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邦钦

作品数:169 被引量:926H指数:19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8篇期刊文章
  • 28篇会议论文
  • 20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5篇生物学
  • 29篇天文地球
  • 2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0篇农业科学
  • 4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 3篇理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54篇植物
  • 52篇浮游植物
  • 37篇浮游
  • 30篇台湾海峡
  • 20篇海域
  • 15篇海洋生物
  • 14篇赤潮
  • 13篇叶绿素A
  • 13篇浮游生物
  • 12篇海洋生物学
  • 12篇浮游动物
  • 11篇酸酶
  • 11篇磷酸酶
  • 11篇碱性磷酸酶
  • 10篇群落
  • 10篇光合色素
  • 10篇初级生产力
  • 9篇群落结构
  • 8篇微微型浮游植...
  • 7篇生态研究

机构

  • 163篇厦门大学
  • 9篇湖北民族大学
  • 6篇中国科学院
  • 5篇集美大学
  • 5篇教育部
  • 4篇国家海洋局第...
  • 4篇华中农业大学
  • 4篇暨南大学
  • 3篇国家海洋局第...
  • 3篇福建省水产研...
  • 3篇漳州师范学院
  • 2篇国家海洋局第...
  • 2篇中山大学
  • 2篇天津科技大学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湖北师范学院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青岛海洋大学
  • 1篇汕头大学

作者

  • 169篇黄邦钦
  • 44篇洪华生
  • 36篇陈纪新
  • 21篇林丽贞
  • 18篇侯建军
  • 16篇柳欣
  • 15篇王大志
  • 12篇林学举
  • 8篇曾祥波
  • 8篇欧林坚
  • 7篇黄凌风
  • 7篇曹振锐
  • 7篇胡俊
  • 7篇赖红艳
  • 7篇刘媛
  • 6篇谢聿原
  • 4篇叶翔
  • 4篇李炎
  • 4篇张彩云
  • 4篇肖武鹏

传媒

  • 19篇台湾海峡
  • 17篇海洋学报
  • 14篇海洋科学
  • 12篇厦门大学学报...
  • 7篇应用海洋学学...
  • 6篇海洋与湖沼
  • 6篇海洋环境科学
  • 5篇中国及邻近海...
  • 4篇地球科学进展
  • 4篇中国公共卫生
  • 4篇中国藻类学会...
  • 3篇湖北民族学院...
  • 3篇海洋学研究
  • 3篇中国海洋湖沼...
  • 2篇水生生物学报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集美大学学报...
  • 2篇海洋科学进展
  • 2篇海峡两岸第七...
  • 1篇生态学报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1
  • 2篇2020
  • 6篇2019
  • 2篇2018
  • 5篇2017
  • 4篇2015
  • 5篇2014
  • 8篇2013
  • 11篇2012
  • 8篇2011
  • 5篇2010
  • 7篇2009
  • 16篇2008
  • 11篇2007
  • 7篇2006
  • 13篇2005
  • 7篇2004
  • 5篇2003
16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998年8月台湾海峡表层叶绿素a含量的分布特征被引量:2
2001年
根据1998年8月台湾海峡表层温度、盐度、叶绿素a的走航式观测结果 ,讨论了调查期间叶绿素a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夏季台湾海峡存在明显的上升流现象 ,表层较高的叶绿素a含量均位于低水温区。表层叶绿素a最大值出现在上升流区的边缘。作者认为这是上升流中心区与边缘区浮游植物的大量繁殖具有一定的“时间差”的缘故。台湾海峡24°N以南及以北海域 ,由于上升流强度的差异 ,表层叶绿素a的分布变化也明显不同。夏季 ,台湾海峡表层叶绿素a含量呈南高北低的趋势。
张钒黄邦钦陈照章林学举张彩云
关键词:叶绿素A台湾海峡
厦门海域分粒级叶绿素a含量的分布特征被引量:21
2005年
据2002年12月至2004年2月间厦门海域6个航次分粒级叶绿素a含量的调 查资料,研究了该海域分粒级浮游植物叶绿素a含量的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子.结果 表明:厦门海域叶绿素a含量平均值为5.36mg/m3,各调查月份中,8月份的含量最 高(13.6mg/m3),5月的次之(5.33mg/m3),12、2月的含量较低.叶绿素a含量的水 平分布在冬季时较为均匀;春、夏季在宝珠屿海域出现最高值(33.28mg/m3),九龙江 口外出现次高值(13.84mg/m3).厦门海域全年以微型浮游植物占优势,小型浮游植 物在夏季高生物量时占比较高(41.O%),微微型浮游植物所占比例较小(年平均值 为9.7%).冬季低温是浮游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春、夏季随着温度升高,营养 盐的缺乏限制了浮游植物的生长.
曹振锐黄邦钦刘媛洪华生谢廷贵
关键词:海洋生物叶绿素A浮游植物厦门海域
肽核酸相关技术在疾病诊断与治疗方面的应用
2004年
侯建军周文逊黄邦钦
关键词:肽核酸杂交检测特异性疾病诊断
厦门西海域裸甲藻和原甲藻赤潮的观察被引量:7
2007年
对近年来发生在厦门海域的裸甲藻(Gymnodinuum)和原甲藻(Prorocentrum)赤潮的发生情况进行了监测分析,采用了采样、分离、单种培养、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r、DNA序列分析等系列监测、分离培养和赤潮生物鉴定技术,重点观察并确证了厦门海域存在的赤潮原因种为微小原甲藻(Prorocentrum minimum)、Takayama pulchellum、无纹环沟藻(Gyrodinium instriatum)。光学显微镜观察表明,赤潮发生海域存在着许多原甲藻和裸甲藻种类,但不能进一步确认到种。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可根据微小原甲藻体表规则的花纹等特征,根据Takayama pulchellum具有明显的特异性反S形顶沟等特征分别对它们进行有效地分类鉴定。分子分类学分析表明,T.pulchellum(株名为TPXM)28S rDNA D1-D2区序列长度为721 bp,与基因库中同种相似株的同源性大于99%;微小原甲藻(株名PMDH)的ITS和28S rDNA序列与基因库中同种序列的同源性高达99%;无纹环沟藻(株名GIXM)的ITS与基因库中登记的分离自中国深圳海域的4株同种藻的同源性也高达99%。用ITS序列和28S rDNA序列建立的系统进化树也能很好地显示微小原甲藻、Takayama pulchellum、无纹环沟藻之间以及它们与其他藻之间的亲缘关系。将上述结果结合文献记录和环境条件进行了分析,证实这3种赤潮种类Takayama pulchellum、无纹环沟藻、微小原甲藻是厦门海域较为常见的赤潮原因种。对上述检测和鉴定方法的系统应用也表明,这些方法可应用于对现场赤潮生物进行有效监测。
侯建军黄辉雷红灵赖红艳黄邦钦
关键词:厦门西海域赤潮微小原甲藻
赤潮生物毒素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05年
侯建军黄邦钦王大志赖红艳
关键词:生物毒素麻痹性贝毒素药物研究暴发性赤潮藻
厦门西海域水体中碱性磷酸酶活力分布及其影响因子分析被引量:8
2000年
1993年8和11月,1994年3,5和10月,应用荧光法测定了厦门西海域水体中各载体相(浮游植物、细菌和游离态)碱性磷酸酶活力(APA),结果表明:APA呈较为明显的季节变动,总APA表现为夏季(1993年8月)最高,春(1994年5月)秋(1993年11月)最低;结果亦显示,该海域浮游植物和海水是碱性磷酸酶的主要载体,平均分别占44.7%和40.5%;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各形态磷,硝态氮、溶解氧、化学耗氧量、初级生产力、细菌生长速率(BP)对APA有较明显的影响;其中除BP与IAPA成正相关外,其余均为负相关.还对碱性磷酸酶作为水体磷状况的指示和在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作用进行了初步讨论.
黄邦钦洪华生薛雄志
关键词:碱性磷酸酶浮游植物细菌厦门西海域
一种甲藻生物发光检测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甲藻生物发光检测装置,包括暗适应室、扰动装置、光学套筒、滤光片、光纤耦合器、光纤、光子计数模块和微电脑控制板;滤光片安装在光学套筒中;光学套筒一端与暗适应室相连以接收暗适应室内甲藻所发出的光,光学套筒另一端...
陈纪新江艺勇林丽贞黄邦钦李长林
文献传递
2004年夏季台湾海峡上升流海域悬浮颗粒物粒径谱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利用2004年夏季台湾海峡南部海域的现场激光粒度仪剖面测量数据,运用海洋食物链的粒径谱理论,分析了悬浮颗粒物的Sheldon谱图和正态化谱图的剖面分布精细结构。横跨台湾海峡沿岸及浅滩外斜上升流的A和B两断面Sheldon粒径谱类型相近,正态化谱图的斜率r的范围从-0.79到-0.65,在明显高于寡营养海域的水平上波动。斜率r的高值带或高变幅带,在上升流系高叶绿素带及叶绿素最大层的周边或前端的呈斑状分布。海洋食物链的粒径谱分析结果支持关于台湾海峡南部上升流生态系高生产力、短食物链和高营养转换效率的宏观认识,并深化对营养转换效率分布精细结构的了解。现场激光粒度仪可发展为探索海洋食物链时空分布精细结构的常备传感器。
叶翔李炎黄邦钦胡毅陈坚
关键词:上升流激光粒度仪台湾海峡
冬季东海及南海北部海域初级生产力和新生产力的初步研究被引量:8
2012年
采用14C与15 N核素示踪方法,于2008年12月—2009年1月对东海和南海北部海域的初级生产力和新生产力的分布进行了研究,并对其环境制约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叶绿素a质量浓度在空间分布上呈近岸高、外海低,表层高、真光层底部低的分布趋势。东海海域的积分初级生产力(IPP)和积分新生产力(INP)均低于南海北部海域,f比值为东海海域>南海北部海域,东海海域新生产力(NP)对初级生产力(PP)的贡献大于南海北部海域。浮游植物对氨盐的吸收速率(ρNH4)显著大于对硝酸盐的吸收速率(ρNO3)(P<0.05)。水柱平均新生产力与环境参数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营养盐是影响冬季调查海域新生产力的主要因素,温度和盐度为次要因素。
王磊林丽贞谢聿原黄邦钦
关键词:初级生产力南海北部
赤潮生物检测的分子探针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04年
侯建军陈纪新黄邦钦
关键词:分子探针技术寡核苷酸微型生物
共1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