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魏龙

作品数:28 被引量:245H指数:12
供职机构:西安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重点学科专项资金建设项目陕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1篇经济管理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7篇技术创新
  • 16篇惯例
  • 12篇创新网络
  • 11篇技术创新网络
  • 6篇组织网络
  • 6篇网络
  • 6篇催化
  • 4篇知识
  • 3篇断层
  • 3篇越轨
  • 3篇知识基
  • 3篇知识基础
  • 3篇中介
  • 3篇中介效应
  • 3篇自适
  • 3篇自适应
  • 3篇悖论
  • 2篇元创新
  • 2篇拼凑
  • 2篇嵌入性

机构

  • 27篇西安理工大学
  • 2篇浙江工商大学
  • 1篇安徽大学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山东工商学院

作者

  • 27篇魏龙
  • 20篇党兴华
  • 3篇段刚龙
  • 3篇闫海
  • 2篇王建仁
  • 2篇成泷
  • 1篇李帆
  • 1篇辛德强
  • 1篇黄梯云
  • 1篇刘景东
  • 1篇王李
  • 1篇李妮

传媒

  • 6篇科学学研究
  • 5篇管理评论
  • 3篇科学学与科学...
  • 3篇运筹与管理
  • 2篇南开管理评论
  • 1篇科研管理
  • 1篇计算机应用
  • 1篇计算机系统应...
  • 1篇计算机工程与...
  • 1篇管理科学
  • 1篇现代商业

年份

  • 1篇2025
  • 3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6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4
  • 1篇2010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非对称视角下技术创新网络社群结构涌现及其对双元创新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2
2017年
针对介于全局网络与自中心网络间的社群现象及其网络结构的创新悖论,分析了不同层面网络社群结构的涌现特征,从组织间关系的非对称视角,探究网络社群动态变化对双元创新的差异性影响。利用高科技生物制药行业的合作与专利数据,使用快速压缩社群识别算法和多元回归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宏观层面的全局网络存在显著"抱团"的多社群巨元组结构;中观层面的网络社群存在选择偏好的核心-边缘结构;微观层面社群组织动态的跨社群运动和成员流动二维变化加剧;社群动态的二维变化对突破式创新具有正向影响,与渐进式创新呈现倒U型关系;位置非对称性正向调节社群动态对双元创新的影响,技术非对称性的调节作用不显著。研究结论有助于揭示技术创新网络社群的合作创新模式,对提升组织创新能力,维持创新网络平稳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魏龙党兴华
关键词:技术创新组织网络网络社群社群结构
期望落差、惯例复制与迭代创新:组织即兴的调节作用被引量:5
2022年
为了破解技术创新网络迭代创新的微观机理,本研究基于竞争期望理论视角,透析了持续性和范围性期望落差对迭代创新的影响,探究了惯例复制的中介作用以及组织即兴的调节作用,并结合中国企业创新实践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期望落差具有纵向时间和横向多元特征的维度拓展;持续性期望落差、范围性期望落差的解构维度对迭代创新存在正向影响;惯例复制在期望落差与迭代创新间发挥差异化的中介作用,常规惯例复制在持续性期望落差与迭代创新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柔性惯例复制在范围性期望落差与迭代创新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组织即兴正向调节常规惯例复制对迭代创新的影响,而在柔性惯例复制与迭代创新之间作用不显著;组织即兴正向调节常规惯例复制在持续性期望落差与迭代创新间的中介作用,存在被调节的中介效应,对柔性惯例复制的中介作用不存在显著调节。研究结论对于网络组织抓住技术范式转变的窗口,实现创新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阶段转换有重要意义。
魏龙党兴华
关键词:技术创新网络组织即兴
破坏事件与创新组织知识—关系网络互动机理研究被引量:3
2021年
破坏事件作为组织负效应的研究分支被组织创新领域研究广泛关注,近期关于创新理论与组织非契约治理方面的研究认为,破坏事件的发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组织适应性;另一方面,前期社会网络研究认为其网络节点仅仅具备一个性质且节点本身的属性多为同构,然而近期越来越多的学者指出基于网络节点的不同性质一个组织内至少有两个关于创新的网络:研究者构成的社会网络与知识元素构成的知识网络。由此研究利用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与分析系统2014—2017年人工智能产业专利数据信息构建在知识—关系网络双重结构特征的情境下破坏事件对组织适应性的不同影响研究。实证结果表明,知识—关系网络结构洞与中心性对破坏事件与组织适应性的促进作用存在不同程度的调节作用。研究结论有利于理解不同类型网络结构特征下破坏事件促进组织柔性提升组织竞争力的原因,并为企业如何利用知识—关系网络解耦结构在组织变革中存活与提升组织适应性提供理论依据。
刘景东魏龙肖瑶
关键词:知识网络关系网络
双元导向创新独占机制、知识流动与联盟绩效被引量:17
2017年
针对高技术联盟中日益突出的创新独占问题,通过对我国高技术行业的联盟企业276份有效问卷调查,探索双元导向创新独占机制对联盟绩效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正式化或非正式化导向创新独占机制都与联盟绩效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且双元导向创新独占机制对联盟绩效的影响优于单一导向创新独占机制的影响,同时,知识流动在双元导向创新独占机制及其交互项与联盟绩效的关系中均起了部分中介作用。说明适度的创新独占机制可以为联盟有效的知识流动创造一个信任、公平和政策透明的创新环境,进而提升联盟绩效,而且不同导向创新独占机制的作用存在差异。研究结果揭示了联盟中创新独占机制作用路径,为高技术联盟企业协调不同导向创新独占机制实践提供了指导。
辛德强党兴华魏龙
关键词:知识流动联盟绩效
陕西低碳经济人力资本投资机制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都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随着人类的进步,物本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步下降,而人本资源的地位和作用则逐步上升。低碳经济的发展成为陕西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人作为物质的拥有者和使用者,发展低碳经济离不开人的参与。陕西是人力资源大省,却是人力资本小省,加大人力资本的投资是陕西低碳经济快速实施的重要保障。
魏龙李帆王李
技术创新网络惯例复制机理及其对网络演化的影响:悖论整合视角
伴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要求和建设“世界科技创新强国”的目标设立,创新驱动的网络化合作过程变得愈发重要。技术创新网络俨然成为合作创新的重要组织形式,并逐渐进化成为不同角色相互协作的创新生态系统。惯例复制作为组织价值...
魏龙
关键词:技术创新网络知识基础
自适应残差加权的多元素协同表示分类算法被引量:1
2014年
提出了一种残差加权的多元素协同表示算法.该算法针对SRC的单一鉴别性不足,对样本提出样本与字典的多元素分解并分别进行相应的协同表示,自适应地学习出多元素的残差权重并进行线性加权,从而提高分类的性能.实验表明:自适应残差加权的多元素协同表示分类算法,能够有效提高识别性能.
王建仁魏龙段刚龙
惯例复制行为对技术创新网络演化的影响研究被引量:21
2017年
针对惯例复制的微观动态及其网络复制困境,分析了常规惯例和柔性惯例复制及其网络行为偏好,采用多主体仿真方法构建了基于惯例复制的技术创新网络演化模型,对比分析不同情境下惯例复制行为对技术创新网络演化的差异性影响。结果表明:常规惯例和柔性惯例是惯例复制行为产生的根源性划分,常规惯例复制具有追求相似性选择与封闭式网络的行为偏好,而柔性惯例复制具有追求择优性选择与开放式网络的行为偏好;相比柔性惯例,稳定环境常规惯例复制作用下网络的小世界特征更显著,动荡环境不仅延长了惯例复制的演化阶段,而且抑制了网络的小世界效应;常规惯例复制作用下结构涌现为高模块化和高连通性均匀分布的社群网络,柔性惯例复制作用下结构涌现为低模块化和高连通性非均匀分布的公约网络;自组织演化过程中常规惯例复制对稳定环境的依赖性更强,能够提升网络弹性延缓网络僵化,而柔性惯例复制对动荡环境的依赖性更强。研究结论有助于揭示技术创新网络演化的动力学机制。
魏龙党兴华
关键词:技术创新网络组织网络行为网络演化
剥削型领导对技术创新网络越轨创新的影响:被调节的中介效应被引量:2
2023年
为了破解技术创新网络的越轨创新机制,分析了剥削型领导对越轨创新的影响,探究战略背离的中介作用以及惯例更新的调节作用。结合中国高科技企业的样本数据,运用多元回归分析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剥削型领导、战略背离与惯例更新的多维匹配是实现技术创新网络组织越轨创新的支撑条件。作为极端自私、高度利己的破坏性领导行为,剥削型领导对技术创新网络组织越轨创新存在正向影响。作为偏离既有标准或惯例寻求竞争优势的战略行为,战略背离在剥削型领导与越轨创新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惯例更新在剥削型领导与战略背离之间存在正向调节作用,而在战略背离与越轨创新之间调节作用不显著,但是提升了战略背离的中介作用效能,存在被调节的中介效应。研究结论对于丰富创新网络生态系统下破坏性领导行为、提升网络组织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魏龙党兴华李礼旭
关键词:技术创新网络
悖论中的抉择:如何突破惯例复制困境实现创新催化?
2025年
惯例复制逐渐成为创新网络中企业间创新协同的关键,然而,后发企业针对领先企业惯例模板模仿的简单“拿来主义”,必然会诱发“水土不服”的复制困境。为了破解这一问题,基于悖论管理视角,本文选取四家企业进行多案例比较,探究惯例复制过程中的悖论性抉择及创新催化的实现路径。研究发现,为了实现技术创新网络组织间的创新催化,通常采用常规与柔性两种惯例复制,其战略响应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惯例复制过程具有差异化的自中心网络选择偏好,封闭式专业化是常规惯例复制的最优网络构型,开放式多样化是柔性惯例复制的最优网络构型。结构洞生成与填充、体验与替代式学习实现了网络构型的动态优化,放大了自中心网络最优构型的惯例复制效能,推动了非最优构型向最优构型的转换;联合依赖与选择拼凑的匹配是常规惯例复制的网络行为表现,非对称依赖与并行拼凑的匹配是柔性惯例复制的网络行为表现,两种匹配为实现创新催化提供了差异化的路径。研究结论对于中国后发企业的创新追赶、生态系统的构建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魏龙党兴华闫海李礼旭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