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兴祥
- 作品数:88 被引量:363H指数:11
- 供职机构: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 改良盲肠造疝原位接种大肠癌模型的构建
- 2016年
- 目的构建改良盲肠造疝原位接种大肠癌模型,探讨大肠癌隐性肝转移现象。方法通过Transwell等方法筛选高转移率的CT26大肠癌细胞株,分为A、B1、B2三组,经实体瘤接种及盲肠造疝原位接种大肠癌的方式构建A、B1、B2三组模型小鼠各6只,通过苏木素.伊红(HE)染色检测原位肿瘤、肝脏转移瘤,并通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其S100A8、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波形蛋白(Vimentin)等蛋白的表达水平,利用B2组细胞对36只小鼠重复模型构建验证该模型稳定性。结果经过Transwell筛选,普通CT26细胞呈对数增长,分裂相细胞较多,并成功构建大肠癌肝转移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提示S100A8、MMP-2、Vimentin等蛋白在B2组原位瘤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其余两组(P〈0.05),重复实验提示模型稳定性良好(P〉0.05),并通过病理检查发现显性肝转移率为27.7%(10/36),隐性肝转移为58.3%(21/36)。结论通过Transwell方法改良盲肠造疝原位接种大肠癌模型可更好地模拟大肠癌肝转移现象,并初步论证了大肠癌隐性肝转移现象。
- 吴湛彬吴礼浩何兴祥陈羽
- 关键词:大肠癌肝转移
- 30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分析
- 2004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方法:(1)收集本院1998年1月至2003年1 月间治疗的30例原发性小肠肿瘤(不包括十二指肠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通过小肠气钡对 比双重造影、腹部CT、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及B超等检查方法的对比。(3)结合手术病理证实。结果:临 床表现有:腹痛19例,消化道出血9例,腹部包块7例,肠梗阻3例,贫血2例,消瘦2例。临床诊断为:空肠肿 瘤18例,回肠肿瘤11例,空、回肠同时发生的1例。平滑肌肉瘤16例,腺癌3例,间质瘤3例,黏膜相关恶性淋 巴瘤3例,类癌2例,鳞癌1例,平滑肌瘤1例,恶性黑色素瘤1例。结论:小肠气钡对比双重造影是目前小肠肿 瘤最有价值的诊断方法。对诊断困难的消化道出血,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可作为常规检查方法。CT对诊 断小肠肿瘤有一定的帮助,B超诊断率低。
- 刘伟刘卉洪楚原何兴祥
- 关键词:原发性小肠肿瘤
- 他汀类药物预防结直肠肿瘤的Meta分析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系统评价他汀类药物对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及病死率的影响。方法使用Medline等数据库收集他汀类药物与结直肠肿瘤相关的文献,筛选高质量文献,分别计算RR或OR值以及95%CI等,分析他汀类药物预防结直肠癌及结直肠腺瘤的作用,运用漏斗图评价发表偏倚。结果共纳入30项研究,研究对象2 417 713例。他汀类药物预防结直肠癌的森林图提示存在统计学差异(RR=0.87,95%CI:0.77-0.99,P=0.03),他汀类药物预防结直肠腺瘤的森林图不存在统计学差异(OR=0.61,95%CI:0.31-1.22,P=0.16),漏斗图分析各项研究未发现发表偏倚。结论他汀类药物对结直肠癌可能起到一定的化学预防作用,而对结直肠腺瘤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 陈羽吴礼浩马伟钦何兴祥
- 关键词:他汀类药物结直肠肿瘤META分析发病率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再认识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概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在全球普通人群中的患病率为20%-30%,且有逐渐增高趋势。无症状ALT升高者排除其他原因后,42%-90%由NAFLD引起。NAFLD可使50岁以上患者寿命缩短4...
- 何兴祥
- 代谢综合征与大肠腺瘤相关性研究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研究代谢综合征(MS)及炎症因子hsCRP水平与大肠腺瘤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01-01—2010-06-01所有接受肠镜检查的住院患者。排除既往有肠切除、息肉切除、5年内有接受肠镜检查史、恶性肿瘤史、慢性炎症性肠病史的患者,选取肠镜检查结果为大肠腺瘤及正常者为入选病例,所有研究对象均检查其FBS、TG、HDL、收缩压/舒张压、腰围、hs-CRP,进行大肠腺瘤组及正常对照组组间各临床参数的比较;对检测指标进行大肠腺瘤发病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年龄≥50岁及hsCRP水平增高与大肠腺瘤发病相关(OR(95%CI)分别为1.943(1.009-3.742);18.373(3.674-91.866)),而MS及其组分与大肠腺瘤发病不相关。结论:我们的观察发现MS及其组分与大肠腺瘤发病不相关;年龄≥50岁及hsCRP水平增高增加了大肠腺瘤风险,我们需要对这些患者进行大肠镜检查以发现大肠腺瘤。
- 吴礼浩谢文瑞蔡洁毅马伟钦何兴祥聂玉强
-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超敏C反应蛋白大肠腺瘤
- Dukes A、B期大肠癌术后总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分析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探讨Dukes A、B期大肠癌术后总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分析相关因素对预后影响。方法 2000年2月-2003年2月年间收治初发大肠癌病例,行首次根治术临床病理分期为Dukes A及B期者65例,术后采用门诊、电话、信访方式随访至2008年2月,以COX回归比例风险模型对预后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全组5年总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9.6%及80.9%,其中Dukes A期病例总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均优于Dukes B期(P<0.01)。经过单因素分析提示与Dukes A、B期无瘤生存率相关因素包括年龄(P=0.008)、组织类型(P=0.025)、肿瘤大小(P=0.036)、肿瘤部位(P=0.040)、术后化疗(P=0.005)等,将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再进入COX风险比例模型行多因素分析,提示肿瘤浸润深度(Wald卡方=4.949,P=0.026)及远处转移(Wald卡方=3.995,P=0.046)是与无瘤生存率相关的独立性影响因素。结论肿瘤浸润深度、远处转移是影响Dukes A、B期大肠癌无瘤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随着肿瘤浸润深度的加深,术后辅助化疗可能有助于改善预后。
- 袁瑜黄素娴洪楚源何兴祥
- 关键词:生存率
- ISO-1对小鼠大肠癌肝转移的影响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研究选择性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互变异构酶活性抑制剂ISO-1对BALB/c小鼠大肠癌肝转移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微孔迁移法检测ISO-1对CT26细胞体外侵袭的影响。盲肠造疝原位移植瘤块术建立小鼠大肠癌肝转移模型,将30只成功建模小鼠分为3组,每组10只。每周两次腹腔注射相同体积ISO-1(0.2ml,20mg/kg)、5%DMSO和无菌生理盐水(NS)溶液。治疗4周后处死小鼠,肝脏连续病理切片、HE染色,比较各组的肝转移率。L-多巴色素甲酯测定小鼠血清MIF互变异构酶活性;ELISA测定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CD31染色标记肿瘤微血管内皮细胞测定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结果100μmol/LISO-1作用24h后CT26细胞穿透聚碳酸酯膜细胞数显著减少[(151±19)比(178±9),P〈0.01]。ISO组比DMSO组小鼠血清MIF互变异构酶活性为51%比81%,P〈0.01。ISO-1组、DMSO组与NS组肝转移率分别为10%、60%与70%(χ^2=8.30,P〈0.05)。ISO-1组、DMSO组与NS组小鼠血清VEGF的水平分别为(15±7)pg/ml、(63±10)pg/ml与(67±8)pg/ml,P〈0.01。ISO-1组、DMSO组与NS组原位肿瘤组织MVD分别为17±4、36±7与38±5,P〈0.01。结论在体外ISO-1减少了CT26细胞的迁移,在体内降低了大肠癌肝转移的发生。其可能机制为ISO-1抑制MIF互变异构酶活性,下调VEGF表达,减少MVD。
- 何兴祥刘成勇陈萌郭海波彭侠彪全华斌
- 关键词: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新生血管化病理性
- 大肠癌肝转移诊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08年
- 肝转移是大肠癌根治性切除后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提高大肠癌肝转移的早期诊断率,对提高大肠癌患者的生存率及改善预后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此文旨在目前大肠癌肝转移研究的基础上,从影像学、分子标志物等方面进行总结,对大肠癌肝转移诊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陈萌郭海波何兴祥
-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肝转移
- 钙调蛋白和电压依赖性钙通道在EGF促肝癌细胞生长中的作用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许多生长因子如表皮生长因子(EGF)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EGF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结合,通过一系列的信息传导,导致肝癌细胞的增生。但受体后的信息传导机制尚不清楚。本实验探讨酪氨酸激酶、钙调蛋白和电压依赖性钙通道在EGF促肝癌细胞生长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于无血清RPMI 1640中培养肝癌细胞SMMC7721。采用3H-Thymidine(3H-TdR)掺入的方法,检测肝癌细胞DNA合成速率,研究酪氨酸激酶、钙调蛋白和电压依赖性钙通道在EGF促肝癌细胞生长中的作用。结果:EGF10-9M对肝癌细胞的生长有极显著促进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酪氨酸激酶阻滞剂Genistein对EGF的促肝癌细胞生长极显著抑制作用(P<0.001)。钙调蛋白阻滞剂W-7对EGF的促肝癌细胞生长具有极显著抑制作用(P<0.001),而对基础状态细胞的H-TdR掺入值无显著影响(P>0.05)。电压依赖性钙通道阻滞剂Varapamil对EGF的促肝癌细胞生长无显著抑制作用(P>0.05),对基础状态细胞的3H-TdR掺入值亦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结果显示,酪氨酸激酶及依赖钙-钙调蛋白途径在EGF的作用中起关键作用,电压依赖性钙通道与EGF的作用无关。
- 吴斌文王家何兴祥袁顺玉崔武任
- 关键词:人肝癌细胞株酪氨酸激酶电压依赖性钙通道
- 盲肠造疝原位接种瘤块法建立小鼠大肠癌肝转移模型被引量:17
- 2007年
- 目的通过盲肠造疝原位接种瘤块法建立小鼠大肠癌肝转移模型。方法将CT26细胞接种到BALB/c小鼠项背部,约10d后获得实体瘤,再对30只BALB/c小鼠实行盲肠造疝原位接种瘤块术,术后随机将小鼠分为A,B两组。A组20只,分别于术后1,2,3,4周随机抽取5只用颈椎脱臼法处死,剖腹观察原位移植瘤体积大小、肝转移癌情况、其他脏器受累情况及有无腹水等,并对肝组织进行连续病理切片,HE染色,以观察肝转移情况。B组10只,观察其自然生存期。结果盲肠造疝原位接种瘤块术后小鼠自然生存时间为(30.4±2.7)d。术后1,2周肝组织病理检查未见转移灶,术后3周1只(1/5)出现肝转移灶,术后4周3只(3/5)出现肝转移灶。结论通过盲肠造疝原位接种瘤块法成功建立了小鼠大肠癌肝转移模型,并且是研究大肠癌肝转移的理想模型。
- 甘伙烨何兴祥邹湘才黄世章廖德贵苏杭
- 关键词:结肠直肠肿瘤肿瘤转移小鼠动物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