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露娇
- 作品数:7 被引量:58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上海市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 南极磷虾粉的营养成分分析及评价被引量:27
- 2012年
- 目的分析南极磷虾粉的营养成分并评价其营养价值,期望为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国标方法。结果与结论南极磷虾粉中粗蛋白含量为61.80%,灰分含量为13.40%,水分含量为9.40%,粗脂肪含量为7.32%,碳水化合物含量为2.58%;南极磷虾粉中检测出17种氨基酸,总氨基酸含量为467.02mg.g-1,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为208.86mg.g-1,占总氨基酸的比例为44.72%;鲜味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例为36.70%,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符合FAD/WHO的标准;检测出21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含量为30.07%,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69.93%。矿物质Ca为32 500mg.kg-1,Zn为28mg.kg-1,Cu为37mg.kg-1,Fe为145mg.kg-1,Mg为7200mg.kg-1,Mn为4.2mg.kg-1;Cd为0.2mg.kg-1,Pb<0.1mg.kg-1,低于相关食品卫生标准限量。因此,南极磷虾粉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较好的开发应用潜力。
- 刘志东陈雪忠黄洪亮江航冯春雷高露娇黄艳青
- 关键词:南极磷虾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
- 细角螺肌肉氨基酸及脂肪酸组成分析
- 测定了细角螺(Hemifusustermatamus)腹足部肌肉的氨基酸含量与脂肪酸组成,并与方斑东风螺、管角螺、棘角螺和鲐鱼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细角螺肌肉中检出17种氨基酸,总含量为肌肉干重的81.03%,高于鲐鱼(...
- 唐保军尹飞高露娇归从时
- 关键词:肌肉氨基酸脂肪酸
- 文献传递
- 产胸苷磷酸化酶短乳杆菌融合菌株的构建及其特性
- 2013年
- 利用紫外加热灭活双亲原生质体技术对短乳杆菌原生质体进行融合,考察短乳杆菌原生质体制备、再生及融合的影响因素,并对短乳杆菌融合子产酶能力和遗传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短乳杆菌在含0.6%甘氨酸发酵培养液培养至对数生长期,2 mg/mL溶菌酶于37℃恒温水浴酶解脱壁2 h,原生质体制备率和再生率可达95%和48%;20 W紫外灯距离20 cm照射50 min,60℃处理短乳杆菌原生质体60 min,原生质体的灭活率几乎为100%;将双亲灭活的原生质体用40%PEG6000,30℃恒温融合10 min,筛选融合子F15并进行5次传代测试其胸苷磷酸化酶活均在1.500 U/mg湿菌体,较亲本酶活提高了50%。
- 王伟洁李红梅薛芳高露娇黄艳青
- 关键词:胸苷磷酸化酶短乳杆菌原生质体融合子
- 响应面-满意度函数优化产羰基还原酶工程菌发酵条件被引量:10
- 2015年
- 以实验室构建的产羰基还原酶的重组大肠杆菌为出发菌株,以菌体生长(A600nm)和羰基还原酶比活为响应值,对重组大肠杆菌产羰基还原酶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首先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筛选出了4个关键影响因子:蛋白胨、酵母粉、磷酸盐和甘油;随后以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分别建立上述4个影响因子对A600nm和羰基还原酶比活的数学模型;最后通过满意度函数获得最佳发酵条件为:蛋白胨15.99 g/L,酵母粉31.06 g/L,磷酸盐105.37 mmol/L,甘油4.66 m L/L,Na Cl 0.4g/L,Mg SO40.2 g/L,接种量1%以及诱导时间8 h。在此优化条件下,重组大肠杆菌产羰基还原酶和菌体生长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升,羰基还原酶比活由优化前的1.031 U/mg提高到了1.706 U/mg,提高了65%。
- 薛芳李红梅黄艳青高露娇侯立琪
- 关键词:羰基还原酶发酵优化
- 皱肋文蛤氨基酸含量及脂肪酸组成分析
- 2012年
- 测定了皱肋文蛤(Meretrix lyrata)软体部分的氨基酸含量与脂肪酸组成。共检出17种氨基酸,总含量为软体部干重的52.26%;4种呈味氨基酸(天门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和丙氨酸)的含量为22.07%,占氨基酸总量的42.23%;必需氨基酸(EAA)总含量为20.72%,其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基本符合FAO/WHO的标准,说明皱肋文蛤蛋白质含量较高,是一种高品质的蛋白源。皱肋文蛤软体部共检出20种脂肪酸,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达34.20%,含EPA和DHA的比例分别为15.07%和11.78%,表明皱肋文蛤脂肪酸组成较全面,营养价值较高。
- 唐保军姜朝军尹飞高露娇
- 关键词:氨基酸脂肪酸
- 短乳杆菌产胸苷磷酸化酶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 2013年
- 胸苷磷酸化酶在核苷类物质合成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短乳杆菌为胸苷磷酸化酶生产菌种,对短乳杆菌产胸苷磷酸化酶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首先通过Plackett-Burman设计筛选出影响短乳杆菌产胸苷磷酸化酶的3个较为重要因素:发酵时间(P=0.030)、接种量(P=0.033)和葡萄糖浓度(P=0.019)。在此基础上采用最陡爬坡路径逼近最大响应区域,并利用响应面中心组合设计对影响显著因素进行优化,得到最适培养基组成成分和培养条件为:发酵初始pH 8.0,葡萄糖18 g/L,酵母膏15 g/L,NaCl 7.5 g/L,蛋白胨10 g/L,胸苷15 mmol/L,摇床转速110 r/min,发酵温度38℃,发酵时间10.57 h,接种量1.54%。在此优化条件下,短乳杆菌产胸苷磷酸化酶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短乳杆菌胸苷磷酸化酶活从0.400 U/mg湿菌体提高到1.172 U/mg湿菌体,比优化前提高了2.93倍。蛋白质凝胶电泳分析显示经优化后每克湿菌体胸苷磷酸化酶的含量明显高于优化前。
- 王伟洁李红梅薛芳陈宝珍高露娇
- 关键词:短乳杆菌胸苷磷酸化酶响应面法发酵培养基
- 流速、温度对西伯利亚鲟幼鱼生长的影响(英文)被引量:21
- 2007年
- 在90d的饲养实验中,研究了集约化室内储水池养殖条件下,流速和温度对西伯利亚鲟幼鱼生长的影响。按照流速,实验鱼分为4组:即流速分别为V1组(0.12m·s^-1),V2组(0.16m·S^-1),V3组(0.20m·s^-1),和V4组(0.5h流速为0.20m·s^-1,0.5h流速为0的间隙式水流组)。水温在13.8~24.7℃变化。在16.7~22.5℃的温度段内,随着流速增大,幼鱼的最终体重、体长、生长效率、净增重、每日生长率及日增重等指标均逐渐增大,饵料系数逐渐降低,其中西伯利亚鲟鱼的生长效率(GE)与流速(V)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性,其关系式为GE=52.5V+69.567(R^2=0.997,P〈0.05)。尽管高流速以组的特殊生长率(DGR)是最大的,但V3组在22.5~24.7℃之间和13.8-16.7℃之间时DGR是最小的。间隙式水流V4组(0.5h流速为0.20m·s^-1,0.5h流速为0)DGR和净增重(NY)不是最高,但其饵料系数(FC)和生长效率(GE)分别是各组中最低和最高的,而且在高温和低温段DGR均有比其他组升高的趋势。另外,水流因子与温度交互作用影响西伯利亚鲟幼鱼的生长,本次四组流速组西伯利亚鲟幼鱼的最适生长水温各不相同,在20.2~20.7℃之间。结果显示在设施集约化养殖中,V4组能够产生较好的效益。
- 黄宁宇程起群高露娇么宗利夏连军
- 关键词:集约化养殖流速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