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圣鹏

作品数:15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浙江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文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8篇文学
  • 7篇比较文学
  • 2篇知识
  • 2篇同一性
  • 2篇文化
  • 2篇文学批评
  • 1篇代文
  • 1篇新型城镇化
  • 1篇性观念
  • 1篇学风
  • 1篇学理
  • 1篇学术
  • 1篇研究范式
  • 1篇约定俗成
  • 1篇哲学
  • 1篇知识类型
  • 1篇中国比较文学
  • 1篇中国古代文化
  • 1篇中国话
  • 1篇中国话语

机构

  • 11篇浙江工业大学
  • 3篇四川大学
  • 1篇暨南大学
  • 1篇四川师范大学

作者

  • 14篇刘圣鹏
  • 1篇胡志红
  • 1篇胡志红
  • 1篇曹顺庆

传媒

  • 2篇社会科学战线
  • 2篇浙江社会科学
  • 1篇文艺评论
  • 1篇广西社会科学
  • 1篇青海社会科学
  • 1篇宁波大学学报...
  • 1篇学术论坛
  • 1篇吉首大学学报...
  • 1篇南通大学学报...
  • 1篇世界文学评论...
  • 1篇浙江工业大学...
  • 1篇中外文化与文...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1
  • 4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型城镇化与江南城镇美学被引量:4
2016年
城市美学,是美学与城市学之间的交叉科学,它的出现既是美学从理论走向实践的结果,又是现代城市从单纯功能型城市走向复合审美型城市的发展动向在美学研究领域的必然反映。江南城镇美学研究,综合运用中西城市美学、环境美学和生态美学的理论成果,根据我国目前各类城市协调发展需要,顺应生态和人文环境的现代城市发展新理念、新趋势的战略布局,广泛联系江南特色城市、特别是小城镇(浙北、苏南地区为主)作为地方性审美经验的自然、历史、人文和个性等四个城市美学的具体研究方面,对江南城镇审美品格给予理论定位和实践批评,对城市建设的经济行为和法规制度形成有机制约之局,建构江南城镇美学体系。
刘圣鹏
关键词:城市美学新型城镇化
生态批评对田园主义文学传统的解构与重构——从作为意识形态工具的自然走向生态自然被引量:2
2009年
生态批评倡导站在生态中心的立场,从跨学科、跨文化甚至跨文明的视角研究文学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其中,以生态的尺度重审文学生态是其重要内容。文章将透过生态批评视野来考察田园文学传统,揭示其背后的人类中心主义预设,并通过分析田园文学中自然意义在美洲大陆的演替来探索建构基于生态中心主义的田园文学梦想的可能路径。
胡志红刘圣鹏
关键词:生态批评
西学中化还是概念互阐:中国现代性生成的路径辨析
2018年
中国自晚清打开国门到现在已百年有余,虽然一直在大规模地引入和整理西学以期在认识西方的基础上探索现代性的路径,但目前仍不能说找准了自己的现代性方向。比如西学中化一类概念,首先预设的就是西方概念及其理论体系的优先性、合法性和普适性,以及中国概念及其理论体系的落后性、不当性和特殊性。传统国学的现代性之路,是将传统国学的概念论理体系置于中国传统和中国现代的历史与现实相统一的脉络之中,将现代中学的概念论理体系与现代西学的概念论理体系作等量齐观,并进行概念的互阐。这个概念互阐过程,显然就是中学进入西学、进入国际争辩、达致中国普适话语、进入世界体系的必然路径,同时也就是中国现代性的生成路径。在缺乏产生于本土学术并得到公认的话语的情况下,运用已经证明了的话语,面对来自本民族国家的问题,从中提炼出对本民族国家问题具有普遍解释有效性的既有中国话语,这也就是具备中国现代性的中国话语了。
刘圣鹏
关键词:中国现代性中国话语
以互为主体理念为核心建构比较文学原理——评赵小琪主编《比较文学教程》
2011年
任何一个学科的兴起与发展,都是一个约定俗成的过程,比较文学概莫能外。经过了一百多年的兴盛与衰微、褒扬与诘难、潮起与潮落之后,2010年,比较文学界传来了一股清新的气息,赵小琪主编的北京大学新版《比较文学教程》面世,给近年来略显沉寂的比较文学界带来了一种新见。在此教程中,赵小琪以互为主体观念为先导,
刘圣鹏
关键词:《比较文学教程》文学原理主编约定俗成文学界
跨文化阐释及其文化批判理论转向被引量:2
2022年
国际比较文学发展到20世纪60年代,从国与国之间文学文化的同一性实证研究发展到洲际之间文学文化的同一性平行研究,经过文化批判理论特别是后现代主义和后殖民主义关于文化差异性的洗礼,认识到共同诗学的达致要从跨文化差异诗学出发,进行寻根研究,在此基础上,特别强调建基于现代性之上的文化批判对劣质文化要素的消解作用以及对优秀文化要素的提升作用,以此推动跨文化共同诗学汇通的达致。华人华裔批评家,由于其对中西两种文化及其诗学的近距离接触,对跨文化诗学及其文化批判理论有更深刻的体会,肇始了比较文学领域的跨文化阐释及其文化批判转向。跨文化阐释及其文化批判模式经历了从单向阐发到双向互阐再到跨文化阐释及其文化批判,直到以中西双向文化突破理论为标志的文化哲学的发展历程。其中具有中西两种知识背景的叶维廉和劳思光先后进行的反思路径颇为中肯,理论批评和实践批评极具建设性,成为中国比较文学的范例,台湾和北美华人华裔始创的比较文学中国学派遂得到确认。
刘圣鹏
关键词:跨文化阐释中国比较文学文化批判理论文化差异性
比较文学作为文学批评:学理、范例和批评被引量:1
2008年
比较文学的学科实践和学科理论,虽然一直处于文学研究的前沿,但与任何其他相关学科相比,也存在其他学科几乎从未有过的疑惑和辩难。就与国别文学的比照而言,比较文学本土批评和比较文学理论建构,即正向的范例批评和反向的反例批评,对于比较文学就同样重要,以之配合比较文学的个人化、独创化、中国化理论及其实践范例的树立,有望实现比较文学批评的学术化和正常化,从而以严肃的东方批评构成世界批评总体的一方声音。
曹顺庆刘圣鹏胡志红
关键词:比较文学文学批评学理学风
终极信仰与终极信仰的世俗化——中国古代文化信仰的知识学分析被引量:8
2007年
古代中国文化不仅没有终极信仰,而且能够把致力于终极信仰的分支信仰充分地世俗化,终极信仰的缺失导致的直接后果是伦理建设层面的缺失,在政治法制制度、道德信仰宗教、经济行业市场之间,伦理道德的正面建设缺失,使之丧失了作为直接现实的功能环节。以差异性理论来看待中国文化信仰问题,在差异性对文化区别特征的启发上,在差异性内部文化因素对外部文化因素的历史留存的揭示上,可以发现中国古代文化中个人和社会信仰的分层结构,以及该分层结构的内在动因:中国宗亲祖先崇拜及其造成的终极信仰世俗化现状。以儒释道互补立论古代中国信仰的知识学特征,既不符合中国古代的文化现实,也不利于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研究探秘那些被封建主流话语刻意遮蔽甚至于淹没的对中华民族有真价值的非主流话语,更不利于现代中国人建立牢固的民族信仰、文化信仰和个人信仰。
刘圣鹏
关键词:世俗化古代文化
比较文学的转向与新世纪全球化学术被引量:1
2014年
近年来,中国文学理论和比较研究界鼎力推介批评理论。批评理论大致内涵各占三分之一比例的各大人文社会学科分支,首先是传统文学理论和狭义比较诗学,然后是文学和文化研究,再后是文化哲学和国际文化政治等广义比较诗学。享有这种广泛综合性的批评理论,显然构成了与比较文学二而合一的知识新局。与其用危机论、取消论来喻指比较文学发展中产生的各种困境、困惑,不如将批评理论当成比较文学的自然生成,二者在从资本主义现代性体系推演到帝国主义文化全球化格局再到后现代世界体系重建的现代世界历史路径中,既相与同谋又相与创生,有望成为20世纪全球化学术的基地和归宿。
刘圣鹏
关键词:文学理论比较文学
作为文学批评的比较文学:利器还是糙货?
2009年
一、作为一种文学批评 比较文学作为新时代对外开放的文化窗口之一,任何一个就读于20世纪80年代中国大学的学人,无不为它所携带的异域信息及其与自我的比对所感染,并因此而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了跨文化知识。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中国新时期比较文学的领军学人乐黛云先生就主张“开放的比较文学”。这一说法,
刘圣鹏
关键词:比较文学文学批评跨文化知识利器
比什么?不比什么?——比较文学的差异性研究范式通论被引量:2
2015年
在比较文学理论建设中,差异性研究范式与同一性研究范式是水火不容的,差异性是异质性的基础主义和同一性的普遍主义在认识论进程上的理论扬弃。因此从知识学上梳理比较文学的内在动因,并在现象描述模式上保持客观描述精神,坚决拒绝非逻辑建构的主观描述行为,就成为比较文学的逻辑出发点。中国当代比较文学,特别是叶维廉的文化寻根理论和曹顺庆的跨文明变异学理论,把差异性研究范式牢固地建构到比较文学理论和实践中,将被同一性研究范式掩盖的比较文学的对象即比较文学比什么和不比什么的问题陆续揭示。本文运用分析哲学的基本方法,对比较文学的命名、用名和辨名做了历史回顾,指出当代比较文学的主流已经摒弃了同一性研究范式而转向差异性研究范式,明确分辨出比较文学应该比什么和不比什么,并在此基础上对比较文学的性质、对象、功能等学科基础理论进行了系统重构。
刘圣鹏
关键词:比较文学分析哲学同一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