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惠娟
- 作品数:28 被引量:382H指数:8
- 供职机构:湖南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椎体成形术的手术护理
- 术前做好心理护理,使患者消除过虑,保证患者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接受手术治疗.术中适合舒适的体位,良好的手术野暴露.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术后抗感染.做好以上几点是保证手术成功的条件之一.
- 沈志萍丁惠娟
- 关键词:心理护理术中配合术后护理椎体成形术介入治疗
- 文献传递
- 经皮椎体成形术及血管内栓塞化疗治疗椎体恶性肿瘤
-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血管内栓塞化疗术综合治疗椎体恶性肿瘤的疗效.资料与方法:24例患者(男性13例,女性11例)共35个椎体,转移性肿瘤23例,原发灶分别为食管癌2例、肺癌11例、结肠癌6例、乳腺癌2例、原发灶不明...
- 邓钢滕皋军郭金和何仕诚方文朱光宇李国昭丁惠娟
- 关键词:椎体恶性肿瘤经皮椎体成形术
- 文献传递
- 椎体成形术中是否有必要行椎体骨静脉造影?
- 目的:探讨在椎体成形术中注射骨水泥前是否有必要行椎体骨静脉造影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2001年9月~2004年3月期间椎体成形术中注射骨水泥前均行椎体骨静脉造影病例和2004年3月~2006年3月期间椎体成形术中均直接注射...
- 何仕诚滕皋军邓钢方文郭金和朱光宇李国昭沈志萍丁惠娟
- 关键词:椎体成形术静脉造影骨水泥渗漏
- 文献传递
- 椎体成形术治疗合并囊腔样变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被引量:37
- 2005年
- 目的 研究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合并椎骨内囊腔样变的椎体压缩骨折关键技术、近期疗效及对椎体高度的恢复。方法 回顾分析4年来PVP治疗2 0 7例骨质疏松症并32 6节椎体压缩骨折,其中2 7例共32节椎体压缩为合并椎骨内囊腔样变。PVP操作均在透视监视下经椎弓根行椎体穿刺,所有椎体均用非离子造影剂行椎体造影。术后1dCT观察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分布状况和有无渗漏,测量PVP前后椎体高度,观察临床疗效和有无并发症。结果 PVP技术成功率1 0 0 %。椎体造影主要表现为造影剂注入压缩骨折椎体内后呈囊状分布并滞留。PMMA平均注入量为6 .8ml。CR、PR和NR分别为6 6 .7%、1 8.5 %、1 4 .8%,总有效率为85 .2 %。椎体前缘高度恢复2~1 5mm ,平均5 .38mm ,中央高度恢复3~1 6mm ,平均6 .4 1mm ,前缘和中央高度恢复有统计学意义(P <0 .0 5 ) ;后缘高度恢复0~1mm ,平均0 .0 6mm ,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 >0 .0 5 )。CT证实椎体前侧旁PMMA渗漏3例,但无1例出现临床症状。结论 PVP治疗椎体内合并囊腔样变的压缩骨折的疗效显著,可明显恢复压缩椎体高度,且发生PMMA渗漏的可能性更小。提高疗效的关键是抽去椎体内囊腔积液和尽可能多地充填PMMA ;椎体造影有助于预测注射PMMA在椎体内的分布状况和发生渗漏的可能性。
- 何仕诚滕皋军邓钢方文郭金和朱光宇李国昭沈志萍丁惠娟
- 关键词:椎体成形术骨质疏松椎体骨折
-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椎恶性肿瘤被引量:74
- 2005年
- 目的 通过评价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椎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分析与疗效的相关因素,提高治疗技术。方法 1 73例次,2 39节椎体病变,经病史、影像学或病理证实椎体恶性肿瘤行PVP术,临床疼痛症状为Ⅰ级(轻度疼痛) 39例,Ⅱ级(中度疼痛) 84例,Ⅲ级(重度疼痛) 5 0例。术后采用WHO标准观察1周~1个月,平均2周。结果 2 39节椎体穿刺失败1例1节椎体,技术成功率99.6 %,共1 97个椎体行术前造影检查:造影剂经肿瘤破坏区向椎体外渗漏5 7节椎体,6例6节椎体有造影剂进入相邻椎间盘;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剂量颈椎1 .5~2 .5ml,胸椎为2~4ml,腰椎为2~6ml;短期内疗效显示疼痛完全缓解5 4 .9%,部分缓解39.9%,总有效率94 .8%。术后CT证实PMMA向椎体周围组织渗漏6 3例,包括9例引流静脉、4例椎管内硬膜囊外和3例渗漏入相邻椎间盘,4 7例向椎体旁渗漏,仅1例瘫痪患者出现临床症状加重。结论 PVP短期内可明显减轻脊椎恶性肿瘤所致的疼痛症状。术前对脊椎恶性肿瘤的准确评估,结合术中椎体内造影,严格掌握注射时机,可提高治疗疗效,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 邓钢何仕诚滕皋军方文郭金和朱光宇李国昭丁惠娟沈志萍
- 关键词:经皮椎体成形术骨水泥转移瘤
- 再次椎体成形术的应用被引量:5
- 2005年
- 目的 探讨再次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处理首次PVP术后疼痛不缓解的可行性、方法及疗效。方法 骨质疏松症并椎体压缩骨折9例共9节行PVP治疗后疼痛不缓解,其中轻度压缩3例、中度以上压缩6例,包括合并囊性积液4例4节和粉碎性压缩2例2节;椎体转移性肿瘤4例共5节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后2~4个月疼痛复发。均采用再次PVP治疗,术后CT观察PMMA分布状况和有无渗漏,并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和观察有无并发症。结果 再次PVP技术均成功,再注入PMMA量平均为4 .8ml,随访1~1 8个月,CR 1 0例、PR 3例。CT证实椎体周围PMMA渗漏2例,但无一例出现临床症状。2例椎体转移肿瘤分别于再次PVP后4、5个月死亡,但无明显相应病变椎体平面疼痛。结论 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PVP后疼痛不缓解及椎体内转移性肿瘤疼痛复发者,再次PVP的疗效显著。关键技术是经椎弓根穿刺至椎体内致痛区并充分充填PMMA。
- 何仕诚滕皋军邓钢方文郭金和朱光宇李国昭沈志萍丁惠娟
- 关键词:椎体成形术骨质疏松椎体转移性肿瘤
- 经皮脾穿刺CO_2门静脉造影术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 初步探索经皮脾穿刺CO2 门静脉造影的安全性、造影效果及其临床使用价值。方法 2 0例患者 (男 15例、女 5例 ) ,原发性肝癌 14例 ,转移性肝癌 5例 ,肝硬化 1例 ,以 2 6G超细针在B超引导或透视定位下经皮穿刺至脾内 ,行CO2 DSA。结果 17例清晰显示门静脉 4级以上分支 ,图像质量优 ;2例门静脉主干阻塞 ,门静脉分流显示清晰 ,1例失败。术中 7例患者无任何不适 ,10例患者有轻中度腹部不适 ,2例有恶心感 ,1例腹痛 ,B超示脾包膜下血肿。结论 经皮细针穿刺脾实质CO2 造影可以清晰显示门静脉结构 ,方法简单、快捷、创伤小 ,患者耐受性好 ,安全性高 ,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 邓钢方文刘振生李国昭何仕诚郭金和朱光宇丁惠娟沈志萍滕皋军
- 关键词:CO2门静脉造影术经脾细针
- 椎间盘内电热疗法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被引量:14
- 2005年
- 目的 评价椎间盘内电热疗法(IDET)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动物实验选用家猪2只,选择L3 -4、L4 - 5椎间盘全麻下行标准IDET治疗,术后即时、1、2周分别行MRI检查,于术后1、2周分别各处死1只动物,行大体及组织病理检查。临床应用选择慢性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2 3例(总计2 9个椎间盘,病变范围在L2 - 3~L5 - S1 ) ,进行IDET治疗。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 ,0 1 0 )作为疗效评价指标,对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只家猪4个椎间盘成功建立标准IDET模型,术后活动正常,即时MRI无异常信号改变,术后1、2周MRI示治疗椎间盘T2W髓核中心高信号体积缩小,周围呈明显低信号改变,1周后病理示髓核变性收缩,局部纤维环增厚,神经根及硬膜囊未见损伤。2 3例临床患者中2 9个椎间盘成功行IDET ,与术前比较,术后1周及3个月随访VAS分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 <0 .0 0 0 1 ) ,有效率分别为6 5 .3%、78.9%。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 IDET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有效、安全。
- 方文滕皋军何仕诚郭金和邓钢朱光宇李国昭丁惠娟沈志萍
- 关键词:椎间盘内电热疗法椎间盘源性腰痛
- 新型CO_2血管造影输送装置的研制与临床应用研究
- 滕皋军董永华邓钢郭金和方文李惠民余永强何仕诚李国昭朱光宇丁惠娟沈志萍
- 该项目属医学影像学与介入放射学领域,主要内容为“一体化CO_2气体输送装置”的研制,CO_2血管造影术的应用研究与新技术开发。 通过新型一体化CO_2气体输送装置的研制,利用单向阀门、密封的输送管道、收集袋与单向输出管道...
- 关键词:
- 关键词:DSACO2
- 肝动脉栓塞化疗术联合经皮无水乙醇注射治疗少血供肝癌的疗效观察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评价选择性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联合经皮无水乙醇注射(PEI)治疗少血供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经肝穿刺活检、螺旋CT增强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检查为少血供肝癌患者4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0例仅行TACE治疗为TACE组,20例行TACE联合PEI治疗为TACE+PEI组,比较2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甲胎蛋白转阴率及术后1、2年生存率。结果TACE+PEI组和TACE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5%(17/20)和55%(11/20),甲胎蛋白转阴率分别为85%(17/20)和50%(10/20),术后1年生存率分别为95%(19/20)和75%(17/20),术后2年生存率分别为70%(14/20)和35%(7/20)。2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甲胎蛋白转阴率及术后2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TACE联合PEI治疗少血供肝癌安全有效。
- 邵泽锋何仕诚邓钢丁惠娟
- 关键词:肝肿瘤肝动脉栓塞化疗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