募13名下颌前突患者及23名无症状受试者,通过CT和MRI数据重建颌骨和关节盘三维模型。在三维模型上测量13个标志性形态学参数,并对患者和正常人的结果进行差异性检验。选择1名患者的三维模型,在MIMICS中进行虚拟BSSRO术,改变水平髁突角(HCA)后导入ABAQUS进行有限元计算,分析术前、术后TMJ区域的应力及关节间隙情况。结果前突患者与正常人形态差异主要集中在表征颌面形态的4个参数中,且其关节间隙基本较正常人更小。虚拟手术调整HCA由大到小过程中,后关节间隙逐渐增大,内关节间隙逐渐减小,同时TMJ高应力区由后侧移到内侧,应力先减小后增大。当调整患者的HCA至正常人水平时,应力较术前更低。结论BSSRO术中发生的髁突旋转会导致TMJ内生物力学环境的改变,接近正常人水平的HCA具有更低的应力。
左千千刘展
关键词:下颌前突髁突TMJ关节间隙关节盘无症状
无托槽正牙(Invisalign)的生物力学研究
本文从生物力学的角度对该技术进行相关分析和计算,基于一类牙的真实几何构形,建立包括无托槽矫治器、尖牙、牙周膜、牙槽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在矫治力作用下其牙周组织的应力分布,得出其力系统的规律,为无托槽矫治器的设计提供参...
樊瑜波彭立国刘展易丽清赵志河
关键词:生物力学口腔正畸
文献传递
矫治器转矩角对牙列力学行为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研究通过三维有限元方法,从生物力学的角度,探讨了托槽预置的转矩角对牙周组织应力分布情况、牙体运动趋势的影响,为临床上转矩力的使用提供参考.
许贤超张远理刘展
大型工程高边坡群锚效应的数值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开发既能较准确地模拟锚索的力学特性,又能用于大型3维计算的锚索单元,对比分析铺设锚索与否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根据某水电站坝址地质图建立边坡3维地质模型,并参照锚索的分布在该模型上用缆索元模拟锚索群,每根锚索的锚固段与周围岩体都处理为耦合,按照实际情况给锚索施加预应力,考虑有/无锚索的2个模型,以施工进程的方式进行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锚固模型的位移值和多点位移计实测值的趋势和峰值都较为吻合;该边坡在锚固后,绝大部分位置的位移值均有减小,特别是1 730坝基平台处的位移值下降到未进行锚固时的1/3。该锚索单元能有效地模拟锚索群,且具备较高的精度;锚固后边坡的整体稳定性有较大提升。
孙赤刘展黄润秋
关键词:锚索群锚效应有限元方法边坡稳定性
下颌矢状劈开截骨术对颞下颌关节内应力分布的影响
采用壳单元对髁突软骨和颞软骨进行模拟,采用缆索元对下颌韧带进行模拟.
张远理许贤超刘展
重度关节盘前移位对颞下颌关节与咬合的生物力学影响
2024年
目的探究重度关节盘前移位(ADD)对颞下颌关节生物力学响应和咬合力传递模式的影响。方法构建了精细的咀嚼系统有限元模型并分析了重度ADD对咀嚼系统力学响应的影响。针对双侧与单侧重度ADD进行了不同肌肉力强度下的正中咬合(ICC)与偏侧咬合(UMC)模拟。结果重度ADD会引起下颌升支前缘高应力区扩张,应力峰值升高;升支后缘高应力区收缩,应力峰值降低。双侧与单侧ADD组患病关节盘上的接触应力条带均移至后带边缘处,接触面积严重收缩;髁突上对应的接触位置前移,且条带后方出现异常分布的点状高应力集中,应力峰值远高于正常水平。双侧ADD组UMC工况下过渡阶段(将髁突前斜面初次出现点状应力集中时视作过渡阶段)出现时咬合侧与平衡侧的肌肉力强度均为40%肌肉力,高于ICC(30%肌肉力),咬合侧(46.2 MPa)的点状应力集中显著高于平衡侧(10.3 MPa)。单侧ADD在各工况下引发模式转变所需要的肌肉力强度均显著升高,咬合与ADD同侧情况下过渡阶段出现(60%肌肉力)早于咬合与ADD异侧的情况(70%肌肉力)。结论重度ADD在高强度咬合下会引起关节盘受挤压向前滑出,导致髁突异常高应力,且这一现象在患侧进行偏侧咬合时更容易发生。因此,重度ADD患者应当避免患病侧进行高强度咬合,防止TMJ退行性病变的发生。
杨春馨孙庭晖刘展
关键词:关节盘颞下颌关节髁突退行性病变生物力学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