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敬
- 作品数:24 被引量:98H指数:6
- 供职机构:云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MSCT对女性弥漫性恶性腹膜间皮瘤诊断价值探讨(附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 目的:探讨女性弥漫性恶性腹膜间皮瘤(DPM)的CT表现,提高对DPM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术前误诊为卵巢癌,经病理证实为女性DPM的CT表现,复习相关文献,分析其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表现.结果:2例均为DPM,其中CT...
- 杨燕雷亿成何敬吕红玲孟娴郑继坤李国晖
- 关键词: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 文献传递
- 多媒体教学在中医院校医学影像学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0年
-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指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师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多媒体教学具有容量大、速度快、精度高的特点,是现代科学教育手段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多媒体教学,丰富了教学内容,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影像学教学质量。
- 何敬杨连发郑继坤
- 关键词:中医院校多媒体教学
-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联合CT血管成像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治探讨被引量:20
- 2017年
-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联合CT血管成像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治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确诊为颅内动脉瘤的62例患者的颅脑3D-DSA及CTA检查资料,观察动脉瘤部位、形态、大小、瘤体颈比、与载瘤动脉的关系以及动脉瘤与邻近神经、颅骨等其他组织结构的关系等。结果经3DDSA检出动脉瘤54例(60个),检出率约87.1%(54/62);经CTA检出动脉瘤50例(50个),检出率约80.7%(50/62),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3D-DSA能较清晰显示动脉瘤瘤颈的大小及瘤体与载瘤动脉的关系,显示率达100%(60/60),并能较好显示动脉瘤穿支血管。而CTA对动脉瘤的显示除颈内动脉有统计学差异外,颅内其余部位血管显示率无统计学差异,而对动脉瘤穿支血管显示能力较差。结论个性化检查和两者的综合运用能充分发挥优势,对于提高动脉瘤的诊治水平具有重要的价值。
- 闵晓黎曹毅何敬杨燕万启南万春平何国祥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数字减影血管造影CT血管成像
- 安全使用碘造影剂
- 2013年
- X线、CT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随着影像学检查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碘造影剂(主要有碘海醇、碘佛醇、碘普罗胺)的使用都呈日益上升的趋势,造影剂的使用也成为开展影像诊断以及新技术的一个必要环节..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系列的副作用,造影剂肾病及过敏反应就是目前最常见的一种。
- 李国晖何敬
- 关键词:碘造影剂安全使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影像学检查造影剂肾病碘普罗胺
- 女性弥漫性恶性腹膜间皮瘤的MSCT表现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女性弥漫性恶性腹膜间皮瘤的CT表现,提高对其认识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病理证实的女性弥漫性恶性腹膜间皮瘤的CT表现,复习相关文献,分析其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表现。结果:5例弥漫性恶性腹膜间皮瘤的CT表现与术中所见相符,均表现为腹腔积液及腹膜不规则增厚;腹膜多发实性结节或肿块3例;双侧卵巢及输卵管受累3例,1例累及右侧卵巢、输卵管,出现囊实混合性(囊性成分为主)或实性肿块;腹膜后淋巴结转移1例。结论:CT有助于女性弥漫性恶性腹膜间皮瘤的诊断,但确诊需依据病理学诊断。
- 杨燕刘涛李国晖郑继坤何敬孟娴雷亿成
- 关键词:间皮瘤腹膜肿瘤女(雌)性
- 乳房肿块的钼靶摄影和CT对照研究
- 目的:探讨钼靶摄影和CT诊断乳房肿块的价值。方法:经病理证实的126例乳房肿块CT和钼靶征象对照研究,分析其准确性。结果:CT对乳腺癌、乳房积乳囊肿、脂肪瘤、纤维腺瘤、男性乳腺发育症有明确诊断作用。钼靶摄影显示成簇样微小...
- 何敬杨连发
- 关键词:乳房肿块X线摄影术X线计算机
- 文献传递
- 脐尿管囊肿的MRI诊断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脐尿管囊肿的MRI表现特点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脐尿管囊肿的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脐尿管囊肿位于耻骨后间隙内的脐尿管走行区,其中10例处于脐与膀胱之间,1例巨大脐尿管囊肿向两侧扩展、向上延伸达肝下缘。10例表现为单纯性囊肿,呈类圆形或长条状,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压脂像呈高信号,囊壁薄而均匀;1例为多囊性囊肿伴有感染,呈多房状囊性病灶,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等高信号,压脂像呈高信号,囊壁增厚、模糊、厚薄不均,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增强扫描病灶无强化。1例盆腔内可见少量积液。结论:MRI能清晰显示脐尿管囊肿的部位、形态、大小、范围、信号特征和毗邻关系,可对其作出准确诊断,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
- 郑继坤李国晖杨燕孟娴毛晓雯雷亿成何敬
- 关键词:脐尿管囊肿磁共振成像
- 半月板退变和损伤与滋养血管的MRI鉴别研究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探索半月板退变和损伤与半月板滋养血管MRI信号的表现特征及鉴别依据,以提高对半月板病变的MRI诊断认识。方法随机抽取100例有膝部明确急性或慢性损伤史且伴有相应症状的患者和100例无膝部明确急性或慢性损伤史且无相应症状的志愿者,进行左膝或右膝半月板的MRI检查,按临床表现分为有症状组200个半月板及无症状组200个半月板两组,研究其MRI影像表现尤其是滋养血管的分布特征。结果滋养血管会参与部分半月板II级、甚至Ⅲ信号的构成。两组间半月板信号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有症状组Ⅱ级、Ⅲ级信号所占比例明显高于无症状组,而0级信号所占比例显著低于无症状组,I级信号比例两组相近。两组间半月板滋养血管参与Ⅱ级、Ⅲ级信号的构成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 MRI对半月板信号改变敏感,能清晰显示半月板退变和损伤的程度、范围和类型,同时可较好显示半月板滋养血管。MRI能够准确鉴别半月板病变和滋养血管,对于提高半月板病变的诊断正确率具有重要意义。
- 郑继坤毛晓雯李国晖杨燕黄伟闵晓黎孟娴何敬雷亿成
- 关键词:膝关节半月板半月板损伤磁共振成像
- 腰骶椎体后缘软骨结节的CT诊断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分析141例共157个腰骶椎体后缘软骨结节病灶的CT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确诊率.方法:用CT对患者的腰2~骶1椎间隙行轴位薄层扫描,整理其临床与CT表现资料并加以分析.结果:157个病灶中大多数位于腰5、骶1椎体后上缘,与文献报道相反.CT的典型表现为椎体后缘骨质缺损区、周围骨硬化边及后凸的骨壁.结论:本病是引起腰腿痛的原因之一,好发于腰4~骶1,CT为确诊的主要手段.
- 雷亿成何敬杨忠敏林玉萍
- 关键词:脊柱椎体后缘软骨结节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老年男性腰椎的QCT骨密度测量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腰椎定量CT(QCT)骨密度(BMD)测量的价值及其应用中的注意事项。方法:对516例老年男性进行腰椎体松质骨的QCT骨密度测量。检查时通过L_(1~5)椎体中心和腰椎体模中心行轴位扫描。然后对各椎体及体模图像进行测量。所得数据由腰椎骨密度分析软件分析处理,得出个体腰椎的平均骨密度值及T-Score值、Z-Score值,再将其结果与正常人群的骨密度峰值进行比较,经分析得出诊断结论。诊断标准参照WHO的标准及国内推荐的标准执行。结果:516例中骨密度正常者24例,占4.7%;骨密度降低者109例,占21.1%;骨质疏松症者318例,占61.6%;严重骨质疏松症者65例,占12.6%。结论:腰椎体松质骨的QCT骨密度测量可较早地反映出老年男性体内骨矿含量的变化,对早期发现和确诊老年男性的骨质疏松症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在QCT检查中,需高度重视测量质量的控制。
- 雷亿成黄利昆毛晓雯王佳伟何敬杨连发
- 关键词:骨密度X线计算机腰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