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1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8篇蛋白
  • 7篇耐药
  • 7篇抗体
  • 6篇血清
  • 6篇耐药性
  • 5篇杆菌
  • 5篇不动杆菌
  • 4篇药性分析
  • 4篇细胞
  • 4篇流式细胞
  • 4篇耐药性分析
  • 4篇鲍曼不动杆菌
  • 3篇蛋白酶
  • 3篇心肌
  • 3篇心肌梗死
  • 3篇体检
  • 3篇胃蛋白酶
  • 3篇胃蛋白酶原
  • 3篇淋巴
  • 3篇淋巴瘤

机构

  • 24篇大连医科大学...
  • 21篇大连医科大学
  • 4篇大连大学
  • 4篇大连市妇产医...
  • 2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3417医院
  • 1篇铁岭卫生学校

作者

  • 42篇马荣
  • 10篇李晓兰
  • 9篇赵成艳
  • 7篇聂大平
  • 5篇刘永娥
  • 5篇石宏宴
  • 4篇董枫
  • 4篇何晓琳
  • 3篇王卫东
  • 3篇胡宏
  • 3篇李瑞华
  • 3篇李振国
  • 3篇王敏杰
  • 3篇马悦
  • 2篇石宏晏
  • 2篇王敏
  • 2篇李素华
  • 2篇刘敏
  • 2篇李玉中
  • 2篇李飞

传媒

  • 11篇大连医科大学...
  • 5篇放射免疫学杂...
  • 3篇中国实验诊断...
  • 3篇中国免疫学杂...
  • 2篇现代检验医学...
  • 2篇中国感染控制...
  • 1篇医疗装备
  • 1篇中国微生态学...
  • 1篇医学信息(医...
  • 1篇中国抗生素杂...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上海免疫学杂...
  • 1篇中国冶金工业...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老年保健...
  • 1篇青岛医药卫生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中国感染与化...
  • 1篇中国医疗前沿...
  • 1篇第六次全国中...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7
  • 5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2
  • 2篇2001
  • 1篇1997
  • 1篇1996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清胃蛋白酶原作为胃癌标志物用于临床普查的可行性探讨
2012年
近年来,胃蛋白酶原(papsinogen,PG)作为胃癌初步筛查的有效性在一些报道中得到证实[1-2],本文旨在探讨以PG作为胃癌标志物为初筛方法,寻找出高危人群,再辅以胃镜及病理活检进行精筛的贯序筛查法用于临床普查的可行性。1材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4月~2010年12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消化门诊就诊及在普外科病房住院,
马荣李晓兰石宏宴
关键词:血清胃蛋白酶原普外科病房初步筛查
糖尿病患者血清中谷氨酸脱羧酶抗体的测定被引量:1
2005年
刘永娥李振国马荣
关键词:谷氨酸脱羧酶抗体糖尿病患者GAD-AB1型糖尿病胰岛B细胞血清易感个体
血清PG与抗HpAb联合检测在胃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PG)和抗幽门螺杆菌抗体(Hp Ab)联合检测作为胃癌标志物用于临床普查的可行性。方法根据纤维胃镜和病理组织细胞学诊断入选的病例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50例,胃癌组11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组203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的方法检测胃蛋白酶原Ⅰ(PGⅠ)和胃蛋白酶原Ⅱ(PGⅡ)的水平,计算出PGR(PGⅠ/PGⅡ),采用尿素酶抗体胶体金法定性检测抗幽门螺杆菌抗体。结果胃癌组PGⅠ与PGR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GⅡ的含量变化不大,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G组PGⅠ与PGR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GⅡ的含量变化不大,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与CAG组PGⅠ、PG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与CAG组的抗HP抗体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胃癌组与CAG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G和抗幽门螺杆菌抗体(Hp Ab)两者联合检测同时阴性可以85%排除胃癌的诊断,作为大规模人群中早期胃癌筛查的有效指标是可行的。
官娜李金花刘冬马荣
关键词:胃蛋白酶原幽门螺杆菌胃癌慢性萎缩性胃炎
流式细胞术分析淋巴瘤穿刺液免疫表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探讨非霍奇金氏淋巴瘤 (NHL)病理特点、免疫表型及与慢性淋巴腺炎和增生性淋巴腺炎 (RH)免疫表型的不同表达。方法 :对 2 0 6例淋巴结肿大患者进行淋巴结穿刺 ,取穿刺液进行染色镜检 ,作出初步诊断。而后采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各患者淋巴结穿刺液中淋巴细胞免疫表型。结果 :①经形态学检查慢性淋巴腺炎患者 95例 ;增生性淋巴腺炎患者4 0例 ;NHL患者 71例。② 71例NHL中B NHL 5 3例 ,占 74 6 4 % ;T NHL 12例 ,占 16 90 % ;CD3阳性 15例 ,占 2 1 13% ;CD4阳性6例 ,占 8 4 5 % ;CD34阳性 30例 ,占 4 2 2 5 %。③NHL各抗原表达结果与增生性淋巴腺炎、慢性淋巴腺炎各抗原表达结果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免疫表型检查有助于确定绝大多数NHL病例、肿瘤增生细胞的T或B性质及克隆性 ,免疫表型检查可作为NHL鉴别诊断的辅助指标。
赵成艳高泽斌马荣王忠利何晓琳姜风全孙洪军
关键词:非霍奇金氏淋巴瘤免疫表型
D-D与Fg联合检测在肺血栓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与纤维蛋白原(Fg)联合检测对肺血栓栓塞(PE)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共入选521例高度疑似PE的患者,其中住院后确诊为PE的284例;其他疾病对照组237例,包括冠心病心功能不全103例,高血压心功能不全65例,I型呼吸衰竭69例;同时设50例正常健康对照。D-D、Fg测定分别采用免疫比浊法和Cluass凝固法,在STAGOSTA Compact全自动血凝分析仪上进行。结果 PE患者D-D与Fg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与疾病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D-D诊断PE的敏感性为91.19%,特异性为63.07%,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0.95%和87.86%。Fg对PE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71.13%和66.89%,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8.01%和70.07%。D-D与Fg联合检测对PE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93.31%和60.28%,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9.92%和90.10%。结论 D-D与Fg联合检测可以作为诊断肺栓塞首选筛选试验应用于临床。
马荣何晓琳董枫李晓兰陈洁
关键词:肺血栓栓塞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
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膜形成抑制剂实验室初步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Ab)耐药性及乙二胺四乙酸(EDTA)、米诺环素和水杨酸对其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72株Ab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微量肉汤法测定EDTA、米诺环素和水杨酸对Ab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黏附半定量法测定不同耐药性Ab生物膜生成率及不同浓度EDTA、米诺环素和水杨酸对生物膜形成和成熟生物膜的影响。结果 EDTA、米诺环素和水杨酸对Ab的MIC_(90)分别为200 mg/L、4 mg/L和600 mg/L。Ab敏感株、多重耐药株和泛耐药株生物膜形成阳性率分别为22.22%、83.33%和76.67%。250 rng/L和500 mg/L EDTA、4 mg/L和8 mg/L米诺环素以及1 000 mg/L水杨酸可抑制成熟生物膜。结论生物膜在多重耐药和泛耐药的Ab中生成较高,EDTA、米诺环素和水杨酸均有抑制生物膜形成的作用。
聂大平马荣刘永娥李飞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膜乙二胺四乙酸米诺环素水杨酸抗药性
重症监护病房110株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2005-2007年共三年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特性。鲍曼不动杆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对多种抗生素具有天然耐药性,广泛存在医院环境及人体皮肤,并有复杂的耐药机制,是免疫力低下和重症患者医院感染的...
马荣胡宏富晶杨丽王敏杰
文献传递
NT-proBNP在CHF患者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究血浆氨基末端B型尿钠肽前体(NT-proBNP))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单克隆非均相免疫法在德灵自动化仪器上检测79例CHF患者和42例正常对照组血浆中NT-proBNP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HF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心衰组血浆NT-proBNP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1)。结论:血浆NT-proBNP水平可以作为CHF患者的实验室诊断指标,用于临床诊断、治疗及评估严重程度的辅助方法。
马荣赵成艳石宏晏
关键词: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
ANA滴度、抗ds-DNA滴度检测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探讨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探讨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抗ds—DNA)抗体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找出能及时为临床提供快捷可靠检验数据的检测手段。[方法]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NA。用金标免疫斑点法检测抗ds-DNA,并以健康体检者作对照,以此评价滴度检测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检测227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阳性率为100%。其中活动期病人75例。滴度在1:1000以上占92%。非活动期病人152例滴度在1:100-1:320之间的占98.7%;抗ds—DNA阳性率为89%,其中活动期病人滴度在1:8以上的占25.3%。非活动期病人滴度在原倍-1:2之间的占80.3%;295例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ANA阳性率为42.7%。抗ds—DNA阳性率为0.7%;339例急慢性肾炎患者ANA阳性率为29%。抗ds—DNA的阳性率为3%。[结论]RA和肾病患者血清中ANA、抗ds—DNA均有阳性。但滴度较低。而SLE患者血清中ANA滴度较高,尤其是活动期时。两种抗体滴度的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SLE的诊断,及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鉴别诊断。
马荣石宏宴董枫李素华
关键词:间接免疫荧光法ANA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LE细胞及相关的自身抗体检测的临床价值被引量:4
2001年
目的 :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LE细胞的检出率及自身相关抗体的阳性率 ,以探讨它们在实际临床应用的特点。方法 :对已确诊的SLE患者 ,利用温育方法检测LE细胞 ,同时利用免疫学方法胶乳凝集法、免疫印迹法等检测其自身相关抗体。结果 :SLE患者LE细胞阳性率为52 4 % ;抗脱氧核糖核蛋白 (DNP)抗体的阳性率为 76 2 % ;抗核抗体 (ANA)的阳性率为 92 8% ;抗双链脱氧核糖核酸 (DS -DNA)抗体的阳性率为 73 8% ;抗SSB抗体阳性率为 16 7% ;抗SSA抗体阳性率为 4 2 3% ;抗Sm抗体阳性率为 2 3 1% ;抗RNP抗体阳性率为 2 8 6%。结论 :在查找LE细胞的同时 ,检测这些自身抗体 ,对SLE的诊断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可以发现许多早期的不典型病例 。
马荣赵成艳王卫东王敏杰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自身抗体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