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志安
- 作品数:70 被引量:284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山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中山市科技计划项目中山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血管内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临床随访研究被引量:3
- 2002年
- 目的 探讨NBCA生物胶血管内栓塞治疗的脑动静脉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 2 81例脑动静脉畸形栓塞治疗后进行随访 ,临床随访 2 81例 ,脑血管造影复查 91例 ,MR或CT复查 1 90例。结果 2 81例病人临床随访治愈 2 58例 ,好转 2 1例 ,复发 2例。 91例行脑血管造影复查 ,86例见畸形团完全消失 ,3例栓塞程度达 90 %以上 ,2例复发 ,进一步行γ 刀放射治疗后痊愈。 1 90例行MR或CT检查 ,未见复发。结论 血管内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是一种安全。
- 段传志韩志安汪求精赵刚尹方明黄庆徐如祥李铁林
- 关键词:脑动静脉畸形血管内栓塞随访研究
- SolitairAB支架机械取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 目的机械取栓的方式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逐渐被认可、采用。但单纯的血管再通并不能代表良好的预后。本研究通过对Solitair AB支架机械取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应用Solitaire AB支架...
- 丁明祥韩志安谢兵刘天助
- 文献传递
- 血管内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2
- 2002年
- 目的 探讨α 氰基丙烯酸正丁酯 (NBCA)生物胶血管内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的效果及技术要点。方法 对 4 6 9例脑动静脉畸形应用微导管技术 ,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监视下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 成功栓塞 4 6 9例脑动静脉畸形 ,4 6 7例痊愈 ,2例死亡。 4 6 9例病人共行 110 8次栓塞 ,栓塞次数 1~ 8次 /例 ,平均 2 .3次。栓塞程度 :10 0 %栓塞 15 5例 ,90 %~ 10 0 %栓塞 93例 ,80 %~90 %栓塞 10 5例 ,70 %~ 80 %栓塞 78例 ,6 0 %~ 70 %栓塞 2 7例 ,栓塞 6 0 %以下 11例。栓塞后行γ 刀(或X 刀 )放射治疗 117例、手术切除 32例。并发症有脑梗死 1例 ,于尿激酶溶栓后恢复 ,脑出血 4例 ,2例导管断裂滞留畸形团内。结论 血管内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手段。
- 李铁林段传志汪求精尹方明赵刚韩志安黄庆徐如祥
- 关键词:栓塞疗法血管内栓塞脑动静脉畸形
- 腹部创伤死亡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6
- 2009年
- 目的探讨腹部创伤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为提高救治成功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腹部创伤病例,分组对比死亡组与存活组在年龄、性别、受伤到急诊就诊时间、受伤主要机制、开放或闭合性损伤、受累器官数目、检查阳性率、平均出血量、院前休克例数、损伤严重程度、手术方法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与存活组患者比较,死亡组患者在交通事故受伤比例高(P〈0.001)、腹外器官损伤数多(P〈0.001)、平均出血量多(P〈0.01)、院前休克例数多(P〈0.001)、损伤严重程度高。结论受伤机制、受累器官数目、休克、损伤严重程度、手术方法的选择等都是腹部创伤死亡危险因素。
- 谢钢韩志安邓辉洲黎卫徐华
- 关键词:腹部创伤预后
- 早期电解可脱性微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
- 2008年
- 目的探讨早期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颅内破裂动脉瘤行电解可脱性微弹簧圈(GDC)血管内栓塞治疗的经验。动脉瘤位置:前交通动脉7例,后交通动脉10例,颈内动脉5例,大脑中动脉6例,基底动脉2例,小脑后下动脉3例。Hunt-hess分级:Ⅰ级6例,Ⅱ级12例,Ⅲ级7例,Ⅳ级6例,Ⅴ级2例。结果动脉瘤完全闭塞20例,90%~99%闭塞11例,90%以下闭塞2例。随访3~12个月,良好23例,中等7例,差3例,无再出血发生。结论GDC早期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破裂性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 胡子慧林少华韩志安李晓群张键吴泳钧黄汉添廖巍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性神经外科手术
- 脑血管介入栓塞性并发症的处理及预后被引量:9
- 2013年
- 目的报告3例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术中出现的栓塞性并发症的处理过程,讨论脑血管介入手术中出现栓塞性并发症的原因、治疗及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2013年脑血管介入手术术中出现的3例栓塞性并发症病例。详细复习3例病例的病史、术前检查、手术过程、并发症的发现、处理措施及预后。分析栓塞性并发症发生的原因、预防及总结经验。结果3例病例均在脑血管介入治疗术后出现栓塞性并发症。病例1颈内动脉瘤栓塞术中,在调整微导管位置时致已填入的两个微弹簧圈脱落,顺血液方向滞留于右侧大脑中动脉分叉处,20h后出现左侧肢体偏瘫,立即行右侧颈内动脉造影,发现右侧大脑中动脉分叉脱落滞留弹簧圈处形成血栓栓塞,以尿激酶溶栓后以抓捕器(Lasso)成功取出脱落的微弹簧圈。病例2为脑动一静脉畸形栓塞术中出现血栓致远端血管栓塞,立即经导管行尿激酶溶栓治疗,复通了远端动脉。病例3为脑动脉瘤栓塞治疗结束时气栓栓塞远端脑动脉,经微导管、微导丝处理搅散气泡后成功疏通了栓塞的脑动脉。结论脑血管介入治疗术中出现栓塞性并发症时,应根据栓塞的原因、栓塞的部位、栓塞的材料、栓塞的时间等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如抓捕器(Lasso)取出异物,严密监测下的紧急溶栓治疗或减小栓塞气体体积的搅散气泡等。当然术中仔细、严格、规范的操作可从源头上避免严重的并发症。
- 张健韩志安张勇吴泳均李晓群
- 关键词:脑血管介入栓塞并发症
- LncRNA BDNF-AS靶向miR-765影响缺氧缺糖诱导的PC12细胞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
- 2022年
- 目的探讨LncRNA BDNF-AS对缺氧缺糖诱导的PC12细胞神经损伤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PC12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si-LncRNA BDNF-AS+模型组、si-NC+模型组、miR-765+模型组、miR-NC+模型组、anti-miR-NC+si-LncRNA BDNF-AS+模型组、anti-miR-765+si-LncRNA BDNF-AS+模型组;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LncRNA BDNF-AS和miR-765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蛋白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丙二醛(MDA)、超氧化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LncRNA BDNF-AS和miR-765的靶向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LncRNA BDNF-AS表达水平升高,miR-765表达水平降低,PC12细胞凋亡率以及Cleaved-caspase3、Bax表达水平升高,MDA含量升高,SOD和CAT活性降低(P<0.05)。抑制LncRNA BDNF-AS表达或过表达miR-765后,PC12细胞凋亡率、Cleaved-caspase3和Bax表达水平降低,MDA含量降低,SOD和CAT活性升高(P<0.05)。LncRNA BDNF-AS靶向调控miR-765;抑制miR-765可以逆转低表达LncRNA BDNF-AS对缺氧缺糖诱导的PC12细胞神经损伤的影响。结论抑制LncRNA BDNF-AS表达通过靶向调控miR-765抑制缺氧缺糖诱导的PC12细胞神经损伤。
- 蒋邦治唐永刚韩志安陈林坤韦家俊
- 关键词:缺氧缺糖PC12细胞神经损伤
- 中山市现代急救体系的建立及应用
- 谢钢杨有业蒋崇慧宁晔徐华韩志安郑伟华吴美英赵双彪尹刚黄永贵赵润梅麦惠强桑宝珍吴桂深
- 通过急救信息化体系的构建,有效地利用急救资源,缩短快速反应时间、缩短抢救半径,保证抢救的“黄金时间”的实效性,同时提高整体急救反应能力、救治能力、抢救成功率;促成急救技术水平、医疗急救服务质量、急救医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
- 关键词:
- 关键词: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 脑室外持续引流加尿激酶灌洗治疗重症脑室出血62例被引量:3
- 2004年
- 目的 探讨重症脑室出血的有效治疗方法 ,以期降低重症脑室出血的病死率。方法 采用单侧或双侧脑室外引流术 ,同时尿激酶灌注 ,早期改善脑血液循环、防治并发症等综合措施治疗。结果 术前GCS评分4~ 12分的重症脑室出血患者 6 2例 ,存活 4 8例 ,其中良好 4 4例 ,中残 4例 ,存活率 78% ;死亡 14例 ,其中 6例术后3d内死亡 ,8例因严重并发症死亡 ,病死率为 2 2 %。结论 尽早解除梗阻性脑积水 ,降低颅内压、改善脑微循环、防治并发症是治疗成功的关键。脑室外引流加上尿激酶灌注是治疗自发性重症脑室出血一种安全、可行。
- 林少华韩志安陈惠珊
- 关键词:尿激酶灌洗重症脑室出血
-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进展被引量:4
- 2000年
- 颅内动脉瘤是引起颅内出血的原因之一。随着介入神经放射学的发展 ,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已成为现实。本文就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的适应证、操作技术要点、并发症及其防治作一综述。
- 段传志杨绮帆韩志安李铁林徐如祥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栓塞可脱性弹簧圈球囊