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春华

作品数:11 被引量:31H指数:4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4篇形态发生蛋白
  • 4篇骨形态
  • 4篇骨形态发生蛋...
  • 4篇干细胞
  • 3篇缺损
  • 3篇骨缺损
  • 3篇关节
  • 2篇软骨
  • 2篇软骨缺损
  • 2篇生物相容
  • 2篇生物相容性
  • 2篇人骨形态发生...
  • 2篇重组人骨形态...
  • 2篇细胞
  • 2篇聚丙交酯
  • 2篇间充质干细胞
  • 2篇间质干细胞
  • 2篇骨髓
  • 2篇骨髓间充质
  • 2篇骨髓间充质干...

机构

  • 8篇暨南大学
  • 8篇暨南大学附属...

作者

  • 11篇黄春华
  • 7篇吴昊
  • 7篇查振刚
  • 6篇刘宁
  • 4篇姚平
  • 4篇王双利
  • 3篇张利
  • 3篇林宏生
  • 3篇杨淑野
  • 2篇刘宏伟
  • 2篇王国普
  • 2篇屠美
  • 1篇张嘉晴
  • 1篇束志勇
  • 1篇周长忍
  • 1篇谭文成
  • 1篇李劼若
  • 1篇汪炬
  • 1篇冯永洪

传媒

  • 2篇暨南大学学报...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华生物医学...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骨形态发生蛋白与载体材料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基于骨形态发生蛋白与载体材料的关系进行综合分析,为从事骨形态发生蛋白各项研究的人员提供参考。资料来源:主要应用计算机检索1990-01/2004-12CNKI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文献,检索词为“骨形态发生蛋白,载体材料”,限定的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同时检索1990-01/2004-12Medline数据库的文献,检索词为“Bonemorphogeneticprotein”,限定文章语言为English。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择骨形态发生蛋白与载体材料研究有关的文献查找全文。排除重复性的研究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63篇关于骨形态发生蛋白与载体材料相关的文献,通过阅读摘要或全文对文章内容进行分类整理,22篇与本文综述内容有关,排除41篇。资料综合:①骨形态发生蛋白的细胞学机制可分为4个时期:趋化期、分化期、骨质形成期、骨质再建期。②骨形态发生蛋白与载体材料所构成的释放系统:骨形态发生蛋白和载体材料的复合使用,既能保留载体材料原有的骨传导作用又加入了诱导骨生成的因子,还能通过建立一个骨形态发生蛋白的缓慢释放系统,使其能在植入部位缓慢释放而持续发挥作用,进一步增强骨诱导能力。③目前值得研究的一些骨形态发生蛋白载体分类:包括胶原材料、生物陶瓷骨修复材料、脱钙骨基质、合成聚合物材料、基因载体。④骨形态发生蛋白-载体的实验:骨形态发生蛋白-载体可以促进骨缺损或骨不连的愈合;骨形态发生蛋白亦能刺激脊柱融合、缩短脊柱融合的时间及改善融合植骨块的生物力学特征;对软骨组织的形成、生长和损伤的修复具有促进作用。结论:正确了解骨形态发生蛋白与载体材料的关系,可以更有效的发挥骨形态发生蛋白在骨科疾病中的治疗作用。
黄春华查振刚
关键词: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生物相容性材料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复合Ⅰ型胶原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聚乳酸乙醇酸构建组织工程骨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体外分离培养后种植到复合Ⅰ型胶原和重组人类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的聚乳酸乙醇酸(PLGA)生物支架上,构建组织工程骨的可行性。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分离BMSC,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分析法对细胞表面抗原进行鉴定。相分离法制备多孔三维PLGA生物支架,支架材料上复合Ⅰ型胶原和rhBMP-2,扫描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将第3代的BMSC接种于复合支架上,扫描电镜观察材料的细胞黏附性,将培养6h后的细胞-支架复合体植入sD大鼠肌袋内,于2个月后取材进行HE染色,观察其构建组织工程骨的情况。结果BMSC可在体外分离扩增,表达CD29、CD44,不表达CD34和CIM5。制备的PLGA支架孔隙率为90%,平均孔径为100μm,与BMSC有较好的黏附性。2个月后动物体内细胞-支架复合体的大体观察和HE染色显示,BMSC种植到复合Ⅰ型胶原和rhBMP-2的PLGA生物支架上可构建骨组织。结论BMSC可在体外长期、稳定培养,是理想的组织工程种子细胞。PLGA与干细胞有较好的黏附性,可用来做组织工程生物材料。BMSC种植到复合Ⅰ型胶原和rhBMP-2的PLGA生物支架上后,在动物体内可构建组织工程骨。
查振刚李劼若周长忍姚平吴昊刘宁黄春华杨淑野王双利
关键词:骨髓间质干细胞聚乳酸乙醇酸组织工程骨
番荔枝多糖ASPA80及ASPA80-1对小鼠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初步研究
目的:本论文旨在探究番荔枝多糖ASPA80及ASPA80-1对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1.倒置显微镜观察ASPA80及ASPA80-1对RAW264.7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
黄春华
关键词:RAW264.7巨噬细胞免疫调节活性MAPKS
人骨髓间质干细胞体外培养及诱导成骨的鉴定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优化人骨髓间质干细胞(human bone marrow mesenchym alstem cells,hBMSCs)体外分离培养方法,对hBMSCs体外培养及诱导成骨能力进行鉴定。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hBMSCs,流式细胞分析法(FACS)对细胞表面抗原、细胞活力、细胞周期进行检测。以含地塞米松(1×10-7mmol/L)、β-甘油磷酸钠(10 mmol/L)、抗坏血酸(35.22 mg/L)的DMEM培养液对hBMSCs进行诱导分化,相差显微镜和透视电镜观察细胞形态,Gomori钙钴法进行碱性磷酸酶染色(ALP),免疫组化检测Ι型胶原,茜素红法进行钙结节染色。结果hBMSCs可在体外分离扩增,表达CD44、CD105和CD106,不表达CD34和CD45,细胞活力为92.3%,G0-G1细胞占94.2%。经成骨培养液诱导后细胞形态由长梭形向多边形转变,ALP染色、Ι型胶原染色及钙结节染色均为强阳性。结论hBMSCs可在体外长期、稳定培养,具有向成骨细胞分化的潜能。
张利查振刚姚平吴昊张嘉晴刘宁黄春华林宏生王国普
关键词:骨髓间质干细胞细胞培养诱导成骨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仿生纳米壳聚糖-胶原复合物修复大鼠胫骨缺损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4周龄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离体培养后与仿生纳米壳聚糖-胶原(nano chitosan-so-dium collagen,nano-CS-COL)形成复合支架,植入SD大鼠胫骨缺损处,比较修复节段性胫骨缺损的效果,初步探讨治疗骨缺损的组织工程学方法。方法:4周龄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离体培养、纯化、鉴定、扩增后在等同于细胞培养的条件下与nano-CS-COL复合培养,制成MSCs/nano-CS-COL复合物并经电镜扫描证实复合物有细胞生长。制成同种异体SD大鼠胫骨干5mm节段性动物模型,MSCs/nano-CS-COL复合物通过手术移植入动物模型胫骨缺损处,通过大体观察、X线放射学、组织学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空白组骨缺损修复情况。结果:术后6、12周实验组与实验对照组放射学检查评价新骨生成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组织学检查新骨生成速度、生成量均有显著差异。实验组标本与正常组基本一致。空白对照组不能自行修复骨缺损,最后缺损由纤维组织充填。结论:BMSCs是骨组织工程中适宜的种子细胞。Nano-CS-COL复合支架能够与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复合培养,移植入异体SD大鼠后未见明显免疫排斥反应,是可以选择的细胞载体。MSCs/nano-CS-COL复合物植入修复鼠胫骨缺损能够加速新骨形成,修复效果明显优于单纯CS植入组。
刘宁杨淑野王双利刘宏伟屠美吴昊张利黄春华查振刚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缺损
全膝置换术治疗伴膝外翻畸形膝骨性关节炎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 探讨保留后交叉韧带型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重度膝关节炎伴膝外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保留后交叉韧带型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8例膝关节炎伴膝外翻。术前X线测量膝外翻畸形10°~35°,平均21.6°。随访6-36个月,平均21个月。根据HSS膝关节百分评分系统进行评估。结果术后X线测量膝外翻角度3°~9°,平均5.7°。HSS膝关节评分术前平均54分,术后91分;活动范围术前平均83°,术后118°。所有病例术后无明显疼痛,行走、上下楼梯等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保留后交叉韧带型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炎伴膝外翻的早期临床疗效满意,术中外侧软组织的松解是手术的关键。后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查振刚黄春华姚平刘宁王国普林宏生吴昊
关键词:骨关节炎膝外翻关节成形术
H企业房地产项目开发计划控制研究
近年来房地产企业普遍发展到集团型企业,规模逐渐扩大,管理复杂,产品开发周期长,需要整合政府、设计、施工、材料等大量内外部资源,随着行业利润逐年走低,任何一个大的环节管理脱节将导致项目延期,项目利益受损甚至亏损。有效整合内...
黄春华
关键词:房地产项目
纳米壳聚糖-胶原纤维支架的生物相容性[英文]被引量:4
2008年
背景:新型仿生纳米壳聚糖-胶原支架在纳米水平上与细胞外基质结构相似,其是否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黏附及生长,并显示良好的相容性?目的:评价新型纳米壳聚糖-胶原支架与SD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的体外相容性。设计:单一样本观察。单位: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材料:实验于2007-03/2007-07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实验中心完成。选取10只4周龄雌性SD大鼠,SPF级,体质量200g,由广东省实验动物中心提供(许可证号为SCXK(粤)2003-0002)。实验过程中对动物的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纳米壳聚糖-胶原纤维支架由理工学院生物材料研究室提供。方法:①分离培养SD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流式细胞分析法对细胞表面抗原进行检测。②聚电解质共凝聚技术制作纳米壳聚糖-胶原纤维支架。③取生长良好的P3代,与纳米壳聚糖-胶原纤维支架体外联合诱导培养,以单纯纳米壳聚糖支架材料为对照,通过细胞贴壁率、生长曲线、细胞活力及周期、扫描电镜观察综合评价材料与细胞的相容性。主要观察指标: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后进行流式细胞表面抗原标志鉴定。②纳米材料及细胞复合2,4,8d后扫描电镜观察细胞与材料相容情况。③细胞对材料黏附率的测定。④细胞与材料复合5d检测细胞周期及活力。结果:①细胞表面抗原标志检测结果:CD29表达为90.86%,CD106表达为73.38%,CD44表达为82.61%,CD34表达为0.76%,CD45表达为0.60%。②细胞与材料相容情况:扫描电镜可见纳米壳聚糖-胶原纤维支架为多孔的三维立体结构,材料内部形成大小不一的大孔和互连的小孔,彼此相互交通。应用质量法测得的孔隙率为85%~90%,孔径为50~300μm,平均150μm。骨髓基质干细胞复合到纳米壳聚糖-胶原纤维支架后2d,细胞呈球形散在分布;4d后细胞呈梭形,延展爬行且有伪足与材料表�
杨淑野查振刚王双利刘宏伟屠美吴昊刘宁张利黄春华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清创Ⅰ期缝合治疗创伤后慢性骨髓炎12例
2005年
冯永洪姚平林宏生谭文成黄春华吴昊
关键词:清创植骨内固定慢性骨髓炎
PLGA-Ⅱ型胶原复合rhBMP-2/bFGF修复兔膝关节软骨的缺损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探讨经Ⅱ型胶原涂层改性后的聚丙交酯-乙交酯(PLGA)材料(PLGA-Ⅱ型胶原)用作生长因子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载体来修复兔膝关节软骨缺损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初步探讨生长因子rhBMP-2和bFGF之间在修复兔膝关节软骨缺损中的协同作用机制。方法:将45只成年新西兰兔随机分成A^E 5组,每组9只,用在兔右侧膝关节内侧髁钻孔的方式建立软骨缺损模型,A组植入PLGA-Ⅱ型胶原/rhBMP-2+bFGF复合物,B组植入PLGA-Ⅱ型胶原/rhBMP-2复合物,C组植入PLGA-Ⅱ型胶原/bFGF复合物,D组植入单纯PLGA-Ⅱ型胶原支架材料,E组未植入任何材料。将A、B、C组统称为实验组,D、E组统称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后4周,8周,12周处死动物,取材进行大体、组织学观察。结果:实验组的复合材料对软骨缺损的修复都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其中A组的效果最佳,对照组的软骨缺损的修复不明显,实验组总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3种带生长因子的复合体材料对兔软骨缺损的修复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PLGA-Ⅱ型胶原复合物可用作生长因子rhBMP-2和bFGF的载体材料。生长因子rhBMP-2、bFGF对软骨缺损的修复均有促进作用,并且在剂量比为0.5 mg∶50 ng时存在着协同作用。
束志勇查振刚汪炬黄春华刘宁吴昊王双利
关键词:聚丙交酯-乙交酯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关节软骨缺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