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冬
- 作品数:9 被引量:66H指数:4
- 供职机构:北京地坛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非活动期HBV感染妇女孕期肝病再活动23例分析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孕期HBV再活动对妊娠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6月30日在本院妇产科生育的孕妇:孕前2年内有2次以上的检测结果证明符合我国2010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的诊断标准[5];孕期发生HBV再活动,表现为HBV DNA≥4 log10拷贝/ml;孕期至产后42天内出现ALT异常。对患者孕期肝病活动情况、治疗及妊娠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研究对象符合入组及排除条件。23例患者孕期HBV DNA水平最高值平均为(6.2±0.9)log10拷贝/ml;1例患者发生HBV再活动后HBeAg转阳,其余22例均保持HBeAg阴性。ALT最高值平均为(260.9±203.6)U/L,AST最高值平均为(170.4±129.1)U/L。95.7%患者从第1孕期即发现HBV DNA反弹;随着HBV DNA反弹,68.6%的患者在第1孕期即出现ALT异常,但ALT峰值可以发生在怀孕的任何时间,主要发生在第23孕期和产后。23例患者中有9例患者(39.1%)ALT>2倍正常值上限(upper limit of normal,ULN),其中5例在孕期住院治疗,1例在产后住院治疗。9例患者在孕期(1628周,中位数28周)开始抗病毒治疗,均达到病毒学完全应答和肝功能恢复正常的疗效。23例患者中10例(43.5%)孕期并发糖尿病,3例(13.0%)发生产后出血,1例(4.3%)并发子痫前期。15例(65.2%)剖宫产,8例(34.8%)自然分娩,平均孕期为(39.2±0.9)周,均活产,无早产,无低体重儿。产后随访28周,7例(30.4%)患者自发好转(HBV DNA<500拷贝/ml, ALT正常);9例孕期开始抗病毒治疗的患者8例产后继续服药治疗,1例停药;5例患者因产后ALT持续异常,开始抗病毒治疗;2例患者保肝治疗,ALT恢复正常。结论妊娠期间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有可能发生HBV再活动。对妊娠期间非活动性HBsAg携带的患者应该监测HBV DNA和肝功能。发生HBV再活动的患者应给予及时治疗,必要�
- 付冬刘敏易为马小艳蔡晧东
- 关键词: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抗病毒治疗
- B-Lynch缝合术后子宫切口感染一例
- 2022年
- 一、病例摘要患者33岁,主因“停经39+2周,见红伴不规律下腹痛6 h”,于2019年12月26日收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律,5~6/30 d,LMP:2019年3月24日,EDC:2019年12月31日,停经40+d出现恶心呕吐等早孕反应,孕早期有少量阴道流血,黄体酮保胎后好转,孕早期无发热、皮疹及接触放射线史.
- 胡玉红易为李丽付冬付丽华王夫川
- 关键词:病例摘要早孕反应子宫切口感染阴道流血
- 孕期服用替比夫定进行乙型肝炎母婴阻断的产后肝功能观察被引量:13
- 2016年
- 目的探讨HBe Ag阳性高病毒载量的孕妇在孕期是否服用替比夫定以及产后不同的停药时间对其肝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生育的HBe Ag阳性高病毒载量的妊娠妇女626例,分为替比夫定组(Ld T组,267例)和未用抗病毒药物组(对照组,359例);回顾性分析孕中期服用替比夫定与不服抗病毒药物治疗及不同停药时间的孕妇血清HBV DNA、产后肝功能的变化。结果 Ld T组母亲服用替比夫定后HBV DN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55.2413,P=0.0000),Ld T组孕妇产前HBV DNA〈500拷贝/ml的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χ^2 =49.5180,P=0.0000)。两组母亲产后6个月内最高ALT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0.021,P=0.9836),对照组母亲产后ALT〉2×ULN的病例数比Ld T组多(χ^2 =9.1562,P=0.002)。产后0-29 d停药的母亲ALT水平和〉2×ULN的病例数均高于产后〉30 d停药者。结论替比夫定用于妊娠第3期加强HBV母婴阻断可以有效降低母亲体内HBV DNA水平,替比夫定治疗未增加产后ALT升高的风险,而产后停药过早可能增加ALT升高的风险。
- 庄虔莹刘敏付冬马小艳蔡晧东
- 关键词:肝功能
- 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妊娠对妊娠并发症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
- 2021年
-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对妊娠并发症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08年12月至2020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分娩的55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孕产妇的病例资料(研究组);同时选取与研究组年龄和孕周相匹配的55例慢性乙型肝炎孕产妇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孕产妇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时间(PT)及血小板(PLT)计数等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妊娠并发症以及新生儿不良结局。结果终止妊娠前,对照组与研究组孕产妇WBC计数[7.95(6.12,9.17)×10^(9)/L vs.6.88(5.66,8.05)×10^(9)/L,Z=-1.674、P=0.095]、ALT[20.10(13.00,36.70)U/L vs.17.5(13.30,21.20)U/L,Z=-1.698、P=0.090]和AST[25.70(16.30,35.10)U/L vs.25.40(20.80,31.50)U/L,Z=-1.034、P=0.30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两组孕产妇Hb[120.00(110.00,128.00)g/L vs.111.00(96.60,119.00)g/L,Z=-3.696、P<0.001]、RBC计数[3.93(3.57,4.16)×10^(9)/L vs.3.34(2.97,3.71)×10^(9)/L,Z=-5.055、P<0.001]、TBil[7.5(5.80,9.80)μmol/L vs.10.00(7.30,14.10)μmol/L,Z=-2.816、P=0.005]、PT[10.40(10.00,11.10)s vs.11.50(10.60,12.90)s,Z=-4.023、P<0.001]及PLT计数[172.00(142.40,211.00)×10^(9)/L vs.79.2(60.80,140.20)×10^(9)/L,Z=-6.068、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与研究组孕妇妊娠并发症(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甲状腺功能异常、羊水异常、胎膜早破、肝功能异常、胆红素异常及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两组产后出血[4例(7.27%)vs.14例(25.45%),χ^(2)=6.643、P=0.010]、妊娠合并贫血[10例(18.18%)vs.27例(49.09%),χ^(2)=11.770、P=0.001]、凝血功能障碍[3例(5.45%)vs.10例(18.18%);χ^(2)=4.274、P=0.039]及剖宫产[29例(52.73%)vs.46例(83.64%);χ^(2)=12.110、P=0.001]发生率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两组新生儿窒息[2例(3.64%)vs.3例(5.45%),χ^(2)=0.000
- 付丽华胡玉红付冬康晓迪王淑媛李丽
- 关键词:肝硬化妊娠
- 慢乙肝妇女孕期全程替诺福韦抗病毒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的研究
- 研究目的和背景观察慢乙肝妇女孕期全程替诺福韦(TDF)抗病毒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材料与方法这是一项单中心,回顾性研究。慢性乙型肝炎孕妇分为TDF治疗组与对照组。TDF治疗组为孕前开始口服或怀孕后换用TDF的孕妇,300m...
- 高学松段雪飞蔡皓东胡玉红刘敏康楷周明芳付冬易为
- 文献传递
- 孕期乙型肝炎活动患者抗病毒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被引量:23
- 2012年
- 目的探讨孕期乙型肝炎活动患者抗病毒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06年8月至2011年4月就诊于北京地坛医院妇产科、妊娠8~24周发现肝功能异常(丙氨酸转氨酶≥3×正常值上限)且HBV DNA≥5 lg拷贝/ml的患者,根据患者的意愿分为抗病毒治疗(拉米夫定或替比夫定)组和保肝治疗(多烯磷脂酰胆碱、腺苷蛋氨酸、还原型谷胱甘肽、肝喜乐片、利肝康片等)组,比较2组患者的妊娠期肝病结局、严重不良事件和新生儿结局。结果共纳入102例患者,抗病毒治疗组56例,保肝治疗组46例。2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病毒治疗组失访3例,53例完成生育;保肝治疗组失访5例,2例终止妊娠,2例妊娠失败,37例完成生育。抗病毒治疗组产前ALT复常率和HBV DNA阴转率均明显高于保肝治疗组[90.6%(48例)比18.9%(7例),58.5%(31例)比8.1%(3例);均P=0.000];自然/人工终止妊娠率和非生育住院率均明显低于保肝治疗组[0比9.8%(4例),P=0.020;7.5%(4例)和26.3%(10例),P=0.023];因肝功能异常住院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1)。抗病毒治疗组53胎新生儿中46例完成全程免疫,无一例阻断失败;保肝治疗组37胎新生儿中30例完成全程免疫,3例(10.0%)HBsAg阳性。2组新生儿HBV母婴阻断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结论 HBV感染女性妊娠期发生活动性肝炎选择拉米夫定或替比夫定治疗对母亲和胎儿是安全、有效的,可有效抑制HBV复制,降低丙氨酸转氨酶水平,减少HBV母婴传播的风险。
- 付冬李振华刘敏蔡晧东
- 关键词:孕妇拉米夫定
- 89例慢性乙型肝炎妊娠妇女孕期肝功能异常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2
- 2014年
-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孕妇孕期肝功能异常对妊娠和胎儿结局的影响及妊娠期间的治疗。方法研究对象为2012年1月1日-2012年6月30日至本院妇产科分娩的妇女共89例,孕期至少1次ALT≥2×ULN,且HBVDNA≥5log10拷贝/ml(HBeAg阴性者≥4logl0拷贝/ml)的患者,根据孕期治疗方案不同分为抗病毒治疗组和保肝对症治疗组。对这些患者孕期不良事件、肝病及妊娠的结局、胎儿发育情况以及新生儿状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研究入组病例89例,其中抗病毒组55例,保肝对症组34例,两组母亲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抗病毒治疗组产前48例(87-3%)患者ALT恢复正常,38例(69.1%)患者HBVDNA下降至〈500拷贝/ml.保肝对症治疗组产前Au、恢复正常者只有13例(38.2%),HBVDNA〈500拷贝/ml的患者仅有1例(2.9%)。两组ALT复常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23.4315,P〈0.0001);两组HBVDNA低于检测下限的比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37.3468,P〈0.0001)。两组母亲发生不良事件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6);发生频率较高的5种不良事件有妊娠糖尿病、胎膜早破、产后出血、早产和羊水胎粪污染均为妊娠期常见不良事件,与治疗药物无显著相关性;两组母亲的不良事件类型及发生率排序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拉米夫定或替比夫定能够有效地抑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的复制,恢复其肝功能,明显地改善妊娠期间肝病活动患者的预后。妊娠期间使用拉米夫定或替比夫定未增加妊娠期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抗病毒治疗对妊娠妇女是安全的。
- 付冬马小艳刘敏易为蔡晧东
- 关键词:抗病毒治疗拉米夫定
- DACH1在激素敏感性恶性肿瘤中表达及意义被引量:2
- 2015年
- 恶性肿瘤发病机制较复杂,多种基因调控着肿瘤的发生和发展。DACH1作为一种抑癌基因,其与恶性肿瘤尤其是激素敏感性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就DACH1与子宫内膜癌、卵巢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关系作一综述。
- 王禹王晓莉易为付冬刘敏
-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卵巢癌前列腺癌
- 替诺福韦酯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妊娠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被引量:16
- 2015年
-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妊娠期服用替诺福韦酯(TDF)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以2011年1月1日至2013年5月24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就诊、妊娠前或妊娠早期(〈12周)开始服用TDF并至少服用至分娩的乙肝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TDF疗效、孕产期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胎儿生长及出生情况以及新生儿生长发育情况。新生儿出生后均给予乙肝疫苗10μg(0-1-6方案)及乙肝免疫球蛋白100~200U进行主动+被动免疫,实施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阻断。结果48例孕妇符合入选标准,其中3例在妊娠早期自然流产(6.2%);1例流产母亲再次妊娠,最终纳入研究的孕妇为46例。46例孕妇孕产期均未发现与TDF相关的不良事件及实验室指标异常,无一例发生肝病进展或HBVDNA反弹。46例孕妇分娩47例活胎,胎儿子宫内TDF暴露时间为31~41周,平均(37.6+3.0)周,妊娠期监测未发现胎儿生长受限或发育迟缓。47例新生儿出生时均未发现异常;出生后听力筛查、先天性苯丙酮尿症及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筛查均正常。HBV母婴阻断均成功。新生儿出生后随访1—4年,除2例患有遗传性疾病外,未发现与TDF相关的出生后缺陷、器官损害和发育异常。结论TDF用于妊娠期慢性乙肝患者对母体和胎儿较为安全,抗病毒效果可靠。
- 付冬刘敏易为胡玉红蔡晧东
- 关键词:乙型肝炎慢性替诺福韦酯妊娠病人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