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前宁

作品数:5 被引量:27H指数:2
供职机构:榆林市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成像
  • 1篇动脉
  • 1篇动脉斑块
  • 1篇多层螺旋CT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瘤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生长...
  • 1篇血清
  • 1篇血清血管内皮...
  • 1篇妊娠
  • 1篇术后
  • 1篇术后早期
  • 1篇特殊部位血管...
  • 1篇头颈
  • 1篇剖宫产
  • 1篇剖宫产术
  • 1篇椎体
  • 1篇椎体成形
  • 1篇椎体成形术

机构

  • 4篇榆林市第一医...
  • 1篇西安市儿童医...
  • 1篇西北妇女儿童...

作者

  • 4篇高前宁
  • 1篇陈峰
  • 1篇周卫东

传媒

  • 1篇解放军预防医...
  • 1篇安徽医学
  • 1篇贵州医药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年份

  • 3篇2019
  • 1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高场MRI成像对头颈动脉斑块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高场MRI成像对头颈动脉斑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在2018年6月-2019年6期间,选取我院临床症状明显且经高场MRI确诊为脑梗死头颈动脉粥样化的4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临床症状明显且CT确诊为脑梗死头颈动脉粥样化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术前两种不同的确诊方法诊断患者的斑块类型、斑块稳定性、斑块位置、图像清晰度以及术中出现的斑块类型、稳定性、位置及图像清晰程度。结果术前,观察组诊断出的颈动脉粥样斑块个数、位置、斑块性质优于对照组(P<0.05),图片清晰度也优于对照组(P<0.05)。经手术验证,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数与术前检出数对比无差异(P>0.05),而对照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数与术前检出数具有差异(P<0.05),观察组无差异(P>0.05)。结论高场MRI成像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较CT更准确、清晰,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高前宁余佩君
关键词:斑块
肺磨玻璃病变的CT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肺部磨玻璃影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6例肺部CT表现为磨玻璃影的分布特征及伴随征象。结果本组46例中,16例经肺部穿刺确诊,19例经支气管镜及实验室检查确诊,11例患者经临床确诊。其中,24例间质性肺部疾病患者,磨玻璃影主要表现为外周性、局限性,多边界模糊。肺实质病变11例,磨玻璃影主要表现为中央型、局限性,但边缘多清晰。11例患者诊断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磨玻璃影外周型与中央型均较常见,多伴随病灶区蜂窝状细网及小血管增粗表现。结论肺部磨玻璃影可见于肺间质病变、实质病变及阻塞性肺疾病等,不同疾病的肺部磨玻璃影仍有不同的形体分布及伴随征象,有利于临床缩小诊断范围。
高前宁
关键词:多层螺旋CT肺部磨玻璃影
磁共振成像诊断剖宫产术后早期子宫瘢痕妊娠的应用及其临床效果探讨被引量:20
2019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在剖宫产术后早期子宫瘢痕妊娠(CSP)中的应用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18年12月疑似剖宫产术后早期子宫瘢痕妊娠患者90例作为对象,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检查(金标准)最终确诊;手术检查前患者均完成经阴道超声(TVS)、磁共振成像检查,分析不同检查方法的诊断效果;绘制ROC曲线,分析TVS、磁共振成像在剖宫产术后早期子宫瘢痕妊娠中的诊断效能。结果90例患者手术检查确诊76例,TVS检出率为78.95%;MRI检出率为96.05%,MRI检查检出率,高于TVS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磁共振成像检查60例子宫瘢痕位于子宫下段前壁,子宫瘢痕呈长T1、短T2信号;47例呈单纯孕囊型,13例表现为类圆形或椭圆形,子宫瘢痕呈长T1、短T2信号。47例患者均具有完整的囊壁、囊壁呈T1等长,T2稍长;动态增强可见壁囊明显环状强化,囊壁光滑,绒毛植入部位囊壁强化更为明显;ROC曲线表明:磁共振成像联合TVS在剖宫产术后早期子宫瘢痕妊娠中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均高于单一TVS、磁共振成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成像用于剖宫产术后早期子宫瘢痕妊娠中能帮助患者早期确诊,且联合TVS能获得较高的诊断效能,能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和参考,值得推广应用。
高前宁周卫东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剖宫产术子宫瘢痕妊娠
CT三维导航系统引导下椎体成形术切除小儿特殊部位血管瘤对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尿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影响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观察CT三维导航系统引导定位下椎体成形术切除小儿特殊部位血管瘤(IH)对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尿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榆林市第一医院收治的47例椎体IH患儿,按照引导方式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n=23)常规行C形臂X线机引导下椎体成形术,观察组患儿(n=24)行基于CT三维导航系统引导下椎体成形术,比较两组患儿的穿刺成功率,骨水泥充盈率,骨水泥使用量,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血清VEGF、尿bFGF的变化情况,以及术后7 d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穿刺成功率(100%vs.73.91%)、骨水泥充盈率(100%vs.82.61%)均高于对照组(P<0.05),骨水泥使用量(3.32±1.13 ml vs.5.61±1.24ml)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术前、术后7 d的血清VEGF、尿bFGF及VAS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儿术后的血清VEGF(120.5±75.4 pg/ml vs.209.5±72.6 pg/ml)、尿bFGF(13.5±6.5 pg/ml vs.22.9±7.2 pg/ml)及VAS评分(1.1±0.9分vs.2.2±1.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7 d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2.50%vs.47.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引导定位下切除小儿特殊部位血管瘤有助于提高穿刺成功率和骨水泥充盈率,减少骨水泥使用量,改善术后疼痛,减少并发症,降低患儿血清VEGF、尿bFGF水平,对治疗有积极影响。
高前宁王茜陈峰
关键词:小儿椎体血管瘤椎体成形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