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洁
- 作品数:6 被引量:69H指数:3
- 供职机构: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更多>>
-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基于Robson分类的瘢痕子宫剖宫产率变化及其产妇特征分析
- 2021年
- 目的:探究基于Robson分类的瘢痕子宫剖宫产率变化及其产妇特征。方法:选择2017年2月1日-2019年11月30日在深圳市南山区蛇口人民医院及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6222例瘢痕子宫产妇,按Robson分类标准进行分组,并通过对比各组剖宫产情况,分析瘢痕子宫剖宫产率变化。结果:按Robson分组看,6222例瘢痕子宫产妇以5组(3034例,48.76%)和10组(2153例,34.60%)为主;其中有4617例选择剖宫产,总剖宫产率为74.20%,5组占44.68%,10组占15.11%,各组剖宫产率均高于自然分娩率(P<0.05);7组的组内剖宫产率(98.14%)最高,10组(43.66%)最低。2017年-2019年,瘢痕子宫产妇剖宫产率逐年上升(P<0.05)。2017-2019年瘢痕子宫产妇分娩的新生儿性别比(男/女)波动范围在110~129∶100间,按Robson分组看,5组和10组的男婴比例较高。2017-2019年瘢痕子宫产妇的文化程度以中专及高中居多,且大专及以上学历呈上升趋势(P<0.05)。2017-2019年瘢痕子宫产妇参与孕妇学校健康管理培训的比例逐年增高,且与自然分娩率呈高度正相关(r=0.9892)。结论:2017-2019年瘢痕子宫产妇的剖宫产率呈上升趋势;通过Robson分类可以有效监测瘢痕子宫产妇剖宫产率变化;医院要想降低瘢痕子宫产妇剖宫产率需加强健康管理培训,做好孕产妇及其家属的健康宣教,积极鼓励单胎头位胎儿进行自然分娩,并同时重点关注和提高早产儿生存率。
- 房袁媛高洁朱红鹰周成礼
- 关键词:瘢痕子宫剖宫产率
- COOK双球囊与缩宫素促宫颈成熟用于足月延期妊娠引产的临床对照研究被引量:14
- 2014年
- 目的:探讨COOK双球囊与缩宫素两种方法在促宫颈成熟及足月延期妊娠引产中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对照研究方法,选择孕周超过41周足月妊娠孕妇120例,随机分成COOK双球囊组60例与缩宫素组60例,对2组促宫颈成熟并引产的效果、分娩方式、母儿结局及并发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COOK双球囊组促宫颈成熟的总有效率为96.7%,缩宫素组为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率COOK双球囊组21.6%,缩宫素组为4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OK双球囊与促宫颈成熟并引产效果明显优于缩宫素,并未增加母婴的并发症。
- 高洁郭红霞肖立
- 关键词:缩宫素引产促宫颈成熟
- Bakri球囊填塞与B-Lynch缝合加宫腔填纱术治疗中央性前置胎盘产后出血的分析被引量:47
- 2014年
- 目的:探讨Bakri球囊填塞在中央型前置胎盘产后出血中的价值。方法:58例中央性前置胎盘产后出血的患者分为两组,行宫腔Bakri球囊填塞法止血(球囊组)22例,行B-lynch缝合加宫腔填纱术止血(缝合组)36例。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两组产妇在手术时间、止血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球囊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24 h出血量均较B-lynch缝合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2 h出血量及球囊或纱布取出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缝合组术后发热有6例,球囊组无术后发热。缝合组有1例行子宫切除。结论:Bakri球囊操作简单、止血快,能有效控制中央性前置胎盘术中出血,不易导致其他并发症。
- 高洁张芳真
- 关键词:中央型前置胎盘产后出血
- 子宫瘢痕妊娠行子宫动脉栓塞及清宫治疗后妊娠及分娩的分析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 了解子宫瘢痕妊娠子宫动脉栓塞治疗(UAE)后患者的妊娠情况及结局,探讨该治疗方法对生育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深圳市妇幼保健院2010~2012年住院因子宫瘢痕妊娠行UAE的病例53例进行追踪观察,电话随访,了解治疗后妊娠情况及结局.结果 ①21例有生育要求患者中有6例妊娠(5例足月剖宫产分娩,1例妊娠14周),均为自然受孕.受孕时间为术后5~24个月,平均为15.2个月.②没有生育要求的32例患者中,有1例意外受孕行人工流产术.1例再次为子宫瘢痕处妊娠,再次行子宫动脉栓塞术后清宫治疗.③1例目前正在妊娠者,行唐氏筛查低风险,超声符合孕周,发育良好.④28例月经量有不同程度减少,占52.8%,其中明显减少有12例,占22.6%.结论 子宫瘢痕妊娠UAE治疗后可以正常受孕和分娩,但对子宫内膜有一定影响.
- 高洁高绿芬
- 关键词:子宫瘢痕妊娠子宫动脉栓塞妊娠分娩
- MTHFR基因A1298C多态性与胎儿出生缺陷的相关性
- 2012年
- 目的探讨羊水中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A1298C多态性与中国人群胎儿畸形发生的关系。方法抽取89例胎儿畸形孕妇(病例组)及80例无胎儿畸形孕妇(对照组)的羊水,提取胎儿游离DNA,应用聚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进行MTHFR基因A1298C多态性检测,同时采用循环酶法检测羊水中的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浓度。采用χ2检验及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病例组89例畸形胎儿中,纯合突变1例(1.1%),杂合突变40例(44.9%),野生基因型48例(54.0%)。对照组80例中,纯合突变1例(1.3%),杂合突变22例(27.5%),野生基因型57例(71.2%)。两组间比较,野生型及杂合突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中等位基因(A、C)频率分别为76.4%、23.6%,对照组中分别为85%、15%,两组间A、C等位基因的出现频率均有明显差异,且病例组C等位基因出现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3.96,P<0.05)。病例组羊水中Hcy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MTHFR基因A1298C位点多态性可能是胎儿畸形的遗传易感因素。羊水中Hcy的浓度升高可能是胎儿畸形的危险因素。
- 肖立刘大艳王琨高洁
- 关键词: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多态性A1298C胎儿畸形
- 维生素D在改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不良结局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利用维生素D治疗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对其不良结局的改善情况进行研究,为GDM孕妇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1000例单胎妊娠孕妇,孕24~26周进行血清25(OH)D水平检查,将低血清25(OH)D水平孕妇按随机表法分为A组(按2013年ANZBMS方案给予口服维生素D干预)、B组(给予omega-3丸安慰剂),正常血清25(OH)D水平孕妇为C组,孕24~26周后,对三组孕妇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检查,比较三组GDM发病率;将B组OGTT结果 (+)孕妇分为实验组和阴性对照组,实验组在饮食控制,运动调理及非胰岛素药物控制的基础上予维生素D,阴性对照组继续口服安慰剂,分娩后对两组孕妇的不良结局进行比较。结果 1000例单胎妊娠孕妇中低血清25(OH)D水平254例,正常水平746例,因此A组127例,B组127例,C组746例。孕24~26周,OGTT检查显示B组GDM发病率最高,A组次之,C组最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630,P<0.01),可以认为维生素D与GDM的发病率很可能有关。B组共44例孕妇OGTT结果 (+),因此实验组22例,阴性对照组22例。实验组有1例不良结局,阴性对照组有7例不良结局,利用χ2检验结果显示50%单元格的期望值<5,因此应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检验,阴性对照组不良结局发生率高于实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3<0.05)。说明维生素D水平与不良妊娠结局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关系。结论维生素D与GDM的发病率以及不良结局很可能有关。
- 陈瑶高洁黄燕张铨富
- 关键词:维生素D妊娠期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