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家峰

作品数:21 被引量:150H指数:9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哲学宗教
  • 6篇历史地理
  • 2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1篇基督
  • 7篇基督教
  • 4篇教士
  • 4篇传教
  • 4篇传教士
  • 3篇基督徒
  • 3篇教会
  • 2篇政府
  • 2篇中国教会
  • 2篇社会记忆
  • 2篇乡村
  • 2篇国教
  • 1篇地域化
  • 1篇新教
  • 1篇宣教
  • 1篇宣教工作
  • 1篇伊斯兰
  • 1篇伊斯兰教
  • 1篇英文
  • 1篇英文表达

机构

  • 17篇华中师范大学
  • 2篇中山大学

作者

  • 19篇刘家峰
  • 1篇彭剑
  • 1篇刘莉
  • 1篇王淼

传媒

  • 4篇浙江学刊
  • 3篇宗教学研究
  • 2篇社会科学研究
  • 1篇世界宗教文化
  • 1篇近代史研究
  • 1篇晋阳学刊
  • 1篇历史研究
  • 1篇史学月刊
  • 1篇上海大学学报...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史林
  • 1篇抗日战争研究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8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督教社会主义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与影响被引量:10
2009年
基督教社会主义是十九世纪中叶欧美教会人士把基督教的社会原则运用到现代工业生活的思潮或运动。二十世纪初随着社会福音神学思潮和各种社会主义学说在中国的传播,中国也有少数基督徒接受了基督教社会主义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以张仕章为代表的"耶稣主义"。所谓耶稣主义,即以"耶稣固有的主张"而不是以后来发展的基督教教义为原理,它以思想、道德和宗教革命的方法来建设人间"天国"为宗旨。耶稣主义是在国民革命与救亡图存的大背景下产生的,革命性和时代性很强,但因过分强调救国救世而相对忽略了"救人"这一根本宗旨,因此无法得到教会的认同。耶稣主义作为中国特有的基督教社会主义,在基督教思想史上应该有一席之地。
刘家峰刘莉
关键词:社会福音基督教社会主义
徘徊于政治与宗教之间——基督教江西黎川实验区研究被引量:9
2005年
1933年在江西黎川成立的乡村实验区是国民政府与基督教会密切合作的产物,甚至被作为政教关系和谐的典范加以宣传。但从政教分离的角度分析黎川实验区的动作过程以及结果,便发现政府和教会都有失当之处。在政府方面,邀请教会参与乡村建设,旨在淡化这项工作的政治韵味,让教会不自觉地充当了国民政府的政治工具;在教会方面,虽然充分意识到政府密切合作有对政教分离原则的潜在危害,但实际运作中又过分看重教会与政府合作的重要性,因此,在政教关系的处理上不能严格持守政教分离的原则,偏离宗教立场,宣教工作乏善可陈,最终使黎川实验区在政治和宗教两方面处于尴尬的困境。
刘家峰
关键词:实验区政教分离原则基督教会政府合作政教关系宣教工作
“中外新教合作建制”与近代基督教中国化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中外新教合作建制”是中国近代史专家、美国加尔文大学裴士丹教授(Daniel H.Bays)针对20世纪前半期中国基督教发展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其英文表达是“Sino-Foreign Protestant Establishment”,最早在1993年的一次演讲中提到,后在1996年发表的《中国基督教自立运动的发展》一文中正式使用。他在刚出版的专著《新编中国基督教史》(ANewHistory of Christianity in China,2012)第五章标题中也用到这个概念,并在文中做了具体解释。
刘家峰
关键词:基督教史新教英文表达
全球化还是地域化——读《下一个基督王国:基督宗教全球化的来临》被引量:1
2004年
刘家峰
关键词:基督宗教地域化文化领域世界宗教普世性
福音、医学与政治:近代中国的麻风救治被引量:20
2008年
明清以来中国各地就有隔离、救济麻风病人的传统,但为什么近代中国的麻风救治事业是传教士而不是中国人担当主要角色呢?文章从福音(传教)、医学和政治三个方面做了分析。传教士在中国的麻风救治,从一开始就有两个明确的目标:救人与救灵。中国传统中对待麻风病人也有消极的一面:即非科学的理解、冷漠、歧视甚至是残暴,导致传统慈善精神在麻风救治领域的缺失。医学方面,传教士医生能追踪到当时最先进的药品和治疗理念,而中国传统医学在处理麻风病方面无能为力。政治方面,中国基督徒精英认识到麻风救治中的主权问题,组织了中华麻疯救济会,并极力推动国家承担救治麻风的责任,但国民政府在内忧外患、政经交困的局势下根本无心也无力去谋划这一事业。
刘家峰
关键词:传教士麻风病
向边疆布道:中华国内布道会史初探被引量:1
2012年
中华国内布道会源于1918年8月中外基督徒在庐山举行的一次灵修会,七位著名华人信徒提议向云南宣教,先于1919年4月成立"中华国内布道会云南之部",后于1920年7月改称"中华国内布道会"。该会先后在云南、黑龙江、蒙古、四川会理开辟教区。该会开启了华人信徒边疆布道的先河,也是当时本色教会运动的一部分,女基督徒在其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刘家峰
基督教与中国近代乡村建设论纲被引量:10
2003年
中国基督教乡村建设运动源于二十世纪早期来华的农业传教士 ,到三十年代随着全国乡建运动的发展而达到鼎盛时期 ,它的理论与方法主要受世界基督教乡村运动的影响。基督教乡建运动通过把乡村建设与教会建设合二为一的方法 ,以最终建立基督化的乡村社会为目标 ,但它的理想与实践之间存在很大的距离 ,宗教 (教会建设 )与世俗 (乡村建设 )并不能完美地统一在一起 。
刘家峰
关键词:基督教乡村建设运动社会环境传教士
“革命的耶稣”:非基背景下教会人士对孙中山的形象建构被引量:3
2011年
孙中山去世后,国民党、国民政府及社会各界都以不同形式纪念孙中山,但他们有意或无意忽略孙中山的基督徒身份。而一部分教会人士则恰好相反,刻意强化了孙中山的基督徒身份,强调其基督教信仰与中国革命的紧密关系。部分教会人士把孙中山的形象建构成"革命的耶稣",其目的是以此来调适基督教与中国政治、文化的紧张关系,回应当时激烈的非基督教运动。然而,"神化"孙中山的做法当时不仅得不到教会之外的认同,即使在教会之内也有不少人反对。
刘家峰王淼
关键词:孙中山基督徒社会记忆
朱英著《转型时期的社会与国家——以近代中国商会为主体的历史透视》被引量:3
1998年
有关近代中国市民社会(公共领域)问题是90年代以来西方汉学界尤其是美国研究中国近代史的学者探讨的热点之一。以萧邦齐(R.KeithSchoppa)、罗威廉(WiliamT.Rowe)、兰金(MaryB.Rankin)等人为代表的部分学者认为,中国在清...
刘家峰
关键词:市民社会历史透视中国商会公共领域市民社会理论社会特征民间社团
从助手到领袖:1910年代的中国基督徒——以诚静怡为中心的考察被引量:7
2007年
20世纪初期,中国基督教事业的发展呈现出“中外共管”的趋势,并在1910年代逐步体制化。本文以中国教会一位重要领袖诚静怡在1901-1920年间的活动经历为中心,对这一体制的形成原因以及渠道做了初步分析。研究表明,1910年代在中国基督教发展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年代,不仅基督教的发展进入了所谓“黄金时代”,一批精英基督徒这时也脱颖而出,从传教士助手成长为教会领袖,并由此促成了“中外共管体制”,该体制对中国基督教20世纪前半期的发展影响甚巨。
刘家峰
关键词:中国基督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