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乃叔
- 作品数:10 被引量:30H指数:3
- 供职机构: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中文系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 “其他”“其它”之我见被引量:1
- 1998年
-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78年):【其它】qítā同‘其他’(用于事物)。【其他】qítā别的:抓住主要矛盾,~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可见“其他”和“其它”都为旁指代词。“其他”可用于人,也可用于事物;“其它”同“其他”,但有条件,只用于事物。...
- 刘乃叔
- 关键词:《现代汉语词典》词典释义汉字文化历史渊源指代词
- “怒发冲冠”解被引量:1
- 2006年
- 刘乃叔
- 关键词:主述结构偏正关系语言规律现代汉语古汉语
- 释《庄子·养生主》之“割”被引量:1
- 1998年
- 释《庄子·养生主》之“割”刘乃叔《庄子·养生主》:“良疱岁更刀,割也;族庙月更刀,折也。”是大家熟知的一句话。但其中的“折”,历来有不同的解释。从清代俞樾的《诸子评议》、王夫之的《庄子解》、王先谦的《庄子集解》,到今人陈鼓应的《庄子今注今译》、曹础基...
- 刘乃叔
- 关键词:庄子《说文》《左传》《汉语大字典》《古代汉语》
- “怒”在辞书中漏收的两项动词义
- 1995年
- 一、"举起"、"伸展"义:《庄子·人间世》:"汝不知夫螳蜋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又《天地》:"犹螳蜋之怒臂以当车轶,则必不胜任矣。"两"怒"字义同。陈鼓应注:"奋力举起"(《庄子今注今译》,中华书局1983年5月第一版);曹础基注:"奋举"(《庄子浅注》,中华书局1982年10月第一版)。
- 刘乃叔
- 关键词:词义今注今译汉语大词典字义
- 古代汉语教学观念更新的思考被引量:9
- 1998年
- 古代汉语课,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已走过了近50年的历程。这期间改革始终没有间断过。50—60年代,语言教学界的前辈们曾对古汉语课进行过一次较大的改革,明确指出了古汉语课不应该仅仅是教授一点点知识,而应该是培养学生阅读古书...
- 刘乃叔
- 关键词:古代汉语教学观念高师院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 全文增补中
- “朕”本义考被引量:5
- 1998年
- “朕”的本义,受《说文》及《段注》影响,多释为“舟缝”,以至权威性辞书,像《汉语大字典》等也保留此说。遗憾的是,遍查所见古代文献,“朕”当“舟缝”讲,无证。笔者借助词义“同步引申”规律,考察“朕”词族系统,研究“朕”字源流关系,参考《尔雅》释义,认为“朕”本义当为“给予”无疑。形成本文,所得启示:形义关系固然重要,但从语言本身解释语言才最为可靠。形义关系该利用,但切忌拘泥被释字形体本身。
- 刘乃叔
- 关键词:本义
- 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渗透之我见被引量:12
- 1998年
- 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渗透之我见刘乃叔,敖桂华语言是一种文化,反过来,语言还承载文化并积淀文化。因此,语言研究、语言教学,除了语言本身的问题外,又需要文化的诠释,这已经成为语言学界的共识。特别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由于是跨文化的语言交流,文化因素的渗透就尤...
- 刘乃叔敖桂华
-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文化因素教学文化渗透语言现象谐音文化
- 也谈“何……为”句中的“为”
- 1995年
- 刘乃叔
- 关键词:疑问语气词句子《国语·晋语》结构形式
- 《孟子》书中“无以”新解
- 1999年
- “以”字在古汉语中作介词被视为常态,但作名词用,往往被历来学者所忽略,导致语言解释中的诸多错误。本文主要通过对《孟子》书中“无以”的分析。兼及其它语言材料,证明了“以”的名词用法,并对古汉语语法学界所谓传统的“无以”、“有以”结构提出了质疑。本文认为,名词“以”来源于介词“以”,但这种变化,不是由于词义因素所导致的,而是因为“语法因素”造成的词语异化的结果。
- 敖桂华刘乃叔
- 关键词:介词名词语法因素异化
- 《诗》“周行”“周道”辨被引量:1
- 1991年
- 《语言教学与研究》1989年1期,发表了张清常先生的《上古汉语的SOV语序及定语后置》一文,列举了相当数量的不同类型的汉语中的SOV(主语+宾语+动词)语序(包括OV语序)和modified—modifier(中心语+修饰语)语序的例子,来进一步印证汉、藏语言间的亲缘关系。这为我们进一步认识汉藏语系,了解、研究汉语早期的语序形态提供了丰富的资料,颇具启发性。但赞赏之余,稍感遗憾的是,有些例子略欠斟酌,选释得不够妥当。本文就是想对其中“周行”、“周道”的解释谈点不同看法,并对古注做些分析。我想这绝不影响张先生整个文章的说服力和观点的。
- 刘乃叔
- 关键词:《诗》贤人引诗政令小雅《毛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