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正兵
- 作品数:67 被引量:170H指数:6
- 供职机构:江西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江西省卫生厅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胆碱能神经元定向分化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探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体外定向分化为神经元的潜能。方法体外分离和扩增人BMMSCs。利用扩增后的第2代BMMSCs分为诱导组和对照组。诱导组的细胞经预处理和预诱导后在含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音速波状蛋白(Shh)的完全培养基中诱导5 h,对照组不加任何诱导剂。诱导后观察细胞形态变化,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神经元样细胞特异标志。结果诱导组BMMSCs经诱导后均能分化为具有典型神经元形态的细胞,并表达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61.00±3.63)%]、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14.42±2.74)%],且有相当部分神经元样细胞表达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9.92±1.29)%];对照组BMMSCs细胞形态无明显变化,上述特异性标志物表达也均为阴性。结论BMMSCs可跨胚层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和胆碱能神经元样细胞。
- 吴晓牧丁伟荣项正兵王卫真柳喆张昆南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神经元样细胞分化
- 颈动脉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脑梗死大鼠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探讨颈动脉途径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治疗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大鼠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直接贴壁法分离培养、纯化和Brdu标记BMSCs;流式细胞仪鉴定BMSCs表面分化抗原CD90、CD29、CD106、CD34、CD45、CD11b;线栓法制作MCAO模型;颈动脉输注3×10^6 BMSCs治疗MCAO大鼠模型;改良神经功能损伤评分(mNSS)、黏附实验和体质量等评价大鼠的行为功能改善及体能恢复;Bielshowsky—LuxolFast Blue双染检测神经纤维的变化;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Brdu标记的BMSCs;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大鼠脑组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生长抑制因子(Nogo—A)、突触素(SYN)、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神经胶质酸性蛋白(GFAP)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结果BMSCs高表达CD90(91.70%)、CD29(88.40%)和CD106(52.20%),低表达CD34(2.70%)、CD45(5.65%)和CD11b(7.82%)。BMSCs组与磷酸盐缓冲液(PBS)组比较,MCAO建模后第21、28和35天的mNSS评分(4.89±1.36,7.00±1.67,3.78±1.30与6.33±1.21,2.44±1.13,5.67±1.51;t=2.69,3.83,4.75)和黏附实验时间(单位为秒;54.00±10.48,68.17±11.09,36.89±9.80与59.33±12.40,23.44±9.04,46.50±9.38;t=2.51,3.92,4.7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CAO建模后第35天,与PBS组比较,BMSCs组梗死侧的胼胝体面积显著增大,脑组织Brdu、SYN、Ki-67、GFAP和VEGF的阳性细胞明显增多,Nogo—A降低,NSE无明显变化,梗死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颈动脉移植BMSCs能改善脑梗死大鼠的脑神经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为促进内源性细胞增殖、血管再生和突触重建,增强神经纤维修复和星形胶质细胞保护功能。
- 吴晓牧屈新辉张洪连黄刚项正兵张骥刘世民张昆南
- 关键词:梗死大脑中动脉间质干细胞移植疾病模型
- 桥接治疗和单纯机械取栓治疗在前循环大血管闭塞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探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时桥接治疗和单纯机械取栓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08—2019-10收住江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并行机械取栓或桥接治疗的患者55例,其中25例为桥接治疗,30例为单纯机械取栓治疗。通过比较2组患者基线资料、有效再灌注率、中位取栓次数、治疗有效率、并发症、院内死亡及功能结局(改良mRS评分),评估两种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机械取栓组除高血压患病率较高(P=0.012)和起病至入院的时间较长(P<0.001)外,其余基线资料与桥接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与治疗前相比,2组的再灌注率、治疗有效率、良好功能结局均明显上升(P<0.05),但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余2组在中位取栓次数、并发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院内死亡和出院后90 d的全因死亡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以支架取栓为基础的血管内治疗可为患者带来显著的临床疗效,对于因错过静脉溶栓时间窗或有其他静脉溶栓禁忌患者,单纯机械取栓治疗具有和桥接治疗相似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 谢凯凯曹文锋项正兵刘世民饶伟吴凌峰
- 关键词:机械取栓血管内治疗
- 首选直接抽吸或支架取栓在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的再通率及功能恢复的对比研究
- 背景和目的:血管内治疗目前为急性缺血性卒中最有效的手段,目前较为主流的血管再通手段为直接抽吸技术(ADAPT)及支架取栓技术(SR),首选何种技术进行开通能使患者获益更多,目前仍不明确。本研究对比急性大血管闭塞所至脑梗死...
- 刘世民曹文锋吴凌峰项正兵饶伟
- 文献传递
-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与桥接治疗对前循环大血管闭塞的临床疗效比较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探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和rt-PA静脉溶栓桥接血管内支架取栓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9年7月收住江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起病在24 h内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49例,其中24例行rt-PA静脉溶栓为溶栓组,25例行rt-PA静脉溶栓桥接血管内支架取栓治疗者为桥接组,通过比较2组患者基线资料、治疗后24 h和出院时治疗有效率、出院后90 d良好预后率和功能独立率、主要安全终点事件(如症状性颅内出血、住院期间及出院后90 d任何原因所致的死亡等)及次要安全终点事件(如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等),评估2种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基线资料比较: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的患者比例,溶栓组高于桥接组(66.67%vs 36.00%;29.17%vs 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08,P=0.032;P=0.023),其他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疗效比较:桥接组与溶栓组治疗后24 h及出院时治疗有效率组间比较(32.00%vs 25.00%;44.00%vs 25.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出院后90 d良好预后率和功能独立率桥接组高于溶栓组(28.00%vs 4.17%;36.00%vs 8.3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9;χ^2=5.384,P=0.020)。安全性比较:桥接组在肾功能异常、呼吸衰竭的发生率上低于溶栓组(8.00%vs 33.33%;4.00%vs 25.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7、0.049);2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及住院后90 d任何原因所致的死亡主要和次要终点事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于具有rt-PA溶栓和血管内支架取栓治疗指征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rt-PA桥接血管内支架取栓治疗的疗效可能优于单纯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且两者安全性无差异。
- 谢凯凯曹文锋项正兵刘世民饶伟吴凌峰
- 关键词:静脉溶栓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 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1例报道
- 患者女,49岁,50天前出现发热,体温37.0℃,治疗后发热好转,两天后出现头痛,以头顶部和后枕部为主,站立位及坐位出现,平卧后立刻缓解,头痛严重时伴呕吐黄水样胃内容物,无言语障碍、肢体无力、肢体抽搐、视力模糊、饮水呛咳...
- 项正兵熊英琼曹文峰高幼奇吴晓牧
- 文献传递
- Percheron动脉梗死伴胚胎型大脑后动脉及前后循环多血管段发育异常一例
- <正>目的:报道Percheron动脉梗死伴胚胎型大脑后动脉及前后循环多血管段发育异常病例1例。方法:病例报告:患者女性,49岁,因'发作性意识障碍伴头晕、行走不稳1天半'于2015年3月6日18时入院。患者于2015年...
- 项正兵吴凌峰曹文锋吴晓牧
- 文献传递
- rt-PA/尿激酶静脉溶栓桥接血管内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应用研究
- 背景与目的:探讨rt-PA/尿激酶静脉溶栓桥接血管内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18年12月期间,入住江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190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分别给予rt-PA和尿激酶进...
- 吴凌峰曹文锋项正兵饶伟刘世民周勇良吴晓牧
- 文献传递
- 视神经脊髓炎的CD4^+和CD8^+T细胞内细胞因子的分析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讨视神经脊髓炎(NMO)的免疫反应类型以及在疾病的复发期和缓解期其免疫反应类型的变化情况。方法:利用流式细胞仪并采用细胞内抗原染色的方法对22名临床诊断为NMO的患者(复发期患者8名;缓解期患者14名)进行CD4+和CD8+T细胞内细胞因子白介素(IL)-13I、L-5测定并加以分析。20名健康人为对照组。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NMO组的CD4+IL-13+T细胞和CD8+IL-13+T细胞显著增加(P<0.05),但将复发期和缓解期分开来分析时发现仅仅在复发期显著增加,在缓解期无明显变化(P>0.05)。CD4+IL-5+T细胞和CD8+IL-5+T细胞在复发期和缓解期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NMO的发病及发病阶段与II型辅助性T细胞(Th2)和II型细胞毒性T细胞(Tc2)所分泌的IL-13有关,而与IL-5无关。同时也说明对T细胞内细胞因子进行测定在分析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过程有一定的意义。
- 王卫真项正兵吴晓牧谢旭芳曹文锋黄刚
- 关键词:视神经脊髓炎T细胞细胞内细胞因子
- 表现为脑缺血的永存原始三叉动脉1例报告
- 2018年
- 永存原始三叉动脉(persistent primitive trigeminal artery,PPTA)是颈内动脉与基底动脉间的异常吻合,属于罕见的血管变异。目前大多学者认为PPTA多无明显的临床表现,临床不易发现,多因行头颅MRA、CTA或DSA偶然发现。
- 柴文张骥项正兵
- 关键词:脑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