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静脉
  • 6篇导管
  • 6篇涤纶
  • 6篇血液
  • 5篇血液透析
  • 5篇中央静脉导管
  • 5篇静脉导管
  • 4篇置入
  • 2篇导管插入
  • 2篇导管插入术
  • 2篇置入方法
  • 2篇中央静脉
  • 2篇亢进
  • 2篇激素
  • 2篇继发
  • 2篇继发性甲状旁...
  • 2篇甲状旁腺
  • 2篇甲状旁腺功能
  • 2篇甲状旁腺功能...
  • 2篇功能亢进

机构

  • 11篇第二军医大学

作者

  • 11篇严连喜
  • 11篇周玉坤
  • 10篇李康峰
  • 9篇石平
  • 6篇汤小芳
  • 5篇严宁
  • 5篇孔若曦
  • 5篇王成双
  • 4篇张玉强
  • 3篇洪冬梅
  • 1篇焦梅
  • 1篇李冰
  • 1篇刘宁
  • 1篇曹胜利
  • 1篇章亮
  • 1篇彭彩霞
  • 1篇梅长林
  • 1篇金迪
  • 1篇张美琪
  • 1篇戴小勇

传媒

  • 4篇临床肾脏病杂...
  • 3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国际泌尿系统...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年份

  • 3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奥美沙坦联合前列地尔对糖尿病伴微量白蛋白尿的干预分析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观察奥美沙坦及奥美沙坦联合前列地尔对糖尿病伴微量蛋白尿的干预。方法选择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本科室确诊为2型糖尿病40例患者,分为单用奥美沙坦组(A组)、奥美沙坦联合前列地尔组(B组),治疗2周。观察治疗前后2组尿微量白蛋白、肾小球率过滤、血压、高敏C反应蛋白及血凝的变化。结果疗程内,B组较A组对糖尿病伴微量蛋白尿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对肾小球率过滤、血压、高敏C反应蛋白影响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2组对血凝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奥美沙坦联合前列地尔短期内降低尿微量白蛋白、肾小球率过滤、血压、高敏C反应蛋白,与其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抗肾脏局部高凝及抑制微炎症状态相关。
严连喜周玉坤李康峰
关键词: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奥美沙坦前列地尔
带涤纶套中央静脉导管异位病例报告
2013年
近年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年限不断增长,血管通路问题成为维持性血液透析众多学者的关注热点。带涤纶套中央静脉导管的出现为无法建立自体内瘘或不适合建立内瘘的患者解决实际问题,同时相对于移植物内瘘,带涤纶套中央静脉导管具有经济优势、失功率小等优点。所以中央静脉留置导管作为血液透析的血管通路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具有普遍性。
严连喜李康峰周玉坤石平汤小芳彭彩霞
关键词:中央静脉导管涤纶病例报告导管异位静脉留置导管
个体化涤纶套中央静脉导管置入方法的安全性及成功率分析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观察不同带涤纶套中央静脉导管置入方法的安全性及手术成功率。方法46例患者行带涤纶套中央静脉导管置人术,分为A组(经撕脱鞘方法置管)、B组(经颈外静脉入路置管)和C组(非撕脱鞘方式置管)。观察3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和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记录透析中血流量、静脉压指标,计算尿素清除指数(Kt/V),B、C两组与经典撕脱鞘方法置管相对比。结果经典撕脱鞘置管患者均一次性成功,但术中出血量多于另外两组。术后3组均表现为皮下隧道渗血。3组患者透析中静脉压、血流量及Kt/V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非撕脱鞘方式置入导管寿命低于经撕脱鞘置管(P〈0.05)。B、C两组患者手术总失败率(24.14%)高于经典撕脱鞘方式置管患者(P〈0.05)。结论带涤纶套中央静脉导管置入方法推荐首选经典撕脱鞘置管,该方法安全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少。
李康峰严连喜周玉坤石平汤小芳张玉强
关键词:血液透析出血
颈内静脉穿刺置入带涤纶套中央静脉导管失败的补救方法
2013年
近年来,有不少学者报道不同导管置入法,笔者现报道8例颈内静脉穿刺失败在无超声学指引下改行颈内静脉切开置管及1例临时导管滑落至右心房而行颈内静脉切开拔管并置入涤纶套中央静脉导管。
周玉坤李康峰严连喜王成双孔若曦石平产守石灵丽洪冬梅
关键词:中央静脉导管颈内静脉穿刺置入法涤纶静脉穿刺失败右心房
四种不同涤纶套中央静脉导管置入方法及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 观察四种不同带涤纶套中央静脉导管置入方法并行临床分析.方法 132例患者行带涤纶套中央静脉导管置入术,分为A组(36例)经撕脱鞘置入涤纶套中心静脉导管;B组(36例)颈外静脉切开置入导管;C组(32例)通过引导钢丝并逐层扩张后直接置入导管;D组(28例)采用颈内静脉切开置入导管.结果 A、B、C、D四组透析前后肌酐、尿素氮水平变化存在统计学差异,且尿素清除指数均达标,A、B、D三组透析中血流量、回血静脉压、尿素清除指数以及导管留存时间相关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A、C组中上述指标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与未非随机分组相关.四组手术后未出现大出血及感染相关并发症,B、C两组各出现1例导管异位情况.结论 带涤纶套中央静脉导管置入方法推荐首选经典撕脱鞘置管,该方法安全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少.其次是颈内静脉切开置管,通过引导钢丝逐层扩张后置管适用于皮下组织疏松、脂肪层少的患者.而颈内静脉切开方法置管是在没有超声学指引下临床穿刺失败后的补救方法,但该方法技术要求高,手术风险大,故临床不作为首选.
李康峰周玉坤石平严连喜王成双孔若曦严宁石灵丽张玉强
关键词:静脉
常规血液透析前后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变化分析及意义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前后甲状旁腺激素变化,探讨常规血液透析透前与透后甲状旁腺激素变化的影响因素。方法:记录22例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患者常规血液透析前后甲状旁腺激素、钙、磷等变化并计算Kt/V值。结果:常规血液透析前后甲状旁腺激素、血磷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钙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常规血液透析通过纠正高磷血症可有效降低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改变血液透析方式增加血磷的充分清除亦可以有效控制甲状旁腺激素水平。
汤小芳周玉坤李康峰石平章亮刘宁严宁洪冬梅张玉新严连喜曹胜利
关键词:血液透析高磷血症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血管扩张器法解除内瘘狭窄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 观察血管扩张器对内瘘狭窄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 针对42例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并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证实存在内瘘狭窄的患者,以血管扩张器行腔内血管扩张,记录扩张前、后的血流量、狭窄部位内径,计算尿素清除指数(Kt/V)值,并进行对比。结果 经血管扩张器扩张狭窄内瘘后,内瘘血流量、狭窄部位内径及Kt/V值较扩张前的改变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血管扩张器解除内瘘狭窄作用明显,该方法安全、成功率高,复发率低,术后并发症少,易于掌握。
李康峰周玉坤严连喜汤小芳石平张玉强
关键词:血液透析血管扩张动静脉内瘘
运用N-末端脑钠肽评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干体质量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观察N-末端脑钠肽(N-terminal brain natriuretie peptide,NT-proBNP)运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干体质量的评估并分析临床意义。方法 48例行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分为干体质量组(Ⅰ组,24例),容量超负荷组(Ⅱ组,24例)。治疗前比较两组年龄、平均动脉压、心胸比例、左室射血分数、左室容积、NT-proBNP、血肌酐、尿素氮、估算肾小球滤过率。两组常规透析前后检测NTproBNP、血肌酐、尿素氮,计算尿素清除指数(the urea clearance index,Kt/V)值,并于下次透析前检测NT-proBNP、血肌酐、尿素氮。结果Ⅰ、Ⅱ两组患者间性别、年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容积、透析之前血肌酐、尿素氮及估算肾小球滤过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平均动脉压[(88.10±10.16)mm Hg、(93.92±8.03)mm Hg]、心胸比例[(48.80±6.11)%、(53.25 4-2.72)%]及NT-proBNP[(3 827.67±712.12)ng/L、(5 793.58±945.20)ng/L],Ⅰ组小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透析后两组间NT-proBNP[(1847.77 4-802.54)ng/L、(3 023.58±876.56)ng/L]、血肌酐[(287.26±62.86)μmol/L、(298.86±74.57)μ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下次透析前测NT-proBNP、血肌酐值,与上次透析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Ⅰ、Ⅱ两组NT-proBNP值远高于正常值范围。结论在非显性水肿的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中,NT-proBNP增高提示容量超负荷普遍存在。NT-proBNP可用来评估非显性水肿的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容量负荷,但具有局限性,可辅助调节干体质量。维持性血液透析干体质量的确定需要查体及多项检测综合判断。
汤小芳严连喜李康峰石平严宁王成双孔若曦周玉坤
关键词:血液透析N-末端脑钠肽干体质量
颈外静脉切开置入带涤纶套中央静脉导管在特殊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 探讨颈外静脉切开置入带涤纶套中央静脉导管在特殊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评估其安全性.方法 将42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DK)5期并欲行带涤纶套中央静脉导管置入术的患者设为A组,以颈外静脉切开方法置管;同期选取36例已行右颈内静脉置入术的患者设为B组,置管方法为经皮穿刺右颈内静脉经撕脱鞘置入带涤纶套中央静脉导.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记录透析前后血肌酐、尿素氮变化以及透析中血流量、回血静脉压指标,计算尿素清除指数(Kt/V)值并比较.A组42例患者行颈外静脉切开置管患者根据原发病:糖尿病肾脏疾病、Ⅱ型心肾综合征进展至终末期肾脏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慢性肾小球肾炎、强直性脊柱炎肾损害进展至终末期肾脏疾病、急性肾损伤,比较导管留存时间、导管中位留存时间.结果 2组患者Kt/V值均达标,血流量、回血静脉压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透析前后血肌酐、尿素氮水平变化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2组手术后未出现出血、血流量不佳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等并发症.A组中心肾综合征及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患者导管留存时间与糖尿病肾脏疾病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尽管带涤纶套中央静脉导管置入方法推荐首选经典撕脱鞘置管,该方法安全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少,但是经颈外静脉切开置入带涤纶套中央静脉导管术式在特殊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中手术安全,能够保证透析充分性,并发症少,临床值得推荐.
周玉坤严连喜石灵丽王成双孔若曦石平严宁洪冬梅焦梅张玉强
关键词:血液透析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血液透析时间、甲状旁腺激素及左心室功能相关分析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中年维持性血液透析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患者在中短期的透析时间里、血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及左心室结构的改变相关性。方法:52例患者根据透析时间7.15年及血甲状旁腺激素437.59 pg/ml为界分两组,以彩色超声多普勒超声测量左心室容积(LV)、左室后壁舒张末厚度(LVPW)以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测定血清、钙磷水平以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结果:两组患者以透析时间为界LV、LVPW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LVEF及血甲状旁腺激素、钙磷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以血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为界进行分组对照却见LV、LVPW、LVEF、血磷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甲状旁腺激素、血磷水平与中年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中短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左心室功能的改变具有显著相关性,而对于纠正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及高磷血症是否可以逆转左心室肥厚、改善左心室衰竭进展尚需进一步研究。
周玉坤李康峰梅长林严连喜金迪李冰张美琪戴小勇
关键词: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彩色多普勒超声甲状旁腺激素左心室功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