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鲁常青

作品数:79 被引量:236H指数:8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常州市卫生局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7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4篇细胞
  • 22篇病理
  • 21篇肿瘤
  • 19篇免疫
  • 18篇蛋白
  • 16篇基因
  • 15篇乳腺
  • 15篇乳腺癌
  • 15篇腺癌
  • 14篇临床病理
  • 10篇组织化学
  • 10篇免疫组织
  • 10篇免疫组织化学
  • 9篇淋巴
  • 8篇胃癌
  • 7篇预后
  • 6篇血管
  • 6篇免疫表型
  • 6篇分子
  • 6篇癌组织

机构

  • 40篇常州市第一人...
  • 30篇苏州大学附属...
  • 9篇苏州大学
  • 5篇苏州医学院
  • 4篇苏州医学院附...
  • 3篇上海医科大学
  • 2篇南京大学医学...
  • 1篇东南大学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南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匹兹堡大学
  • 1篇常州市第二人...
  • 1篇常州市中医医...
  • 1篇金坛市人民医...
  • 1篇溧阳市人民医...
  • 1篇安岳县人民医...
  • 1篇简阳市人民医...

作者

  • 79篇鲁常青
  • 25篇谈炎
  • 22篇陈同钰
  • 22篇李青
  • 12篇谈敏
  • 11篇谢军
  • 10篇陈同钰
  • 10篇陈陆俊
  • 9篇袁晓璞
  • 9篇王辉
  • 9篇田波
  • 8篇赵伟
  • 8篇陈铜兵
  • 7篇田波
  • 7篇吴晁
  • 7篇吴昌平
  • 7篇蒋敬庭
  • 6篇虞华明
  • 6篇谈敏
  • 5篇施益民

传媒

  • 10篇诊断病理学杂...
  • 9篇江苏医药
  • 8篇中华实验外科...
  • 6篇苏州医学院学...
  • 4篇中华病理学杂...
  • 4篇实用肿瘤杂志
  • 2篇中国癌症杂志
  • 2篇临床皮肤科杂...
  • 2篇中华皮肤科杂...
  • 2篇肿瘤
  • 2篇中华医学遗传...
  • 2篇中华神经医学...
  • 2篇常州实用医学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临床荟萃
  • 1篇医学信息(医...
  • 1篇中华泌尿外科...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中华耳鼻咽喉...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6
  • 10篇2014
  • 11篇2013
  • 8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 5篇2008
  • 4篇2007
  • 3篇2005
  • 5篇2004
  • 3篇2003
  • 5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 2篇1998
  • 5篇1997
  • 1篇1996
7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54例胃肠道间质瘤的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观察
2003年
目的 研究胃肠道间质瘤 (GIST)的病理形态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对GIST的形态进行光镜观察 ,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CD117(c kit)、CD3 4、波形蛋白等 6种抗体在肿瘤中的表达。结果  5 4例GIST ,年龄 35 85岁 (平均 5 8岁 ) ,肿瘤细胞为梭形或上皮样 ,或两者混合存在 ,排列成交织束状、栅栏状、漩涡状、巢团状及弥漫片状 ;梭形细胞为主型 38例 ,上皮样细胞为主型5例 ,混合型 11例 ;良性 10例 ,潜在恶性 14例 ,恶性 30例 ;免疫组化CD117和CD3 4在GIST中显示弥漫强阳性 ,阳性率分别为 94 4 %、77 8%,Vimentin10 0 %。结论 GIST好发于中老年人 ,肿瘤细胞形态、排列多样 ,HE镜下组织形态与平滑肌源性肿瘤及神经源性肿瘤难鉴别 ,CD117、CD3 4及Vi mentin等一组抗体联合使用可协助诊断。
鲁常青陈同钰谈敏李青谈炎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病理形态免疫组织化学原癌基因肿瘤标记物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国内文献荟萃分析被引量:19
2010年
目的 总结分析国内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的临床诊治现状及其预后。方法检索1992年1月至2009年4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文献,获得临床资料完备的42篇文献共439例SPT,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439例SPT中男性38例(8.7%),女性401例(91.3%),男:女=1:10.6,平均年龄28岁(8~76岁)。377例有临床表现描述,主要为腹痛(35。3%)、腹部包块(31.3%)、腹胀不适(7.7%),101例(26.8%)无任何症状,为体检时偶然发现。术前诊断有记载者246例,误诊161例,误诊率65.4%。439例SPT均行手术治疗,手术根治性切除率高达97.3%(427/439)。平均肿瘤直径7.8cm(1.5~25.0cm)。394例对肿瘤侵犯转移有记载,80例(20.3%)有恶性表现。418例(95.2%)获得术后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4个月(1月~25年)。随访期间403例(96.4%)无瘤存活,4例局部复发,6例发生肝转移,4例因本病病死。结论SPT是一种少见的潜在低度恶性肿瘤,好发于年轻女性,确诊依赖于病理组织学检查。手术是SPT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预后良好。
尹勇李兆丽王勍王荣朝李忠卢麒丞许军鲁常青陈同钰
关键词:胰腺肿瘤实性假乳头状瘤预后
低度恶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3例临床病理观察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低度恶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LGMS)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特点。方法对3例LGMS临床资料、病理学形态及免疫组化进行分析。结果镜下肿瘤组织由轻、中度异型的长梭形/胖梭形肿瘤细胞组成,核分裂象2—3个/10HPF。瘤细胞束状排列,浸润周边脂肪组织或横纹肌组织,似侵袭性纤维瘤病或形成类似增生性肌炎中的棋盘样结构;部分区域细胞密度增加,呈交织束状或鱼骨样排列。免疫组化:3例梭形肿瘤细胞均vimentin和SMA(+),1例desmin(+);3例S-100、calponin、lysozyme、EMA和AE1/AE3均(-)。结论LGMS是肌纤维母细胞分化的低度恶性间叶源性肿瘤,易复发,亦可转移,明确诊断需组织形态学与免疫组化相结合。
吴晁王辉鲁常青代云
关键词:低度恶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
软骨黏液样纤维瘤3例临床病理观察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软骨黏液样纤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组织起源、影像学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软骨黏液样纤维瘤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观察其组织形态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2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30岁(17—49岁);病变均位于长骨。临床主要表现为无痛性肿块或运动后疼痛。镜下肿瘤呈特征性的分叶状结构,小叶中央细胞稀疏,富含黏液样基质,瘤细胞短梭形或星芒状,有向软骨细胞分化的倾向;小叶周边富于细胞,由纤维母细胞样梭形细胞、圆形成软骨细胞样细胞和良性破骨巨细胞构成。其中1例合并动脉瘤样骨囊肿。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vimentin和S-100(+),SMA局灶(+)。结论软骨黏液样纤维瘤较少见,可能为软骨源性肿瘤。诊断应结合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表现,并需与多种良、恶性骨肿瘤鉴别。肿瘤局部复发少见,宜采取保守治疗。
陈铜兵赵伟钱伟明田波张大川谈炎鲁常青
关键词:软骨黏液样纤维瘤骨肿瘤病理学
细胞粘附分子CD138在乳腺癌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2002年
史伟峰张学光陈同钰鲁常青谈敏谈炎
关键词:细胞粘附分子乳腺癌
CD40分子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的研究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CD40分子表达与癌组织浸润转移的关系 ,以及其与ER、PCNA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运用免疫组织化二步法 (Envision法 )对 42例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乳腺癌组织进行回顾性研究 ,并且选择 1 5例纤维腺瘤患者作为对照。结果 CD40、ER和PCNA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35 .7%、54 .8%和 47.6 % ,与纤维腺瘤组相比 ,具显著性差异 (P <0 .0 5或P <0 .0 1 ) ;ER、PCNA与淋巴结转移有关 (P <0 .0 5或P <0 .0 0 1 ) ,CD40与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 (P >0 .0 5) ;CD40在乳腺癌的表达与ER、PCNA并不存在显著相关性 (P >0 .0 5)。结论 细胞发生恶变后 ,其分子表达常常发生改变 ,从而导致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异常。CD40分子在乳腺癌组织中的异常表达可为乳腺癌的诊断。
史伟峰陈同钰鲁常青谈敏谈炎张学光
关键词:乳腺癌免疫组织化学CD40ERPCNA
HSP70和nm23-H1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2002年
汪良芝沈云志陈同钰沈丹鲁常青谈敏谈炎
关键词:HSP70NM23-H1食管鳞癌基因表达
P53和nm23-H1在乳腺癌中的蛋白表达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
1997年
运用免疫组化ABC技术对87例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乳腺癌组织进行回顾性研究。nm23为单克隆抗体(NM301)、P53为单克隆抗体D0-7,平均随访期67.84月。观察乳腺癌中P53和nm23基因蛋白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参数、预后及PCNA、ER、PR的关系以及它们在预后判断上的相互关系。结果:P53阳性36例(41.38%),其蛋白表达显示,与病理分级Ⅲ级、核分裂、淋巴结转移、生存期短、复发脏器转移、PCNA阳性表达、ER阴性表达等预后不良的临床病理参数呈正相关趋势(P<0.05);nm23阳性45例(51.72%)与上述预后不良参数呈负相关趋势(P<0.05);在阻抑淋巴结转移和生存期等方面,它的作用更为显著(P<0.001),同时,这两种蛋白表达之间可能存在着互相“拮抗”的负相关关系.
陈同钰袁晓璞鲁常青谈敏李青陈元栋路向前王旭芬
关键词:乳腺癌癌基因免疫组化
乳腺癌p16蛋白、mRNA表达、基因突变及临床病理意义探讨被引量:7
1998年
乳腺癌p16蛋白、mRNA表达、基因突变及临床病理意义探讨袁晓璞陈同钰鲁常青谈敏施达仁徐枫研究发现p16(MTS1)基因的变异与人类多种恶性肿瘤有关[1,2]。我们试图观察原发性乳腺癌的p16蛋白,mRNA表达和基因突变,并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
袁晓璞陈同钰鲁常青谈敏施达仁徐枫
关键词:乳腺癌P16蛋白MRNA基因突变
肿瘤微环境对胃癌的预后及CIK细胞治疗影响的系列研究
吴昌平蒋敬庭吴骏裴红蕾郑晓季枚徐斌鲁常青周颀石亮荣周怡
在肿瘤微环境中,浸润的免疫细胞及其相关调节因子是肿瘤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在肿瘤发生和发展的不同阶段,由于微环境中免疫细胞亚群数量和功能的改变,以及产生不同的细胞因子和介导不同的免疫应答,导致免疫系统从免疫监视阶段...
关键词:
关键词:胃癌肿瘤微环境免疫治疗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